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吃西瓜教案

吃西瓜教案

时间:2024-09-05 22:33:49 教案 我要投稿

吃西瓜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吃西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吃西瓜教案

吃西瓜教案1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2、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三、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2、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1、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2、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课件。(出现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老鼠小)

  3、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4、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5、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守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1、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2、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1、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思

  一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礁?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礁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礁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3)综合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

  在教法上注意到设计的综合性:即目标上知,情,意,行的综合考虑又有教学形式上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结合;还有教学资源上课件,充分手工材料,工具等多向利用;甚至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上都能整体规则,这也是与新“纲要”精神匹配的。另外,创新礁的设计,并不仅仅限于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礁的设计更应富于新颖性,创造性,各环节映出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创新,如《小老鼠吃西瓜》中改变了以往将操作活动作为延伸活动的形式化,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实践,汲取素材的过程。

吃西瓜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办法。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图片7幅、

  2、课件《蛤蟆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啊!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图片二、三师: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帮它想了什么办法?(幼儿观察图片)师:青蛙的这两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理由。)师:那我们来看看蛤蟆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图片四师: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地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什么?出自:大;考。吧"(竹管)蛤蟆看见竹管,一下想出了好办法。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讲述)

  4、出示图片五、六师: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述第三、4段故事。再请幼儿讲述。)师: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还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费了,这时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师小结: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开关了,而且他们还在水龙头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看,这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排着队轮流喝起了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5、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观看课件)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来把这个故事欣赏一遍。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观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6、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师:我们小朋友要像这只蛤蟆一样爱劳动、爱动脑筋、关心别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吃西瓜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3、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视频《癞蛤蟆吃西瓜》、西瓜教具若干、癞蛤蟆、青蛙教具、一根竹管、教学挂图

  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2、指导要点:通过聆听故事、观察图片、启发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置悬念导入活动

  夏天来了,小朋友都爱吃西瓜。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吃西瓜的。有一只癞蛤蟆,它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了好多吃西瓜的方法,最后它是怎么吃到西瓜的呢?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听《癞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吗?故事里有谁?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现在再来听一遍吧!

  3、结合图片,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真着急”)

  提问:癞蛤蟆种的西瓜长的怎么样?(学习并用动作表达:又大又圆)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方法,心里真着急啊。请你们帮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进述)我们现在来听听癞蛤蟆有想到了哪些办法。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第一天”到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丰富词汇:砸、砍、扛)我们来看看癞蛤蟆有没有吃到西瓜。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一学?(学习动词:插、吸)现在我们来看看《癞蛤蟆吃西瓜》的视频。

  (4)观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视频我们看完了,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西瓜汁。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故事里的癞蛤蟆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我们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5、出示西瓜教具,结束活动

  看,这些是癞蛤蟆种的西瓜。现在我们一起搬出去吃吧!

  故事: 癞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癞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癞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癞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癞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癞蛤蟆想了一下,说:“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癞蛤蟆又想—下,说:“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癞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癞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癞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癞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癞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龙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癞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反思:

  教师教具准备充分,能够合理运用丰富的教具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表达的机会显得少些,还不太善于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吃西瓜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2.能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进行自我表达;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活动难点:

  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进行自我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猴王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吃过西瓜吗?谁能告诉大家西瓜是吃果皮还是吃果肉的呀?你们吃西瓜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猴王吃西瓜的故事,请认真听哦!

  二、教师朗读故事,体验故事带来的乐趣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走在路上,忽然,它发现了一样东西!青青绿绿的皮、又大又圆的个子。你们猜猜是什么?噢!原来它发现了一个大西瓜!

  小猴子赶紧把西瓜抱回山洞向猴王报告。可是这个猴王啊,是从来没有吃过西瓜的,所以它不知道这个西瓜怎么吃。小朋友们,你们能帮猴王想想办法吗?

  哦!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猴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它会怎么办呢?我们继续往下听吧!

  猴王把所有的猴子猴孙都叫到了山洞里,他清了清嗓子,装作很轻松的样子说:“嗯……今天我把叫大家来,是有件好事儿跟大家说。我这里有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是知道的。只不过,我要考考大家,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

  诶?怎么办呢?大家都不知道呀!

  这个时候啊,一只小毛猴挠挠头说:“大王,我知道!嗯……很多带皮的水果都是把皮剥了吃果肉的,比如香蕉、橘子,这样看来,嗯……吃西瓜也是吃果肉的!”

  小毛猴刚说完,一只自认为懂很多事情的老猴子说话了:“这吃西瓜嘛,当然是吃皮喽。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猴子们都大叫起来:“对!吃西瓜皮!吃西瓜皮!”猴王觉得找到了正确答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大声地说:“大家说得对!吃西瓜就是吃皮!”

  于是呀,大西瓜被分成了西瓜皮和红红的果肉。猴王抓起一块西瓜皮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故事已经讲完啦,你们知道西瓜是吃皮还是吃果肉了吗?对了,是吃红红的果肉的。因为果肉又甜又多汁,可美味了!但是小朋友们吃西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黑色的西瓜籽吞下去了哦!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猴子捡到了一个大西瓜,就把它送给了猴王。可是猴王不会吃西瓜,于是,他把猴子们召集在一起问:"谁知道怎么吃西瓜?"一只小猴子叫起来:"我知道,我知道,西瓜是吃瓤的!"可一只老猴子却说:"不对,不对,西瓜吃皮。"于是大家争吵起来,最后猴王听了老猴子的话,啃起了西瓜皮,而小猴子们却吃到了甜甜的瓜瓤。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吃西瓜教案5

  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 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10以内)相加减计算,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10以内)相加减计算方法

  (3)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PPT、每生准备1张纸片

  课前游戏:

  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一起努力;分享成功!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缓解学生的紧张心里,为新课导入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这节课,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这个挑战呢? 生:有!

