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自然资源教案

自然资源教案

时间:2022-08-31 17:20:04 教案 我要投稿

自然资源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资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资源教案

自然资源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用具】

  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观察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讲述。

  2、阅读课本52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1、自然资源

  讲解: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但是不属于自然资源。

  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

  补充: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

  (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通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总量丰富,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讲解:课本54页的表格是一个考试内容,要依据几种自然资源的位次,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少,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前提是自然界中的东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阅读课本知道,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阅读煤矿分布图,知道我国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北方,油田也分布在北方。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作业设计】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举例说明。

自然资源教案2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

  2.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特征;

  3.能正确评价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我们在生产、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资源;

  2.讨论以上提到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

  3.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谈谈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通过课本资料的数字,明确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5.讨论我国自然资源特点形成的原因:

  6.讨论,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辩证的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本节重点

  1.自然资源的分类;

  2.我国的自然资源国情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本节难点

  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保护资源。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生活资料图片,让学生追本溯源,明确这些生活资料最终来自自然界。

  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完成下面问题。

  1.自然资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关键词: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2.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你知道的自然资源:

  3.判断下列资源哪些是自然资源;水、阳光、草地、动物、森林、小麦、雷电、玉米、核桃。

  二、请同学们阅读图3.1,回答问题。

  1.上述自然资源哪一种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

  2.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3.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三、读图3.2和3.3,回答问题。

  1.可再生资源具有什么特性?

  2.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据图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和保护资源?

  四、出示我国陆地、矿产、耕地、河流年径流量、森林等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资料,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下表

  自然资源

  作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

自然资源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议: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新课引入: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关资料:

  展示资料:(投影)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资源大国

  通过数据,能够让学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出示资料]“我国资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资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请大家对比一下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三国在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异?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略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板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大国——总量大

  2.人均资源不足

  3.开发利用不合理

  二、对现状的认识

自然资源教案4

  目标导航:

  1、记住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并能举例说明。

  2、记住自然资源的特征,了解其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矿产分布图,记住主要矿产的分布,知道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重点:1、自然资源的特征。

  难点:2、主要矿产的分布。

  课内探究

  一、背景资料,创设问题情境:2分钟

  出示四幅图片,判读人们正在利用哪些自然资源?

  图片1________ 图片2_________ 图片3__________ 图片4_________

  常见的自然资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模块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3分钟

  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_中对人类____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活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

  ①天然宝石 ②煤油 ③羊毛衫 ④东北虎 ⑤沼泽 ⑥森林

  ⑦阳光 ⑧闪电 ⑨水泥 ⑩水稻 (11)河流水 (12)皮革

  归类(填序号):

  矿产资源_____. 土地资源_____. 生物资源_____. 水资源_____.气候资源_____

  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非可再生资源______________.

  其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2分钟

  ①自然资源是固定不变的吗?

  ②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模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0分钟

  1、 阅读P54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图,判断下列石油和天然气所在的省。

  大庆________ 辽河________ 华北________ 中原________ 南阳________

  玉门_______ 冷湖_______ 克拉玛依_________ 江汉_______ 泸州________

  2、阅读P54中国主要煤矿分布图,判断下列煤矿所在的省。

  鸡西、鹤岗_________ 伊敏河、霍林河__________ 开滦、峰峰_________

  乌鲁木齐_________ 石嘴山________ 神府_________ 攀枝花________

  六盘水________ 平顶山________ 大同、阳泉、西山__________

  淄博、兖州________ 淮北、淮南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判断下列金属所在的省。

  ①黑色金属:鞍山、本溪________ 迁安、武安________ 大冶_______

  马鞍山_______ 攀枝花________ 石碌________ 白云鄂博_______ 镜铁山________

  ②有色金属: 白云鄂博(稀土) _______ 招远(金)________ 金昌(镍)_______

  攀枝花(钛)________ 东川(铜)_________ 个旧(锡)_________ 铜仁(汞)______

  锡矿山(锑)________ 水口山(铅锌)_______ 德兴(铜)_______ 大余(钨)______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3分钟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钟

  模块三,动脑筋:

  ①自然资源的利用存在哪些问题?

  ②结合实际,列举自然资源存在问题的事例。

  ③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三、达标反馈,人人过关:5分钟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资源匮乏 B、自然资源分布均衡

  C、自然资源品种单一 D、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2、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水泥 B、天然宝石 C、水力 D、天然树林

  3、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森林 水稻煤 B、耕地 淡水 煤矿石

  C、石油 闪电工矿用地 D、野生动物 草地 噪声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是有限的

  B、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资源的人均量下降

  C、随着生产的发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会越来越少

  D、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地无差异

  5、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种类少 B、矿产总量多,但只集中在少数矿种上

  C、矿产埋藏太分散 D、人均矿产资源少

  二、填空题:

  6、水、石油、森林、土地、铁矿、太阳能、煤等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三、读图分析:

  (1)主要煤矿a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

  (2)主要铁矿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4)煤、铁、石油都丰富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

  (5) 煤、铁、石油_________居多,有色金属_________居多。

  四、链接典题,感悟中考

  1.x疆地形轮廓特点 。

  地形区E D

  2.矿产 B

  3.邻国 A

  4.x疆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是 。

  五、课堂小结,内化反思

  【课后拓展】

  搜集当地主要有哪些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重点】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自然资源。

