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石》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搭石》教案1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搭石》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搭石》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小溪间的搭石,你们可知道?(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作者刘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将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认识搭石,并引领我们通过平凡的搭石感受到人性的美。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已解决的提醒注意。
(CAI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便于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学有困难的字词,难点在“涨”和“间”是多音字,“俩”跟“两”有区别,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朗读和评价的要求:读正确、流利。若学生将“一行人”读作了“ yí háng rén ”,应暂停在这一段,引导学生反复读,指几名读“ yí xíng rén ”的学生和读“ yí háng rén ”的学生辩论,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判断读音为“ yí xíng rén ”。
(师不要越俎代庖,若学生能统一认识,进入第5环节;若学生不能统一认识,则进入第4环节。)
4、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小组内分段轮读课文,讨论:
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5、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认识较深入。文中哪里集中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标记相关词句,表明“我已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纠正。
3、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
(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以品味。)
5、小结: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四、课堂练习
1、近义词:
间隔──距离 谴责──指责 必须──一定 协调──和谐
2、反义词:
懒惰──勤快
3、多音字:
涨、间。
4、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什么是搭石。板书简笔画“口”。)
师小结:自深山中凿磨而出,从江河中冲刷而来,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人间最美最美的风景。
我们初步感知了全文,这篇课文美极了!美在哪里?(在“口”中标记“?”)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和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课文2至5自然段。
二、指导品读,举一反三
1、自由读课文,划出“文中哪些让我们感到美”的地方:
出示阅读要求:
⑴ 抓重点词句品位、想象,感受美;
⑵ 通过有感情的读、说,表现美。
(“不动笔墨不读书”,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练读练说。)
2、学生首先提出哪段美,就先示范学哪段:
(孩子的认知程度、经验储备等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在开放的课堂上,老师也无法预测学生会首选哪段文字汇报。)
如:示范品读第二段(这一段中“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可以统领学习2至4自然段)。“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生动刻画出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去掉这些词语与原文对比,指导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传递的生活画面,感受原文描写的生动和文中蕴涵的`人性美。
再如:示范品读第三段(这一段描绘的是看得见的具体的“美”,而二、四段则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师读,生闭眼,抓住关键的词句,边听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结合“紧走搭石慢过桥”指导学生想象假如是自己过搭石呢?哪怕掉进水里也是一种情趣。
又如:示范品读第四段(这一段用“如果”和“假如”引出了两幅和谐的画面,侧重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抓住“理所当然的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乡亲们把什么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师小结:当一个人把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看得像早起必须刷牙、洗脸、吃早点一样的理所当然时,心灵的美好就会从眼神里、行动中流淌出来。通过读,想象山里纯朴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画面。鼓励学生也用上“如果”和“假如”说说自己想像到的和谐画面,如“帮抱小孩的妇女接过孩子,提起行理过搭石”的情景等。
三、小结方法,自主品析
1、师生共同小结第X段的学习方法。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标强调三个维度,更为注重“过程与方法”。因而,其他段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出示“三把学习的金钥匙”,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⑴ 我知道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⑵ 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美;
⑶ 我有感情的读,你听我能表现美。
2、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3、汇报学习成果。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水本无纹,相荡则成涟漪。”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无论前面的学习学生是否谈及第五段中的美,最后要点明第五段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
5、师小结:
希望大家也学做默默奉献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敬老”(总结学生发言时提炼板书的词语,画一颗大大的心将这些内容圈起来)。愿你我善良的人性美光辉构筑起和谐中国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四、课外拓展,即兴练笔
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感受美的心灵走入的课堂。(板书上的问号不擦。)我们仍要带着捕捉美的慧眼,体验美的心灵走进更广阔的天地。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本不算起眼的事物却蕴涵着美,我们也来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教案4
《搭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铺搭石用的石头。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步学习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自己学习收获,对课文进行质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质疑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同学们从中读懂那些内容?
2.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解质疑
1.在这些问题中“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这道题理解了,其它的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是什么意思?
师: 是啊,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不错,我们的班的同学真会读书,找出了文中描写搭石美的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相应指导学习,师简笔画)
2.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排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读读, 从这些关联词中你读懂什么?
课件:课间同学在操场做游戏,做得很高兴,可看到地上有纸张,他们都会停下来把纸拣干净。
①谁能用书上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说说这件事。(小组交流)
② “在家乡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稳”他为什么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石块搭上而且还要在再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这是什么美?所以这一段应带着什么语气来读这句?
