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认识加法》教案

《认识加法》教案

时间:2024-07-14 22:43:25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加法》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加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加法》教案

《认识加法》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章P14~16《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学会用数字1~5来表示数量为1~5的物体,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1~5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1~5的书写。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看她家后院都有哪些小动物吧。(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通过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1~5的了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都有些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师:把你观察的物体及其数量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观察得更仔细。(数量多的物体引导学生一起数。)

  2、1~5的认识。

  师:全班一起告诉我,物体的个数是1的'有什么?

  生:一条狗;一个盆;一个老奶奶······

  师:像这样一条狗,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多媒体展示)

  师:我们找出了个数可用数字1来表示的物体,那么物体的个数是2的我们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呀?

  生:2.师:真聪明。那在这幅图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数字2来表示呢?

  生:·······

  (3~5的认识过程仿照1、2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动动你聪明的大脑想一想,

  1、 2、3、4、5分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呀?(通过学生的回答,生成知识,交流后整理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参考儿歌: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3、1~5各数的基数含义。

  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1个)

  师:请你拿出你的小棒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并将小棒摆在“1”的下面,可以摆出你喜欢的形状。

  (学生摆,教师巡视查看。)

  师:再分别用

  2、3、4、5跟小棒摆在2、3、4、5的下面。并与同桌交流你各用了多少根小棒。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

  4、1~5的数序。

  师利用多媒体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

  生:1,。(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师:那再拨动一颗,也就是再添上一颗珠子,那是几颗呢?

  生:2.(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1颗珠子添上1颗珠子是2颗珠子,即1添上1是2的过程”)3~5的教学过程同

  1、2的教学过程,辅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整体感知。

  5、1~5的书写。

  教师先在黑板上板演,边写边说清1~5各数的写法,再在书中的写字格中描写1~5各数。要求学生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完成P16做一做中的连一连和写一写。

  六、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5扑克牌。学生准备:15根等长小棒。

  七、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1~5各数。

  八、板书设计:

  1~5的认识12345

《认识加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力目标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情感目标

  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形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写。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1、学习加法算式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 4

  : ∶

  加号 等号

  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下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

  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发展

  1、第24页做一做。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

  2、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明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

  四、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认识加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认识“+、=”以及它们的书写方法,会读写加法算式.

  3.初步渗透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演示动画“”)

  师:小猴子听说同学们都很有本领,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继续演示动画“”

  师:看图说出:左边有几个小跳棋,右边有几个小跳棋,一共有几个小跳棋?

  生:左边有1个小跳棋,右边有1个小跳棋,一共有2个小跳棋.

  问:也就是几和几组成几?

  生:也就是1和1组成2.

  (继续演示动画“”)问:你能看图直接说出是几和几组成几吗?

  学生看图回答.

  问:这幅图呢?(继续演示动画“”)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看!小猴子拿着桃子来奖励你们了.(继续演示动画“”)

  问:小猴子左手拿了几个桃子?右手呢?合并起来一共是几个?

  师: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在一起((继续演示动画“”),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两个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学习新知

  1.建立加法概念

  师:要做加法,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就叫加号,你们看,这就是加号(出示“+”),加号表示“合并起来”的意思.

  师:要把小猴子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写成加法算式是:1+1

  问:1和1合并起来是多少?

  生:是2.

  师:所以1加1就等于2(板书=2),“=”叫等号,2是1和1合并起来的得数.这个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学生练习读算式.

  问:谁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1+1=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表示把左手的`1个桃子和右手的1个桃子合并起来,一共是2个桃子.

  2.进一步认识加法含义

  (1)继续演示动画“”

  问:有几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谁会列式?(板书:2+1=3)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继续演示动画“”

  师:请你试着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生:有1只小猫在玩球,又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问: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怎么想?

  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式解答.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摆圆片: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一共是3个圆片,1+2=3.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加法要根据什么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巩固练习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解答。

  2.看算式,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再写得数.

