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北京教案

北京教案

时间:2024-10-26 12:53:0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北京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体会北京的美。

  2、初步掌握、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方法,了解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好处。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有条理地表述;感受首都北京的美。

  4、理解、积累生字新词。

  教学内容:

  二、三、四自然段。

  支持环境:

  校园网络,二人一台电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北京图片资料等)

  第一课时安排:

  创设情境,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感受北京的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回顾

  1、创设情境。

  愿意做宣传北京的使者吗?要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北京宣传使者,需要全面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心中要有一张地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北京》这一课,然后来比一比,谁是合格、优秀的北京宣传使者。

  2、复习:(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北京的?

  (2)、介绍时,我们应当让听者感受到北京的什么特点?

  二、引入情境、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讨论:你们认为最有把握介绍清楚、具体的是这三方面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

  2、学生进行天安门广场的介绍准备。

  (1)、学生读课文,看看哪些景物是要进行介绍的?在有关景物上做标记。

  (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老师按照他们说的顺序在.课件上出示相应的图片,散乱放置。

  (3)、讨论: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把这些景物放到它们该放的`位置上去呢?

  (找方位词,学生分小组摆放,教师巡视帮助。等大部分小组摆好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摆放。)

  (4)、小结:看来按方位顺序介绍真是一种好办法。它使我们一读就明白了。下面我们就用课文中按方位顺序介绍的方法,试着通过朗读来介绍天安门广场吧!(三人小组练习介绍,教师巡视帮助。)

  (5)、学生介绍天安门广场。学生相互评价(重点落在有没有介绍出天安门广场的美。)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讨论:怎么才能介绍好北京的大街、立交桥,名胜古迹和公园?

  2、请两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两方面的美体现在哪些词语和句子上。

  (学生汇报找出的词语)

  3、教师提供资料库,学生自行选择小组讨论,结合浏览和课文阅读进行介绍练习。

  4、学生介绍,互相评价。(评价标准:有没有让听者感受到北京的美?)

  四、小结全课,回应情境创设,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表达爱北京的感情。

  2、选择作业:

  (1)、回家当宣传北京的小使者。

  (2)、到网上查阅资料,在假日小队活动中当宣传北京的小使者。

北京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二、通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阅读,理解记叙与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了解通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别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同难点。

  教学方法

  ①与《中国石拱桥》进行比较阅读、分析、理解、把握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特点。

  ②利用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进行欣赏分析,把握立交桥的特点。

  教学时数:二节。

  第一节

  要点: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一、二两部分。

  内容和步骤:

  一、导言:陆地上有没有桥?有谁见过陆地桥,能说说陆地桥的模样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大家画出难写难懂的生字词。

  2、生字:

  颤 窥 匝 悖 徜徉 苜蓿

  椭 瞰 涵 浚 惬 塞

  翌 迥 湍 妪

  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共18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1—2),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3—14),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15—18),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三、范读课文。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10座,详细描绘5座。

  (3)阅读10—13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特点

  建国门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三元桥

  玉蜓桥

  (4)请同学欣赏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和文中插图,对照课文,说说它们分别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桥?

  ——引导学生欣赏立交桥的丰姿。

  (5)集体朗读14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整理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七。

  课后回顾:

  第二节

  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比较阅读,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造句练习。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

  2、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脉栓塞”,形象生动道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象,运用比较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作用。

  集体朗读17、18段。

  三、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3、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准确、需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布置作业:

  1、把《》改写成说明文。

  要求:

  a、抓住立交桥的特征,注意详略;

  b、局部改写或全部改写;

  c、200—300字。

  2、课后练习八。

北京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⑴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⑵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⑶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⑷指导:

  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②说说你看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⑤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⑵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②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⑶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①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②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③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④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⑤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自主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北京夜景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北京白天的风光很美,可是你们知道吗,北京的夜景更迷人。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呀?

