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三年级教案《童年》

三年级教案《童年》

时间:2024-10-04 08:06:01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教案《童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童年》,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教案《童年》

三年级教案《童年》1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水墨 染绿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开 浪花 葫芦

  清清爽爽蘑菇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这首儿童诗是由哪几个场景组成的?(指名让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个场景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仔细阅读《溪边》,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溪边钓鱼的场景,先静后动,勾勒出一个垂钓儿童的形象。

  (2)“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当作人来写,以溪水为镜梳妆,写出了垂柳也爱美。由于有垂柳的倒影,溪水变绿了,如玉带一般,也写出了溪水的碧绿、狭长、平静。

  (3)品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一句。

  明确: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溪水染绿了,还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染”字富有动感,“立”字运用传神,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使人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儿受惊。此处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4)怎样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一句?

  明确:这句写鱼儿上钩的一刹那,孩子手忙脚乱,原有的寂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溪边热闹起来。

  2.仔细阅读《江上》,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大意。

  明确:这首诗描绘了江上游泳嬉戏。写了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鲜明的形象感。

  (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句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句中的“鸭群”指一群孩子,“翅膀”指孩子们的胳膊,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跳入水中的情态。

  (3)品读“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一句。

  明确:在江中戏水的孩子,是那样调皮,那样欢快。他们像小鸭子一样跳入水中,挥动着胳膊拨水嬉戏。“你拨我溅”“笑哈哈”写出了孩子们打水仗的场面,多么快乐啊!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中的“水葫芦”指什么?

  明确:“水葫芦”原指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句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水葫芦”代指人,形容孩子们水性极好。

  (5)怎样理解“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明确:“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一阵水花”是指孩子从水中冒出头来时掀起的水花,“两排银牙”是指孩子咧开嘴大笑时露出了两排雪白的牙齿。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在江中游泳、戏水的无限欢乐。

  3.仔细阅读《林中》,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表现的画面内容。

  明确:森林里的松树被一场大雨冲洗得干净而清爽,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树下,小蘑菇长出地面,它们伞状的蘑菇顶盖就像一顶顶斗笠,一个个可爱的'小蘑菇就像花儿在树下开放。忽然,林中传来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都震落了。是谁呀?原来,那是戴着斗笠在林中嬉戏的孩子们。

  (2)第一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一句属于景物描写,写了雨后的松树。先整体描写松树被雨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再用特写镜头的方式,局部描写松针上还挂着亮晶晶的水珠。“刚洗过澡”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挂在翠绿细长的松针上,也许正反射着五彩的阳光,多么漂亮啊!

  (3)第二句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一句也属于景物描写,写了树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从地里长了出来,菌盖部分的外形犹如一把张开的伞,也很像一顶斗笠。因为蘑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通常雨后会大量生长并钻出地面来,所以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蘑菇“戴一顶斗笠”,十分形象。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一朵朵蘑菇零零星星或成片成片地长在树下,就像一朵朵小花开放在树下一样。

  (4)“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声欢叫能把树上的雨珠都抖落下来,足见这欢叫声是多么响亮、多么欢快啊!

  (5)你知道这“一声欢叫”是谁发出的吗?为什么?

  明确:这声欢叫是在雨后林中嬉戏的孩子们发出的。从“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可以看出来。“一个个斗笠”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

  (6)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发出欢叫吗?发挥想象,试着说一说。

  明确:也许他们正在凉爽的林间追逐、嬉戏、打闹着,忽然望见了远处山边架起了一座彩虹桥;也许他们中间一个最顽皮的家伙正在摇动松树,树上冰凉的雨珠哗啦啦全掉到小伙伴的头上了;也许他们刚发现了一大片新鲜的小蘑菇,正拿出篮子准备采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幅画面,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动静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的美好画面。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年级教案《童年》2

  6岁的时候,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因为没有训练用的沙袋,我就拿自己的小熊练拳。我把它放在沙发上摆好,以便打起来顺手些。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在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那时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睡觉时我也让它躺在旁边,对着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给它讲故事。那时候,我爱它,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这会儿却坐在沙发上。

  它坐在那里,一大一小的眼睛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出了什么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啦。我转过脸去,沉默了好长时间,为的是不让妈妈从声音里猜出我的心事来。我仰起头,想把眼泪憋回去。后来,稍微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后,我说:“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主意,再也不拿小熊练拳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8个生字“拳、玻、璃、纽、羹、邦、憋、稍",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一心一意”的意思。

  2、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感受文中“我”与伙伴小熊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朋友吗?怎样才能算朋友?