  据图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重点注意自然二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重要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多分析一些关于环境的漫画,做相关题目练习

  【作业设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自然资源教案6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总体特征以及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同时使学生懂得利用自然资源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和综合的观点,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首先使学生明确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双向的,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有影响,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也会产生影响。其次,使学生明确本节侧重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将在后面的学习中涉及。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虽然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环境范畴,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利用程度对人口的发展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自然资源必须经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这一影响教材配有“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加以说明。

  第三,以能源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为例,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因此分析其影响,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特性。

  自然资源

  本节教材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深化,因此有些在初中已具备的概念,在本节不再涉及,而是直接应用,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初中也已经出现过,本节再次提出,是侧重在资源在人地系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教材为此配备了“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概括说明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口的发展有可能打破系统的动态平衡,而自然资源正是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中最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另外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时,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是同一类物质,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从人类利用的角度理解;第二,能源属于自然资源,本节包括关于能源的内容。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学过,因此这里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并强调其利用方式。

  关于“自然资源的特点”,教材从四个方面突出了自然资源最重要的、具有共性的特征。其中第一和第二两个特点是讲述自然资源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辨证关系,资源的有限性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可利用“量”的有限性;一定空间的有限性;一定时间内利用能力的有限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树立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资源的无限性,是指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这里特别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挖掘资源潜力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辨证的看待资源的有限性,对资源的利用前景充满信心。资源特点的第三和第四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对于地域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一般受水热条件影响显著,因此其分布具有地带性,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个地域的资源由于其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各种资源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以热带雨林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气候、森林、土壤、野生生物等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的观点,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对于能源的概念及分类,教材主要强调了根据人类利用的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划分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至于其他的划分方法,教材没有涉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另外对于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划分,应使学生明确,一种能源在没有大规模利用以前,属于新能源,但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入以及其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新能源也就成为常规能源了。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教学,应注意知识的迁移,教材中图像的运用,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关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与初中知识应有所区别,应将其深化,可以从分析教材中的示意图“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入手,使学生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明确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另外在分析示意图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陆地自然资源”与“陆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说明,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并将利用方式细化,使学生对资源的分类能够更清晰。

  对于“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实例,从对实例的分析入手,说明其特点。前两个特点具有辨证的关系,为突出这种关系,教师可以列举同一类资源在不同技术条件或不同阶段利用状况的不同加以对比说明。“陆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分析某类可再生资源的分布特点,由此总结得出资源分布的地域性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此类资源或其分布环境发生变化,在此环境中的其他资源是否会发生改变,由此得出“陆地资源整体性特点”。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示意图,首先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气候及自然带等知识分析热带雨林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此得出地带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示意图,说明资源的整体性特点。

  关于“能源”,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能源属于资源,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说明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是哪几种?世界广泛使用的能源的有哪几种?教材提供的两幅图片中的能源是否已经被广泛利用?由此明确“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也可放到“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关于能源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部分进行讲述。

  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入手,说明自然资源就其自然属性看,不决定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发展,但对人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开发其自然属性,使其经济属性得以实现,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对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史,教师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实例,以能源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加以说明。使学生可以意识到对于地理学科某些内容的分析,应从历史思维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某类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①陆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②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素材库:

  ①“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

  ②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教学过程】

  (引课)人类对陆地环境的改造和影响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

  引导学生分析陆地自然资源如何在协调人地关系系统中所起的平衡作用?由此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种类,以及自然资源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的平衡作用。

  (阅读教材中“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表格)引导学生从表格中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方式,并引导学生补充各类资源的利用方式。

  (板书)一、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1.概念

  2.分类

  (提问思考)列举实例如我国水能的利用或某种矿产资源的利用,说明“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由自然带的分布及自然带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的自然带整体说明“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等特点。

  (板书)3.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阅读“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资源怎样成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出示几种能源的图片提问思考)我们日常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哪几种?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哪几种?新能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说明能源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板书)二、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陆地能源的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教材是陆地环境这个单元中最后一部分讲述关于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利的影响,学生对于前面各章节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在本节教学过程中重在对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另外本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列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例如对能源的利用,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了解我国能源的消费构成特点,由我国迁移到世界,并由此理解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帮助。

自然资源教案7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学以致用

  1.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识现状、找原因、想对策)

  (一)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找原因

  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三)想对策

  1.探究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

  总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

  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展示提升,开拓视野】

  一、展示提升

  二、开拓视野

  启发与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有关的节日、行动,合理利用、珍惜自然资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共同行动。巴西挽救热带雨林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日本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北欧的新能源开发:而且还有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近些年我国进行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等等。

  【知识梳理】

  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达标测评】

  【课后作业】

  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数字的比较、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自然资源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同学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安排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二、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2.将小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假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身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三、教学互动二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

  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中,提到了一些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假如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4.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你知道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吗?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交流,老师补充。

  假如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它们?