  2、复习字词:听说咱们要去北京看夜景,有几个词语朋友也闻讯赶来,要与咱们结伴而行呢,大家欢迎吗?那就让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词语认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真不错,我们的同学个个精神饱满,那我们就出发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迷人的夜景吧!你们看……..(边听课文朗读边欣赏北京夜景。)

  2、看了片子,你觉得北京的夜景怎么样?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是我们小朋友的感受,那么我们的作者把夜幕下的北京想象成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再次走进北京,感受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语:我们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就先去北京的市中心看看吧!(播放第二段课件)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告诉我们北京的哪些地方亮起来了?用笔把这些地方圈出来。

  3、集体交流。

  (1)说一说:北京的()亮起来了。读相应句子。

  (2)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的夜景吧!(播放课件,理解句子)

  第一句:

  街道两旁一排排高大的华灯照亮了整条长安街,街道上汽车来来往往,像水流不断,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川流不息)

  长安街上街灯、车灯大放光明,灯光一闪一闪的,就像天空中无数星星构成的银河,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银河从天而降。

  齐读这一句。

  第三句:

  (理解“彩灯勾画”)美术课上你用什么工具来勾画?(用笔在白纸上画)课文中却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勾画出了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

  4、欣赏了这么美丽的夜景,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三)学习3—6自然段。

  1、北京的市中心亮起来了,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告诉我们北京还有很多地方也亮起来了,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在行动之前先听清楚要求:选择一个自然段学习,找找什么地方亮起来了,把它圈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1)第三自然段

  给“犹如”换个词,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这里的灯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看上去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用“犹如”说一句话。

  欣赏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

  (2)第四自然段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有700年的历史,过去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是各种小摊、小店聚集的地方,就好像我们的.小商品市场,而现在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经过改造,整治,焕然一新,随处可见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为商业街平添了一番美丽,再加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宾客,这些商业街就显得格外热闹、繁华,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第五自然段

  “古老”和“年轻”矛盾吗?借助图画理解,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湖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故宫虽然古老,但是当灯光成为他们的外衣后,就别有一番风韵,显得年轻了。

  4、配乐齐读3—5自然段

  5、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

北京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简评: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主要表现在:

  1、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北京了解甚少,教师通过展示优美的北京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夜景的亮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朗读课文谈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含义,突破难点。

  4、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

  自已喜欢的句段,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第二课时

  碰撞: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旧课堂中所带来的东西已不感兴趣,往往新生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结合第三课时的特点,将本课的字、词、句、篇的训练整合到计算机中,使学生在操作计算机的同时,不仅得到操作计算机的训练,而且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字、词、句、篇得到有效的巩固。

  灵感:

  上学期,我讲了《大熊猫出国》一课,将识字教学与计算机进行了整合,可是由于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整堂课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并不多,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所以整合的意义并不大。本学期,我们年组进行一课多讲的活动,我被安排在了第三课时教学,而第三课时的教学又需要大量的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以我想到了同计算机进行整合。通过游戏的形式,使本课的字、词、句、篇得到巩固。

  课堂特色:

  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有感情地读文是重点。在本课的设计中,重点考虑了这方面,并且将识字、巩固读词、有感情读文与自我展示,巧妙地融合在计算机操作中,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创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再游北京。

  导语:

  上节课,我们与张老师和王老师一同游览了北京,亲近了北京,这节课,闵老师领着大家再去北京冲冲浪,你们说,好吗?

  1、出示:《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配上北京的图片欣赏,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

  思考: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一说吗?

  2、激情颂读课文

  北京真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再来颂读一下北京吧。

  (二)、闯关游戏,巩固生词。

  过渡语:大家读得非常好,奖励看几幅图片。(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点击这几幅图,有了变化)

  (1)提问:为什么这些漂亮的灯不亮了?

  (2)提出要求:只有顺利闯关,才能使这些灯亮起来。

  (进入字、词训练的闯关游戏中)

  (三)、记忆片段,再赏北京。

  过渡语:瞧,这些漂亮的灯全亮了,高兴吗,这是你们用努力换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北京的夜景吧。

  1、播放北京夜景的录像。

  2、思考: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最想说什么?

  3、与我们同去的游客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听一听。

  4、点击游客们的图像,通过课件发出声音,让学生听一听游客们对北京的赞美。

  5、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游客说的话不完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把这些句子补充,才能使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完整。

  (进入句子的训练,学生操作完成练习。)

  6、朗读要求:最喜欢谁说的话,你可以读一读。

  7、开展小小朗读竞赛。规定时间,背诵自己喜欢的话。

  (四)、你眼中的北京,展示自我。

  过渡语:同学们一定在北京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谁愿意将自己的照片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1、学生依次到前面,介绍用照片做成的幻灯片,并配有解说。

  长城集锦:故宫及老北京一条街:北京公园:

  王府井商业街:北京现代建筑:嘉年华游戏:

  (五)、背读结合,颂扬北京。

  同学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北京亮起来了,不仅仅是指北京的灯亮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指,祖国强大了、繁荣昌盛了,20xx年奥运会还要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召开,你们高兴吗?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北京的热爱,再来颂读一下北京吧。能够背下来的同学,可以背着读。

  (六)、总结学习,提出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到这里,回家后,同学们还可以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做一期小报。

北京教案 篇7

  【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早日统一的愿望。前两句写黄河的绵长、泰山的高耸,赞美了中原沦陷区山河的雄伟,对其

  长期沦于敌手深感痛心。后两句写人民在沦陷区眼泪流尽,年年盼望宋朝的军队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可年年盼不到。表达诗人

  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置故土百姓于不顾的南宋统治者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诗人终生未见河、岳,遗民世代盼望王师,南

  北两地要求恢复统一的心情是一脉相通的。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骤(zhòu):1.(马)快走。如:驰骤。2.急速。如:暴风骤雨。3.突然;忽然。如:天气骤变。本文取此义。

  缀(zhuì):1.用针线缝合。如:缝缀。2.组合字句篇章。如:缀辑。3.装饰。如:点缀。

  棂(líng):旧式房屋的窗格。如:窗棂。

  二、词语识记

  骤然:突然。 吃惊:受惊。

  三、预习效果反馈

  1.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连在一起有何蕴意?

  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是何意思?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4.诗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心情?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被称为 第一人。

  2.本诗写于 年,诗中描述的.是诗人告别 到 插队的情形。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迷惘,失落

  离开北京——抒写依恋之情

  清楚,明白

  (二)段落层次

  1.第1节:开门见山,写 时的情景。

  2.第2~5节: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 和离开时的 感受。

  3.第6、7节:直抒自己对北京的 之情。

  (三)写作特点

  词语运用:语言朴实,亲切自然。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表达:文章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表达方式: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历史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

  ,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写作借鉴: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来表达对故土的留恋。如“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永远记着我,妈妈啊

  北京!”这样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这是同学们需学习借鉴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对诗文第5节的诠释

  火车即将离开车站,许多送行的人在和即将远去的亲人告别,在诗人看来,是告别的声浪如同要卷走车站,表明送行的人很多;

  后两句本应是火车缓缓地移动,但诗人用一种物我颠倒的错觉——“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传达出心声:脚下的

  大地仿佛被掏空,自己要被北京、被故乡抛弃,此后将到异地漂泊谋生。写出诗人的失落伤感。

  Ⅳ.当堂练习

  1.假如你要去异地,临别时对前来送行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2.第4节说“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说出要发生什么事?

北京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课堂实录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谁来说说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事儿?你说。

  生:这首童谣……

  师:(打断)拿话筒。

  生重说: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师:这首童谣啊,真的是讲的是春节,不过,它是50多年前,当时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孩子们都爱念,它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了。这节课,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想去吗?

  生:想。

  生齐:北京的春节。

  师:想不想去了解北京的春是怎么样的呢?

  生:想。

  师:好的,请你一起打开书。注意,这一次读书,熊老师请你们认真地默读课文 ,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他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第二个呢,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师: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师:每一个同学都读得非常认真,熊老师非常高兴。

  师:不少同学已经读好了。

  师:行,都差不多了,咱们来交流交流。

  师: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先说。

  生一: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热闹。

  师:这是你的感受。你呢?

  生二: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有趣。

  生三:我觉得老北京的春节非常和谐。

  师:啊,最后一位的男同学。给他一个话筒。来。

  生四:我,我认为那个北京的春节它非常热闹,还有哪个非常得(没听清)。

  师:请坐,其实老师第一课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和你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老北京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热闹、还有喜庆。

  师: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而又喜庆的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生齐:好。

  师:这遍读啊,熊老师还是让你们默读,但是,明显地和第一遍不一样了,这遍默读请你们注意,快速地浏览,看看繁吵美丽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把他的时间找出来,这里面的时间段啊,写得特点详细,你可以在旁边做上一个记号。开始。

  师:古人说:一目十行。看看咱们北师附小的孩子是不是掌握了这种本领。

  师:一会儿功夫,咱们同学已经画完了。都画好了吗?行,咱们一块儿来交流交流。

  师: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二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

  生:腊八。

  师:对,腊八。腊八是忙忙碌碌的,不仅要熬腊八粥,还要泡——

  生:腊八蒜。

  师:接下去就到了什么日子?

