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来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描写猫的。
二、自学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并用“____”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1)“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屏息凝视”写了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猫尽职精神的赞扬之情。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屏息凝视”)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重点词:任凭:写了猫的古怪。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
(1)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
(2)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
(3)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6.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小组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自然段,提要求:
(1)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3.交流朗读。
(1)猫的温柔可亲:
①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②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③丰富多腔地叫唤。
④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2)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道来。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留下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一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自然段,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四、集体学第三自然段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五、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部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1)词语:
更——特别的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2)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四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
六、总结全文。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这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那精美的语言所陶醉。老舍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
七、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老舍的作品。
板书设计
猫
古怪
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胆小勇敢
淘气
屋里:耍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对猫的喜爱
教学反思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理解、朗读,领悟到猫贪玩、尽职之后,学生很容易能够在先前的板书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对猫新的认识——古怪。这样的设计为理解猫性格的古怪作出了引导,又为更好的理解另外几处猫的性格古怪做好了铺垫。同时将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学生自己对猫的喜爱,并使本节课体会到的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得到实际运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会向别人说心里话,并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是心里话。
2、选择印象最深的或最想说的事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尊重别人独特的内心感受。
4、组织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5、让学生逐渐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会向别人说心里话,并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是心里话。
2、组织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
1、能具体、有条理地把心里话表达出来。
2、组织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经历许多事。这些事或让你感动,或让你伤心,或让你苦闷,或让你兴奋……在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别人说。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大家敞开心扉,一吐为快。(板书:说说心里话)
二、启发引导,开阔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点。齐读要求,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生1:心里话就是自己最想说的话。
生2:必须是真话,不是假话。
生3:一定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2、引导对谁说,明确说的对象。
师:大千世界,我们接触的人有很多,你最想对谁说呢?
生1:我最想对爸爸妈妈说。
生2: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生3:我想对姥爷说。
师: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亲人说,还可以对邻居、伙伴,所有熟悉的或陌生的人说。
……
3、启发可说内容,确定说的内容。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如,高兴激动的、难过悲伤的或是委屈懊悔的.……只要是自己感受深的、真实的事都可以说,想一想,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三、引导口述,指导选材
1、小组同学说出心里话,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勇敢表达。
2、各组派代表说心里话。
生1:我最想说的话是:妈妈,感谢您给我的爱。有一次,我突然发高烧,恰巧爸爸出差,外面又下着大雨。妈妈毫不犹豫地背着我走出家门,为了打到车,妈妈全身都被雨淋湿了。来到医院,妈妈的衣服都湿透了。我打上针,烧渐渐退了,可妈妈却感冒了。
生2:我也有心里话想对妈妈说。我的妈妈特别爱打麻将。有时候,我放学后她还在和邻居的阿姨玩。“稀里哗啦”的声音,吵得我写不好作业,影响了我的学习成绩。妈妈,我想对您说,别再打麻将了。
……
3、:同学们都能结合自身的经历,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来说,做到了说真话、吐真情。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四、指导思路,放笔行文
1、指导思路。
(1)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之前要有清晰的思路,即要明确你的心里话“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样说”等。
(2)要说心里话,表达要真实。习作时,无论想对谁说,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是实实在在的,并且这件事或这个人,确实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如果是这样,就能让自己的感情随内容的叙述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字里行间。
(3)习作时可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
(4)为习作拟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可以以“说说心里话”为题,也可以取一个更符合你习作内容的题目:“××,我感谢您”“我有一个小秘密”“××,你错怪我了”“说句心里话”“××,我想对你说”……
2、出示例文,从例文中进一步领会的方法。
3、学生进行习作构思,列出提纲。
范例:
妈妈,我想对您说
4、交流提纲,同学间进行评议。
5、草拟习作。
五、提升,鼓励激趣
这节课,同学们与老师进行了一次难忘的心灵交流,我们敞开心扉,尽情诉说。说出了心中最想说的话,表达了心中最真实的感情,并把这种最真实的情感写了下来。下节课,我们将把你的心里话读听,之后再根据他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二课时
一、承接上文,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并把说的内容写了下来。现在,我们就将这些“心里话”读一读,改一改。
二、评文指导,修改提升
1、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1)过渡:下面我们对几位同学的习作进行点评。谁愿意读读自己的文章,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点评要求:从优点和建议两方面去评。可以整体评文,也可以就某一方面点评。
(3)两名学生汇报读文,引导点评学生的习作。
①出示片段一:
我每天都把“禁止吸烟”几个字写在白纸上,再贴到您卧室的墙上,可您好像一点儿都没看见。我也把您的烟灰缸、打火机偷走过,可您还是买新的使用。(《劝爸爸戒烟》)
②学生点评修改。
生1:我觉得这位同学的习作写得很好。他写出了自己劝爸爸戒烟的一些具体做法,很真实,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生2:我觉得他的一些动词写得很生动。如“写、贴、偷”,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对爸爸的关心。
师: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这位同学做到了,值得表扬!