  四、作业

  就维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自然资源教案9

  【学习目标】

  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3、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4、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基础知识】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的存在:除极不活泼金属Au、Ag等极少金属外,其它在自然界均以化合态存在。

  2、金属冶炼的原理

  金属的冶炼就是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实质为:Mn++ne—=M该过程中金属元素被

  3、金属的冶炼方法

  (1)热分解法(适用于Hg、Ag等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加热其氧化物)

  HgO Ag2O

  (2)热还原法(适用于从Zn~Cu较活泼和较不活泼的金属,采用常用的还原剂H2、CO、C、Al等将它们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高炉炼铁:CO+Fe2O3

  铝热法炼铁:Al+Fe2O3(可以应用于焊接钢轨)

  (3)电解法(适用于K、Ca、Na、Mg、Al等活泼金属,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

  二、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等。

  2、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制盐

  (2)海带提碘

  (3)海水提溴

  (4)海水制镁

  三、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以元素为主,还含有少量、、等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①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也叫煤的焦化。

  ②煤的气化:制水煤气:

  ③煤的液化:将煤经化学反应转化为液体燃料。

  2、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石油的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通过、、。

  ①石油的分馏:利用原油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

  ②石油的裂化:将碳原子数较多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碳原子数较少沸点较低的汽油等、

  ③石油的裂解:裂解是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获得短链不饱和烃(如乙烯、丙烯等)。

  3、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是、和,都是由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

  乙烯可发生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

  其中CH2=CH2称为单体,重复的结构单元―CH2―CH2―称为链节,n称为聚合度,表示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链节的数目。

  四、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地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地环境污染。

  2、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100%。即只有一种生成物、例如:化合反应,加成反应。

  4、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典型例题】

  1、(20xx年水平测试)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期待着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

  A、单质溴B、单质镁C、烧碱D、食盐

  2、(20xx年水平测试)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蒸馏法淡化海水B、用铁矿石冶炼铁

  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D、用煤生产水煤气

  3、(20xx年水平测试)下列离子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是()

  A、Cl-B、Cr3+C、Hg2+D、Pb2+

  4、(20xx年水平测试)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食盐B、浓盐酸C、苯D、浓硝酸

  5、(20xx年水平测试)下列气体的排放可能会造成酸雨的是()

  A、COB、CH4C、SO2D、N2

  6、(20xx年水平测试)全球气候变暖。据报道,江苏在最近47年里平均气温升高1。38℃。下列哪种气体的增加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A、N2B、O2C、CO2D、SO2

  7、(20xx年水平测试)世界气候大会与20xx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xx至20xx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N2B、H2C、CO2D、O2

自然资源教案10

  a、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a、公平性原则

  (3)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拓展思考1】人类大量的捕杀野生动物违背什么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拓展思考2】人类过渡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某些资源匮乏违背什么原则?

  持续性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⑴适度开发,即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⑵人类要将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⑶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⑷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活动】结合P86表4-1-3与表4-1-4分析总结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 因是:人为原因:三过一不合理一不当(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和交通建设不当)自然原因:自然风力条件下沙丘的迁移入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例1: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包含所有的自然地物、耕地、林地都属于土地资源、平原、山地、盆地、高原、丘陵属于地形。

  答案:C

  例2: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解析:A表示能源完全属于矿产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又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错误的。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称为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核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沼气……都属于能源。能源不完全属于矿产资源。B图能源完全不属于自然资源更是错误的。D图将能源和矿产资源分开,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是错误的,因为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只有C图正确表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煤、石油、天然气、铀矿也属于矿产资源,一次能源都属于自然资源,二次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C

  巩固练习

  3. 下列资源中,具用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 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课堂小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人类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导学 案、布置预习

  做学案练习题,预习下一节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一、自然资源

  1.自然属性

  2.经济属性

  3.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4.按性质分类:⑴不可再生资源

  ⑵可再生资源

  5.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⑴分布的不平衡性

  ⑵资源间的联系性

  ⑶数量的有限性

  ⑷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是决定因素

  2.农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质量和数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因素

  三、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十、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会判断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理解记忆自然资源的共性特点和开发利用要求,结合典型的题目说明。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自然资源教案11

  从近几年的高考看,本部分许多命题常将河流水系、水文特征与所在区域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知识相联系;长江、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对策是近几年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一个热点,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本讲内容的设计中,考点整合作为基础知识的载体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之用,相关知识必须记忆准确。探究点的设计是建立在基础知识落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升,应能把握其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知识点进行记忆。对于中国的自然资源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必须一一落实在地图中,并对探究点四各资源的分布问题、对策进行分析,进而掌握。

  总量: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总势: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空间分布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西北内陆地区水量极少

  水资夏季降水丰沛,河水暴涨

  源和时间分配冬春降水很少,河流水位下降,淡水不足

  水能年际变化极大,水旱灾害频繁

  资源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兴修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总量丰富:水能资源蕴藏总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占70%,长江水系最多,雅鲁藏布江水

  水能资源系其次,然后是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地势阶梯处是水能集中之处

  开发利用程度低,潜力大,前景好

  我国水电站的分布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耕地的分布: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与丘陵地区。北旱地,南水田

  土地分布草地的分布:主要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与山地以及青藏高原

  资源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地

  水土流失严重

  目前存沙漠化土地面积剧增

  在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草质下降

  利用森林资源骤减

  依照政策和法令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对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种类:非金属(石油、煤、云母等)、黑色金属(铁、锰)、有色金属(铜、铝等)

