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

时间:2022-12-12 19:32:33 教案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1

  活动目标: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和传奇故事。

  3、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25日

  活动准备:

  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

  活动地点:

  x(x)班教室

  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嫦娥奔月

  2、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月中玉兔吴刚伐挂树

  四、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传统文化教案2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教案《‘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传统文化教案3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

  一、经典回放:

  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

  教学过程:

  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

  七、活动广角:第4页

  八、成长阶梯: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传统文化教案4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 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 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 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一)

  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一) 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 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产生或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3、启发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传统的事或物。

  五、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说一说“过年”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扭起秧歌来。

  延伸活动:小小中华传统文化展

  收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通过展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传统文化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单姓、复姓及百家姓的含义。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姓氏的认识,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3、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萌发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几姓氏卡片、教师姓名卡片,《百家姓》音乐、水彩笔。

  2、伟人、科学家、运动员等名人的图片,《我爱你中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姓氏,激发幼儿对姓氏的兴趣。

  (1)出示自己名字的卡片,使幼儿知道名字的第一个字是姓。提问:老师姓什么?名字中的哪个字是老师的姓?

  (2)出示幼儿姓氏卡片,让幼儿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姓,在黑板上摆成一排引导幼儿读一读自己的姓。

  2.引导幼儿通过比较找出同姓的人,初步了解百家姓的含义。

  (1)点数黑板上的姓氏并与幼儿人数作比较,引导幼儿发现有人同姓。提问:数一数黑板上有多少个姓?姓x的`小朋友有几个?

  小结:一般来说,家中的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妺和自己是同姓的。

  (2)引导幼儿讨论:有相同姓氏的小朋友是不是自己的亲人?小结:传说很久以前,中国同姓的人都是一家人。

  3.引导幼儿找一找不同的姓,进一步感受百家姓的含义。

  (1)请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姓氏,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教师将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写在白板上,请幼儿点数姓氏数量。

  (2)播放《百家姓》音乐,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4页,读一读《百家姓》

  中的前20个姓。提问:姓氏会传下去吗?传给谁?你还知道其他哪些姓?

  小结:《百家姓》里记载了500多个姓氏。我们的姓氏会传给子孙。

  4.了解单姓、复姓。激发幼儿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1)出示中国名人的图片,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姓和名。

  (2)结合司马光的照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的是复姓。

  (3)请幼儿说说这些人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能让人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传统文化教案6

  绪论

  一、传统的价值

  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如果每一代人都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

  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从黄河流域扩展到黑龙江流域、珠江流域。

  延续力: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不曾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凝聚力: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海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执着。

  影响力:中华文明对周围地区,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文明圈”;欧洲的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摒弃陋习。

  思考题

  1、传统具有什么价值?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涵义

  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涵义

  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一定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传统文化:语言、文字、文具(毛笔)、餐具(筷子)、乐器、兵器、建筑、国画、民乐、象棋、书法、武术、节日、农历、京剧和各地戏剧、曲艺、中医中药、中餐、各种风俗习惯等。

  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古代的和仿古的。

  思考题

  1、传统文化的涵义。

  2、当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3、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化的区别。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

  一、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伦理道德的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中西文化的对比:“德性文化”与“智性文化”。举例: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

  二、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表现

  哲学:“天命有德”“天命无常,唯德是辅”

  史学:“寓褒贬、别善恶”

  文学:“文以载道”

  教育:“教之道,德为先”“首孝悌,次见闻”

  政治: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

  三、中外学者的论述

  欧洲学者的评论。黑格尔等。

  近代中国学者的评论。“国人尚德,西人尚力”“国人崇义,西人重利”

  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

  2、比较中西文化。

  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特征

  一、非神学的理性色彩

  其它国家、民族的宗教传统。欧、美的基督教、阿拉伯世界的伊SI兰教、亚洲各地的佛教。宗教组织是伦理道德的主要宣传者和伦理道德的宗教外衣。

  作为中国传统观念的主流的儒家思想的理性色彩。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二、有博大精深的理论表述

  历代儒家的经典:孔子——“六经”,汉代——“七经”,唐代——“九经”、“十二经”,宋代——“十三经”。

  道家、墨家、法家等的著作。

  三、以宗法制为渊源,以亲情为根基

  宗法制的含义。家庭伦理及其延伸,家国一体。亲情的延伸和社会伦理。举例:孝顺父母——尊老敬长。

  思考题

  1、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

  2、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四:传统的宇宙观

  一、天命观

  关于天的观念。天命观的普遍表现。“天不变,道亦不变”,“听天由命”,“奉天承运”,“替天行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积极的天命观:“制天命而用之”,“尽人事,待天命”。

