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时间:2024-08-09 17:49:3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

  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2、过程与方法

  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四、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六、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2、指导诵读。

  3、指导想象。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语设计

  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3、关于词牌。

  三、诵读诗歌。

  1、诵读提示。

  2、听范读带。

  3、学生自由诵读。

  4、学生推荐诵读好的同学。

  5、全班齐读。

  四、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问题:这首词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

  (情:留恋难舍,孤独痛苦

  上片:临别之时留恋难舍的情景下片:离别之后孤独痛苦的心情)

  五、分析诗句体味情感

  问题:作者怎样抒发的感情?学生讨论分析发言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

  “蝉”—— “忧愁悲苦”

  比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比如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长亭:

  送别饯行之用

  比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比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抓住一对矛盾:留恋←→催发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淼无际的'江面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

  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

  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六、分析下片

  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①问题: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②为什么古人比今人更看重离别?

  ③联系中国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结合柳永的处境,体味作者的感情。

  ⑵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理由吗?

  ②句中“酒醒”照应上阕哪一句?词人为什么喝酒?

  ③“杨柳”的意象。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④品味词中的“晓风残月”对抒情的作用。

  ⑶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七、概括写作技巧及婉约派词风

  1、总结出——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总结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概括婉约派词的特点。

  景物轻柔纤细

  语言清丽委婉

  情感低婉缠绵

  八、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情留恋难舍,孤独痛苦

  上片——临别之时

  蝉、长亭、雨、兰舟实

  景烟波、暮霭、楚天

  下片——离别之后虚

  杨柳、晓风、残月

  交

  婉约派结

  景物轻柔纤细

  语言清丽委婉

  情感低婉缠绵

  融合

  九、拓展练习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俞文豹《吹剑录》

  今天我们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

  明确:豪放派——婉约派

  东北大汉——江南女子;

  长江黄河——小桥流水。

  高山大海——山涧小溪。

  《黄河大合唱》——《夜半小夜曲》

  十、布置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

  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 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

  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脑中要有画面。

  ①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

  ①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 晚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暮霭 楚天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什么季节?秋季。

  寒蝉,是蝉的一种。《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

  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

  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

  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

  (二)下阕:

  ①学生齐读下阕。概括大意:设想别离后的凄清,是虚写。

  ②学生逐句品读下阕。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主旨“伤离别”。

  2、从“今宵”开始到词的结束,按什么顺序写,分几层?(按时间顺序,分两层)

  3、讨论: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哀景写哀情的写法。)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比体会名句的美。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明与上文的呼应关系,写法:呼应,虚写,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听录音小声读。学生然后大声齐读。

  (三)师生共同归结小结:

  这首词,句句、层层写的都是离情别绪,但手法多样,章法谨严,毫无拖沓、重复之处。就手法来说,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叙事寓情,有时直抒胸臆。即使同是写景,但有的景与情合,以哀景写哀;有的景与情违,以乐景写哀,却都把抒情主人公的别情曲曲传出,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就章法来说,全词委婉铺叙,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既有时间的顺序,又有适当的剪裁,前后呼应,层层深入,构思完密,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

  柳永曾长期过着羁旅生活,和歌女乐工们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他抒写爱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倾向的,消极颓废的色彩较浓,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还是很健康的,虽比较伤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真实的感情。

  (四)小组交流讨论:

  你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 并且说出好在哪里。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1,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都是婉约词。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2,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雨霖铃》。

  2、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写成诗。

  附:教学流程图: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按照教学目标,通过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雨霖铃》的音乐美、语言美、特色美。

  在诵读指导上,我指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能抒情,注意拖音、词句中短暂的停顿,从重音、节奏、语速、感情方面读《雨霖铃》,指导得较细致,学生能较好地读出这首词婉约哀怨的情感。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安排两分钟。

  在对《雨霖铃》语言美的理解方面,我运用了讲解、问答、联想、讨论探究、朗读等方法,学生扣住了字、词、句,能品尝到词中饱含的离愁别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雨霖铃》细腻含蓄、婉丽多姿、缠绵哀怨的风格。

  延伸: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的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雨霖铃教案06-20

《雨霖铃》教案10-30

雨霖铃高中教案02-26

《雨霖铃》说课稿11-30

《雨霖铃》教学反思04-22

雨霖铃教学反思02-26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08-02

(必备)《雨霖铃》教学反思03-28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02-27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