  种类多样,总量丰富

  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北方多煤、铁、石油,南方多有色金属

  多伴生,品位低,分选、冶炼困难

  少数矿种缺乏

  煤:山西、内蒙古、贵州

  矿产铁: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海南

  资源分布石油和天然气:东北、华北,西北、海上油田

  铜(德兴、铜陵、东川、大冶)锑(锡矿山)锰(湘潭)汞(铜仁)

  其他铅锌(水口山、兰坪、锡铁山等)钨(大余)铝(平果、修文)

  镍(金昌)稀土(白云鄂博)金(招远等地)

  加强法治,严禁乱采滥挖,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问题和对策提高分选、冶炼等方面的科技水平,加强综合利用

  研究、利用、开发新材料

  鱼类和海洋水产

  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海底石油等)和海盐

  海洋能源:潮汐发电

  海洋我国的主要渔场:舟山群岛,东海(天然鱼仓)

  资源我国的盐场:长芦、淮北、布袋、莺歌海等盐场

  海洋资源的保护: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和防止海洋污染

  探究点一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1.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1)源流:包括发源地、流向、流入海洋或内流湖;(2)形状:树枝状、扇形等;(3)支流多少;(4)流程长短;(5)河道宽窄、曲直;(5)流域面积大小。

  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流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2)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3)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4)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均温);(5)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等决定)。

  探究点二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小(森林茂

  密)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汛期短(雨季短)大(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一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区)汛期长(雨季长)小(流域内植被好)无(流经亚热带,冬温在0℃以上)

  例1(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9)表l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表1

  流域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

  水量(毫米)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水库库容与径流量的比值※(﹪)水资源利用

  率※(﹪)

  珠江流域451470333812,318,5

  淮河流域2792062263,359,4

  ※为20xx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及其开发利用。

  解析:该题在于了解中国由南向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河流流量大小、汛期以及汛期长短、含沙量、结冰期等,中国河流流量与中国雨带的推移有很大关系,淮河水系呈不对称的羽状,北侧支流位于华北平原,但都比较长,7、8月,华北地区迎来降水,而且多暴雨,这些支流很快将洪水汇入淮河,很容易造成涝灾。

  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5)13

  探究点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

  长江黄河

  利用

  ①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和长江三峡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②航运便利:黄金水道③灌溉①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②发电: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①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②泥沙含量增多①中游:水土流失严重②下游:A.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B.断流C.水污染严重

  综合治理①加固大堤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工程④建设三峡工程①建蓄洪调水工程②植树种草,保持水土③加固大堤④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利枢纽名称三峡工程重要水利枢纽

  效益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例2(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流域开发的水文特征原因分析及其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注意对关键词“平均冲淤状态”的理解,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就是整体上河流的流水侵蚀强于流水沉积作用,而“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都会导致河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变慢,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D项“上游来沙量减少”,则淤积减少,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答案:D

  探究点四对比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类型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分布不均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①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②草地: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③林地: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①鱼类: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②海盐: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③石油: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土地沙化严重

  ③森林资源减少④草场资源超载①乱采滥挖②破坏环境③浪费严重①过度捕捞②海洋污染

  对策①跨流域调水②兴修水库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①依法管理②“开源”“节流”③建设保护①贯彻《矿产管理法》②合理使用③综合利用①捕养结合②防治污染

  例3(20xx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图4为中自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回答⑴、⑵题。

  ⑴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

  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

  向该地转移的产业应以劳动密度型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大量发展相关产业,扩大产业链条,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⑴B⑵A

  一、单项选择题

  (20xx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图1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1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B.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水断流D.冬季由于降水稀少,河水断流

  2.下列关于甲地区域发展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A.大面积种植牧草,建设夏季牧场B.引用图示湖泊水,发展淡水养殖业

  C.发展灌溉农业D.修建水库,开发水能

  (20ll届重庆市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测试,二诊)图2是兰州至黄河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和流量变化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河段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河段总长度之比。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量算分析,下列有关图示中黄河河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河中游流量约增加了170亿m’

  ②黄河中游河段长度约为1250km

  ③黄河中游落差约为330m

  ④包头至河口段河流落差大于龙门至旧孟津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图中龙门至1日孟津段兴修了多个水利工程,其首要功能是

  A.发电B.防洪C.引水灌溉D.航运

  5.下列不属于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原因的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沿途工农业用水大量引用黄河水

  C.沿途几乎没有支流的汇入

  D.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大量下渗

  (20xx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试卷)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读“1998年6-9月长江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流量变化趋势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6~8题。

  6.关于图1中发生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最大和水位最高同时出现B.流量最大和降水最多同时出现

  C.水位不是最高,但流量达到最大D.流量不是最大,但水位达到最高

  7.产生图3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②湖泊广布,对长江流量的调节功能强

  ③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④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升高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治理长江水患的最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兴建水利工程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D.增加湖泊的蓄洪能力

  (20xx届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下图为我国“1993年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谷平坝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减少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B.农业结构的调整C.旅游区的兴建D.城市化进程加快

  10.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三江平原B.长江三峡C.藏南谷地D.河西走廊

  11.下列关于该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箭头a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是错误的规划方向

  B.通过开发整理未利用地,将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率提高

  C.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转换的最根本原因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D.经过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该地区牧草地面积有所增大并向中低山缓坡集中