③出示片段二: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地球披上了一件绿衣,地球上的人和动物都开心地跳起舞来。要是这样,生活才能更美好!(《游客,我想对你说》的结尾。)
④学生点评修改。
生3:这个结尾写得很有特点。通过梦境表达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这位同学内心的想法。
生4:保护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的人。
师:两文章选材都很好,不仅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且写清楚了事情的经过,人称使用也很恰当。
师: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更多的同学读整习作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习作中最精彩的一段话或一句话读一读。
生5:您把我抱了起来,关切地问:“儿子,累不累呀?”我一听您这么关心我,立刻跳了起来,心里非常高兴。
生6:啊!你竟然把手伸进了同桌的衣服兜里偷东西,我惊呆了。
生7:我真希望你能改掉不讲卫生的缺点,做个讲卫生的好学生。再说,如果你总是这样,长大了会怎样呢?
师: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很棒!当然,习作中也有一些小毛病。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2、同桌互相阅读习作,互相点评。
3、学生修改习作。从“增、删、调、改”四个方面进行修改。注意使用修改符号。
三、习作,提出建议
这节课,我们对习作进行了点评、修改,完善了习作。课后,同学们要认真地把习作誊写在本上,做到工整、正确。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更感人的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点: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总结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三月桃花水》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
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唯美而富有意境的文章。这篇散文,文意通俗易懂,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严密,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利于学生很快掌握。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回味悠长。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的爱恋、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
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
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所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大潮壮观的语句,交流研讨。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去体会。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
教学难点:了解大潮的成因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大潮来时的壮观场面。
2。:多么奇特的景观啊,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钱塘江,一起来感受大潮的成因吧!
二、走进钱塘江,感受大潮的壮观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7自然段。
2。技影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的?(形态、声音)
(2)课文怎样写大潮的声音、形态的变化?
①指名读课文第3,5、6自然段。
②出示句子:出示自制课件
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
a。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说说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远及近)
b。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潮来时,情景十分壮观)
c。这两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斗
(比喻。作者这些有色有声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越猛)
三、探究大潮的成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1自然段。
2。讨论:这样独有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1)指名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2)播放钱塘江潮头飞扬的图片。
(3)学生结合课前有关资料讨论、交流。
①是因为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地球上的海水就会被
②是因为钱塘江人口处,江身小,江口大,像只大喇叭。
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所以形成了这样独有的奇观,所以称大潮为…。
四、全文
1。播放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大潮的壮观,再写大潮的成因呢?
3。技影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进行观潮"现场直播。。
五、课堂
学完了课文,把自己的收获一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生字、生词卡片;课前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设计理念:
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法,领略西湖的美丽。
设计特色:
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准备和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
2. 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 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
1. 师生共赏西湖美景。 (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
2. 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 (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
1.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西湖的“绿”)
2. 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
3. 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4. 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 请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 强调形声字的识记方法。
(重点教学“隐”“径”“缝”“旷”“职”“港”等字)
(3) 强调“幽”字的笔顺。
幽: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4)“参”是多音字。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ci}不齐)
(5)重点词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延伸。
苍翠: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
鲜嫩:新鲜,娇嫩。
心旷神怡:旷:空阔,开朗。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幽静:沉静而安闲。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随意的,漫不经心的散步。很悠闲。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课件出示要求:读通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断不破句)
2. 交流检查通读情况。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师生穿插评议)
3. 快速读文,理清层次。
(1) 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西湖的“绿”?