  师:读出分数,并说说其表示的意义

  1 3

  生:三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师:说得很好! 第二个谁来试试?3 5

  生:五分之三,表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师:说得清晰完整。那么这一个呢?全班一起说吧!

  生:八分之四,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

  师:看来啊,这些难不倒大家,那我们再接再厉,继续迎接挑战。

  (),谁想到啦! 7

  (7)生:1= 7 1=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跟大家分享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表示一个整体,(7)表示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再把7份全部取出来,还是这个7

  整体。

  师:1、 谢谢你,你说的很准确,很清楚。

  2、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说得还不那么完整,谁再来补充。)那么,1=()呢?大家一起来吧! 9

  生:1=9 9

  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前面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了。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复习1等于几分之几练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和解决本节课重难点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分数的知识,这些知识啊,就藏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里,请看大屏幕!

  (PPT出示动画展示,学生欣赏)

  师:欸!猜一猜,看到这又大又圆的西瓜,贪嘴的猪八戒会怎么做呢

  生:把大西瓜自个吃了 等等?.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

  可这一次啊,八戒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这样,他们四个人每人就可以分到(学生答2块)。是的,八戒先捧着2块西瓜给唐僧师傅吃,看来啊,他还是个尊敬师傅的好八戒,(学生笑了)可别笑,这点可是值得你们学习哦!接着八戒也吃了自己的那两块西瓜,可他实在是口渴,于是又偷偷地吃了一块西瓜!

  【创设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尊敬长辈的意识】

  现在唐僧吃了2块,八戒吃了3块,谁来说说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唐僧吃了这个西瓜的23,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88

  师:反应真快!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那么在这里

  生:23、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882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2份。

  3表示,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吃了其中的3份。

  师:说得真不错!说得很清楚!

  同学们,看到图上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问题)

  生: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猪八戒比唐僧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唐僧比猪八戒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还有有没有其他的数学问题?同学们真棒,(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老师就发现了,你们是爱动筋,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给自己掌声鼓励下!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吃西瓜遇到的一些问题?) (板书:吃西瓜)

  【新课标提出,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这个过程的前提,课堂中,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准确分析和清晰表达思维的能力】

  2、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加计算方法

  师:我们先解决同学们刚才提这个问题!(PPT出示题目)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大家把题目齐读一遍!

  生:齐读题目!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23+=88

  师:同意吗?(同意)大家猜猜,这个算式的结果会是多少呢? 55、等 816

  23师:那么+到底等于多少,(是还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在验证之前88生:

  老师有个要求,请一个同学朗读下!

  【学生活动】折一折、涂一涂

  活动要求:

  (1)先用纸片折一折、画一画

  (2)再分别画出23、,验证相加等于多少 88

  (3)并把你的验证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生:(指名)朗读题目要求!

  师:大家听清楚要求了吗?那就开始动手吧!

  生:动手操作(师指导)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验证得数,知道图形有助于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组织反馈:

  师:大家都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还没做好的同学请先停下!谁来展示自己的验证方法

  生:边展示边说,实物展台展示:让学生说,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及适当补充(注意先引导将图形平均分,再说几分之几,最后合起来一共是多少)2个学生即可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多让学生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来评价,发挥学生互评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在同伴中的认同感。】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523加等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过程。 888

  生:(师生一起说,从几个几来引导这个计算过程)教师强调同一个西瓜(合多媒体讲解) 唐僧吃了2份,也就是2个

  也就11111,猪八戒吃了3份,也就是3个,2个加3个等于5个,888885。 8

  师:刚才的过程大家都明白了吗?

  谁能把这个过程再复述一遍呢?(2个学生说)

  生:….

  师:嗯!你是个认真听课的孩子!嗯!你是个善于倾听的孩子!(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那我们一起把这个计算过程补充完成。

  (板书:2?35=) 88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分母相同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分母相同的分数,我们把它们称为:同分母分数。

  那谁来说说我们刚才是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呢?

  生:分母没有变化、分母都一样

  生:分子相加

  师:是的,你们不但乐于思考,而且善于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PPT投影)

  明白了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练习:计算:25?77

  252?577?=?,(点一下,也就是等于1,同时引导下,计算的过程77777

  325+=,可见啊,图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888生:写出计算过程 师:组织反馈。中,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图形验证了

  题。所以,我们用图形好不好呢?

  3、探索同分母分数相减计算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解决下一个问题:猪八戒比唐僧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遍?

  生:读题

  师:欸!谁会列出这个问题的算式呢?

  生: 32—=(师板书) 88

  师:同意他的列式吗?那你们能自己计算出结果吗?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图形帮助。

  生:写出计算过程

  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板演计算过程(注意观察学生书写有无错误)

  好!把手放下!你们同意他的算法吗?

  生:同意!

  师:嗯!那我们先请他来分享他的计算过程?

  生:猪八戒吃了3份,也就是3个

  于1个1111,唐僧吃了2份,也就是2个, 3个减去2个等888811,也就。 88

  师:说得很好!你真是个小数学家!掌声送给他!

  那我们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再看一下!

  (借助多媒体再次展示计算过程)

  师:看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能把刚才的计算过程再复述一遍呢?

  生:复述

  师:嗯,你听得可真是认真!

  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同分母分数,它们又是怎样相减的呢?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师:你们可真厉害!是的,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那刚才的这个计算过程清楚了没有?好!请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吧!