  生:腊月二十三。

  师:对,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个小年呐,其实就是春节前的彩排。小年一过,人们就更忙了,转眼间人们就来到了

  生齐:除夕。

  师:对,除夕可是我们过春节,最隆重的一个日子了,非常热闹和喜庆,大家都围在一起乐呵。乐呵一节以后,就来到了农历的新年,我们把他叫

  生齐:正月初一。

  师:正月初一啊,人们可以访客,拜年,还在家里待客,逛庙会等等这些,尽情地去享乐。最后一般是在什么时候XX的?

  生齐:正月初六。

  师:正月初六。这个日子一过啊,一转眼,元宵上市了,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这就到了

  生齐:正月十五。

  师:正月十五,这个年过得可真够长的。一直到了正月十九,等寒冬XX的时候,春节可就算是结束了。

  师:你们都画下来了吗?如果说有谁没画下来的话,你可以在下面偷偷地把它画上去。

  师:这时间啦,XXX,你发现了什么目的?

  生:这都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师:你发现得很好。还有谁想说吗?这个男孩,好。

  生:我发现用时间顺序写,写得十分辛苦。

  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按时间顺序写。北京到春节有七天的风俗,这七天风俗,老舍先生又重点写了哪几个时间段呢?你找得到吗?

  师:好,请那个男孩,拿着话筒说。

  生:我觉得第一个他就是写的腊八。因为,腊八他是分了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腊八的时候大家要熬腊八粥,吃腊八菜。

  师:除了腊八呢?你只要说出是哪个时间段就行了。还想说吗?还想说就请说。好,你说说看。

  生:我,我想的不同,我觉得他还写了除夕。

  师:很好,还有谁发现了。有话筒的同学拿起话筒来说,哦,还是你,你来吧,没关系,就你说吧。

  生:他还写了正月初一。

  师:嗯。还有没有?你们俩既然都站起来了,继续说。

  生:他还写了正月十五。

  师:好的。你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老舍先生重点写了这四个部分,都被你们一一地给找出来。下面呐,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四个部分。我们就按顺序好吗?你们这两个组呢,你们负责研究腊八,这两个组负责研究除夕,你们这里中间虽然隔了一条河,没关系,你们也可以合作研究,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初一,这两个组,你们研究的是正月十五。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研讨的问题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详细写的什么?说得如何?哪里写得好,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你们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如果觉得合作成功的话,大家就围在一块儿,分好工,谁愿意说给大家听,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开始吧。

  师:如果觉得自己思考好了,你们整个组可以到一块儿商量商量,整个大组可以到一块儿。

  师:需不需要熊老师帮忙?都不需要啊。

  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分工的?

  师:看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我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你们到底讨论得怎么样了,怎么样,我们来交流交流。请大家注意,我们下面的交流啊,采用一个比赛的形式,听得懂PK吗?

  生:听得懂。

  师:我们就来PK PK,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分在四个队,研究腊八的就是腊八队,那你们研究 的是除夕,当然就是(生:除夕队。)除夕队了。

  师:好,给你们准备好了XX。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可要听好竞赛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个部分的内容。另外呢,比如说你们腊八除啊,你觉得你对他们研究的`内容感兴趣,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提问提得有价值提得好,也可以加分。明白了吗?

  生:明白,明白了。

  师:好,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第一轮非常简单。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说第一个问题:详细写了什么?如果说得好,就为本组先得到第一分。哪组先来?

  师:好,除夕队你来。抢得第一个机会。你来说说看。

  生:嗯,我不用除夕。除夕它主要表现了……,就是一些贴对联,吃年饭,首先还要放鞭炮,就是最后还要吃团圆饭。

  师:说完了?

  生:嗯。

  师:有补充吗?来,你说。

  生:最后还要守岁。

  师:他这个说得好,守岁。你们明白什么是守岁吗?好,你说说看。

  生:在过去有一种怪物,叫岁,就是在除夕的时候,经常来吃小孩,或是说捣乱,给小孩子压岁钱,在旁边守着岁爷爷,就可以避邪,不被给岁吃了。还有一个就是守着XX不会掉,防止岁来捣乱。

  师:据说呀,守岁,年老的人他们分析是……的意思,年青人守岁的话,就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寿。你真了不起,连我们中华的传统习俗都了解得这么清楚。你看,刚才是除夕队抢到了一分。然后,刚才,解决守岁问题的是哪个队啊?