  生:在一起玩、感情很好/互相帮助/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新课文中小作者童年的朋友是怎么样的。板书“童年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初学写物

  (一)让学生默读全文,同时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圈出生字和新词。

  (二)边读边思考,能概括课文大意

  师:请大家思考“谁要拿谁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生:我因为要练拳没有沙袋,要拿小熊当沙袋,后来想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的情景来,最后没有拿小熊练拳(我要拿小熊练拳,最后放弃了)

  学习“拳”字,“卷”和“手”-----手卷起来

  (三)细读小熊的描写段,提醒学生从整体到部分,抓住重点描写

  师:这只差点要被我打的小熊长得什么样子?请大家读第二节(整体读,个别读)

  师:我们一眼看到小熊是巧克力色的,仔细看小熊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生:它的眼睛!

  师: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是怎么写一大一小的?

  生:大的……小的……(学习玻璃,提示玻璃的偏旁,学习纽,同样提示偏旁,纽扣跟衣服织物有关)

  师:一大一小说明小熊怎么样?

  生:很旧了

  师:很旧了说明小熊和我在一起时间(生:很长了)

  师:时间很长了小熊还坐在我的面前,说明我和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深了!

  师:大家都说眼睛会说话,小熊的眼睛说什么了?

  生:似乎在开玩笑……

  三、借朋友展开,品读文中情感

  (一)读文让学生体会我对小熊的情谊

  师:我们的题目是童年的朋友,小熊是不是我的朋友?(生:是!)我都要打小熊了为什么说小熊是朋友?请大家再读课文,圈出我把小熊当朋友的词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我朋友小熊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爱

  师:什么叫形影不离啊?谁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示形影不离的句子?(我走到哪里都带着它)

  师:走到哪里都带,都到哪里了?

  生:吃饭时……睡觉时……(调羹----羹的写法,让学生黑板上书写,注意美的写法,记字----用美味的羔羊肉做羹,调的音调,多音字让学生组词;硬邦邦----硬的东西敲起来邦邦响)

  师:那说明我对小熊怎么样?

  生:感情很好!

  师:对!课文里面说我对小熊的感情好到哪种程度?

  生:一心一意地爱它,为了它,把命献出来我都舍得。

  师:谁能说出一心一意的反义词?(生:三心二意)

  补充板书

  我

  朋友

  小熊

  吃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睡觉时

  一心一意爱

  (二)通过对小熊眼睛的描写,体会小熊对我的情谊

  师:是啊!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命了,我的意思是说要让我为小熊干什么都愿意。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是不是也把我当朋友?(生:是的.!)

  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熊把我当朋友?请大家再仔细读第二第三小节,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根据生回答补充板书:

  朋友

  小熊

  吃

  饭时

  形影不离------到哪里都带

  快活地开玩笑

  睡觉时对我笑

  一心一意爱

  师:前面我们说了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说明小熊很旧了,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很久了,感情很好。我要拿小熊练拳,小熊是怎么样?

  生:快活地瞧着我,好像在开玩笑,对着我笑

  师:开玩笑,对着我笑,小熊生气了吗?(生:没有!)说明小熊对我怎么样?

  生:也很爱我,对我感情也很深!

  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四、从我的转化,进一步体会品读情感

  (一)细读联想句,加深对小熊情感的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看到小熊和我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带着它,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我和小熊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最后我怎么样了?

  生:我再也不拿小熊练拳了。

  师:我把小熊当朋友,小熊虽然是玩具熊,但它是我的朋友,就好像是活的一样。有哪些句子把小熊写活了?齐读第二三小节

  生:小熊用它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似乎在开玩笑……。

  师:把两手朝上举着后面的话去掉读一读试试看,是去掉好还是不去掉好?为什么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小熊好像会说话

  生:不去掉,因为有了这些话可以看出小熊不怪我

  师:还有那句?

  生: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在它嘴上时……简直像活了似的。

  师:也把简直……去掉读读看感觉怎么样?