  1+1= 2+1= 1+2=

  3.游戏:找朋友(详见探究活动)

  【板书设计 】

  注:主题挂图(后称“主题图”)内容就是课本上每个知识题目下的图画.也可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

  【应用说明】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演示充分感知“加法”的内涵——讲述:1和1合起来是2,合起来还可以说成加起来,1和1加起来,可以在1和1的中间写上“+”(板书“+”),“+”是加号(板书“……加号”).相加后得几,可以先写上一个符号“=”表示,“=”是等号(板书“……等号”).

  教师总结:这道题是把左手的1个气球和右手的1个气球合起来,问一共是几个气球;我们知道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我们说这道题是用加法计算的.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新知识: 加法.(板书课题:加法)

  探究活动

  游戏:摘苹果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3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一棵“苹果树”,一些写着算式(如下)的“苹果”,一些标有数字(1、2、3)的筐.

  1+1= 1+2= 2+1= 2-1= 3-1= 3-2=

  游戏过程

  1.将“苹果”挂在“苹果树”上,筐放在树下.

  2.学生摘下“苹果”放到相应的筐里.

  3.谁摘得多谁就获胜.

《认识加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养成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设计意图:

  1、 注重培养学生看懂图意,会用语言表达清楚图意。

  2、 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但要找到自己最简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教师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别、集体数一数)

  课件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看到这些,你能提些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画面提出问题,教师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接着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可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有看图得出的,有数数得出的,有扳手指得出的,还有是用学过的数的组成来算的。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显示得数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可以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这个办法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也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知识,使依赖直观图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巩固深化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有些学生还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加减法了,老师说多了就加,少了就减。”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非常可惜!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上这节《加法的初步认识》,我想了很多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小鸟从美丽的大森林飞到草原上,落到草地上吃草”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小鸟,课件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让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删选学生的问题,保留“一共有几只小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对加法有了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接着我把学生引入“气球图”,看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然后指名说一说,让学生带这任务去观察,既培养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我也不担心他们掌握不了这一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将他们零散的知道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新课标需要新理念来支持,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又要不断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新课标精神,落实好素质教育。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认识加法》教案5

  活动目标:

  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这次活动中利用了动物造型的软体组合玩具,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致;自制了有立体感的蝈蝈教具及头饰,更形象具体地体现活动的内容-装蝈蝈。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不由自主,为了达到最佳的活动目的,我又赋予小玩具生命,引入了玩具睡觉的情景,让幼儿为了照顾小玩具而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言行,而之后的游戏又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动起来。最后安排了区角活动,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动准备:蝈蝈教具及头饰各10个笼子图片5张软体组合玩具若干活动黑板2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玩具,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出示单个玩具介绍并示范玩法,如手拉手,围一圈,背靠背……教师出示成品造型,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

  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发放玩具,教师表现:呀,小玩具在路上睡着了,而且是几个小动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着的,那我们先不叫醒它们,老师轻轻地发给每组小朋友一筐,你们也轻轻地拿,每人拿2组小玩具,再轻轻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开,让他们再睡一会吧。

  引导幼儿:数一数:你有几组玩具?每组有几个?两组玩具一样多吗?向幼儿介绍2组玩具的数量一样多就是平均。

  拆一拆:请幼儿将玩具轻轻地拆开,把小玩具叫醒,再数一数你一共有多少?每个小朋友一样多吗?这样分公平吗?这样分分得平均吗?

  小结: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样多。

  3.尝试平均分分玩具:引导幼儿将手中的`玩具分成2组,看一看每组几个?每组一样多吗?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说说是怎麽分的?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

  请幼儿用一个一个地分的方法,将手中的玩具平均分成5组,看一看每组几个?一样多吗?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请小朋友将他们平均分成2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让它们睡一会吧,装蝈蝈:

  引出:

  现在我们活动室真安静,小玩具一会就会睡着的,这让老师想起来,昨天晚上,我家在睡觉的时候特别吵,总是有东西在叫,我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一群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出示蝈蝈:原来它们的蝈蝈笼子坏了,没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们带来了,进行活动-装蝈蝈:

  出示笼子:老师还准备了5个笼子,让它们平均住到 5个笼子里面,幼儿说说该怎么分呢?

  请幼儿黑板上示范装蝈蝈。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蝈蝈?平均分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几只?