【通过对照亲身体验,感受乡亲们美好的心灵】
3.这里的人心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轻声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简笔画)
【简笔画勾勒,再现人性之美。研究表明,看一遍比听一遍所获得的信息多1.66倍。单凭听觉,一份材料3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视觉3天后只能记住40%;如果视听结合,3天后则能记住70—75%。通过简笔画把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在搭石前互让、背老人走搭石一道道亮丽山村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受山村搭石的美,感受乡亲互帮互助的心灵美。简笔画在给学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想象空间。】
师:同学们很会想象,老师这儿也有一排搭石,谁敢来走一走?
(学生一个个争相上来走搭石,师随机抽几个上台走搭。)
A(一个人走)
师: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
B(两个人走)
师:你想办法超过他?
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抢路。
C(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
师:他突然上步会造成什么情况?
师:所以走搭石……
生齐:不能突然上步。
D三人依次走。
师:这就叫……(协调有序)
【情景演示,展示人性之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搭石不能抢路、不能突然止步、一行人走搭石人影绰绰,协调节器有序,对于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的城里的孩子,单靠读文是很难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研究表明识别一种东西,用语言描述,要用2.3秒;用线条符号和图示要用1.5秒;用黑白照片,要1.2秒,用彩色照片,要用0.9秒;用实物要用0.4秒。因此在课中请一个学生走,后师问:“你为什么要走这么快?”生:“保持平衡,不会摔倒。”无需教课开讲解,看到眼前的情景学生自然理解 “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再请两个学生一起走搭石,让后面学生想办法超过前面的学生,师:“你为什么不超过他?”生:“搭石太小,我没处落脚。”师:“所以走搭石……”,生齐:“不能抢路。”;三人一起走第一个人突然止步,后面的学生从搭石上落下来,这就是不能突然止步;最后让一行学生依次走过搭石,这就叫协调有序。在情景展示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美景。】
5.真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画面,这是什么美?)能把这美感读出来吗,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
师:你再给大家读一下,同学注意听这一句写什么?(简笔画)
师:还有呢?
“假如遇到……”
师:“理所当然”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会看成“理所当然”?
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是应该的?
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
6.老师跟你们配合读好吗?老师读前面的词语(如果……,总会……。假如……年轻人总要……)停下来后你们接着读。
【读中感悟,领会人性之美。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实现语文课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强调通过读以获得感悟的'教学方法。 “一读”领会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二读”找出文描写搭石美的句子;“三读”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这些句子领悟乡亲心灵美的情感; “四读”,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读时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表达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师:刚才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逐一把已解决的问题擦掉。)
7.学习、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
生齐读:第5自然段。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
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
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
(小结:摆搭石、走搭石、互让、背老人过搭石板书: 心美)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
2.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写一件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21 搭 石 美好的心灵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此本课教学从以下三各方面着手:
1.质疑问难。本课教学从指导从质疑入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梳理学生的质疑以“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统领学生的问题。这样做:①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②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老师教学有的放矢。
2.情景展示。什么是搭石对于城里的学生是陌生的,更没有走搭石的体验,因此课堂教学通过简笔画勾勒搭石、让学生走搭石感受家乡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把家乡搭石美丽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3.读中感悟。本可教学不仅重视朗读指导,更重视读中感悟,四次朗读每次要求不同从初读到欣赏陶醉感悟搭石那种不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精神,以及乡亲们为他人着想互帮互助的人性之美。
《搭石》教案5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板书:
石 石头
你们都知道吧?
板书:
搭
(齐读。)
搭石,你们知道吗?看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面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去了解你们想知道的,同时要读准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小组的整体识字效果,都会读的小组就举手。
小组读──小组读,跟读(这样,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真了不起。
这些生字你们在哪些词语中见过他?
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真好,真的很了不起。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此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
⑵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略学每一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风景
好,那什么是搭石大家都知道了,可课文的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
(齐读。)
风景,看到风景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家乡人的眼里,为什么搭石会成为一道风景呢?
1、请大家再一次读读课文,思考:
如果说这是风景,那你读着读着,会产生哪几幅风景,你认为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自己对放搭石、换搭石、过搭石的风景的理解。
(相机板书。)
⑴ 出示插图:
这幅图写的是哪一道风景,为什么说这人在换搭石是一道风景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 研读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理解──说感悟(你体会到什么?)──读。
(课件)他当时会怎样想的呢?
