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6 16:47: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假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假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假如》教学反思

《假如》教学反思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体性阅读,适当点拨教学法。重点朗读指导的只在第一段,后两段有待加强巩固。在品读全文后,启发学生合作讨论,想一想、说一说,给它们画更多最需要的东西,试着整合文本,纵向地深入文本。课并不到此为止,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不幸谁最需要帮助?拿起手中的神笔,把你们的愿望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以说话,写话,画画为载体,既横向拓宽了教材。诗中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挺不错的,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前面时间用的较多,使得后面说一说,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假如你有一只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呢?画出你的愿望,再把想法写在旁边的时间被占用,学生运用的时间没有落实到位,与美术课的整合没有完成,留下了教学遗憾!

《假如》教学反思2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3

  《假如》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让学生对这枝神笔充满遐想。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带上鸟妈妈地和小鸟的头饰,想象假如自己就是小鸟或鸟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节时,我抓住那个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呢?”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把主动权让给学生。教学中,我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由地展示,做到生教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孩子们动起来啦,整个课堂活起来啦,孩子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4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华,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辟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我先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接着自读课文后了解主要内容,提出问题:

  ①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以此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又能感受诗中所蕴涵的图画美。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识字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无休止的“填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先四人小组自学生字,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画,培养个性化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自学成果,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最后组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突破重点。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在学生充分阅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四川灾区的小伙伴画一所大大的学校,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温暖的大集体里健康成长、愉快学习。”“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谢超画一双好腿,让他快点回到班里和我们一起学习。”……学生稚嫩的语言中透着博大的爱。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5

  《假如》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当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同学们说的还是挺不错的,也说的比较精彩,美中不足的就是给大家展示的时间有点短了。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上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会毫不忧郁的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 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

《假如》教学反思6

  回顾自我的课堂,觉得很稚嫩!一些完美的预设都因自身的原因在课堂演绎中不能达成。

  一、自身的情感没有调控到最佳状态,以至不能将学生引入情境,如感知小树和小鸟的欢乐心境时,学生显得有点被我牵着走,朗读体会情感不是很到位。

  二、对学生的关注也不够,没有让很多处没有让学生言尽,学生还有很多小手举得高高,可我确引入了下一个环节,没有给他们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很遗憾!

  三、对课堂生成不能更有效的`调控,如我问:小树,小树,你冷吗?学生答:小树他冷极了!此时我若能这样评价:是呀,你太冷了,都忘记自我就是小树了。你应当说,我冷极了!可我没有这样操作。

  我的课堂留下了一些我和学生的精彩,但也留下了许多的遗憾!美丽中有残缺,或许这也是一种美。不足是我努力的方向,不足是我前进的'动力,不足是我走向成功的基石。我会正视自我留下的遗憾,我会拾起这些残缺,我会珍藏美丽中的黑点!

《假如》教学反思7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资料”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资料理解、写作技法、认识本事、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教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那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经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所以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8

  《假如》是新教材二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主要资料是借马良这枝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完美心愿。

  一叶一知秋,一花一世界,小小的课堂,表达的是一份小小的心愿。文本是静止的,但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以文本有了鲜活的生命。课堂的魅力也许正在此。

  音乐与文本的结合,个性是朗读的时候,利用的好,它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培养学生认真的听他人读课文的习惯上来说,音乐的出现,所起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了。再则,当学生读课文并不熟悉的.状况下,音乐所起的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好对文本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教师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经过中都是要产生许多变化,而应对这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应变要求。

  反思一:课的最后设计的练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会()。老师在让学生说自我的完美愿望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愿望呀!”针对这,老师能够借题发挥。因为这些孩子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表白更多的是有口无心的想法。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真正让学生明白。

  反思二: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不断地激起他们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控课堂,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节课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似乎还很不够。

  反思三:师问:“小鸟在思念它的妈妈。因为妈妈离它很遥远,怎样理解遥远一词?”其实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但老师的点拨还不够到位。所以,失去了对学生想象力进行训练的机会。

  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进而提高自我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属于吕老师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期望她走的更好。

《假如》教学反思9

  本次习作是一次想象作文,这次教学的班级是自己的二(3)班,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习作只是刚刚起步阶段.在学生习作实践的这个过程中,我遵循着以“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明白、说具体、说生动。在课堂导入时,我从同学们知道什么人需要我们的帮助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唤醒孩子们的认知,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当每个学生都想站起来一吐为快时,我进而引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提取记忆的线索.为本次习作拓宽题材、范围.

