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7 10:29: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教学重点:

  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教学难点: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人称‘游仙’;他还喜欢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喜欢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

  2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你会背诵哪些呢?

  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漫悠闲的??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文学成就: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初识“孤独”

  1读题,解题。

  (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

  (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

  2读诗歌。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质疑。

  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本环节,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让学生用“独”组词,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继而利用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熟,进而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三、走进“孤独”

  1找:诗句里描写李白一个人看敬亭山的场景,哪些词语告诉你只有李白一个人呢?一句一句地读,一个一个地画。

  2交流: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抓“飞尽”“独去”,体会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天空不见一朵白云??此时的孤独、死寂??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师:此时在李白的眼里有什么?(敬亭山)

  3体会孤独。

  (1)学生齐读前两句。

  教师:在自然界中,鸟飞云走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这时候在李白眼里却越发让他感到孤独了呢?学生交流。

  (2)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学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世态的炎凉。

  4配乐,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写话练习:

  (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

  (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

  学生写,教师巡视,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分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诗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此时进行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触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灵。)

  四、拓展补充

  出示《秋浦歌》。

  1自由读,感受李白。

  教师:这首诗展示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

  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2交流。

  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呢?(孤独,哀愁??)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哪些人会想着他?

  教师小结: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独!

  再次吟诵《独坐敬亭山》。

  (教学分析:《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

  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1)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2)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3)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4)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 )的船 (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天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出来。

  板书设计:

  7、小小的船

语文教案 篇3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2、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离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

  4、“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支,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对经历或接触过的事情重体味。

  5、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内容。

  6、背诵1、2两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祝福》的主题。

  预习指导

  (1)应注意的正确读音

  祝福 暂寓 享用 悚然 照例 胆怯 即刻 谬种 负疚 形骸

  两颊 窥探 荸荠 讪讪 窈陷 洞穴 歆享 牲醴 朱拓 监生

  蹙缩 剥豆 炮烙 陈抟 间或 捺上 不更事

  (2)应掌握的词语

  书上的:

  朱拓 形骸 讪讪 窈陷 歆享 牲醴 不更事 间或一轮 沸反盈天

  补充的:

  暂寓 本家 鄙薄 大抵 聘礼

  (3)要注意的字型

  寒暄(喧) 烟霭(蔼) 走投无路(头) 形骸(骇) 惴惴(揣湍)

  (4)要知道的常识

  康有为 四书 送灶 祝福 国子监(监生)

  (5)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

  投机:谈话总是不投机。(见解相同)

  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人。(利用时机谋取私利)

  踌躇:我在极短的踌躇中,想…… (犹豫)

  什么踌躇,什么计划,都挡不住三句问。(犹豫的事)

  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得意的样子)

  俨然:四叔俨然的 陪着。(形容庄重、严肃)

  村庄里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孩子说起话来,俨然是个大人。(好像)

  但是:她但是呜咽,说不出话来。(只是)

  本来他说要来的,但是没来。(表转折的连词)

  作家作品

  课文题解

  情节结构

  序幕 —— 写祝福景象

  结局 ——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 再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人物形象

  1、小说三次写到“祝福”,在鲁镇人们祝福时,祥林嫂都在做什么?

  第一次“祝福:(彻夜干活 “一人担当” 能干 受称赞)

  第二次“祝福:(只能烧火 “不得沾手”)

  第三次“祝福:(满怀恐惧,寂然死去)

  分析要点:

  生活悲惨 命运不公

  2、小说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分析外貌,都有什么变化?

  初到鲁镇时的外貌:(死了丈夫,悲哀,但年轻,精神还好)

  再到鲁镇时的外貌:(夫死子亡,十分悲哀,精神不济,)

  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被赶出门,成为乞丐,精神已彻底麻木)

  分析要点:

  精神打击一次比一次大 每况愈下

  3、讨论:

  祥林嫂是否有过幸福和满足 ?

  祥林嫂是否有过反抗和抗争?

  婆家凭什么将她抓回?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为什么要捐门槛?

  对她精神打击最大的事情有哪些?

  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柳妈等是帮凶,你怎样看?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4、概括人物形象

  祥林嫂:

  勤劳、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但咱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摧残下一步步走向死亡。

  四老爷:

  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捍卫者。

  “我 ”:

  思想进步、有同情心,但软弱的小知识分子。

  小说环境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感受马克吐温的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点:

  课文的中心及写作风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印象中,蚂蚁是那样的团结、辛劳,常常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在学习南帆的《蚂蚁》一课的基础上,看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蚂蚁怎样。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抢答):

  1、文章中“我”对蚂蚁的看法是:(用文中的话或词语回答)

  2、蚂蚁有哪些愚蠢可笑的表演?