练习:他看到那块不平稳的搭石,心里想。
⑶ 大家看图,你们看,他手捧着那块石,他捧着仅仅是一块搭路的石头吗?他捧着什么,同学们(捧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捧着对过路行的爱,他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道风景吗?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小结提示,巩固练习
1、小结:
搭石构成的风景还有很多,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
2、练习:
⑴ 我会写。
⑵ 我要读。
《搭石》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题示标
上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刘章爷爷来到认识了搭石作用,今天我们再来细细的品味一下通过搭石展现的人性美。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观察,发现美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的习惯。
指名读目标。
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自己,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哪些画面是看得见的美,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哪些画面是看不见的美?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5分钟后,比谁学得好)
清楚了吗?自学竞赛开始!
三、检查自学效果
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回答也一定非常精彩。
1、谁来说一说文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哪些画面?
2、在这些画面中哪些是看得见的具体美,哪些是看不见的心灵美? 预设一:学习 “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看得见的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大屏幕适时出示)
(2)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的。
(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看得见的美。)
(3)有感情的齐读“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预设二:学习“老人调整搭石”的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做?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老人品质的词语重点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读读给同桌听。(2分钟之后比谁读的有感情) 预设三:感悟“面对面,和老人过搭石”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抓住“伏”“理所应当”体会乡亲们尊老爱幼,互助互敬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乡亲们身上具备的品质。
3、师: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一下摆搭石、走搭石的美。
4、感悟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难道这句话只是指搭石的无私奉献和和默默无闻吗? 师:让我们带着乡亲们的美好心灵再来有感情的齐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不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训练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 )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 ,也联结着 。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去了 ,也带去了 。
五、总结下课
在这小小的山村,在这小小的搭石上,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比如:下雨了,几个同学合打一把伞,雨伞里透出的就是美等,课下,希望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摆
美
走
必做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 )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 ,也联结着 。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去了,也带去了 。
《搭石》教案7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俩人
(1)理解“谴责”的意思。
(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4、交流汇报:
(1)第二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想象: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②追问: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③小结: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的朗读)
(2)第三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②协调有序:我们合作读文,体会“协调有序”(配乐朗读)
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④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搭石》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什么是搭石?
生2:搭石搭在哪?
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理所当然 俩人
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出示词语)同桌互读
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
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
师:“绾”是什么意思?
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生:就会着凉感冒。
师: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这么重要啊!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谴责
师:放到课文的句子里读一读。谴责这里的人懒惰,就是在——
生:称赞勤劳。
(齐读句子)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怎么摆搭石,第三段和第四段写了人们怎么走搭石。
师:那第一段呢?
生:写了什么是搭石。
师:那就是知搭石。最后一段呢?
生:赞美搭石。
师:课文就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的。能完整的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搭石,人们怎么摆搭石、走搭石,最后赞美了搭石。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验:
1、再读第一段,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到底什么是搭石呢?
师:能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就是放在小溪里的石头,方便大家过小溪用的。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2、搭石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平凡,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么美,他觉得,搭石——(引读)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那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想象着那是怎样的画面,批注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我觉得“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很美。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
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
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齐读句子)
生:我觉得人们走搭石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让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吧!
现在我们就走在了——(生齐)搭石上,别忘了,这搭石原本就是——(生齐)天然的石块,踩上去难免会——(生齐)有所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生齐)“紧走搭石慢过桥。”可要小心了。
师:我们来合作。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于是就发出了——
生:踏踏的声音。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
生:没有。
师:没有人指挥,大家走的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能读出这种美吗?
(生练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
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
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配乐齐读)
(四)总结:
是呀,这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画面美,更有家乡人们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
那么,搭石上还有哪些美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
1、落实大语文观。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2、扎实落实字词教学。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词中认,放在句子中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字、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既有利于掌握音形义,又易于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在教学“脱鞋绾裤”一词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而理解“人影绰绰”时,又借助于字典突破难点。
3、注重激发兴趣。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衷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我还让学生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积累、感悟,品味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体会人间的真情,感受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过程,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的还不够深刻。
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搭石》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搭石》教案9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板字“搭石”,齐读。
导入:搭石这个词,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课文,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师:听了你的介绍,使老师的眼前的的确确浮现了搭石的样子。(课件)我们看,就是这几块普普通通的搭石,但在作者笔下却从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文中因搭石而产生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那么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笔下的《搭石》。(板书)
二、通读全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汇报句子。
示句子,把这几句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怎样的情感?自由读。
个别谈感受(赞美、喜爱等)。
带着赞美和喜爱的感情齐读“一排排”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搭石时写了这样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示句子)我们都到风景区游览过,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
个别说。
小结:只有美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了哪呢?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示导读要求: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段落──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汇报交流,体会美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边交流边体会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指导体会──
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摆)这么长的句子怎么才能读好,(自由读)引出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
(多媒体闪烁重读的词。)
(你的发现,很了不起,能够结合关联词理解句子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结合这种关联词,谁再来谈谈,老人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模拟老人练习: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体会出老人的品质,善良、大公无私,做事认真。
师: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指名读,让刚才扮演大叔的同学评价。让我们全班再来读一读,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
看来,关联词在表达句子的含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能结合身边的实际,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吗?
