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教案优秀 推荐度:
- 乡愁教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乡愁》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愁》教案1
《乡愁》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 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 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教案2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
教学角度:
语言品味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
二、 朗读
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
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
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
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三、 品味
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可能的以下说法: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
“”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2,师随机点拨,小结。
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4,迁移
综观这两首诗,都不自觉地用了“乡愁是……”这一句式,每一首诗中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第二首诗中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是没有年轮的树。
(请学生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如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
【《乡愁》教案】相关文章:
乡愁教学教案12-27
乡愁教案优秀03-24
乡愁教学设计优秀11-20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学反思10-03
教案中班教案07-12
实用荷花教案教案荷花教案05-16
钻洞洞教案教案12-10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艺术教案中班教案03-05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