(观景顺序)
(2) 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灵隐的“绿”
第二自然段:苏堤的“绿”
第三自然段:花港观鱼的“绿”
第四自然段:整体印象
五、抓重点,延伸下文。
过渡:几遍读文,让我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确确是“绿意扑眼而来”,因而一个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点?(“绿”)
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下节课让我们继续研读、准备,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 齐读课题
2. 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 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
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
1. 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 老舍《草原》
(2) 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
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
1. 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 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1) 仔细读文,看你能发现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
(2) 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谈感受。 (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
3. 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味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
(1) 请同学们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
(2)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
4. 集体研读,交流成果。
(1) 自由选择方法
①读一读,想一想。
(认为最能体现“绿”的部分)
②圈一圈,划一划。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③画一画,说一说。
(想象画面,大胆表述)
学生交流可能不按课文顺序,教师相机调控策略。
(2) 预设学案及策略
① 雨中灵隐的“绿”
多彩{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
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 苏堤的“绿”
多姿{
古怪,莽莽苍苍
鲜嫩可爱,如如如如
坚忍不拔
③ 花港观鱼的“绿”
( 可能学生说的与预设的不一样,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积极鼓励。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强调语速宜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绿”,积累运用。
过渡:作为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风情的“绿”,夸耀一下西湖的美丽。
1﹒学生准备解说词。 (可以配动作,加表情)
2﹒解说时,师生作为游客可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西湖“绿”的与众不同,感悟“绿”的美丽。
五、创造“绿”,升华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样抓“绿”的,学习写法。
2﹒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绿”,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的绿》。
教学反思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那只能用“陶醉”这个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陶醉在这优美的词句当中。读着读着,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哗哗地流着,有一种惊奇自在心中。
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手段只是朗读加想像。让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已的感受,读出自已的韵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于这独特的美景当中,那可爱的古怪的树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真是一种沉醉,一种迷恋。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去交流。感悟大家笔下的西湖的绿。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语文教学本身应是很简单的,重要的是能否在这简单当中让学生有深深地感悟,一直深入地孩子们的内心发中,连同自已也被这种情景所感动,跟着他们一起来享受这神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我想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这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远看:一簇簇的绿叶 绿的可爱 许多棵
榕树 一棵 两棵 这男国的美丽的树
近看:数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缝隙
到处是鸟声 到处是鸟影
鸟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枝上叫 飞起来 扑翅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教学准备:
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
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文情况:边听边思考:1、指出读错的字音。2、用心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师:其实3个小故事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课件)这是全文的总起段。在这段话中你觉得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徐帅的精神品质。(板书:功高盖世、朴实无华)能用上这两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这三个故事中哪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徐帅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我们就一起走进《看门老人》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一)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
(二)画: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标注)
(三)想:从新娘的想法前后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四)读: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新娘想法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老师指导。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叶欣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3、随文练笔与诗歌渗透相结合,拓展文本资源,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护士长叶欣的崇高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蕴涵的对叶欣的无限痛悼和怀念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段: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反复读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47岁的叶欣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可是她在与非典昼夜搏斗的战场上,却成为了一名英勇的白衣战士,谁来读课题?
二、走进“非典”,认识“战争”
1、过渡:20xx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让我们时光倒流,回望一下当时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吧——(课件出示)
2、看完这一组图片,“非典”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当时的形势,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课件出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请看这句话,连同一个感叹号才区区12个字符,却独立成一个自然段。读一读,从中你能够体会到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吗?(学生交流)谁能读好这句话?(朗读指导)
3、诗歌小结。
三、品词析句,感受形象
(一)理解中心句:“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夺了回来”。
1、过渡:于是,叶欣开始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较量!那课文是怎样概括叶欣的工作状态的呢?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快速找出那个中心句吗?课件出示:
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要想读懂这句话,我们先来理解这三个词。(突出显示)
把这三个词语送进句子中再读一读。生齐读。
3、在这句话中把叶欣比作什么?什么样的机器?(突显:永不疲倦)
4、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呢?轻声读课文4—6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体会或感想。
(二)交流感受
◎ 出示片段A:随着医院的“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1、什么叫“身先士卒”?(突出显示)在这句话中指谁走在谁前面?是啊,叶欣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板书:身先士卒)谁能读出她的.身先士卒?生读。
2、师引读:叶欣身先士卒,她太忙了,忙的时候甚至......生接读。
3、“非典”爆发了,家中丈夫、儿子时刻牵挂着她,担忧着她,可她却拒绝一个个关爱的电话。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说说你的感受。生再读。
4、此刻,老师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叶欣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的画面来,她真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出示:中心句,生齐读。
5、诗歌小结:那么,接下来叶欣做了哪些抢救工作呢?