  生:正月十五。

  师:哦,正月十五队,你们也得到了一分。就是要这样来抢。好,继续。除夕完了,下面谁来抢?哪个组?你们这组的,你们是?

  生:我们是腊八队。

  师:你说说看。

  生:腊八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腊八粥的制作方法还有腊八饭的制作方法。

  师:你讲得也非常清楚,腊八队也得到一分。咱们继续,哪个队?好,你们来。

  生:那个,在正月初一的……,就是正月初一休息,拜年,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举办各种庙会,让人们看。

  师:好,正月初一队,也得到了第一分。刚才还有哪个队没有说自己这一部分的?正月十五是吗?好,你来说说看。

  生: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街上的老树要挂起灯来,家家户户也要挂灯,大家还要吃元宵。

  师:说得挺好的,也加上一分。通过第一轮小小的测试,你瞧,现在领先的是正月十五队。接下来熊老师的任务就是给你们评分,看哪些同学能够抢得好,抢得快,回答回答好,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我们先从哪个部分开始?看,除夕举手的人最多,你们抢到第一个机会,开始。

  生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这一块写出了除夕的味道。

  师:很好,味道。继续呀。

  生二: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要回家来吃团圆饭。是写出了团圆情,是深深的情。

  师:情,体会的真好。这组决不把机会让给其它组。

  生三:男女老少……然后我觉得这个写出那个除夕的声音。

  师:说得非常好,不过帮你纠正一个字音,是“间”(四声)断,还是“间”(一声)断?

  生:间断(四声)。

  师:你再读一读,再读一读这段。

  生:男女老少

  师:(打断这个学生)不对,我让那个女同学把这词再读一遍。是什么?

  生:间断。(四声)

  师:再读一遍,响亮地告诉大家。

  生:间断(四声)。

  师:很好。还有谁说,你来。你抢一个。

  生:就是,我……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会去睡觉,都要守岁。从这里看出来,那个所有的人,除了小孩子,用的语言非常详细。

  师:非常地好,腊八队也加上一分。还有很多想说的是吗?是不是?

  生:是。

  师:那咱们一起走进这热闹喜庆的除夕之夜好吗?

  生:好。

  师:过年喽,爆竹声声迎……,春风送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开心放着鞭炮。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

  生:我似乎看到人们在点着灯笼在那儿游玩。

  生:我似乎看到全家一起在团聚。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形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

  生接读:“家家户户……”

  师:看屏幕。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

  生接读。“除夕夜,家家……”

  师:这到底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

  生接读。“在外面做事的人……”

  师:我们一起感受到了

  生:热闹(有人补充:喜庆)。

  师:走出这热闹和喜庆的除夕之夜,下面我们该到哪个日子去呢?好,腊八队抢得最快,你先来。

  生:嗯,就是我,我们腊八队里头(有点结巴,估计没准备好),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因为从这儿可以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所以那个粥充分体现了品种多……

  师:(未让学生说完)请等会儿说,你先说,他抢 得快。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想了一下)就是俗语,(师:很好。)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师:我看你急不可耐了,你来说吧。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师:你们都发现得很好。腊八队要加上一分,除夕队要加上两分。还可以对他们发现的句子,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就是,就那个,就是那个,那个刘华刚刚说的,为什么不能把农业展览会,不能换成农贸市场什么的,别的意思。

  师:他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我要给他加上两分,谁能回答,谁能回答,回答得好同样是两分。

  生:老师,我能回答。因为农业展览会和农贸市场都是很热闹的,但是农业,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里边的东西可能会比农贸市场可能会更多一些。

  师:呵呵,这是你很独特的体会。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生:吃过。

  师:它是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制成的。谁来介绍介绍,腊八粥有哪些米?你说。

  生:腊八粥一般就是用,用大,最主要就是大米,还有紫米、黑米、绿豆、红豆,还有一些小米、蚕豆那种的配制而成的,具体配料可以变,但最终还是要放枣。

  师:天呀,听你这么一说,熊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当这么多的农产品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词儿呢?

  生一:我觉得我会想到更丰富多彩。

  师:你呢?