  生:练习: 75? 99

  师:组织反馈,(齐答)(像刚才这个计算,等同学们计算熟练之后,可以省略不写。)

  【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清晰地描述计算过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和总结规律。刚才我们已经发现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的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概括出来吗?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大家很有数学思维!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规律齐读一遍。

  【知识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知识运用、拓展延伸

  拓展1: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的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现在我们知道了唐僧和猪八戒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唐僧跟八戒说,别吃了,别再吃了,把剩下的西瓜留给孙悟空和沙和尚,请你们8

  算一下,现在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个学生板演不同算式)

  同学们真厉害!居然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请这两位同学把他们的计算方法和我们分享。

  生: 1-53= 88

  师:能告诉大家,这个1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这个西瓜。

  师:嗯,你把这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了!这个方法很好!那,你们都是这样子计算的吗? 853-= 888

  8师: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8生:

  生:你的思路很清晰!所以, 1和8在这里都表示这个西瓜,因此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给8

  他们画上等于号!同学们,看来啊,当我们遇到1减去一个分数的时候,这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转化成几分之几。那我们再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看一遍吧。

  (PPT展示)把这个西瓜看成一个整体就是1,把它平均分成8份,这个西瓜也可以看成就是8个8,8113,减去唐僧和猪八戒吃掉的5个,就剩下3个,也就是。

  篇二:《吃西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涂、剪、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导入

  天气热极了,大熊和小熊口渴得要命,突然它们看到牛伯伯拉了一大车西瓜在卖,它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并让牛伯伯把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于是,大熊和小熊争先恐后地吃起西瓜。小熊说:“我吃了2块西瓜。”大熊说:“我吃了3块西瓜。”

  2、复习旧知

  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说说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你对( )、( )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指名答,教师板书。

  3、提出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以下问题:

  问题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4:小熊比大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用“几分之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完整的问题,并把本课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1的数学化过程

  师:我们先来研究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在本子上独立写出算式。

  指名回答:( )+( )或者( )+( )

  谁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 解决( )+( )=( )

  ⑴让学生试说结果。

  估计有两种答案:( )或( )

  ⑵动手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想办法解释你的结果是正确、合理的,并在4人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可以用你们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学具纸,折一折、涂一涂,并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个结果的合理性。

  ⑶汇报交流

  注意先请刚才说( )+( )=()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创造的算法: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 )+()=()。把学具纸平均分成8份,

  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

  ② 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 )+()=()。

  师: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是几个( )?

  ( )+( )=( )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

  ( )+( )可以理解为2( )个加上3个( )是5个( ),5个是()。 演示课件。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 )+( )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请你在4人小组内商量写出1个算式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指名板书。

  ()+()=()=()

  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指导

  (三)学生从解决问题⑴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尝试独立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那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请你先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展示创造的成果,促进反思,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

  学生板演:( )-()=()=()。

  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课件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去掉2个()是1个()。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加减的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结: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4、独立计算

  ()+() ( )-()

  (四)独立解决问题3。

  师:我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已经吃了这个西瓜的(),这是小熊说:“我们给妈妈留一些吧。”看,多懂事的小熊啊!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或者()-()=()

  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表示什么,怎么把“1”变成可以与( )相减的分数。

  3、计算1-( )=( )

  小结: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要把1化为和减数是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五)总结

  回顾我们计算验证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我们想到了哪些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探索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借助图形直观地得出结论,有从整数加减法推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

  我们在计算中又发现了哪些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好的方法?

  (六)巩固练习

  篇三:三年级下册《吃西瓜》说课稿

  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1、 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2、 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3、 看图辨析,深化认识下图哪些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并说明理由。 (加图)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2、渗透单位“1”相同,则其。也相同,单位“1”不同,则其。也不相同。为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埋下伏笔。3、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自主探索,扩展认识

  篇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吃西瓜》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1减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圆形卡片若干张、线段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西瓜吗?喜欢吃西瓜的孩子向老师笑一笑。今天老师要介绍两位也喜欢吃西瓜的朋友给大家认识。

  大熊和小熊是一对好兄弟,星期天的早晨,熊妈妈奖励他们一个西瓜,他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大熊说:“我吃了3块”,小熊说:“我吃了2块”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3/8、2/8) 在这里2/8、3/8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分数的?

  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3/8大于2/8)为什么?(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分数就大) 3提出数学问题

  大熊和小熊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他们在吃西瓜的时候还发现了几个有关分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帮忙解决。

  小黑板:①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③还剩下几分之几?

  (二)动脑动手,探索算理

  1、解决问题一

  ⑴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3/8+2/8)试着说出答案(5/8、5/16)

  ⑵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请同学列出算式并解答。为什么?

  ⑶解释: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3/8+2/8=5/8。把圆形纸平均分成8份,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5/8,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

  ②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3/8+2/8=5/8。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八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1/8)5/8是几个1/8?3/8呢?3/8+2/8=5/8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3/8+2/8可以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是5个1/8,5个1/8是5/8。(师用教具演示一遍)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3/8+2/8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算式应该是??(板书:3/8+2/8=(3+2)/8=5/8 )

  2、解决问题二

  ⑴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学生板演:3/8 — 2/8 = 1/8

  ⑵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大熊吃的三块减去小熊吃的两块是大熊比小熊多吃的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1/8。(教具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1/8去掉2个1/是1个1/8。

  ⑶ 板书完整计算过程:3/8-2/8=(3-2)/8=1/8

  3、解决问题三

  大家知道,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2/8,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3/8,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这时小熊说,不要再吃了,我们应该留一些给妈妈吃 ,多懂事的小熊啊!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⑴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⑵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5/8=3/8或者8/8-5/8=3/8

  这两个算式都对吗?为什么,你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8份减去5份是3份,3份是这个西瓜的3/8)算式中“1”表示什么?(1个西瓜)

  ⑶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平均分成几分,就是几分之几,就像这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就是8/8。反过来,当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它就等于1。

  ⑷1可以等于?(3/3、4/4、5/5等)那为什么我们这里要把1化成8/8呢?(熊妈妈只切了八块)还因为被减去的分数的分母是8。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应注意把1化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

  ⑸板书完整算式:1-5/8=8/8-5/8=(8-5)/8=3/8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4、总结归纳

  ⑴仔细观察相加减的这些分数,你们观察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分母都是8,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都是8,就是分母相同,我们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称作同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副标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⑵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用红线框住运算部分)等以后我们计算熟练了,这一部分就可以省略了。

  (三)巩固练习

  熊妈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好,也带来了一些题目想考验一下大家的实力,敢接受挑战吗!