◎出示片段B:叶欣迅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
1、这段中有很多描写叶欣动作的词语,你能依次圈出来吗?指名回答。
2、仅仅只有这些吗?(突出显示)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突出显示),想一想:可能还有哪些动作?
3、虽然是一连串的动作,但叶欣做起来却如此娴熟(课件划出娴熟),这说明什么?(叶欣经常做这些事情。)
4、经常做这些事并不难,难的是在这样一个和死神赛跑的危急关头,她还能如此从容淡定啊。此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救死扶伤、舍已为人、舍生忘死、临危不惧......)板书:临危不惧
5、是的,叶欣临危不惧,就是这样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谁愿意展示自己最动情的朗读。生读,并感情指导。
◎出示片段C: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1、哪些字词告诉我们叶欣累极了?
2、读到“拖着”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个词,再将词语带入句子中读读。
3、一个人过度疲劳,就比健康的人更容易受感染。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什么?
4、而叶欣却仍旧不顾休息,完全将自己的健康与安全抛在了脑后,她全力抢救着一个又一个非典患者。这一幕,不正是对这一句最有力的诠释吗?出示:中心句,齐读。
5、诗歌小结:
过渡:(指板书)我们被叶欣的身先士卒感动着,被她的临危不惧(指板书)感动着。还有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出示片段D: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须将堵塞期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
1、说说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是的,一个“必须”意味着叶欣在工作中随时可能被感染。(突出显示)一个“极具危险性”意味着叶欣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危险与死亡。
2、出示课件:请看这段文字:抗非典前期,平均每抢救1个非典患者将有3名医护人员倒下。20xx年1月31日,广东中山医院收治第1例非典病人,20多名医护人员直接、间接被感染了。非典时期,感染的5327名患者中,医护人员占了近四分之一。
3、引读,并出示:然而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斩钉截铁”什么意思?你能替叶欣阿姨说出这句话吗?
4、创设情境朗读:这就是叶欣——
每当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准备抢救患者时,她总是这样说:——(学生读);
每当年纪稍大的护士想进入隔离区时,她还是这样说:——(学生读);
为了防止同事们被感染,我们总能听见叶欣对身边的每个人说:——(学生读)
尽管抢救一个非典患者往往伴随着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但我们仍能听到她坚定果断地说:——(齐读)
5、好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好一个心甘情愿的叶欣!是什么促使你英雄般的行为?原来,她深知——(出示并引读)。这是一句内心的独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是多么高洁的思想啊!板书:舍己为人
6、思想决定着行动,难怪叶欣——出示:中心句,齐读。
7、诗歌小结:
◎教学第7自然段
1、师引读:就这样,从2月8日开始,叶欣就在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中奋斗了将近一个月,体力严重透支。3月4日清晨……生接读。
2、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什么?这就是叶欣,用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一位病人,用忙碌的双手拯救每一个生命,而她自己却倒在了自己熟悉的岗位上。
3、诗歌小结。
(三)感情升华
1、师引读: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生接)。
2、这就是我们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白衣战士!多么感人的场面!面对这么一位让我们动容的白衣战士,大家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她说吧。(出示课件小练笔:我想对您说……)
3、学生交流,教师诗歌对白。
4、课后,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叶欣纪念馆,然后登录网站把这些心里话都发上去吧!
5、护士长叶欣永远地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她是我们心中——(深情地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其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像叶欣这样勇于献出生命的白衣战士还有很多,请看这份名单——(出示课件)。他们救死扶伤、舍已为人,用爱心传递着爱心,用生命点燃着希望。最后,让我们在诗歌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吧,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些英雄,铭记这些——永远的白衣战士!
四、布置作业
将你想对叶欣阿姨说的话写完整,发到叶欣纪念网上。
五、板书设计: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一)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番茄太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导入、初读课文。
1、老师先向你们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她叫卫宣利,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可是,几年前,由于一次车祸,她的双腿不幸瘫痪了。她还很年轻,对生活充满追求。对她来说,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从此之后他变得怎么样了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第一小节。
2、指名读
从哪里可以看出阿姨的生活非常艰难?