师:调整搭石的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的人性美,构成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文中还有哪里你认为写得也美呢?
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
板书:
走
师:人们走搭石这段的确很美,你能说说,它具体美在哪么?
(声音、景色、人们的动作。)
体会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示课件。)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动作美?理解“协调有序”及具体表现。
师:景色美、动作美、声音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么?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
(自由读、个别读。)
师: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行么?(多媒体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教师范读。)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请咱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好么?读的可真好!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一群放学的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回家。他们从搭石上走过,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能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么?
生仿说,师评,想象力丰富。师:搭石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纯真、质朴,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再来读一读这段。
过渡:刚才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是一道风景。
第四自然段“如果……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这里的人们都把什么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板书:
让
师:山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请同桌合作读读感受。
五、小结,回归课题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板书:无私奉献)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六、发散思维,寻找美,小练笔
师:在整篇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不起眼的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美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动起你们的智慧之笔,在平凡的事物中把“美”寻找出来吧!
【课后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认识关联词和中心句的作用,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例如没有体会“谴责”是什么意思。人们可能会怎么谴责?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哪些词语写出了老人的“心中有他人”?他满意离开时,又会怎么想,怎么做?等等。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搭石》教案10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学习,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成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时,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搭石》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家乡的淳朴民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璋爷爷的故乡。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听,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儿,小溪也弹奏出最美的琴声为它伴奏。溪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天空、白云。同学们觉得美吗?(太美了!)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丽,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那么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以读代答!)
师:是呀!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是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踩着搭石过小溪。那么,这看似平常的石头,却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关键句吗?
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大家都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风景?(北京颐和园、长城、故宫、杭州西湖。)对,这些都是名胜古迹。而这小小的搭石也能称得上一道风景,一定有它独到的美丽。让我们读一读2—4自然段,去细细地寻找,精心地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这边风景独好。
示课件: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寻找表现“搭石美”的句子,用“~~~”画下来,说说美在何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讨论: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谁能把表现“搭石美”的句子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地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协调有序)
(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配合得适当,很整齐,有顺序。)
(3)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协调有序吧!(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但是家乡有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让我们加快点节奏好吗?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没人指挥,却配合得那么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4)此时,耳边传来“踏踏的音乐声”,不仅使我们感叹:这边风景独好。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画面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水光人影两相和”的情景。
(5)指导朗读:
(6)课件展示:轻波漾漾图、人影绰绰图。(配音乐)
(7)读小诗。
师过渡:这样的画面太美了,好象一幅精美的画,又好象一首清丽的小诗。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我们看得见的美,那还有看不见的美,你找到了吗?
示课件:
上了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心灵美,一心为他人着想。)
(2)采访老人;老大爷你不是急着要去接您的小孙子吗?为什么还不快点走呀?忙什么呢?
(3)老大娘,你不是要赶集去吗?在这儿找什么呀?再不去集市要散了。
师过渡:那么要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会撞车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示课件: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俩人面对面走搭石抢着过了吗?那他们是怎样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儿的人们都非常谦让,民风淳朴,真是景美情美人更美。)
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
示课件: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读句子,哪一个词语让你心头轻轻一颤?