  二、天人合一思想

  人性天赋:性善说、性恶说。

  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

  天人感应。

  对比:欧洲人强调人与天的对立和斗争。中国人强调人与天的和谐相处。

  三、通变思想

  穷变通达观念。“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切事物都要变化,不变化就不能继续存在。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四、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含义。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的并列。

  欧洲历史上的神学统治。儒家的入世精神和人文传统。

  中国传统人本主义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产生的人文主义的区别:前者强调

  的是整体的人,人类。后者强调的是个体的人。思考题

  1、天命观的积极面与消极面。

  2、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和积极意义。

  3、通变思想的含义。

  五:传统的政治观

  一、尊君

  尊君的思想理论基础:宗法观念;“自然法则”观;天命观;国家统一的需要。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伐无道,诛暴秦”。具体的皇帝并非不可以反对。

  尊君观念在历史上曾有过的积极作用,如维护统一。

  二、重民(民本主义)

  “敬天保民”;“民为贵”;“君舟民水”。

  统治阶级宣扬重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重民和尊君的关系:国以民为本,民以君为主。

  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区别。

  三、大一统思想

  中国早已是幅度很辽阔的国家,广大的华夏族早已形成。

  天下一统的观念。国家统一的普遍愿望。

  四、华夷之别观念

  “夷”的概念和各种称谓。从“尊王攘夷”到“驱除鞑虏”。华夷之别观念产生的原因。

  思考题

  1、古代统治阶级宣扬重民的根本原因。

  2、评价民本主义观念。

  3、华夷之别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六:传统的人生观

  一、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古圣贤的言论、事迹: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史记》中关于古圣贤在困顿中的奋斗业绩的叙述;岳飞的《满江红》;儒家一向提倡的“修、齐、治、平”。许多关于奋发有为的成语。

  二、修身养性,自我完善

  修身的含义:自省、自律、自励。“吾日三省吾身”,“为仁由己”,“人皆可以为舜尧”。

  修身的意义。自我完善;建功立业的前提和基础。

  三、士大夫推崇超脱

  士大夫的含义。道家的思想影响。士大夫超脱的表现。

  超脱的消极表现和意义。

  超脱的.积极表现和意义。“淡泊名利”。

  思考题

  1、修身的含义。

  2、修身的意义。

  3、如何看待超脱。

  七:传统的社会观

  一、“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科举制度和读书做官。“诗书人家”、“书香门第”。

  二、轻视体力劳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关于“白领”和“蓝领”的当代思潮。

  三、鄙视商人

  历代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无商不奸”的普遍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士农工商的社会排序。

  四、“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家长和丈夫的绝对权威。婚姻包办。男尊女卑和各种妇道。

  五、均富思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些王朝实行的均田制。“均贫富”的起义口号。

  思考题

  1、如何看待“唯有读书高”?

  2、传统观念中为什么鄙视商人?

  3、如何看待均富思想?

  八:传统的价值观

  一、传统价值观的一些范畴

  孔子“三达德”;孟子“四端”“四德”“五伦”;管仲“四维八德”;董仲舒“三纲五常”。墨子“尚贤”、“非攻”、“节用”等。

  二、主要的传统价值观

  仁义:仁和义的含义。一切德行的总称。道义、侠义。“舍生取义”。传统的义利观,古代的义利之辩。

  孝悌:孝和悌的含义。孝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突出地位:“孝为仁之本”。

  忠诚:忠诚的几种对象——国家民族、君主、主人、朋友等。忠君有时是忠于国家的表现。忠孝不能两全时的取舍。

  重礼:1、待人谦恭,2、遵守规矩。

  守信:君子与小人的一个重要区别。

  知恩图报:“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孝敬父母也是一种知恩图报。

  保持节操:恪守固有的道德信念。“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

  节俭。

  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思考题

  1、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

  2、如何对待孝道?

  3、礼的不同含义。如何看待各种礼。

  4、保持节操的含义,如何看待各种节操?