  (20xx届太原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下表是20xx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回答12~13题。

  国家储量(%)产量(%消费量(%)

  中国369741

  美国13013

  日本0026

  其它51320

  12.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xx年的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消费量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B.大力开采稀土资源

  C.禁止开发稀土资源D.提高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读七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C.硬叶林D.针叶林

  15.下列灾害在该植被区不经常大面积发生的是()

  A.火灾B.鼠灾C.雪灾D.洪灾

  二、综合题

  16.(20xx届苏州市高三调研测试试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流量及含沙量

  材料二: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图14)。

  (1)黄河径流量明显减少的`河段有和,原因分别是

  。

  (2)黄河自站至站含沙量陡增,原因是。这种现象对下游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3)图中所示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简述将该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措施。

  17.(201l安徽高考猜题)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水系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简述①河流的水文特征及产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3)分析③与②之间的关系。

  (4)分析图示省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18.(20xx届上海市十三校联考,20xx.3)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市区1996—20xx年耕地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下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的年粮食产量分布图,图乙为全国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分布图

  ⑴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图甲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⑶试分析图乙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

  ⑷上表中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人均减少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生态退耕地面积最大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退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⑸四川省、江西省的生态退耕主要是退田还___________和退田还_________。主要由于农业结构调整而造成耕地减少最多的省(市、区)是____________,主要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填字母)

  A.发展园艺业B.发展林业C.发展水产养殖业D.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少,且工农业引用黄河水。该河段沿途植被覆盖状况较差。

  6.答案:D将1998年6—9月长江流量、水位与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选项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百分比明显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减少,其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初级产品出口的越多,需要开采的稀土矿就越多,故减少稀土的过度开采,合理措施就是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故选A。

  14.答案:A

  解析:总结西藏、内蒙古、新疆共有的在全国占较大比重的植被。

  15.答案:D

  解析:草原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16.答案:(1)兰州至河口镇花园口至洛口兰州至河口镇段流经干旱半干早地区,降水少,但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花园口以下河段沿岸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大;该段为“地上河”,无支流汇人,河水下渗多。(2)河口镇三门峡流经黄土高原不利影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防汛和航运;有利影响:塑造陆地(塑造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扩大)。(3)煤炭加强煤炭外运;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物电;发展煤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加快经济发展。

  17.答案:(1)D(2)年水量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无结冰期,含沙量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①河流上游支流多,雨季时进入汛期;下游河道窄、浅,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雨季时容易产生洪水和涝灾。雨季结束后,河流①水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容易产生旱灾。(3)②河流进入洪水期,③可以储蓄洪水削弱洪峰,枯水期③湖泊水可以补充河流②。(4)安徽省位于季风气候区,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每年的强弱不稳定,引起安徽省降水年季变化大,西部又是山区,来水迅猛.因此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解析:(1)京杭大运河原先主要功能是航运,现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线路。(2)①是淮河,根据淮河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3)③是鄱阳湖,②是长江,两者之间有互补关系。(4)淮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征,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5)安徽省处于我国南北方交界处和中部地区。

  18.答案: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⑵A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省;主要原因是B省的纬度位置较低,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和湿润区,而A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办湿润区,因此B省水热条件优于A省,使它的全年土地生产潜力比A省高

  ⑶当D地区由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土地的热量下降,

  ⑷内蒙古;宁夏;内蒙古;防止土地沙漠化

  ⑸林;湖;广东;C

自然资源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自然资源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口增长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加而加速资源的耗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破坏资源的再生功能,理解资源问题的产生和特点;认识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

  3.认识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了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形势。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资源与资源问题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与资源有关的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同学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3.组织班级研究小组汇报、交流、反思自己对资源问题的学习及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资源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关注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认识我国面临资源问题的严峻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

  3.增强对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教学难点]

  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本插图以及收集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铁矿石、煤、汽油、水、苹果、不锈钢制品等,上课时带到课堂。

  观察实物(铁矿石、木材、煤、水、苹果、不锈钢制品等),比较一下它们在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不同。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

  铁矿石、煤、水是自然资源;汽油、苹果、不锈钢制品等不是自然资源。

  汽油、苹果、不锈钢制品等为什么不是自然资源?

  因为这些东西,自然界是没有的。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它对人类有用,都属于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联系初中地理内容,请你说说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阅读课本第20页阅读内容,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填写下表:

  自然资源类型利用方式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类型利用方式

  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植物燃料

  水资源发电、灌溉、运输、其他用途

  土地资源农林牧渔用地、工商业运输、城镇地基和空间

  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冶金、化工原料和工业填充料、建材、燃料

  如何判断一种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关键是要看这种自然资源被人们利用时能否再生或恢复,并且这种再生或恢复是有条件的:

  ①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力量;

  ②人类利用的速度小于资源更新的速度。

  1.下列几种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

  ①水②石油③森林④土地⑤铁矿⑥鱼⑦太阳能⑧煤

  2.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种资源,与三个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交流你们所列的资源,讨论哪一种资源最重要。

  1、①③④⑥⑦是可再生资源;②⑤⑧是非可再生资源。

  2、略

  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我国也是人均资源量较少的国家,同时我国在资源利用上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主要资源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20xx年我国用水总量为5497亿立方米,不到全国水资源量的1/5,为什么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问题

  探究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展示“中国与世界的水资源人均量对比”,“我国北方、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土地、人口、耕地的百分比”图,通过分析,你从中得到哪些知识?