是呀!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个”伏”,伏是什么意思,谁来当年轻人做个伏的动作?老人就这样趴在年轻人的背上,舒舒服服地走过搭石。(扶起年轻人)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
生:因为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并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的老人,而当年轻人慢慢变老了以后呢?(一定也会有其他年轻人来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理所当然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示课件:
假如____,_____总要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总结全文:
师:哦,搭石有情,搭石有爱,搭石有美。它们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任人踏,它们默默无语,它们无怨无悔,让我们用最深情的语言再来赞美一下家乡的搭石。
示课件: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好像这淳朴的乡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默默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自己的家乡。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但是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搭石》教案12
一、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上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搭石》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搭石》一文截取了农村生活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二、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首先我们以小诗导入,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小诗,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听后猜猜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家乡给你留乡下了怎样的印象?朗读学生自己喜欢的句段,在反复的朗读中,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浅的解读,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为学生学习下文奠定了基调。
第二课时:抓住“美”的主线,朗读感悟文本。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
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欣赏画面: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字,欣赏“调整搭石”,“走搭石”,“相互礼让”,“背老人走搭石”等画面,使语言文字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深化文本:为了让人物形象在脑际丰富起来,为了让学生对“搭石”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多种手段。如在让学生体验诉说“
调整搭石”画面时,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是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能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让学生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强化朗读: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如中心句的理解,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停留在表面上,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进行多次出现,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小练笔: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美在平凡的小事中。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搭石》教案13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再次走入第21课《搭石》,请齐读课题。
二、入题
师: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让我们走进文章2—4自然段,用______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在相应的空白处写写感受。
PPT(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师:好的,我看到同学们的书本上都已经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咱们先来读读体现家乡风景美的句子。
生读。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PPT(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瞧,这有一个多音字。“行”(PPT颜色变化)读什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们叫作一行人。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来读?(男、女分读)
师:再读这两句话,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生说 (PPT变色)
师:“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
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生说
师: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同学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导读,越读越紧促。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三遍),踏踏的声音,像 ——
——
继续走在搭石上面,把学生分两部分。
师导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动作是那么的默契,原来这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可是没有。一行人,动作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的'和谐,难怪作者会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再看这两个句子,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生说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生说(2个)。读一读。
师评: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面,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面?生再读。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评: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我们大家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看,多美。谁来读一读。(PPT将文字变成诗歌的格式)
指名读(PPT配乐)
师评:真美。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生齐读(PPT配乐)
师: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过渡:师:咱们接着来读读体现家乡人物美的句子。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生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PPT)出示句子
师:想象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和动作又会怎样? 生说,再读一读。(2个)
师:老人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和表情?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 师: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读
师:你们从哪些词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生说,深情地读一读。)
师:多么无私奉献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生齐读。
师: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师评: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师: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读出来。 师: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小小的搭石上,还会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画面?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小练笔。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这——(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师: 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那它是什么?
(PPT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师: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14
【设计者】新密市青屏长乐路小学 刘超磊
【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第103页
【课程目标】(学段目标中与本课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会读会写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4、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朗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内容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语文的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本课通过情境对话、想象说话、重点词理解,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孩子们内心的情感荡起层层涟漪。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评价设计】
1、对于目标1,可以采用同桌互读、指名认读等方式,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2、对于目标2,可采用指名读,自由读、创设情景读等方式进行评价落实朗读浅层次目标应达到95%以上,深层次目标达到85%。
3、对于目标3,可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观察、倾听来评价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在95%左右。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我采取了随堂评估和课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以下评价样题: 基础训练
一、扩词
暴( ) 俗( ) 序( )
二、读拼音,写词语。
shān hóng měng zhǎng píng héng lǎn du ping wěn
( ) ( ) () ( )
三、写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平稳——( ) 谴责——( ) 联结——( ) 唯独——( )
2、反义词:
懒惰——( ) 轻快——( ) 收工——( ) 谴责——( )
四、下面的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请选择。
1、涨:zhǎnɡ zhànɡ
(1)秋天到了,高粱涨( )红了脸。
(2)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
2、间:jiàn jiān
(1)时间( )一去不复返。
(2)家乡的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 )隔,在小溪里搭石。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 谴责这里的人 。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搭上, 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满意了才肯离去。”这段文字表现了老人 的优秀品质。
2、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 的事。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 。”这句话在文中含义深刻,可以理解为。
六、仔细阅读课文,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画一画你想象中的搭石。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新密,有着许多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1) 课件出示: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2) 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3) 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1)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 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3) 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刘章爷爷家乡这条无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不起眼,但就是这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
二、自主感悟——寻找美
自读课文3-4自然段走搭石的部分,把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边读边想象画面。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采用画出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三、交流品味——欣赏美
师:你找到美的词语和句子了吗?举手告诉老师。
(一) 一行人走搭石
1、指名读、板书、找词。用文中的话说说:这是谁在走搭石?(学生说板书:一行人走)
再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呢?