  生:没写出小熊活了似的。

  (二)展开联想,展示我的心理变化,读懂真正的朋友

  师:读一读最后一节,看看我们的小作者是不是已经真心后悔了。边读边划出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沉默憋稍微克制

  (让学生写憋,提示跟心情有关是心字底)

  师:默读最后两个小节,想想看,我沉默了好长时间,都想了些什么?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想些什么?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生:我在想,小熊陪了我这么长时间,已经这么旧了,我还想拿它练拳,小熊肯定会打坏,再也不能陪我了,我也就失去这个朋友了。

  生:我在想,我要打小熊,小熊一点也不怪我,还对我笑,我真是不应该这样对朋友啊!

  生:我要对小熊说:对不起小熊!我再也不拿你练拳了,我们一直做好朋友。

  师:小熊会不会原谅我,还跟我做好朋友?

  生:当然会!

  师:注意看第三节后面的一句话“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为什么说是真正的朋友?

  生:我和小熊感情深

  生:我要打小熊小熊也不生气

  师:对,朋友不但要感情深,还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这样才是真正的朋友。

  作业:把我沉默时想的话写下来。

三年级教案《童年》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反复朗读,由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前置性作业

  我在本节课设置了五个前置作业:

  1、把《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读给你的家人听。读给家人的目的是让学生认真的去读,并让家长给与指导,把课文读到流利正确。

  2、你在这篇课文中有认识了哪些字、词朋友呢?

  生字:

  生词:

  3、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

  4、追寻童年的记忆,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画一画。可以是自己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童年的梦想。还可以是搜集来别人的童年的趣事。

  5、搜集《水浒传》的知识

  设计流程:

  课前背古诗 一分钟小喇叭让学生介绍有关童年的感悟。

  结合生本教育的课堂环节即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我在这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导入

  我选择了歌曲导入课题的办法,请学生汇报前置预习中的思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一组选一人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既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实也是对生本教学前置作业的检测

  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对课文初步掌握的情况。

  三、理解诗意,放飞想象

  “以读引读、读说结合”是生本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个片段?相信总有打动你心灵深处的地方。为什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最能引起自己思考、震撼自己心灵的地方,细细的读,慢慢的品,联系实际。放飞想象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交流汇报中,我采用了先请一个小组发言,其他同学或小组补充说明的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特点,学生就之前没有提到的或提到但观念不同的可以补充展示,有深入认识的也可以补充,如果有的小组与前一组同学找的亮点地方不一样,也可以就自己的亮点进行展示发言,其他小组或同学在进行补充,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了时间问题,并且也使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交流对《水浒传》的了解,目的是让学生做到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拓展延伸,快乐练笔

  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读画结合,生本教育的阅读教学提倡“读写结合,以读引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童年的趣事,童年的梦想,搜集名人的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有所看、所读、所经历的在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即让学生读了、看了、想了、说了、同时也写了,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的懂得课文的意义所在,那怕是一句话也好,同时也达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读写结合。以读引读的目的。

  四、小结、布置实践作业。

  生本教育重视语言实践,由课内引向课外,从学生感兴趣的办一次以“儿童诗”为主的手抄报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生活的方法。其实更是这一节课的理论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五、总结,布置作业

三年级教案《童年》4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童年的回忆》

  2、歌表演《童年的回忆》

  3、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 》《丢手绢》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忆》,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歌曲《摇啊摇》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一) 复习童年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

  (二) 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放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 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3、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4、板书: 快 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

  引出“中速” 并板书。

  3、 听《童年的回忆》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教案《童年》5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三年级教案《童年》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几个画面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儿童快乐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景展开联想和想象。

  3.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描绘的三个典型场景,感受诗歌意境,感受儿童可爱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了解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欢乐美好,体会儿童在大自然间的天真快乐的心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朗读课文,背诵《溪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展示的三个场景,理解课文内容。

  2.从学习中感受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诗,充满了奇思妙想;童年如画,溢满了五彩斑斓;童年如歌,萦绕着欢快悠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儿童诗,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三幅美妙的图画。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打开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幸福快乐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碎”,翘舌音“染、爽”和后鼻音“腾、浪”。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竿、蘑、菇、葫”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墨”字时,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腾、碎、爽、溅”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拨、浪”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字谜示例:

  黑土地,上下立,变成水,能写字。(谜底:墨)

  对比识字示例:

  竿(竹竿)—干(干净)—杆(笔杆)

  拨(拨动)—拔(拔牙)—泼(活泼)

  浪(波浪)—狼(狼皮)—狠(凶狠)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墨”上下略窄,中间四点底略宽,末横比其他几横稍长一点。