3、你们能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卫阿姨的心情吗?你说说看。你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好吗,我们听听,你是不是真的体会到了。
4、好好的一个人,一下子失去了腿,成了残疾人,生活又是那么的艰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阿姨的心情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灰暗。课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写出了卫阿姨当时的心情.哪个词?我们再来把这一小节读一读。
5、后来,卫阿姨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6、指名把这一段读一读。
7、卫阿姨的心情现在变得怎样?
8、是什么让卫阿姨的心情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红红的番茄太阳到底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画出写番茄太阳的句子。注意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
1、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番茄太阳?
2、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多媒体出示: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3、我们先来看这一句话。谁读一读?在你眼中,你觉得太阳真的很像番茄吗?
4、(像。圆圆的,红红的。经过小女孩这么一说,我们觉得太阳和番茄真的有点像。可是生活中,我们却从没有把这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不像。太阳是很大的火球,番茄凉凉的,也不是很圆。是啊,番茄,太阳,我们从来没有把这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
难怪很多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奇怪。既然不是非常的相象,为什么明明会把太阳叫番茄太阳呢?自由读课文2至13小节,想一想,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她为什么会把番茄和太阳联系在一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5、生读。
6、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是个盲童
生下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书上怎么说)
在她的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是什么?(蔬菜)
[4]
为什么会是蔬菜呢?
我每次去菜场,总能看到爸爸拉着明明的手,教她认识各种蔬菜。谁把这段话读一读?(多媒体出示那位年轻的父亲圆圆的))
指导朗读
爸爸妈妈以卖菜为生,没有时间陪明明出去玩。明明从早到晚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守着摊位。对于她来说,她最熟悉的东西就是面前的黄瓜、豆角、番茄。在她能感觉、触摸得到的东西中,番茄和太阳是最想像的,所以,她把太阳称为番茄太阳。
△是个爱笑的孩子
你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在写明明的笑。
明明是一个多么爱笑的孩子,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快乐的笑。
加朗读指导,读出明明的乐观、开朗。
△是个漂亮的孩子
有多漂亮,读给大家听听。
这么漂亮的孩子,为什么却让人看着隐隐心疼呢?
7、明明在同学们的眼中是漂亮的,爱笑的一个小女孩,虽然她的世界一直是一片黑暗,连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都不知道,可是她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童心,他的心和健康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再出示并指导读好第一处番茄太阳的句子。
此时,如果你就是心情灰暗的卫阿姨,看到比自己小这么多的孩子,虽然和她一样也残疾了,却那么的爱笑,那么乐观,那么富有美好的想象,你会怎么想?
8、是呀,正因为如此,卫阿姨每次看到明明,看到她的笑脸,不由自主地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出示14小节)
9、反复读一读这一小节,想想让我觉得明明的什么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仅仅是灿烂的笑容吗?(对生活的好奇,热爱)谁来读?把你感悟到的读好,指名读。老师再引导:生活中身体的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缺,明明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谁再读。再齐读。
10、卫阿姨觉得明明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不仅仅是因为明明的乐观、热爱生活感染了她,还是因为什么感染了她?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
11、谁来说说。
12、出示第16小节
13、谁来把这一部分读一读
14、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心放进去,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15、多好啊。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光明的孩子,一个跟着父母靠卖菜生活的孩子,一个只能用蕃茄当太阳来想象的孩子,在自己有一点点复明的机会的时候,就要把双腿送给我,这怎能不让我流泪?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播放音乐)
16、明明的爱心感动了我。同学们再想一想,明明只是一个小孩子,她的爱心又是谁培养出来的呢?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
△父母
明明的父母是怎样的人?(生活并不富有,不放弃这个盲孩子,尽自己可能培养她,想方设法为她治病,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还有什么人也影响了明明
△好心人
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还有好多的好心人。你们看(出示一组图片,音乐爱的奉献画外音介绍)
好心人感染了明明细小的心灵,所以,明明对卫阿姨说出了那番话。听了那番话,卫阿姨又会怎么想呢?(我不孤独,有明明这样的人在关怀着我;我并不可怜,我有自己的本领,为什么不能走出自己的路来)
从此以后,出示红红的番茄太阳,番茄太阳,那是明明的温暖的爱心。卫阿姨从此不再绝望,她坚强地用笔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这是我搜集到的一组关于卫阿姨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卫的成绩)
四、总结
1、卫阿姨终于站起来了。此刻,你想对卫阿姨说什么,想对明明说什么?
