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4-09-08 09:38:23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例5、例6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2、3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xxxx,计算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共有15把号,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158+(7)=15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方法一:15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3

  设计说明

  小括号的意义学生很难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围绕情境展开,化难为易。

  1.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由于一年级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结合情境,让学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减”的算理,从而改变学生已有的“从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们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

  3.在对比练习中,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进行演绎,巩固了小括号的意义。使学生对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运算顺序,巩固新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铺垫孕伏

  1分钟口算比赛。(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1分钟内完成)

  10-6+2=12+6-5=

  18-9-9=18+9-9=

  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还要着重说出运算顺序。

  强调:像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计算时要从左往右算。

  设计意图:上课初始开展1分钟口算比赛,目的有二,其一是复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二是采取比赛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无意注意有效地转移到有意注意中来,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游戏揭示小括号的意义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小括号的意义。

  (1)游戏探索一:先是左边站3名同学,右边站2名同学,接着5名同学靠拢站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游戏过程,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时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3+2=5。

  预设

  这个游戏情境学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将“靠拢”与加法建立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两数之和的理解,为学习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2)游戏探索二:10名同学排成一队。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

  师:这时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样是先有2名同学走出来,再有3名同学走出来,但是走出来的同学靠拢在一起。

  老师启发:这时可以看作一共有几名同学走了出来?队伍里还剩下多少名同学?

  学生明白游戏活动的意义并说出可以先求两数之和后,老师概括:从10人里面分别减去2人和3人,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师板书“10-2+3”,并引导学生思考。

  预设

  通过游戏活动演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从10里面分别减去2和3,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共减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样才能改变运算顺序来先算加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形象地演绎一个数分别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之和的抽象过程,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从而为解决改变运算顺序的教学难点作铺垫。

  2.在交流活动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1)引发思考。

  师:“10-2+3”按照原来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算,然而现在要先算算式右边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适当的符号表示先算加法吗?

  (2)同桌讨论。

  师: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一些学困生的讨论之中。

  (3)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画线,有的可能画框,有的可能画圆,有的可能画括号等。

  (4)抽象概括。

  将同学们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时,指出如果每个人一个符号,太乱了,而且不是自己说明,别人还不知道这个符号的作用,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预设

  认识小括号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同时经过老师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这个难点,采取老师引导,小组合作以及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3.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师:带着下面的问题阅读教材,看谁回答得最好。

  (1)根据情境图说说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10-2-3=5和10-(2+3)=5在计算时的区别是什么?不明白的同学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出示课堂活动卡)

  (3)例题中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们前面游戏中的思路一致吗?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一些学困生。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是“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的再次交流,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更重要的是体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理念,让一些学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5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小兔请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二)中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教材分析

  《小兔请客》一课是有关100以内整十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小兔请客”这一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量关系以及算法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而且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们在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已接触过100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因而学习本课的内容,不会很吃力。经过开学以来的常规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评价任务

  1、完成课本第50页的“练一练1、2”并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3题和第4题。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表。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把所有的有关计算题整理成减法表

  教学准备:

  20以内退位减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完了20以内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复习课

  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

  1、算一算

  3+9=11-6=13-7=

  4+8=12-3=12-4=

  5+6=15-77+6=

  2+7=16-8=13-6=

  指名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

  1、复习(1)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出示第13页第2题

  (1)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十几减9,第二行十几减8,第三行十几减7......

  你能按照这样的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算式吗?

  学生填表,师巡视,个别辅导,填完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2)横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行11减2,第二行11减3,第三行11-4......

  斜着看,你有发现了什么规律?

  每一斜行得数都相等

  得数是9的算式有哪些?得数是5,7的算式有哪些?

  (3)口算练习

  师任选一道算式,要求很快报出准确结果。

  4、复习(3)

  同桌游戏

  5、复习(4)

  课件出示:

  11-5={16-8={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复习(5)、(7)

  师计时,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小结:

  今天的复习课我们复习了这一单元的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6、5、4、3、2加几和十几减6、5、4、3、2的计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困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计算方法训练

  1、摆摆说说

  (1)请大家拿出小棒,左边摆5根,右边摆8根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板书:5+8=)怎样算?说出不同的算法

  (3)一共有13根小棒,去掉左边的5根,求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板书13-5=)怎样算?说出不同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计算13-5时小朋友们可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口算练习

  1、练习三第1题

  示第1题,让学生观察每组的得数,引导他们从感性上懂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练习三第2题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口算练习,活动完成后说出所有算式,师板书,让学生读出所有的算式。

  3、练习三第3题、第5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交流结果。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提问:第(1)题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第(2)题呢?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填写。

  交流结果。

  提问者两道小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观察,独立理解题意,能完整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解决,把结果填写在表格里。交流结果。

  3、练习三第7题

  摘苹果比赛。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朋友,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完成思考题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9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

  进行笔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50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5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指名板演:(用竖式)42-21=?

  4.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喜欢集邮吗?邮票上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瞧,小星和小梅就是集邮迷,他们正在欣赏自己收集到的

  珍贵邮票呢。(呈现例题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1)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会解决了,怎样列算式?50+26=76(张)

  (2)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三)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26=

  (2)谈话:50减26等于多少?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想

  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

  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5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50根小棒就是5捆,可以把5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4根,得数

  就是24。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

  的.10个一,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例题。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90页“试一试”.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3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1)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四)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91页“想想做做”(做在书上)订正反馈.

  2.数学医院.(教师出示错例,由学生诊断,集体订正)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要先减1再减2,上面的计算中仍用4减2,造成错误.

  处方: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3减7不够减,应先向十位借1再减,上面的计算是3减7不够,就用7减3得4,造成了错误.

  处方:

  3.在xx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退位减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4.观察下面的数字墙,这里有6道减法题.从上往下看,上一层的数减去下一层的一个数,得数就是与它相邻的数,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请你把合适的数填入数字墙。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面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希望你们在这节课上能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快乐。所以,我们的学习口号:(生)快乐学习、学习快乐,耶!

  2、口算卡片

  3+4=9-5=2+6=3-2=5-4=6-3=2+7=5-3=4+5=1+8

  3、我会填

  80里面有()个十。

  50里面有()个十。

  6个十是()。

  3个十是()。

  4、口答

  你知道100以内的`整十数有哪些?

  5、揭示课题并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例1。

  师:春天来了,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老师要去看花展。你想去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出示挂图: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红、黄颜色的花。

  师:请你数数看,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盆?

  学生数数并汇报:红花10盆,黄花20盆。

  师:你能根据花的盆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贴: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就是把红花和黄花的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

  (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得数是多少?板书:20+10=30

  你是怎样想出得数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想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想:几个十加几个十等于几个十,就是几十。

  (二)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挂图出示:紫花有30盆。

  师: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试着提问,教师板贴: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样列算式?(板书:30-20=)

  师:得数是多少?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30-10=2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算理,指名汇报。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小结:整十数减整十数,想:几个十减几个十等于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归纳总结

  全班齐读:10+20=30,30-10=20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习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习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2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3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9=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习二的第3题

  七、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来猜字迹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4

  单元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重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真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3、练习十第1、2、3题

  4、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思维练习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个人,组长的后面有4个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减,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把以十为单位的数相加、相减

  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10+20=30

  一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

  30—10=20

  用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习、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的什么?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2、画图帮助

  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一齐来画图研究,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28个桃(板书)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7=21(个))

  4、揭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你能看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8-21

初一下数学教案11-08

一年级下《彩虹》教案02-19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反思01-05

数学一年级下教学计划02-12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03-15

一年级下优秀语文教案11-08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可爱的动物01-03

一年级教案数学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