  “腾”左窄右宽,右边两横写短,撇捺不宜伸展,盖住下面的“马”。

  “爽”整个字结构宜紧凑,横宜写短,中间竖撇和捺伸展;四个撇点要分布匀称。

  “浪”左窄右宽,三点水写在田字格左边中间,“良”写在竖中线靠左一点处。

  易错提示:

  “染”左上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上是“九”,不要把竖弯钩写成竖弯。

  “竿”的部首是竹字头,不要写成了草字头。

  “拨”右边是“发”,不要写成“犮”;末笔是点,不要丢掉。

  “蘑”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竹字头;下面是“磨”,不要把广字头写成了厂字头。

  “菇”是草字头,不要写成竹字头;下面是“姑”,不要写成“如”。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竹字头的字:竿(竹竿)—笋(春笋)—管(水管)—篮(摇篮)—筷(筷子)—笛(笛声)—竽(滥竽充数)

  带草字头的字:葫(葫芦)—蘑(蘑菇)—苗(禾苗)—莓(草莓)—茅(茅屋)—芦(芦苇)—英(英雄)

  (4)多音字。

  斗

  dǒu:斗笠气冲斗牛

  dòu:争斗明争暗斗

  扇

  shān:扇动扇风

  shàn:扇子电风扇

  钻

  zuān:钻洞钻研

  zuàn:钻石钻孔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安排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全文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用三首小诗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描绘了孩子们在溪边钓鱼、在江中游泳戏水、在林中欢笑嬉戏的场景。

  (2)你从这几个场景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感受到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欢乐,他们亲近大自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让人羡慕。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童年的水墨画》由三首小诗组成,虽然不是图画,但字里行间却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童真童趣。同学们喜欢作者描绘的这三幅图画吗?大家课下可以互相交流。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年级教案《童年》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3、认识双线格内的10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展示多彩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快乐么?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过得像风一样,那又是什么样的日子呢?(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用?标出来。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读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再读一读。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板书(童年生活)

  ★讨论课文写了哪两件事?板书(捏泥人、野餐)应该怎样分段?

  ★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一、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教师点拨

  A、这风一样的日子指什么样的日子 ?板书(像风一样)

  B、这句话的修辞。

  C、省略号的作用。

  2、读3、4自然段。分小组讨论学习

  A、捏出了那些泥人、泥物。

  B、用什么词形容泥人、泥物。讨论不懂的词的意思,说一说用这些词的好处。

  C、用 ——画出歌谣,并读一读。

  D、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E、两个省略号的作用。

  3、分析5自然段。指名读,孩子们高兴么?你从哪看出来的?板书(美好)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总结

  1、说说你对“风一样的日子”这句话的理解。板书(像风一样)

  2、全文的结构。

  五、拓展延伸

  回忆你小时候哪些日子像风一样,说给大家听。

三年级教案《童年》8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人美版第五册教案 第10课 童年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

  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以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童年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课前准备:

  童年图片资料、色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教授新课:

  1、 导入,播放课件(全班同学的照片)

  2、 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简单介绍《流民图》这幅画的创作背景。欣赏战争时期的作品。

  3、 分析绘画中的构图,展示《翻身奴隶的儿女》(演示课件)“S”形构图。

  4、 分析画中的人物动态,了解不同创作材料的特性,指导学生看书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 评价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示课件,展示其他绘图画形式。

  6、 尝试一重表现形式,知道学生绘画、制作。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评。

三年级教案《童年》9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新疆音乐独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1、今天,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个小童星,他只有八岁,却多次登上全国的舞台,同他那热情,风趣的歌舞,征服了无数观众们的心,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表演,请仔细聆听并观察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哪里(新疆)

  2、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新疆,名叫阿尔法,他用一种

  与众不同的形式将新疆歌舞带,他是一个传递名族音乐的小使者,这样的男孩子用新疆话讲就是:“亚克西的小巴郎”

  3、其实新疆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通长喜欢边敲打手鼓边唱歌边跳舞,手鼓是新疆人民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能用来烘托歌曲舞蹈的气氛,一般常用的典型节奏:

  XXX│XX│

  (先示范拍打给他们听)同学们把手都深处啦一起来感受一下(边唱边拍的方式,最少要3、

  4遍,可以尝试老师打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同学们真是:“亚克西、亚克西”,你们知道:“亚克西”在新疆话讲是什么意思吗?(优秀、好样的、真棒)

  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有这样的切分节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把书打了开到底35页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去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在学歌曲我们唱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唱,(播放歌曲)、(欢快,喜悦,高兴,愉悦)