2、协调有序
师:我们也来读读这几个词语。谁来说说什么叫“协调有序”?(指名说)课前你查了字典,这是很好的预习习惯。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协调有序指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有人跌入水中吗?(没有)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没有人指挥,没有人跌入水中,他们的动作配合得如此默契而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动作配合得默契而有序,这就叫——(板书:协调有序。)懂了吗?这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字之美跃然与耳,情文并茂。学习方法再次体现。)
3、理解“绰”
就这样,每当上工,下工,总有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我们总能听到——在清澈的溪水中总能看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有三种意思,你来看看,在词语“人影绰绰”中选哪一种意思?现在你知道“人影绰绰”的意思了吗?
4、结合这些字词的理解,你能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5、读诗 指名读——评价——齐读。师:这样的美景,如诗如画!谁想来美美地读一读?
6、读得真好,你把我们带到了画里。来,自己试试,把它背下来。
7、能背吗?我们试试。(评价:你们真不错,不仅发现了课文中的美,还把这种美保存到了记忆中。) (设计意图: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
(二)面对面过搭石
师:如果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两个人面对面过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到书中去读读吧。课件出示:如果有两个??才相背而行。
1、指名读。读到这,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评价:你真会读书,读懂了文字含着的美。你这是在用心去感受啊!)
3、你是从哪看出他们互相谦让的?
4、学法指导:师:是啊,(板书:相互谦让)互相谦让、先人后己,使乡亲们的关系格外融洽,而这份深情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动作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阅读时,抓住了这些动词,就能品出味道来。
5、人们面对面过搭石的相互谦让仅仅是刘章爷爷偶然遇见的吗?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呢?
(三)背老人过搭石
师:两个人面对面地过搭石,让我们看到的是相互谦让的美。那被老人过搭石,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成理所当然的事。
1、齐读,再齐读。
2、来,用心去感受,文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3、找得好!假如遇上老人来过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伏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4、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对比“弯”“蹲”理解,感受刘章爷爷观察仔细,用词准确。
5、再读句子。透过“伏”这个动词,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老爱老)
6、过了小溪之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千恩万谢吗?为什么?
7、理所当然:字典——结合上下文说说——指着图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总是伏下身子去背老人过搭石,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别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去,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形成了纯朴的民风、乡风。
(设计意图:采用看画面、找关键词、谈体会的方式,感受画中人物的美好)
四、升华情感
1.师:对,正是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师:一年365天,乡亲们在这一排排搭石上来来去去,他们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他们尊老敬老,相亲相爱。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刘章爷爷把他对家乡炽热如火的情感,寄托在这一排排搭石,因为它——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上了点年纪的人平整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协调有序的走搭石。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寻找美,发现美,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平凡事物中的美.)
六、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六、板书设计:
21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 协调有序
面对面走 相互谦让
背老人走 尊老爱老
《搭石》教案15
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搭石的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师呈现乡村图挂在黑板上。
师: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
板书课题,读题。
板书:搭石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提示: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平整方正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懒惰 谴责平稳俗语 平衡 伏下四、作业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渗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二、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三、自主学习
2、3、4自然段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板书:学习小帮手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我想……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例:一生读(课文片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这样做可以使后来的人走起来方便。
生:他们是为了后来的人。
生: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要经过这搭石,如果这次不搭好,等他回来的时候,可能更不好走了。
师:你的意思是,他这样做,既帮助了自己,又给了别人方便,对吗?
生:对。
师:老师想起一个故事,以前可能跟大家讲过:《盲人点灯》。
生:没讲过。
师:从前,有一个盲人,黑夜里走路,总要提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点上灯呢?这不是白费灯油吗?”同学们猜,他为什么要点上灯?
生:他是为别人照路。
生:虽然他看不见灯光,但别人能看得见。这样他走路的时候,别人就能看见他,就不会撞着他。
师:真是这样!他给别人照亮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学习好的同学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讲解习题,帮助了同学的同时,自己也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同桌互相批改生字词,你批、改、再批的过程中,已经悄悄地复习巩固了字词。就让我们多学学搭石的人,学学提灯笼的盲人吧。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说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随机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说明: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五、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六、总结全文——传承美
1、师:老师送大家几句话。板书: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学生朗读这三句话,老师解释句子意思。要求学生记背。
2、播放《爱的奉献》歌曲,结束。说明:“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板书设计: 搭石助人为乐美,协调有序美,默默无闻互相谦让美,无私奉献尊老爱幼美。
【《搭石》教案】相关文章:
《搭石》教案07-26
搭石的优秀教案10-02
《搭石》教案(15篇)07-13
《搭石》教案15篇10-25
《搭石》优秀教案设计05-16
《搭石》说课稿12-13
《搭石》教学设计10-08
搭石教学反思10-05
《搭石》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