  生二:我觉得我会想到垂涎三尺。

  师:而老舍先生却用了一句什么话?读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你感觉老舍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说话特别的

  生:风趣幽默(一部分说风趣,一部分说幽默)。

  师:好,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风趣幽默。

  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我们要为除夕队的这位男同学加上两分,他回答得特别精彩。还有吗?刚才他们发现的句子当中,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你说说看,或者你有新的。

  生:到年底……(生读句子。)老舍先生写得又有色又有味,我看了之后都直流口水。

  师:我非常高兴,你能有这样的感受,这就叫:透过文字看它的背后。你们还有自己的看法,是吗?我们要把机会让给这位,你看,他脖子伸得这么长?你来试试。

  生:嗯,我想问得一个问题,我想问个问,我想问得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不能用别的方法来形容一下它的颜色的味儿,为啥非得要把它的颜色比喻成翡翠,不能比喻成别的东西?

  师:毫不犹豫,先给你加上两分,你是什么队的?

  生:正月十五。

  师:这个问提得太好了。

  生:因为翡翠它是非常透亮的,而且呢蒜也是绿色的,所以呢比喻成翡翠是更可以体现出那个蒜的漂亮,酸也有些辣嘛,这是因为蒜的本身是带辣味儿的,所以要是带甜味儿的话就不上蒜了。

  师:呵呵呵,你的解答是很准确的,给你们选出一个又加上一分。瞧,你们瞧瞧看,哦,对不起,熊老师出了一个错误。你们再看啊,如果,熊老师这样来写:在……有什么样的感受?最后一位男同学答,有话筒吗?继续说。

  生:就这么写的话,写得就没那么生动,色如翡翠。因为那个老北京的就是食品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么着,就描写不出来它的色泽,就没有描写得那么生动,就不至于把别人馋得流口水。

  师:正月初一加上一分。再给正月初一一个机会。你们还可以请一个同学说,谁来说?你来吧,好,你说。

  生:然后觉得那样写的话,还比较啰嗦。(师:呵呵呵。)不如这样写得色如翡翠,(这里没听清),没有色如翡翠那么好。

  师:同学们,这个,熊老师写的像不像一份产品说明书啊?

  生:像。

  师:非常像啊,那我真不好意思。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除此之外,预备起

  生齐读“除此之外……吃饺子”。

  师:熊老师这么读,你们闭上眼睛听。“除此之外……”(师范读。)有什么感觉啊?

  生:就是我感觉您读得特别有情调,感觉自己都快要流口水,现在就想要吃了。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才让我们垂涎三尺。读

  生齐读“除此之外……”

  师:哎呀,这过年可真是好啊,下面我们想到哪个日子去?好,我们就到这个元宵节去看看。元宵,都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元宵,第11自然段,我来读一下(师:嗯。)。“有名的……”我觉得这一自然段描写得非常细致,并且连接描写的词我觉得用得非常好。(另有生:老师。)因为,请等我说完。(师:说完,我们一起学会耐心的倾听,好吗?)比如说最开始:有的XXX,后来又变得:有的清一色是,后来的:有的都是。如果都是用一个词的话这个非常的单调,但是这样的话,就多姿多彩,各式各样。

  师:为你的伟大发现加上两分。

  生:老师还有。

  师:呵呵。

  生:我觉得这个,这个元宵的,灯,它还包括了,我们中国的古典的,古典名著,这个可以体现出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

  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你这个发 现太重要的,给你们又加上两分。

  生:老师老师。

  师:好,你说吧。

  生:就是,那个还,就是通过这里XX在驾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体现出来,商家在正月十五灯节的时候,是非常的别出心裁。

  师:想不想去看这些灯呀?

  生:想。

  师: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多少灯啊,看也看不够;多少灯啊,都饱含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生齐读“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

  师:这正是,热闹和

  生:喜庆。

  师:哎呀,真是时间不等人,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块儿来欣赏这一个又一个热闹和喜庆的场面,连熊老师都觉得很激动。同学们好像没有说够,好不好?