  1、 练一练第1题

  ⑴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蓝色部分是3份,是这条线段的3/10,红色部分是4份,是这条线段的4/10。要求的是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7/10)

  列式:3/10+ 4/10= =7/10

  ⑵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9份,红色部分和蓝色部分一共是8份,是这条线段的8/9,其中蓝色部分是两份,是这条线段的2/9,要求红色部分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6/9)

  列式:8/9 — 2/9==6/9

  ⑶

  你能说说这个线段图的意思吗?(把这条线段看成是整体1,把它平均分成7份,蓝色部分是五份,是这条线段的4/7,求剩下的部分是几分之几?3/7)我们应先把1化成与减数4/7分母相同的分数,是?(7/7)再相减。

  列式:

  2、 练一练第2题

  14521+- 1 -99775

  52333 + -1 -88447

  独立计算,点名上台板演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吃西瓜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但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双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处处用于生活中。

  【板书设计】

  吃西瓜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8+2/8=(3+2)/8=5/8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3/8-2/8=(3-2)/8=1/8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1-5/8=8/8-5/8=(8-5)/8=3/8减。

  3/82/8

吃西瓜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2.能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进行自我表达;

  3.通过听故事,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重点:

  能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活动难点:

  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进行自我表达。

  活动准备:

  课件《猴王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你们吃过西瓜吗?谁能告诉家西瓜是吃果皮还是吃果肉的呀?你们吃西瓜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猴王吃西瓜的故事,请认真听哦!

  二、教师朗读故事,体验故事带来的乐趣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走在路上,忽然,它发现了一样东西!青青绿绿的皮、又又圆的个子。你们猜猜是什么?噢!原来它发现了一个西瓜!

  小猴子赶紧把西瓜抱回山洞向猴王报告。可是这个猴王啊,是从来没有吃过西瓜的,所以它不知道这个西瓜怎么吃。小朋友们,你们能猴王想想办法吗?

  哦!在小朋友们的助下,猴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那它会怎么办呢?我们继续往下听吧!

  猴王把所有的猴子猴孙都叫到了山洞里,他清了清嗓子,装作很轻松的样子说:“嗯……今天我把叫家来,是有件好事儿跟家说。我这里有一个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是知道的。只不过,我要考考家,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

  诶?怎么办呢?家都不知道呀!

  这个时候啊,一只小毛猴挠挠头说:“王,我知道!嗯……很多带皮的水果都是把皮剥了吃果肉的,比如香蕉、橘子,这样看来,嗯……吃西瓜也是吃果肉的!”

  小毛猴刚说完,一只自认为懂很多事情的老猴子说话了:“这吃西瓜嘛,当然是吃皮喽。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猴子们都叫起来:“对!吃西瓜皮!吃西瓜皮!”猴王觉得找到了正瑞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声地说:“家说得对!吃西瓜就是吃皮!”

  于是呀,西瓜被分成了西瓜皮和红红的果肉。猴王抓起一块西瓜皮口口地吃起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故事已经讲完啦,你们知道西瓜是吃皮还是吃果肉了吗?对了,是吃红红的果肉的。因为果肉又甜又多汁,可美味了!但是小朋友们吃西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黑色的西瓜籽吞下去了哦!

  今天我们听了《猴王吃西瓜》这个故事,回家后请你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吃西瓜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感受作品,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主题倾向。

  2、帮助幼儿感知故事,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3、帮助幼儿体验劳动、爱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快感。

  4、幼儿通过看、摸、尝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

  活动资源:

  1、探索工具一批:如石头、放大镜、塑料刀、榨汁机、汤匙、吸管、牙签、叉子……等。

  2、课室布置成一个西瓜园地,瓜地里大西瓜若干 。

  3、多媒体课件:《蛤蟆吃西瓜》

  4、区域活动资源:瓜子若干、白卡纸人手一张、糨糊一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带领幼儿来到“西瓜地”(课室布置成一个西瓜园地,瓜地里大西瓜若干),激发幼儿对西瓜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师:对了,有一只蛤蟆种了一片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

  二、课件欣赏

  1、故事《蛤蟆吃西瓜》。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第一小结:有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师:蛤蟆想不到办法,心里真急呀,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并把自己想的办法说给同伴听)

  2、后来蛤蟆有没有想到吃西瓜的办法,我们来看一看。(教师边放课件讲述故事)

  第二小结: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了一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问: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3、后来到底怎样呢?我们再来看一看。(观看课件)

  第三小结: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儿。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师:后来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

  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

  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

  三、吃西瓜

  老师:蛤蟆知道大四班的小朋友最能干了,它也请你们吃西瓜,你们开心吗?我们也开动脑筋一起去想各种办法吃西瓜吧。

  1、提醒幼儿吃西瓜要注意卫生(提醒幼儿洗手)。

  2、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究西瓜的特征,品尝西瓜。

  探索:鼓励幼儿大胆去探索,提供各种探索工具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品尝西瓜。

  (启发幼儿可以把西瓜切块来吃,用汤匙舀着吃 ,用榨汁机榨汁来喝……等)

  3、幼儿自由吃西瓜。

  4、讨论:你用什么方法吃西瓜?你吃的西瓜味道是怎样?西瓜是什么样子?