  (1)根据“中国与世界的水资源人均量对比”图,可知: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2)根据“我国北方、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土地、人口、耕地的百分比”图显示: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而长江以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

  除上述问题外,我国水资源还存在哪些问题?(提示:从水资源总量、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总储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有28124亿立方米,与世界各国相比,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6位。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②水资源分配不均,可利用率不高。

  我国降水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使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水资源时间上分配也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③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

  由于利用不合理,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与此同时,我国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20xx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l0倍,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

  华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季,更为严重,试分析原因。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华北地区年总降水量少,河流年总径流量小;②华北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③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①华北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的浪费严重,污染严重。

  阅读课本第22页材料“干旱缺水的代价”,认识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危害:①干旱缺水危及我国农业的发展;②干旱缺水严重影响我国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③干旱缺水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结合分析、归纳课文的表述,总结产生水资源问题的因素。

  产生水资源问题的因素:

  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

  ②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③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毁坏流域的植被、湿地,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破坏的主要因素。

  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为什么还要倡导节水?主要措施有哪些?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问题在我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南方的水资源虽然较北方丰富,但诸如储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分配不均,可利用率不高;水污染普遍,浪费严重这3大问题同样存在。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经济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南方地区的水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不可掉以轻心。

  当前欲求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应把我国建成一个节水型社会,主要策略如下:

  ①农业节水潜力大,要建立节水高产型农业。

  我国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0%,现有灌溉用水量超过农作物合理灌溉水量的l/3至1倍以上,西北、华北地区农业灌溉节水潜力一般可达150亿立方米左右。农业节水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农业节约用水,不仅能增加灌溉面积,还能缓解工农业用水矛盾。农业节水应通过管道输水、平整土地、农田覆盖、耕作措施、灌溉技术、培育耐旱品种、调整作物结构与布局,以及科学地调整水、土、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用水量等综合措施来实现。

  ②制定合理的城市和工业用水定额,建立节水型城市和工业。

  我国城市和工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它们的用水仅占全国总用水量的20%,今后还会增长。但城市和工业用水由于管理不善,水价格不合理,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除少数地区外,存在用水大量浪费现象,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大城市在30%~40%,中小城市则更低。因此,要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改进工艺流程和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特别缺乏地区,不仅要提高水的利用率,而且还要考虑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

  ③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

  完善水的立法是当务之急,缺水地区逐步依法确定水的使用权,减少水事纠纷。现行水价偏低,应运用经济杠杆,建立合理的水价格体系,以促进节水和污水处理,大力保护水源规划和建立水源保护区,治理各种水域的污染,不断提高供水效益。此外,还应建立有权威的流域资源统一管理机构。根据全球变暖对未来水资源的可能影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永续利用的长远计划。

  下表是有关专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的水资源紧缺指标。

  紧缺程度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年)主要问题

  轻度缺水1700—3000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水问题

  中度缺水1000~1700将出现周期性和规律性用水紧张

  重度缺水500~1000将经受持续性缺水,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

  极度缺水500将经受极其严重的缺水,需要调水

  参照上表中的水资源紧缺指标,判断你所在地区的缺水程度。

  这一讨论问题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联系家乡实际,感受和认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第二课时

  ①把日常所吃的和所用的东西进行统计,看看有多少来自土地;

  ②上学途中进行观察,在城镇、郊区或农村有哪些经济活动、自然现象与土地有关。

  2.土地资源问题

  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从土地资源的意义,讨论城市、农村对土地利用的不同情况,找出我国土地资源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我国存在的土地资源问题。

  (1)耕地资源短缺

  ①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

  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建设用地滥占、乱占土地,耕地流失严重。耕地从1966年底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结束时的1.3亿公顷,减少到20xx年底的.1.2亿公顷。7年之内,全国耕地净减少0.1亿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量的5%以上。在全世界26个5000万人口以上的国家中,中国人均耕地为倒数第三位。20xx年全国人均耕地仅有0.10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6省市的人均耕地已经不足0.05公顷,沿海地区优质耕地占用速度有不断加快的趋势。

  ②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制约因素多。

  我国土地垦殖率和复种指数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从这个角度讲,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程度的空间十分有限。

  据调查测算,全国尚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约800万公顷,按60%的复垦率计算,仅可开发耕地480万公顷,而耕地后备资源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严重的西北地区。同时,兼顾到生态保护的要求,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多,今后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不大。

  (2)土地退化

  ①优质耕地少。

  我国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l/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是经济发展快,建设占用耕地最多、最快的地方。

  ②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③荒漠化面积扩大。

  ④土壤层变薄、变瘠。

  ⑤土壤盐碱化、沙化。

  ⑥工业“三废”和酸雨危害。

  阅读课本图2—3“l997—1999年我国耕地减少构成情况图”分析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耕地损失主要由建设占用耕地、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和灾害损毁3个方面构成。

  耕地损失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即建设占用耕地、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如作为经济作物、林、草和鱼塘用地等)和灾毁耕地(洪涝、干旱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在这些耕地损失中,哪些是实质性地造成耕地的减少?哪些只是暂时的?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调整部分耕地作为林地、草地和水面有意义吗?为什么?