  4.巩固平均分小蝈蝈在笼子里可舒服了,你想变成小蝈蝈,体验到笼子里玩的感觉吗?

  引出游戏-装蝈蝈介绍规则:10个幼儿戴头饰扮演蝈蝈,呼啦圈代替笼子, 幼儿和老师倒数10个数。10个"蝈蝈"同时装到5 个笼子里。要求每个笼子里的蝈蝈一样多。

  组织幼儿做游戏,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游戏结束,发放玩具作为鼓励5.

  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带好玩具一起去做区角活动。

《认识加法》教案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3以内的加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气球图、游戏图、小猫图。

  (二)学具:小圆片、小鹿卡片各3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拨珠说数的组成。(老师拨珠学生说)

  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

  2.出示小黑板,说数的组成。

  学生说,老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通过直观演示,引入新课:

  师说: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1支铅笔放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1支放在右边。现在请把这2支铅笔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做合并的动作)一共是几支铅笔?(一共是2支铅笔)

  师说:对,1和1组成2,一共是2支铅笔。

  1.教学1+1=2

  (1)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一)。

  引导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

  小朋友左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板书1)

  小朋友右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右手有1个气球)(板书1)

  (2)出示图(二):

  师问:把这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几个气球?(一共有2个气球)(板书2)

  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1个气球,把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2个气球。

  (3)出现加法算式:

  师说:把左手的1个气球和右手的1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就是要把两个数(指1和1)加起来。用加法算式表示: 先写1(指板书1),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再写1(指板书1),表示右手的1个气球,求一共是多少个气球,在两个数中间写加号(板书加号)。写加号时,先写一横,再写一竖。1+1得2,最后写等号和2.板书:

  师说:这个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

  指名读加法算式,齐读。

  指名说:算式中的两个1和2各表示什么?

  2.教学2+1=3.

  出示游戏图。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学们在做拍手游戏)

  你们看图思考: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要求学生把这3个问题连起来回答。

  先自己小声练习回答以上3个问题。

  指名回答: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学生边说,老师边画上集合圈)

  师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这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并在一起,(在三个小朋友的外面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2和1加起来,算式怎么写?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

  2+1=3

  谁能把这个算式读一读?

  谁能说说 2,1,3在这个算式里各表示什么? 3是怎么得来的?(3是2和1合起来的。)

  师说: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1=3.(指名说)

  3.教学1+2=3.

  (1)出示小猫图。

  引导学生看图,然后用三句话叙述图意:(原来有几只小猫?又跑来几只?一共有几只小猫?)

  先自己小声练习说,再两人一组互相说,最后指名2~4人说图意。

  师说:原来有1只小猫,又跑来2只,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老师板书:

  1+2=3

  师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就是把1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指名读算式、指名说算式中的1,2,3各表示什么?

  (2)师问:我们不看图,计算1+2时,怎么想得数?(想1和 2组成 3,所以 1加 2等于3)还可以怎么想?(想2加1等于3,1加2也等于3)

  师说:你们说得对,计算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想得数。刚才我们看过的图都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它的得数。

《认识加法》教案7

  教学内容:p23~24,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5、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再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板书+

  3、引导学生说出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边说边写1+2=3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练习:

  1、P23做一做,学生边动手摆边说式子和得数。

  2、教师指导做P24做一做第1、2题。

  教学反思:

《认识加法》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生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7、8或9)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8或9)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8或9。

  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巩固了6、7、8、和9的组成。你能写出不同的数的组成吗?(教师随机说出容易出错的数的组成让学生写出)

  如:[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二、探究体验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一)基数和序数的复习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题的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依次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内容)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谈话的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几层?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说说x层和第x层的区别吗?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预设]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们学的数字。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1、引导一: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这样排列,你们有什么感觉?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2、整理加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

  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

  4、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它的减法算式写出来。

  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看图列式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选择画面,列算式。)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继承了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2、看图列式:

  3、拓展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认识加法》教案】相关文章: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0-28

加法教案03-21

加法中班教案09-27

《5以内的加法》教案09-08

学习6的加法教案07-01

得数是5的加法教案08-11

进位加法教案热门01-24

3以内加法教案07-25

万以内的加法教案04-12

9以内的加法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