  当学生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后,我注重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并提供适当的`板书,“说清楚”为“写明白”奠定了基础.逐步锻炼了学生写话的基础能力.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的兴趣很浓厚,能积极大胆的发言,课堂氛围很活跃.但是,在课堂上出现了不小的疏忽,总结出来有以下两点:

  1.课堂较多环节还处于一问一答式,孩子们的回答很简洁,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

  2.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但在班中的汇报过程中,我的评价制约了一些学生的思维广度。

  课后看到有一些学生写的写话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同时也有部分学生的作文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内容比较空洞,贫乏,因此,平时还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多学多用。

《假如》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因而教学时我以学生自学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导入课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要求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我在班里进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有害的,反方是认为灰尘对人类好处。从而达到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最后我对这场辩论赛进行了总结,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这场辩论赛开展得很激烈,收效也是挺不错的。

《假如》教学反思11

  《假如》是新教材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主要内容是借马良的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美好心愿。这一课的内容实际上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孩子们大部分都能表达出自己美好的愿望。

  另外,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教师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变化,而面对这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应变要求。所以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抓住细微之处,生成灵动的课堂。

  反思一: “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那什么是遥远?”孩子们明白遥远所代表的意思,但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于是再问:“鸟妈妈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来诠释上一个问题。其实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很富有想象力的,说“鸟妈妈可能会飞过高山,飞过小河”,“鸟妈妈可能会飞过田野,飞过村庄”。但由于我的点拨还不够到位,所以,失去了对学生想象力进行训练的机会。

  反思二:“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都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 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会比较到位一点。

  反思三:在课堂教学最后设计的练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会……老师在让学生说自己的美好愿望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什么愿望!”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借题发挥。因为这些孩子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表达更多的是简单天真的想法,或许自私,或许不阳光。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真正让学生明白。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自己,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属于我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会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

《假如》教学反思12

  简简单单教语文点滴体会

  长阳实验小学曾晓云

  《假如》是一首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关爱,进而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没有给学生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以朗读为主。学习第一节时,我先用语言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寒风中的小树最需要温暖,然后,我让学生用朗读给小树送去温暖,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关爱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第二节时,我抓住一个创新思维的激发点,提出问题:我用神笔为小鸟送去粮食,小鸟会怎样感谢我呢?我会是什么心情呢?学生边读边想象:它会为我唱一支歌,它会为我衔来一束鲜花,它会为我跳一支舞……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啊!学习第三节时,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西西,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回答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双腿能好起来”。此时,我鼓励学生用最关爱的朗读帮西西实现这个心愿,从他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我感到,这颗“爱”的种子已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于是,我对他们说:“现在,神笔就在你们的手中,你想画什么呢?”学生的发言踊跃,真情自然流露。

  崔峦教授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节课正是从这一宗旨出发,用最简单的手段——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用最简炼的问题,激发最丰富的思维,因为课堂提问好比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问得多不如问得精,要问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用最简要的教法,创造最有效的课堂。语文课最简要的教法就是“以读为本”,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语言的魅力要靠读,体验课文的情感要靠读。但看似简单的读,我用了别具匠心的引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由此可见,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则非常不简单,需要教师课前课后下足功夫。

《假如》教学反思13

  〖在想象中寻求知识的创新〗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就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对课文的情景就能深入理解,浮想联翩,并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刻意留下 “空白“,让读者去揣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用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假如》一文,让学生续接课文,我让学生先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蕴含,然后再交流,学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许多书本和学校,让他们能够再回到学校学到很多的知识。”有的说:“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医院的病人画许多神医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让他们早日康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想象中激活已有经验表象,进入个体丰富的想象空间,越过语言的表层,与作者的心灵一同震颤,知识层出不穷,得到创新。

  〖为学生提供宽裕的探究空间,寻求知识〗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中国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假如》一文的教学,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有的用表演形式,有的用分角色朗读,有的边读边演,形式丰富多彩。各小组都在积极地排演,密切的合作。通过交流反馈,同学的评价,他们发现本组的缺点,也学习了别组的优点,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

  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老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这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通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因此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14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超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带给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十分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甜甜的水;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要给孤单的小朋友画个小伙伴,让他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完美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完美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必须有收获的。

  《假如》这一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个性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带给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期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开课之前,我们一齐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我的需求。在上完课后,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我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感受写出自我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忙。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资料,把握好的时机,带给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假如》教学反思15

  《假如》是新教材二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主要内容是借马良这枝神笔,表达少年儿童的美好心愿。

  一叶一知秋,一花一世界,小小的课堂,表达的是一份小小的心愿。文本是静止的,但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以文本有了鲜活的生命。课堂的魅力也许正在此。

  音乐与文本的结合,特别是朗读的时候,利用的好,它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培养学生认真的听他人读课文的习惯上来说,音乐的出现,所起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了。再则,当学生读课文并不熟悉的情况下,音乐所起的`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好对文本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要善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课堂是充满变数的,教师无论设计出怎样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经过中都是要产生许多变化,而面对这些无法预料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应变要求。

  反思一:课的最后设计的练习: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会()。老师在让学生说自己的美好愿望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愿望呀!”针对这,老师可以借题发挥。因为这些孩子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表白更多的是有口无心的想法。这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教育,才能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真正让学生明白。

  反思二: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表扬,激励。不断地激起他们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调控课堂,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节课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似乎还很不够。

  反思三:师问:“小鸟在思念它的妈妈。因为妈妈离它很遥远,怎样理解遥远一词?”其实学生在这个环节的表现是很富有想象力的,但老师的点拨还不够到位。所以,失去了对学生想象力进行训练的机会。

  教学是一个不断总结自己,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的过程。从这点上说,属于吕老师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希望她走的更好。

【《假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反思11-28

《假如》教学反思05-09

假如教学反思04-12

假如教学反思02-11

语文《假如》教学反思10-17

《假如》教学反思(精选3篇)01-13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6-10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6-10

假如教学反思精选15篇09-03

《假如》教学反思15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