  在耕地损失的总量中,建设占用(工业和城市化)及部分灾害损毁(洪水、沙化、泥石流)属于实质性地耕地损失。特别是建设占用的耕地2/3是城镇郊区土壤肥沃、有灌溉设施的优质良田。

  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时,其中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属于非实质性的耕地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范围的生态建设,在黄土高原、东北三江平原、内蒙古农牧过渡地区、西南山区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如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区压缩农业用地,把大于25°的陡坡耕地和一些破碎耕地,退耕用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种植经济林和薪炭林,发展经济,解决生活用需,而且措施的效果显著。过去一些缓坡和中坡山地被开垦后,遇上暴雨就成为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压,一损俱损,最终成为裸岩。退耕还林后,恢复到较好的生态平衡状态,山上茂密的植被能为山下农田涵养水源,补充有机物,林茂粮丰,欣欣向荣。

  有关农业结构调整,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将一部分耕地转作经济作物、林木花卉、鱼塘用地;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更多的是把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退耕结合在一起,是一项富民工程。从长远看,它是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根本措施;从近期看,又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有效的途径。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使农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业改变为农、牧、林、副业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生产方式。

  一大批农民除种好保留的耕地外兼营其他行业,发展林草业,舍饲禁牧促使畜种结构调整,饲养方式由过去粗放的散养逐步转变为舍饲圈养,并向专业化园区发展。现全县共有奶牛、寒羊专业户3860户,奶牛、寒羊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兽医、奶站、饲草料加工等,流通贩运大户也随之产生,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

  矿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历来都把矿产资源称作“宝藏”,把能源和原材料矿产称为工业的“血液”和“粮食”。目前,我国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90%左右的能源、70%的农业生产资料和30%以上的生活用品都来自矿产资源。截至目前,我国已发现l71种矿产,探明储量的有l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矿产地约l8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7000余处。在诸多矿产中,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铝、硫、磷等45种主要矿产,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在发展中也付出了较高的资源代价,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预计到20xx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保证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能源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3.矿产资源问题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在哪些方面利用了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一旦这些资源枯竭,将影响到你生活的哪些方面?

  查阅资料,探讨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①主要矿产资源均拥有量低。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只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3位,特别是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我国的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特别是我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45种能源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第80位。其中,煤炭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2,石油不足1/8,天然气不足l/20。资源的短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也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推进工业化道路。

  ②矿产后备资源不足。

  由于地质的赋存条件不甚理想,相当数量的沉积构造埋藏较深,造成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投入高、储量增长难的局面。对45种主要矿产资源可供性新一轮论证的结果表明,到20xx年,国内可开采储量能保证需求的只有煤、天然气、稀土、磷镁矿等l4种;石油、铁、锰、铅、铝土矿、镍、锑等9种只能保证需求的40%~70%。

  石油它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至今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63.95亿吨,其中剩余可采储量24.28亿吨。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石油资源储量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即采出量大于储量增长。近年来随着海洋和西部勘探规模的加大,储量虽然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与迅速上升的消费需求相比仍显不足。预计到20xx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超过3亿吨;20xx年,将达到4.2亿吨。假如国内石油生产能力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并且同期的石油资源勘查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到20xx年,国内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不到60%,到20xx年只有40%左右。

  煤炭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多数含硫量高,开发利用的环保要求高。现已探明的储量中,可供建井的储量少。长期开发利用率低,布局不尽合理,开采秩序混乱,破坏、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现象相当普遍而且严重,发展生产需要解决投入、运力等问题。

  重要大宗固体矿产如铁、锰、铝、铜、磷等,国内资源贫矿多、共生与伴生矿多、难选冶矿多,开发难度较大。许多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主力矿山有相当一部分已难以为继,这些大宗矿产的可供性持续下降。据测算,20xx年的对外依存度,铁精矿将超过60%,富锰矿达到60%,铬铁矿达到85%,铜矿达50%,钾盐达到80%。

  目前,从进行普查到建设矿山,一般都要8~10年时间;从开始找矿到确定可供开发的矿产地,平均成功率只有3%~5%。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地质找矿滞后,我国探明矿产储量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耗速度。

  ③老矿山产能下降甚至面临枯竭。

  目前,我国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后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逐步枯竭而濒临关闭,有的已停产闭坑,大量矿工面临下岗。这不仅威胁到资源供应,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由于产能不足,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提高,进口量急剧上升。20xx年,原油、成品油进口量已超过l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070;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4亿吨,已占到世界自由贸易量的50%;铜精矿和氧化铝消费量的5070以上都依赖进口。20xx年前后,我国将出现金属老矿山关闭的高峰,产能将减少37%以上。这样,大宗矿产的进口量势必逐年攀升。

  阅读课本第25页材料“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矿区环境不容乐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矿产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储量消耗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与所耗储量相比较,储量浪费很大。据调查,煤炭开采回采率低,只有3070或稍高,铁矿开采回采率为90.770,铜、铅、锌、钨、锡、钼、铝、镍、锑等9种有色金属,开采回收率为79.72%,稀土资源平均综合回收率为26%,白云鄂博稀土矿平均综合回收率为4.66%,黄金矿开采回采率为76.91%,磷矿采选综合回收率为49.25%。