  幼儿与同伴分享探索的结果。例如西瓜是圆圆的(球形的)、有的是长长的(椭圆形的),皮是绿色 的有一条一条花纹,瓜瓤是红色的,有瓜子……等。丰富词汇:瓜皮、瓜瓤、瓜子等。

  四、结束活动:种西瓜子

  刚才我们吃西瓜时剩下很多瓜子,现在我们一起到菜园地把瓜子种进地里,我们天天看它,记录它是怎样生长的,好吗?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时,让幼儿玩“运西瓜”的游戏。

  区域活动时,用瓜子粘贴画。

  日常活动时,让幼儿说说“如何挑选一个好西瓜”。

  附:

  故事------蛤蟆吃西瓜

  第一小结: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

  第二小结: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了一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第三小结: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儿。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都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吃西瓜教案8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要替别人着想。

  教学重点:

  理解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四次跌倒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结合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老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猪八戒吃西瓜》这一课,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学生回答:有一天,师徒四人走累了,他们又饿又渴,悟空和八戒一起找果子吃,半路,八戒偷懒不去,后来看到一个大西瓜,他本想每个人都分一块吃,可是后来控制不住自己,把西瓜都吃了。这事被悟空看到了,变出几块西瓜皮,让八戒踩上摔倒。后来,他在师父面前认了错。)

  二、重点突破

  1、老师:(边板书)对,而且我们还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课文分为找果子、吃西瓜和摔跟头三个部分。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

  2、看来不少同学喜欢吃西瓜和摔跟头这两部分,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生自由回答,师边板书学习方法:读-划-想)

  3、老师:大家说得都好,接下来我们就用读划想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感兴趣的部分学习,重点抓住猪八戒四次偷吃西瓜和四次跌倒的经过和心理活动,并把有关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再把句子读一读。

  学生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老师:(示图)我们先来学习猪八戒吃西瓜的部分,谁把找到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生:这一部分写了猪八戒四次吃西瓜。第一次……(边示句子)

  老师:厉害,找得又快又准。你们四个先别坐下,你们再比一比谁读得好?(生读,其余生评议:要读出猪八戒嘴馋,直流口水时的样子,再读)

  老师:八戒真会找借口,全班齐读这四句话,边读边想:从猪八戒的想法和做法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猪八戒?学生回答。(贪吃、自私)

  老师:猪八戒偷吃了西瓜,结果怎样了?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偷吃西瓜的猪八戒摔跤了。

  老师:每次摔跤,他都是怎样做,怎样想的呢?

  生:他摔了四次跤……(边出示句子)

  老师:该怎么读这几个句子?(要读出猪八戒生气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

  老师:(出示课文插图)这是猪八戒第四次摔跤的情景?谁来说说猪八戒被摔得怎么样?(生:猪八戒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除了猪八戒,图上还有谁?图上的孙悟空在干什么?(正扛着一大包水果在笑呢?)为什么笑?(因为是他惩罚了猪八戒,让猪八戒吃尽了苦头。)

  老师:看着被摔得鼻青脸肿的猪八戒,你们想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呢?(学生练习说话:猪八戒,我想对你说……)

  老师小结:老师想对猪八戒说,做人不要太自私啊,要多替别人着想。同学们,关爱他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最后猪八戒有没有承认错误?他怎么说?(出示句子,生读)

  ③学生展示才艺,深入学习课文

  老师: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头饰,大家带来了吗?拿给老师瞧瞧。恩,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多才多艺的孩子,待会为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才艺怎么样?可以表演课文中某一个部分的情景,还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把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画下来,还可以编儿歌、顺口溜……现在就给你们准备准备。(生表演展示其余生评议)

  三、延伸拓展

  老师:今天,我们学了童话故事《猪八戒吃西瓜》,你们说这个故事有趣吗?知不知道它是根据什么改编的?(《西游记》)有多少同学读过这个故事的?跟老师说说你对西游记了解有多少。最后让我们唱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结束这堂课。

  四、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和朋友们听听。

  2、课后读一读《西游记》的故事。

吃西瓜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2、尝试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3、幼儿体验劳动、爱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快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师:对了,有一只蛤蟆种了一片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

  二、文学欣赏

  1、故事《蛤蟆吃西瓜》,出示图片。

  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讲到第二小节完。

  师:蛤蟆想不到办法,心里真急呀,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

  2、后来蛤蟆有没有想到吃西瓜的办法,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问: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3、到底怎样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4、后来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6、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三、表演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表演一下吧

  四、吃西瓜

  蛤蟆你们心里开心吗?我们一起去用各种办法吃西瓜吧。

  幼儿自由吃西瓜,结束活动。

吃西瓜教案10

  活动准备:

  1、外形各异的普通西瓜及其他瓜果若干。

  2、新品种西瓜一个。

  3、餐巾、点心盘人手一份;刀、抹布各一。

  4、课前请幼儿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引出“怎样吃西瓜”的问题

  评:以有趣的故事引出课题,既能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又能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提问:

  1、猴王是怎样吃西瓜的?

  2、你们是怎样吃西瓜的?

  二、请幼儿在许多瓜果中挑选出西瓜进行观察、品尝。

  1、这里有许多瓜果,哪些是西瓜呢?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知道西瓜的多样性,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分析、思考能力。

  2、西瓜是什么样的?