  生:好。

  师:说什么呢?咱们过年了,最高兴的就是你们了,有好吃好玩的有趣的,你来说说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谁来说。好,你先。

  生:我觉得就是那个正月初一中的庙会。因为,因为正月初一庙会观光,小孩子特别爱逛庙会,小孩子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节景,可以骑毛驴,还有买到今年特有的玩具。今年特有的玩具就是平时生活中没有的,而且孩子去庙会的时候都特别爱,就是他们非常喜欢逛那个庙会。

  师:我知道,你想这个新鲜的东西,对不对?还有谁说?你说说看。

  生:老师,就是去年我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住在11楼,就是在除夕夜12点的的时候,他们放花,放花,把整个夜空都给照亮了。

  师:你觉得那有特色,觉得挺有意思。是吗?我们瞧,在坐的有这么多的老师,还有香港和台湾的老师呢,咱们派两个代表去采访采访怎么样?(生:好。)你算一个,你也算一个。我们继续聊,大家敞开了说。你说说看。

  生:我在家里的春节,就是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会做出很多好吃的。我觉得这些好吃的,并不是,饭,饭单单是很好吃,它是中国传留下来的传统美德,也表现得春节很热闹。

  师:不仅能做大不能做X,还有一种体会,非常好。你再说说看。

  生:就是每次一到除夕,除夕晚上的时候,我们都去放鞭炮,然后有一年,我那个放鞭炮,一下就把自己衣服炸开一窟窿。但是我每年还是忘不了自己放鞭炮,觉得太好玩了。

  师:可要注意安全啊。好,这边这位女同学,你说说看。

  生:就是过新年的时候,我逛庙会都买到一些平时买不到的玩具,觉得更有趣。

  师:你说说看。

  生:我去年过年的我去东莞,然后在那儿,一开始我们就……(听不太清。听课老师有笑声,估计是学生讲到过年调皮的时候。)

  师:真是大家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够啊。这两位同学,你们好了吗?大家都等不及了,快来吧。来,你先说,你,采访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生:我采访到一个,一位江西的老师。在江西都是24号过小年,然后那个除夕也是有岁,但是现在变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大家都在外头吃年饭,还有的都有去旅游。

  师:好,你有新的发现。你说说看。

  生:就是,我采访了两个地区的老师,第一个地区的老师是河北邢台的,他在这春节的时候有趣的时候是糖葫芦,还有放鞭炮。还有一个地区的是内蒙古,他说他们过春节的时候,晚辈一定要给长辈敬酒,还要献哈达。

  师:好的。看来啊,咱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不仅有的传统得到了继承,还有的有了新的时代的特征。但是,不管多少年以后,咱们都忘不了这老北京的老规矩,其它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老北京,过春节……起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腊八蒜,色味甜,二十三,XXX,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XX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XXX,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生拍手读童谣。

  师:哎呀,其实还想和大家一块聊一聊,但是时间不等人了,咱们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同学们,再过半个月,腊八就到了,我们就能体会那有趣而又意思的年了。下课以后呢,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时间顺序去写,注意详略得当,也写一写咱现在北京的春节,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向别人自豪地说说咱北京的春节,说说咱中国人的春节,好吗?

  生:好。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一生指挥全班同学向后,向左,向右转分别向后、左、右的老师们再见:谢谢老师们,老师再见。)

北京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北京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是否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 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 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 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 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 论 ,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需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 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 =—3,t=2;

  ②a=3,t=—2;④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习

  1口答:

  (1)6 (2)(—6) (3)(—6)

  (4)(—6) (5)(—6) (6) 6

  (7)(—6) (8)0

  2 口答:

  (1)1 (2)(—1) (3)+(—5);

  (4)—(—5); (5)1 (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 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填空:

  (1)1(—6)=______;(2)1+(—6)=____ ___;

  (3)(—1)6=________;(4)(—1)+6=______;

  (5)(—1)(—6)=______;(6)(—1)+(—6)=_____;

  (9)|—7||—3|=_______;(10)(—7)(—3)=______。

  4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 (2)—3x=18; (3)—9x=—36; (4)—5x=0。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 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1)(—16) (2)(—9)(—14); (3)(—36)

  (4)100(—0。001); (5) —48(—125); (6)—45(—0。32)。

  2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 a0,b0,那么 ab _______ _0;

  (2)如果 a0,b0,那么ab _______0;

  (3)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__2a;

  ( 4)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2a。

  探究活动

  问题: 桌上放7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 1将告诉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单,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变成—1 ?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4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永远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于—1,这是不可能的。

【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北京的教案09-20

故乡是北京教案10-22

北京教案模板06-20

北京胡同教案11-23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06-21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04-29

《北京的春节》教案12-22

《老北京的小胡同》教案优秀10-25

北京的春节教案08-06

《北京亮起来了》教案(15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