  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绝大部分赋存环境恶劣,品位低、复杂难处理矿居多,提取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低。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山的比例低(占矿山总数的l.4%)、综合利用指数低(为50%,比国外低230%)、综合回收率低(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率40%~70%的国有矿山企业不足40%,大量非国有小型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回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高。云南作为“有色金属王国”,锡的金属矿床可利用共伴生元素l5~16种,目前国有重点矿山也只回收了5—7种;铅锌矿床中可利用的共伴生元素8~10种,目前只回收利用4~5种。又如,全国20xx年焦炭总产量近l.8亿吨,以每炼l吨焦炭可以产生430立方米煤气计算,产生可回收利用的焦炉煤气达360亿立方米。由于中国焦化产业重焦炭生产而轻综合利用,焦炉煤气被回收用于发电、居民用气、工业燃料、制造甲醇和化肥等方面不到l0%,大量直接燃烧排空——俗称“点天灯”,每年白白烧掉焦炉煤气3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西气东输”设计年输气量的两倍多。

  ③矿区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大部分矿山建设得早,开采技术相对落后,矿山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据调查,我国伴生矿的综合利用率在50%,采矿形成的废水占工业废水的l0%,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80%以上,采矿占用和损毁的土地近600万公顷,而复垦率仅为l2%,大量老矿山塌陷区、排石场、尾矿坝都有待治理。

  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

  关于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迅速耗竭,环境将不断恶化(如图2—5),即梅托斯(Meadows)模型;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定自然资源条件下,人口增长,资源必定短缺,则资源价格上升,于是人类将通过寻求资源的替代品、减少高耗资源商品的消费、更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努力寻找新的资源,最终在人口和自然资源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图2—6)。

  分析以上两种观点,并就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这一议题,谈谈你的认识。

  关于梅托斯(Meadows)模型,即“人口增长一自然资源耗竭一环境污染”模型,是1972年以梅托斯(Meadows)为首的西方科学家所组成的“罗马俱乐部”,面对人口激增、污染严重的现实,提出了名为《增长的极限》的著名报告。报告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仍以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的话,世界将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的最好方法是限制人口增长,乃至“零增长”。

  对梅托斯模型理论的评价要一分为二。梅托斯模型建立在纯数学的计算结果上,能够描述出生态平衡与人口增长的密切联系。人口增加必然要开垦土地,兴建住宅,采伐森林,开辟水源,结果是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偏离有利的平衡状态。如果偏离程度超过了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则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界就要对人类进行报复。因此,考虑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分布问题时,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使其不断保持最优平衡。就这一点而言,这一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然而该模型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最大的问题是未考虑人类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和人类的创造力。而且“零增长”的主张,无论是对亟须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对仍想增加财富的发达国家,都是难以接受的。

  关于“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市场协调模式”,是一个在寻找和探索一种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的基础上,更积极、可行的现代发展模式。反映这个模式的思想,首先出现于1987年由原挪威首相布伦兰特夫人(G.H.Brundland)任首任主席,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上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该报告指出:“以前我们感到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联系的重要性,而现在我们则感到国家之间在生态学方面相互依赖。生态和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之中。”这样,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第一课时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自然资源的涵义

  2.自然资源的类型

  概念种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1)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的表现

  (2)产生水资源问题的因素

  第二课时

  2.土地资源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2)造成耕地损失的原因

  ①耕地实质性损失:建设占用

  灾害损毁

  ②耕地非实质性损失: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3.矿产资源问题

  (1)主要矿产资源问题

  (2)我国在矿产资源和矿区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然资源教案13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化学教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二部分描述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说明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重点]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请结合下列问题阅读课本第44页—第47页:

  ⑴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⑵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⑶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

  【板书】

  第一节水

  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⑴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1%。

  【板书】

  1.主要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

  2.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3.在地层和大气里也存在有许多的水。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吗?

  【讲述】我国的淡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板书】

  二、水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

  【提问】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你对水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说说水有哪些用途?

  【小结】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化学教案《化学教案-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

  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板书】

  三、保护水资源

  【讲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防治这些污染。

  【板书】

  1.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⑶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可以使人生病、中毒甚至死亡

  ⑵破坏生态环境

  3.水污染的防治

  ⑴工业上控制“三废”进入水体

  ⑵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提倡节水农业

  ⑶生活上合理用水

  ⑷增强环保意识

自然资源教案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

  教学提纲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景观图]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提问]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练习]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鱼虾(是)

  春小麦(否)汽车(否)

  草原(是)袋鼠(是)

  过渡

  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

  [教师讲述]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练习]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④水:可更新资源,因为水在地球表面是循环运动的,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

  ⑤铁矿: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⑥鱼: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⑦土壤:可更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⑧煤: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把大家上述的判断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概念。

  ①可更新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板书)

  ②不可更新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板书)。

  [提问]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就会破坏可更新资源的事实,请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资源?(要保护自然,使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教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自然资源教案3篇07-05

精选自然资源教案4篇07-10

自然资源教案集合7篇11-02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健康教案07-08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大班教案伞教案反思03-10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小班健康教案牙齿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