  (1)请各组幼儿观察桌上的西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每组一个西瓜为每个幼儿直接感知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活动。教师克服了怕幼儿不会观察、怕纪律难以维持、怕西瓜被打碎等等思想,让幼儿充分观察,从而了解了幼儿的观察方法,感知水平以及参与该活动是否主动、积极等情况。

  (2)请幼儿表述各自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让幼儿表述的环节,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感知结果,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可让幼儿猜测,以引起他们对观察、探索西瓜内部特征的兴趣。)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表述教师小结:西瓜水分很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

  三、引导幼儿感受新疆西瓜的优点

  1、请幼儿品尝新品西瓜,说说它和刚才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特别甜,吃起来特别方便。)

  2、根据幼儿的讨论作一小结,让幼儿感受科技新产品的优点。

  设计意图:

  西瓜是幼儿经常吃、喜欢吃的瓜果之一,但家长平时入入不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西瓜的特征以及西瓜与人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西瓜作为教学内容,是为了引导幼儿在观察和品尝的过程中,发现西瓜的主要特点,了解怎样吃西瓜、为什么吃西瓜、什么样的西瓜更好吃等内容。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看看、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通过比较、品尝,体验新品种西瓜的优点。

吃西瓜教案11

  设计背景及理论依据:

  西瓜是幼儿所熟知的夏天的一种水果,孩子们关于么吃西瓜都知道是大人帮助切开吃的,为了帮助幼儿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以怎么吃西瓜为主题的活动幼儿一定非常感兴趣。而且《蛤蟆吃西瓜》故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的孩子。《蛤蟆吃西瓜》这一活动改编自南师大出版《幼儿园动整合课程》中班下册中“顽皮一夏”这一主题,重点涉及到语言和社会、健康三大领域。《纲要》中提出,要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所我保留了原活动设计的三大目标。将探究吃到西瓜方法放在第一步,步骤调整为:自主探究吃到西瓜的方法—故事前半部分、帮蛤蟆想办法——听故事后半部分,体蛤蟆方法的巧妙——一起品尝西瓜。

  这样调整的好处是:

  1、让孩子操作在前,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激发了幼儿兴趣,还为后来体会蛤蟆吃西瓜的心情做好铺垫。

  2、幼儿听故事在后,让幼儿能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乐观积极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发散、创新思维。

  3、最后一个环节我将原设计的“评一评”改成了在教师帮助下用刀切开西瓜,“再次品尝西瓜”。既承接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又让幼儿在再次品尝西瓜的同时更深刻的记忆吃西瓜方法的多样性和巧妙性,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的:

  1、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方法。

  3、体会故事乐观积极的情感。

  活动重点:

  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探索各种吃西瓜的方法。

  活动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方法。

  活动准备:

  1、视频故事:《蛤蟆吃西瓜》;2、小西瓜5个;3、辅助工具每组一套(塑料刀、石头、勺子、吸管、剪刀);4、果盘5个;5、毛巾幼儿人手一条;6、西瓜刀2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幼儿自由探究吃西瓜的方法,引导幼儿小组合作,大胆运用工具。

  1、教师:孩子们,今天汪老师要给你们出一道难题,请你和你的组员们一起想办法,看哪一组最先将我们桌上的西瓜打开。在使用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小朋友。

  2、幼儿分组探究打开西瓜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活动实录

  1)在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情况良好时,我没有过多介入,让幼儿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2)当我发现幼儿探究遇到困难时,我通过提问启发“想一想,怎么才能打开西瓜呢?试一试,这些工具能打开西瓜吗?你用的什么工具?为什么不行呢?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在家里用的什么方法?”等等

  3)对于探究到方法的孩子,分别问一问“你用的什么方法?看到自己打开的西瓜心情怎么样?吃了有什么好处?西瓜子你放哪儿的呢?”等等。孩子们的思维逐渐被打开。

  3、教师小结:孩子们,刚才你们非常棒,都在动小脑筋积极想办法,虽然有些小组打开了西瓜,有些小组没有打开,但是,都没有关系,因为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有一只蛤蟆它也想吃西瓜,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听《蛤蟆吃西瓜》的故事吧。

  二、幼儿听故事《蛤蟆吃西瓜》前半部分,听完后讨论帮助蛤蟆吃到西瓜的方法。

  1、播放故事课件前半部分,幼儿安静听故事。

  2、听完后提问:

  故事听到这,汪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1)谁种的西瓜成熟了?

  2)蛤蟆想吃西瓜又吃不到,心里会怎样呢?(不开心、很伤心、很着急)

  3)蛤蟆和青蛙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4)它们俩都吃不到西瓜心情怎么样?刚才有的小朋友也没吃到西瓜你们心情怎样呢?(很着急、不开心)

  5)我们一起来帮助蛤蟆想办法好吗?

  3、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帮助蛤蟆的办法,以个别回答的方式。(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谢谢你们帮蛤蟆想出了这么多吃西瓜的方法,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蛤蟆最后吃到西瓜了吗?

  三、幼儿听故事《蛤蟆吃西瓜》后半部分,引导幼儿体验蛤蟆吃西瓜方法的`巧妙之处,体会故事乐观积极的情感。

  提问:

  1、最后,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他在西瓜上面插了根吸管)

  2、你觉得蛤蟆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为什么要装个水龙头?

  3、蛤蟆想到办法吃西瓜后,那甜甜的西瓜汁它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4、小蛤蟆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做的?它有没有灰心、气馁?

  5、你喜欢故事里的蛤蟆吗?为什么?