  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贵和,追求和谐

  (1)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

  一方面,在封建社会里社会、政治关系是不平等的,另一方面,在思想观念上又希望形成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则强调、追求天人合一。在治国之道上讲求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2)和而不同:“和为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自然方面。五彩、五声、五味。各种生物相生相灭,形成生态平衡。社会方面。各个阶层、各种行业的互相配合。各地特产的交易,各种文化的交流。

  同则是同一、单一。这不仅是不美好的,也使世界、社会不能持续存在和发展。

  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和谐世界。而霸权国家则企图以自己的模式、文化来塑造整个世界。

  2、尚中,不走极端

  中庸之道的涵义。中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过犹不及”,向真理的方向多跨出一步就是谬误。

  对社会上的许多矛盾、纠纷,尤其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应该采取调和、妥协的方法予以处理、解决。

  事物的发展会有质的变化、飞跃,导致新生事物的产生。改革、革命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不能对所有矛盾都采取调和、妥协的方法予以处理、解决。

  思考题

  1、和与同的区别。

  2、追求和谐的意义。

  3、中庸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传统文化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2、作家、作品简介: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传统文化教案8

  教学内容:

  丘处机的古诗《鳌山》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崂山的景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材学情分析:

  该诗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该山也很美诱引学生一睹为快,利于学生细细学习。

  教学难点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学方法:欣赏学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光盘、资料卡、投影仪

  教学过程:

  1、教学“诗画览胜”部分,师生共同学习《鳌山》古诗的诗意,领略古诗语言的魅力。重点讲解“渊、倚、孤高”等词语。

  2、学生自学“温馨点击”部分,。

  (1)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对景色特点产生一些理性的认识。

  3、学习“活动广角”部分

  (1)教流学生对景点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关青岛崂山的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最丰富。

  4、阶段

  (1)生自我,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师表扬积极发言的优秀学生。

  板书设计:

  鳌山

  群峰峭拔下临渊,绝顶孤高上一天。

  沧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云烟。

传统文化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xx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

  2说说自强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强者,你准备从哪做起?

  3、教师寄语:(要求同学们作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六、教学后感:

  这节课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学习着,从古代就有了许多自强自立的说法,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美德逐渐被我们遗落了,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辈的传统,反而还有许多人忘了本,这次的班会正好提醒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也正式的宣告了我们新学习态度的良好开端。

传统文化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生活照食物头饰调查表相关的儿歌童谣、妙语佳言等桌椅分成四大组,呈方阵黑板布置

  预设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饮食。

  同学们,咱们浙江可是个“鱼米之乡”,美味佳肴数不胜数。那么,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呢?请学生各抒己见,并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许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板):饮食的传统文化。

  从日常生活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力求在课一开始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心底的期待与好奇,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快乐表达。

  二、重现生活,选饮食。

  活动(一):观看饮食诉衷肠。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食品,充满了诱人的香味。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选一选自己最钟爱的食品。(课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尝的情景)

  每播放一种食物就让学生抢答诉说,如:这是什么食品,曾在什么时候吃过,味道怎样等。组织评议,给予及时地鼓励。

  2.自由选择刚才课件中播放的一种食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尝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让学生认一认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请学生调理好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选择播放学生自身品尝过或见到过的感兴趣的饮食,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交际的.金钥匙,感觉有话可说,为体会饮食文化作铺垫。

  活动(二):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

  参考内容: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儿歌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介绍,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3.请学生出示自己的调查表(一),各组结合刚才的点播再次进行组内交流,取长补短。表格预设如下(为机动题):

  4.各组选派1--2名组员进行组间调换交流,师巡视加入学生活动,并将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于黑板上。

  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口语交际过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听话、说话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真正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还能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使大家都变得敢说、愿说、乐说。而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指点、协调,起到了“幕后导演”的导向作用,关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感情升华。

  三、集思广益,赞饮食。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如同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息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传统文化教案11

  活动设计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背景音乐:(用轻快古风的音乐,营造古代场景氛围,可参考附件音乐)教师提前将幼儿分好组,提前10分钟引导孩子入场,安排好座位并协助主持人组织好现场秩序。分组以方便之后分批次到指定场景参与体验活动。)

  二、教师引导全体幼儿用轻快的律动热场。

  1.古诗新唱(幼儿古诗诵读)地点:操场

  2.墨舞丹青(幼儿画国画、写书法)地点:国艺室

  3.韩信点兵(幼儿围棋)中庭

  4.清耳悦心(古筝)地点:中庭

  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潜在资源,配以适当的有效的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传统文化是中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象征,它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大胆交流中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民俗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大胆探索并发现传统文化琴棋书画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照片。

  2、宣纸、毛笔、砚台等。

  经验准备:

  1、幼儿有写毛笔字的经验

  2、了解汉字的由来和传说。

  3、联系会写会书法和国画的家长助教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琴棋书画的照片,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导语:看看这些照片都有什么?汉字书是怎么演变来的?国画要怎么画呀?