  5、下面老师要改变一下要求,听歌曲,并且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却分节奏来为这首歌曲老伴奏,同学们在伴奏的时候大家心里要默默地唱着XXX│XX│

  看看谁的反应力最快,最聪明(播放歌曲,互动,)

  6、真棒,下面老师要提高一下难度了,咱们不伴奏了,老师需要你们去用眼睛仔细去观察,耳朵仔细的去听,在这首歌曲当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出示ppt课件)

  7、真棒,那咱么就先来学习一下它们相似的地方,(出示ppt课件)先听来唱一遍(范唱),我们先一句一句的来,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相似的`地方的最后两个小节,(范唱)我们一起来用手势感受音的高,底,同学们你们都把手伸出来感受一下,(共同感受),同学们,你们来听一听这两句那一句音高。那一句音底呢?(好,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向上走的楼梯,还有一句我们就给它一个向上走的楼梯)真棒,我们再来把这一句来唱一唱

  8、我们来看一下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一句是相似的呢?(出示ppt课件)让我们来学一学吧!(范唱)你们也来试一试,其实,这两句相似的地方,它们的相似度是很高的,它们的音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们的音都是偏高的,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来学唱,我们把它想象,比如我们站在高高的山上唱歌的感觉,(范唱)你们来试一试吧!真棒!

  9、我们刚刚学习了切分节奏,我们再看一下,在歌曲中除了切分节奏还有什么呢?比如附点节奏,快速的找一找,在哪儿呢?(出示ppt课件)好,我们来学一学(范唱),你们来唱一唱吧!(2~~3遍)

  10、下面我们连起来把歌曲的第一段来唱一唱,要带着新疆的欢快,喜悦的情绪唱出来,(完整唱)

  1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呢?(范唱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的区别)

  12、再一次的完整的唱一唱第一段,那同学们你们能够自己唱第二段吗?看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不能学会!下面我们完整的把歌曲唱一唱,接下来男生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我们看一看是男生学得好呢,还是女生学的好。

  13、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下面我们一一段视屏,我们知道了新疆的歌曲是欢快,活泼的,那我们来看一看新疆的舞蹈又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呢?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屏)老师这边有几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范跳),真棒,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跳的真是太棒了

  14、其实,还有很多新疆的歌曲,今天啊,老师这边开展了一个小小点播台,你们想听什么,自己上来点播

  (播放)今天我们很高兴的学习了有关于新疆的一首歌曲,一起去感受了新疆欢快,喜悦的心情,下面就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这种喜悦的心情结束这节课吧!

  拓展延伸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感受新疆的特点,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更多的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三年级教案《童年》10

  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 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三、导入

  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

  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

  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

  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

  课时小节及体会:

  母亲(诗歌)小草的母亲是谁?小草的`母亲是大地,是她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鸟儿的母亲是谁?鸟儿的母亲是蓝天,是她给了鸟儿奋飞的空间。鱼儿的母亲是谁?鱼儿的母亲是江河,是她给了鱼儿畅游的场所。我们的母亲是谁?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三年级教案《童年》1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易错点:“烤”的字形 拓展点:阅读童谣,提高阅读能力。

  问题预设点:在学习生字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教学准备:

  童谣,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

  《童年》,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解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2、正音。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2、质疑、讨论。 文中有那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画、读、想,说说你的理解。

  3、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三、识字写字

  1、利用形声字特点,提高识记效率。

  2、重点指导易错字“盐”和“烤”的字形。

  3、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四、练习

  1、把自己搜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泥物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 的 、 的 、 的 ,有 的 、 的 、 的 。

  资料收集: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万紫千红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 束瑰丽之花。它经过民间长久流传,精炼爽口,和谐押韵,同诗歌一样具有音乐 性,它从孩子们的心理、生活、游戏情趣、 童话世界意向,以及儿童语言的感受出发,口传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诵的诗歌,要开放自由得多。

  童谣的特点:句式自由;结构多变;比兴特多; 声韵活泼;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言语平白;顺口成章。

三年级教案《童年》12

  《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童年的泥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三年级教案《童年》】相关文章:

《童年乐趣》教案01-11

童年的发现教案06-12

童年的发现教案09-05

童年趣事教案02-02

童年游戏教案09-05

小学三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教案01-03

关于童年的发现的教案10-30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08-28

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05-11

《童年的朋友》教案15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