  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回答非常的积极,非常多样化,各种天马行空的回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幼儿都充分参与到了活动中,也体现了《纲要》中幼儿为主体的主旨。

  四、结束活动:幼儿品尝西瓜。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尝试了自己打开西瓜,还认识了积极乐观的小蛤蟆,了解了它是怎样通过想办法吃到西瓜的。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没有打开西瓜,可是没有关系,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西瓜刀)猜猜它能打开西瓜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吃西瓜吧!但是,我们在品尝西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文明、安静地进餐,好吗?(辅导教师一起帮助幼儿切西瓜)

  幼儿品尝西瓜时,我进行随机引导“吃了西瓜有什么好处?想一想,我们吃了西瓜剩下的西瓜仔怎么处理?瓜皮和瓜子还有其他用途吗?希望小朋友回家将蛤蟆吃西瓜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如果你还想到更多的吃西瓜的方法,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五、延伸活动:

  1、区域活动:

  美工区:

  1、将西瓜籽收集起来,洗净晒干后,放在美工区当做拼贴画的材料。

  2、提供纸笔,幼儿画大西瓜

  益智区:

  1、展示两个大西瓜,请幼儿比一比哪一个西瓜比较大,抱抱看哪一个比较重,摸摸看有什么感觉,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声音,猜猜看里面的瓤是什么颜色的,是否有籽,瓜的籽能不能吃,籽可以用来做什么。

  2、日常活动:购买不同品种的西瓜幼儿在点心时间品尝。

  3、亲子活动:请家长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单第45夜《圆圆国》,并找不同的水果来切一切,看看切出来是什么形状。

吃西瓜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3、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

  活动难点:

  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活动准备:

  1、音乐《大鼓和小鼓》

  2、自制音乐图谱《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小朋友,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最想吃什么东西呢?(西瓜、冰淇淋、果冻……)

  2、老师天气热时,最喜欢吃西瓜啦。吃了西瓜很凉爽的!

  3、那你们知道怎么样挑选西瓜才好吃呢?请幼儿回答。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5、师:小朋友,选好西瓜了,怎么才能吃到西瓜呢?(切)西瓜切好了,就可以吃西瓜了(张开嘴巴吃西瓜,发出西瓜的声音)。

  6、小结:小朋友,我们吃西瓜妖经过挑西瓜、切西瓜、最后才到吃西瓜。

  过度语: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请小朋友来听一听音乐,听听音乐里游什么特别的声音,听听音乐是怎么表现吃西瓜的。

  二、活动指导

  (一)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

  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教师跟着音乐把那些特别的声音念出来)

  2、说一说音乐

  (1)师:小朋友听了音乐,你们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请幼儿回答。

  (2)这些特别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呢?(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怎么吃西瓜)

  (3)师小结:是的。“嘟嘟”“切切切”“吃的声音”“啧啧啧”告诉我们是怎么样吃西瓜的。

  (二)出示图谱,学习吃西瓜

  小朋友,现在我们也一起来学习吃西瓜。

  1、看图谱,和幼儿一起来解读图谱。

  2、讲解“0”在音乐中表示休止。

  3、每讲解一句图谱,就播放音乐一起来念图谱的`内容。

  4、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用嘴巴完整地表演一次吃西瓜的经过。(可幼儿表演的情况再来一次)

  (三)创编动作

  刚才小朋友用嘴巴来表演吃西瓜的经过,嗯,除了用嘴巴来表演外,开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呢?

  1、 引导幼儿说出每个动作,并示范自己的动作。

  如:挑西瓜用手拍拍头;切西瓜用手当刀切在手臂上;吃西瓜左右手拿着西瓜,左边咬一口,右边咬一口;好吃点头来表示。

  2、使用幼儿示范的动作,按音乐节奏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3、再次播放音乐表演吃西瓜的经过。

  4、做音乐游戏:围成一个大圆圈,把自己当成大西瓜,然后把西瓜吃掉。

  三、活动结束

  师幼一起围成大西瓜,然后吃西瓜。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是用本班的幼儿来上的,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了解。所以重点认识休止符“0”,知道休止符“0”的出现表示停止。把重点设得太简单了,当提问到“0”在音乐里表示什么,幼儿能很快的回答出来。而难点已基本突破,幼儿能自己编动作来表现吃西瓜的经过。

  可是,在引导幼儿怎么样才能吃到好吃熟的西瓜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引导语用的不好,幼儿很难说出什么样的西瓜才是好吃的。

吃西瓜教案13

  活动经验:

  在教法上注意到设计的综合性:即目标上知,情,意,行的综合考虑又有教学形式上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结合;还有教学资源上课件,充分手工材料,工具等多向利用;甚至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上都能整体规则,这也是与新“纲要”精神匹配的。

  另外,创新教案的设计,并不仅仅限于教育过程。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教案的设计更应富于新颖性,创造性,各环节反映出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创新,如《小老鼠吃西瓜》中改变了以往将操作活动作为延伸活动的形式化,让操作活动成为幼儿实践,汲取素材的过程。

  一.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向我反应:孩子在吃完半只西瓜后,不停地摆弄西瓜皮,还一个劲地问半圆的西瓜皮可以做什么。我告诉家长这证明孩子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应该为孩子积极的提供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边向家长介绍就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中产生:结合童话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小老鼠吃西瓜》正好适合这个设想。这篇童话通过老鼠种西瓜——想办法吃西瓜——请动物们来喝西瓜汁的情节,塑造了两个活泼有趣、热爱生活的老鼠形象,并证明了一个真理:爱劳动、爱动脑筋和爱同伴的人是快乐的。在幼儿想象西瓜皮可以做什么的同时自己动手将瓜皮做成玩具,最后将操作过程编入故事结尾中。

  作品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西瓜之大,老鼠之小,因而产生了老鼠如何吃西瓜的问题,老师将问题投给幼儿,让孩子们寻找解决的办法。以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幼儿极大的启示,幼儿可以从中体会到劳动与收获的快乐,意识到大胆想象和创新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友爱和分享的快乐。总之,此活动立志引导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创新。