  围棋要怎么下

  二、多媒体展示这些活动的照片:引导幼儿一起了解。讨论:他们在做什么?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汉字的由来,教师小结。

  三、出示各种各样的汉字照片,探究汉字的种类。

  1、请小朋友观察这些汉字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区别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汉字有好几种,就好像小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绍春联的种类和名称。

  汉字的种类很多,每个朝代不同的演变形成的字体不一样。四、畅所欲言——我看到的字体。

  展示小朋友写汉字的照片,请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照片里的他正在写的人字。

  五、体验画国画。

  1、教师现场表演画国画,并请小朋友观察。

  2、幼儿体验用毛笔画国画。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们还可以继续用毛笔画国画写汉字,下围棋。

传统文化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四、教学方式:

  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文本

  1、自由朗读

  2、范读正音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fǘ)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亲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3、学生抽读

  4、全班齐读

  5、小组分读

  (二)整体感知

  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二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名句:

  1、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翻译: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

  2、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翻译:所以,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3、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翻译:极端真诚而不能够使人感动的`,是没有过的;不真诚是不能够感动人的。

  (四)内容概括

  真诚的确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一切都无从谈起。

  (五)熟读、背诵名句

  (六)拓展延伸

  讨论:猪肉有瘦肉精,鱼有孔雀石绿,奶粉有三聚青安,中国部分商人讲究真诚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吗?

  六、作业布置:

  熟读文本,背诵名句

传统文化教案13

  教学内容:

  蓝贞之的古诗《八水河玉龙瀑》

  教学目标:

  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龙潭瀑的景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材学情分析:

  该诗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该瀑布也很美诱引学生一睹为快,利于学生细细学习。

  教学难点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学方法:欣赏学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具:光盘、资料卡、投影仪

  教学过程:

  1、教学“诗画览胜”部分,师生共同学习《八水河玉龙瀑》古诗的诗意,领略古诗语言的魅力。重点讲解“已、练、违、通银河”等词语。

  2、学生自学“温馨点击”部分,。

  (1)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学习。

  (2)教师帮助学生对景色特点产生一些理性的认识。

  3、学习“活动广角”部分

  (1)教流学生对景点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搜集有关龙潭瀑的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最多最丰富。

  4、阶段

  (1)生自我,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2)师表扬积极发言的优秀学生。

  板书设计:

  八水河玉龙瀑

  百尺峭崖高无已,左右青山近相比。

  一练高挂悬崖巅,玉龙侧喷西江水。

  余波流沫随风飘,如抛珍珠坠还起。

  只应泉源直上通银河,不然何以仰视去天不违咫。

传统文化教案14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你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第一周《千字文》(节选一)

  第二周《千字文》(节选二)

  第三周《千字文》(节选三)

  第四周《月夜》 《乡思》

  第五周《山中》 《济上作》

  第六周《断句》 《宣城见杜鹃花》

  第七周《送柴侍御》《喜见外弟又言别》

  第八周《重别周尚书》《送友人》

  第九周《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第十周《塞下曲》《秋望》

  第十一周《从军行七首》(其五)《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第十二周《塞上听吹箫》 《征人怨》

  第十三周文学巨匠——李白

  第十四周文学巨匠——杜甫

  第十五周文学巨匠——苏轼

  第十六周文学巨匠——曹雪芹

传统文化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识记原文及翻译

  了解一些故事链接

  二、教学重点:

  《论读书》识记原文及翻译

  三、教学过程:

  一.读书三“有”

  有志:立远大志向,不甘下流;

  有识:须知学问无尽,勿以一得自足;

  有恒:勤学不断则无不成之事.

  二.读书要“约”

  譬若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则以一井为隘,而必广掘数十百井,身老力疲,而卒无见泉之一日。要“老守一井,力求及泉。

  读书犹如游观,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持神理所在,其他次要自能融会贯通。

  曾国藩:每日读背诵之书十页,看涉猎之书六十页。

  三、读书要“专”

  读书不“二”,“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书一部未完,决不换他部,此为不易之道。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一人之书,则目见、耳闻、天地之间无别书也。

  四、读书要“耐”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适,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五、读书四“到”

  眼到、心到、手到、口到。

  手到、口到犹为重要,读书时圈点评注,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可帮助记忆;读文以声调为本。刘大《论文偶记》曰:学者求神气而得之于音节,求音节而得之于字句。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

  六、读书须“看、温、习、思”

  以上四点必须并行。看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习字宜有恒,不善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看、温偏重于知识方面,而习、思则偏重于技术方面,前者重博,后者重专。精读之书不妨“约”,浏览之书无惧多。

  四、赏析:

  五、故事连接:

  六、拓展活动:

【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冬至传统文化教案模板(精选5篇)12-13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03-01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13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01-18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篇12-21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2-22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07-30

传统文化展策划书01-06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