  A、B、C、

  3、作者还揭露了一个真相是什么?得出的结论是:(用文中的`话或词语回答)

  三、赏读课文,体会写法:

  1、选取你认为有趣的段落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朗读。

  2、试说一说你有趣的理由。(提示:可从用词、修辞、人称等方面谈)

  3、你认为作者对蚂蚁的动作写的如此逼真的原因有那些?(可结合本单元的“表达交流”“放大”的方法给学生谈)

  四、探究思索,理解中心:

  1、作者仅仅在讽刺蚂蚁吗?如果不是,你从那里看出来?

  2、本文和南帆的《蚂蚁》在写法上有和区别?

  五、课堂检测。

  1、《辛劳的蚂蚁》作者是国的,主要作品有:

  2、词语解释:

  欺世盗名:

  分道扬镳:

  雷同:

  啐: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小草,向前走》是第2单元的主体课文。这散文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了小草,呼唤人们要绿化环境,保护环境,收复失去的领地。课文称小草为“小兵”,赋予了小草人的特质,易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把自己放在引导者、服务者的地位,营造、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情境和材料,并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引领学生准确把握文本,启迪学生品读课文的语言,感悟文章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学习小草为人们做好事的,激发对小兵一样的小草的喜爱、敬佩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旗、盖”等10个生字;会写“盖、被”等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小草,向前走”,谈话:请你自己读一读课题,想一想应该在后面加上什么标点,为什么?

  学生回答并陈述各自的观点。

  2毕胍幌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对小草的希望?

  学生试读,指名读。

  二、整体把握,感知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1)要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给课文中读不准的字做上记号,然后求助同学或老师。

  (3)小声读文并思考问题:小草都去哪儿了?他们去做什么呢?

  2.师巡视,辅导学生读课文。(个别读、轮流读,使学生初步读懂课文。)

  3.交流、检查读书情况。

  交流思考,谈谈自己的感受,理清文章思路。

  三、读悟结合,理解课文

  1.读、议、悟,理清层次。

  在课文中找出和课题一样的句子,看看它出现了几次?是不是有点重复,说说你的看法。

  2.悟、议、读,加深理解。

  (1)读课文,想一想:人们把小草都称作什么小兵,他们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拿出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2)精读课文、学习词语、理解内容。

  第1部分(第1~2自然段)

  出示句子“到山坡去,到河堤去,到路边去,给大地盖上厚厚的绿被。”

  说一说你从这3个“到”中读出了什么?“厚厚的绿被”是什么样,能否去掉“厚厚”二字,为什么?请你也用“到……到……到……”说一句话。

  指导朗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感受。

  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自由说话后理解:什么是“享受”,为什么说小草“给人们绿的享受”?

  讨论后相机出示投影:校园中孩子们在草坪上嬉戏,花园里人们在草坪上散步,足球场上运动员在踢足球等画面。

  指导朗读。

  第3部分(第5~6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把小草称作“勇敢的小兵”?想一想小草在收回失去的领地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小草会怎么做?

  学生自由说话,理解“战斗”的意思,体会小草的勇敢。

  指导朗读。

  第2课时

  BR> 一、说、读、背,升华情感

  1.小草为人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假如你是一朵白云或一只蝴蝶,你想对小草说点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名分别读这3部分,引导学生读出对小草的亲切、敬佩、喜爱之情。

  3.熟读成诵,指名学生背诵。

  二、积累

  1.学习课文,你又认识了哪些好词语?在课后的“词语超市”中写一写。

  用课文中的新词如“旗帜”“出征”“领地”等说一句话。

  2.识字、写字。

  (1)认读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有些生字可以以词为单位认读。

  (2)引导观察,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左窄右宽的字:被、排、校、场、战。

  左中右相等的字:街(中间的两个“土”对准竖中线写)。

  上窄下宽的字:盖、安。

  独体字:斗。

  (3)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三、课后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到学校的绿化带中找找有关保护小草的标语,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并设计一些爱护小草的标语。

  2.收集有关“小草”的诗文,在同学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小草,向前走给大地盖被

  给人们享受

  为绿色王国收回领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8

语文教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