  二.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⒈课件《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四.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第一遍故事,边讲边播放

  课件。(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

  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最后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引导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 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操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漿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操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 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引导

  幼儿运用个人操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假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五.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六.活动反思

  一 通过活动的实施,感到制定目标还有不足。

  在老师指导操作时·个别幼儿讲述故事时,有些幼儿没有仔细倾听,老师虽随机教育幼儿有礼貌的听他人讲述,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培养幼儿有礼貌的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列入目标,老师在活动环节前就会提出要求,效果会更好。

  二 课件利用率较低。

  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但在活动中仅仅只用于作品欣赏这一环

  节,使得课件的利用率较底。如果在课件中预设几种故事结尾于幼儿编述结尾后,让幼儿在课件中找到自己理想的故事结尾,完整欣赏新故事。这样使得课件的利用率提高,增加了课件与幼儿的交互作用,又使得幼儿对自己编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三 分组活动、操作活动重视个别差异、重视

  活动过程。

  操作过程中考虑幼儿的不同差异,制定了不同的操作目标,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取操作的经验,对后面编述故事的结尾提供了素材。

  四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比较适度。

  这里所说的关系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主活动与教师参与活动的比例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发生变化:

  1幼儿活动前准备状态很兴奋,加上活动前半部分利用动画帮助幼儿欣赏作品,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参与组织成分较少。

  2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技能,对幼儿而言,主要有作品的新的语言要求,美工操作等新的技能要求,其中应以语言要求更为重要,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对幼儿理解作品、想象讲述中参与组织较多,美工操作组织较少。

  3对于天真烂漫的

  幼儿,最成功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感受到安全,愉悦的情况下,他们的自主探索动机得到激发,并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探索中,身心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强调要立足于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需要为基础,营造宽松,愉悦的教育氛围,使幼儿在自主情绪主导下积极参加活动,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究竟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在“教育活动要以儿童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真贯穿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1)尊重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年龄特征,发展水平,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小老鼠吃西瓜》活动的设计中,充分关注到中班孩子的兴趣特点和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喜欢拿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当玩具或当材料做玩具,如用泥,沙建长城,房子。用吃完的口香糖当橡皮泥,用饭碗做帽子等等,老师在生活中注意留意了这些细节,由此,一个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小老鼠用西瓜皮可以做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诞生了。

  (2)准确的目标定位。

  教案设计都是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多是教师预设的,反映目标性模式的活动。因此,目标的定位尤显重要。《小老鼠吃西瓜》教案中,尽管是语言故事教学活动,但是我没有把目标仅仅着眼于相关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定位在

  幼儿的创新意识,经验讲述方法的培养上。

  (3)综合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

吃西瓜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遇到困难,要动脑筋。

  2、与同伴分享,并得到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蛤蟆吃西瓜》挂图

  2、小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集中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1、课题导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谁种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个个又大又圆,你们想知道蛤蟆是怎样吃西瓜的吗?(想)现在老师就来讲《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欣赏故事,并回答问题。

  (1)蛤蟆想不出办法,心里着急,小朋友帮他想个吃西瓜的办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

  (2)蛤蟆也请来了他的好朋友帮他想办法,你们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帮他想的什么办法吗?(想)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问:乌龟帮蛤蟆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3)蛤蟆动脑筋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讲述故事)

  (4)后来蛤蟆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呢?

  (6)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3、音乐游戏

  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

  (三)结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们上课很乖,他要请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请大家吃西瓜,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吃西瓜教案15

  活动目标

  1.体验动脑筋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愉悦感。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3.丰富词汇:砸、砍、扛、插、吸。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懒蛤蟆教具、教学挂图、配乐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懒蛤蟆教具)他有一片果园。咦,果园里会种着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一片西瓜地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一个个西瓜是怎么样的呀?(又大又圆,都熟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心里呀可着急了。那怎么办呀?我们一起来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癞蛤蟆吃西瓜》,看看癞蛤蟆到底是怎么吃西瓜的。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呀?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呀?(师幼互动)

  过渡: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个好听的故事。

  3.结合教学挂图,分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癞蛤蟆心里可着急呀”)。

  提问:癞蛤蟆的西瓜长得怎么样?(学习用动作表示又大又圆)可是癞蛤蟆想不出办法来吃西瓜,心里真急啊!请你们帮癞蛤蟆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朋友想到了很多办法,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癞蛤蟆到底是用什么办法的。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这二天”至“我们又怎么扛得动呢?”)。

  提问:有谁来帮癞蛤蟆想办法了?

  青蛙想了那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故事中的语言加以强化,丰富词汇:砸、砍、扛。)

  (3)读讲故事至最后,提问:

  后来癞蛤蟆是用什么办法吃到西瓜的?

  它是怎么吃的?谁来学学?(请小朋友做插、吸的动作以巩固学习动词:插、吸。)

  4、最后一次完整欣赏故事:播放故事视频,通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癞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癞蛤蟆有没有一个人自己吃啊?那甜甜的西瓜汁是怎么做出来的?

  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利用契机教育幼儿懂得分享、帮助别人)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任何问题都能解决的。我有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幼儿用瓜子粘贴画。

  活动反思

  《蛤蟆吃西瓜》这个童话故事利用了幼儿喜欢的动物为主人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讲故事演绎的生动、有趣,牢牢吸引幼儿的目光。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吃西瓜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艺术教案:吃西瓜03-06

中班科学教案吃西瓜12-12

中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吃西瓜03-25

幼儿园中班《吃西瓜》教案5篇10-27

中班语言活动《小老鼠吃西瓜》教案及反思04-03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蛤蟆吃西瓜》10-22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蛤蟆吃西瓜》01-08

切西瓜教案08-15

种西瓜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