2、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成为一个心中有太阳的人;只要心中有希望,那就离光明不远了。
(二)
一、课前问候:
师:同学们好!生:(学生的声音很小,参差不齐)
师:该怎么称呼,怎么问候?生: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喜欢帮助别人,帮张老师一个忙。一日,我去郊游,一虫子飞进老师的耳朵,怎么办?
生:往里捅(这个办法哪儿不好?讨论)
生:引出来(怎么引起来)
师:用灯往里照,不伤害小虫,让老师感动。
二、出示课题:
《番茄太阳》
1、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老师写的课题与书上写的有什么不同?
(从细节着眼,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围绕明明、阿姨展开故事,你再读课文时带着什么心情?
(1)感动。教师注意听学生的回答,里面一个关联词用得好因为所以接下来用这样的句式因为所以说一说。
(此处既是句式的训练,又训练学生读出文章的多种感受)
(2)心酸。
(3)可怜。
(4)师:你有什么高兴的吗?(教师帮助学生拓展)
(5)同情。
(6)心痛。
2、真不简单,读了几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有没有新的感受体验。
四、新授:
1、老师来自河南洛阳,花中之王牡丹的故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牡丹图,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老师想把它送给书中的人物,你觉得我会送给谁?为什么?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老师没主意,你们帮帮我,先不忙,打开课文,我们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然后说送给谁。在文中找出根据,等会说得有理有据。老师送你们八个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应该送给阿姨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你体会到她心情的变化了!
1)文中有一段写到她看到明明后,她什么心情?读
2)再读这一段
3)明明见过自己的样子吗?现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诉她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读
4)对于一个五岁,双目失明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告诉她?再来
(指导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走进文本)
(2)应该送给白衣天使。
(3)应该送给爸爸。
1)文章几处写爸爸的?
2)出现了两次,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做一个相同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3)爸爸仅仅是在叫女儿认识事物吗?除了认识物体还有什么?比如明明坐在饭桌前,碗,怎么教孩子?比如拿起筷子,爸爸会怎么说?比如看到桌子,爸爸又会怎么说?明明认识事物都要靠别的器官来认识,她一次就认识了吗?
4)我想说一句话,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觉得这位父亲怎样?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读。
7)有一个词语必须注意到,才能把这节读好。
来回耐心
8)读爸爸的话。学语文重要的方法是读书。把心放进去,爸爸怎么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说话。
(指导学生朗读)你爱你的女儿吗?再来读一读。
谁能做这个父亲,对着一个盲童,我们说的时候要怎样?柔、慢
当我们读课文时,是不是都要响亮?不是。
(4)应给送给捐献角膜的人
(5)应该送给明明
1)在书上找根据
[4]
2)读。明明献腿的部分
3)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同学们,把心放进去才能读好。
4)当他俯在你耳边说话时,当他说把自己的双腿给阿姨时,你会怎么想?
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点儿健全的机会时,又要把双腿送给别人,这是一般的爱心吗?
教师范读:老师读明明的话,你们读旁白,体会。
(6)应该送给妈妈
如果你概括妈妈每次出现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笑
什么样的笑
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想到,五年前,爸爸妈妈肯定有一个约定,你知道什么吗?
爸爸妈妈要的是一个不仅眼睛健全,心灵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总结
全文用一个字总结爱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爱。希望你们向明明那样,做一个番茄太阳!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望洞庭》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同学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同学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和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和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考虑,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研讨: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小朋友们从读中发现问题,发生美感,发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同学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掌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身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置,更显示了同学能举一反三地发明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同学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13、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楚王
看了看只好开门
瞅、冷笑严肃地、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笑嘻嘻面不改色只好赔不是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08-04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25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案01-13
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03-19
人教版下册四年级的语文教案10-26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03-24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09-18
四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11-21
四年级语文下册《触摸春天》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