  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

  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2、过程与方法

  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四、重点、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

  五、教学策略

  1、诵读法

  2、启发法

  3、讨论法

  六、学法指导

  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2、指导诵读。

  3、指导想象。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语设计

  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3、关于词牌。

  三、诵读诗歌。

  1、诵读提示。

  2、听范读带。

  3、学生自由诵读。

  4、学生推荐诵读好的同学。

  5、全班齐读。

  四、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问题:这首词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

  (情:留恋难舍,孤独痛苦

  上片:临别之时留恋难舍的情景下片:离别之后孤独痛苦的心情)

  五、分析诗句体味情感

  问题:作者怎样抒发的感情?学生讨论分析发言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

  “蝉”—— “忧愁悲苦”

  比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比如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长亭:

  送别饯行之用

  比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比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抓住一对矛盾:留恋←→催发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淼无际的'江面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

  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

  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六、分析下片

  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①问题: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②为什么古人比今人更看重离别?

  ③联系中国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结合柳永的处境,体味作者的感情。

  ⑵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理由吗?

  ②句中“酒醒”照应上阕哪一句?词人为什么喝酒?

  ③“杨柳”的意象。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④品味词中的“晓风残月”对抒情的作用。

  ⑶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七、概括写作技巧及婉约派词风

  1、总结出——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总结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概括婉约派词的特点。

  景物轻柔纤细

  语言清丽委婉

  情感低婉缠绵

  八、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情留恋难舍,孤独痛苦

  上片——临别之时

  蝉、长亭、雨、兰舟实

  景烟波、暮霭、楚天

  下片——离别之后虚

  杨柳、晓风、残月

  交

  婉约派结

  景物轻柔纤细

  语言清丽委婉

  情感低婉缠绵

  融合

  九、拓展练习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俞文豹《吹剑录》

  今天我们初步掌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我们之前学了豪放派,现在又接触了婉约派,如果各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两者,应该怎样形容呢?

  明确:豪放派——婉约派

  东北大汉——江南女子;

  长江黄河——小桥流水。

  高山大海——山涧小溪。

  《黄河大合唱》——《夜半小夜曲》

  十、布置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教学重点)

  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 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

  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脑中要有画面。

  ①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

  ①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 晚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 暮霭 楚天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什么季节?秋季。

  寒蝉,是蝉的一种。《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

  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

  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借景抒情)

  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

  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

  (二)下阕:

  ①学生齐读下阕。概括大意:设想别离后的凄清,是虚写。

  ②学生逐句品读下阕。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了主旨“伤离别”。

  2、从“今宵”开始到词的结束,按什么顺序写,分几层?(按时间顺序,分两层)

  3、讨论: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哀景写哀情的写法。)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比体会名句的美。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点明与上文的呼应关系,写法:呼应,虚写,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听录音小声读。学生然后大声齐读。

  (三)师生共同归结小结:

  这首词,句句、层层写的都是离情别绪,但手法多样,章法谨严,毫无拖沓、重复之处。就手法来说,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叙事寓情,有时直抒胸臆。即使同是写景,但有的景与情合,以哀景写哀;有的景与情违,以乐景写哀,却都把抒情主人公的别情曲曲传出,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就章法来说,全词委婉铺叙,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既有时间的顺序,又有适当的剪裁,前后呼应,层层深入,构思完密,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

  柳永曾长期过着羁旅生活,和歌女乐工们在一起。他对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在他抒写爱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倾向的,消极颓废的色彩较浓,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还是很健康的,虽比较伤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真实的感情。

  (四)小组交流讨论:

  你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 并且说出好在哪里。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1,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都是婉约词。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2,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雨霖铃》。

  2、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写成诗。

  附:教学流程图:

  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按照教学目标,通过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雨霖铃》的音乐美、语言美、特色美。

  在诵读指导上,我指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能抒情,注意拖音、词句中短暂的停顿,从重音、节奏、语速、感情方面读《雨霖铃》,指导得较细致,学生能较好地读出这首词婉约哀怨的情感。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安排两分钟。

  在对《雨霖铃》语言美的理解方面,我运用了讲解、问答、联想、讨论探究、朗读等方法,学生扣住了字、词、句,能品尝到词中饱含的离愁别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雨霖铃》细腻含蓄、婉丽多姿、缠绵哀怨的风格。

  延伸:以上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的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