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2、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和生动准确的语言。
学习方法:朗读、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二、阅读主场
(一)学习小组集体利用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正音、释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在学习小组内尝试朗读。
边朗读边议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朗读建议:语速要稍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三)听课文录音,按上面的要求进行朗读训练。
(四)合作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分别与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突出它冬天“温晴”的特点。“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2、学习第二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有山有水”/“晒”“睡”“醒”“小摇篮”“安静不动”“低声”“含笑”
3、学习第三段。引导学习小组就下面问题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言。
这一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哪个字?突出哪个字?是按照怎样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的.?哪些词句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是怎样的印象?
“妙”/“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2
一、导语设计:
北地的冬凛冽泼辣,江南的冬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会有一番怎样别致的性格?由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姊妹篇《济南的秋天》里的一句话:“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引入课文。
二、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语句,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师可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脑海要映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映显出的画面力求清晰完整。
注意:朗读课文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
①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的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
(要求:初读,把握基本内容,理清结构层次;精读,理解中心意思,揣摩生动描写)。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了大体把握的基础上,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分小组通过对精彩片断的反复诵读,揣摩老舍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及对济南的深厚感情。
示例:
1钡2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2钡3段,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后的景色,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哪些景物?
3钡4段,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睛”“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在这段文字中写“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4钡5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写水的“温晴”的?
四、《济南的冬天》另一个突出特点是观察角度的新颖独特,因此,培养观察能力,学习写景文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一个要点。结合本单元写作训练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对写作技能的指导。
首先要弄清作者描绘每幅画图时的`“观察点”在哪里。描绘阳光下的济南全景,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描绘雪后山景,作者在远眺。描绘冬水,由俯视到仰视,再进而纵览。在弄清“观察点”的基础上,交给学生具体方法。例如,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把观察所得具体化,就是常用的方法。作者远眺矮松树尖顶着白雪的景象,这是矮松的形态引起作者的联想,借助“日本看护妇”的比喻把观察所得具体化了。要引导学生在体味、揣摩中学习观察的方法。
实施方案:学习了老舍的文章《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依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秋(夏、冬)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品味生动的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特征写景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悟济南的冬天“温晴”的优美意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2、熟读课文体会所写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学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感受了春的美,从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
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如何呢?板书《济南的冬天》
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校长。1924年任英国伦敦大学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创作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等职。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二、介绍课文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1930年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是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系列散文《济南的马车》《济南伪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秋天》《齐大的校园》之一。《济南的冬天》发表在《齐大月刊》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三、学习生字词
响晴:晴朗无云。温晴: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四、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题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3、理清思路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可分为三部分。
第1段:冬天的天气
通过和北平、伦敦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2段:冬天的山水
“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5段:冬天的水色
写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句结束,简明有力含义丰富。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1)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2-4)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为三层)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写雪后的山景、写城外远山。
(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
第一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⑴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⑵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⑶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5、探究质疑: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6、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用词是准确。
五、总结全课:
文章开头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计练习一;2、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细心体会理解课文以情带声,读出美感。
1、探究: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2、探究: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探究: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⑴拟人句,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4、探究: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5、探究:“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探究: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7、探究: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探究: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探究: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探究: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⒓探究: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二、写作特点:
谋篇布局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比喻拟人生动贴切。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4
一、课题导入。
二、说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
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
五、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
语速语气
普通话停顿
重音
六、问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
七、谈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依据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设计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整节课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运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
3.仔细揣摩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
4.学习文章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几幅照片,让学生欣赏。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照片,请仔细观赏。看完了告诉老师,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最想说句什么。
从学生的多数回答中教师及时提取信息并适时导入课题。
谈话:这些照片是昨天老师备课的时候在网上看到的,照片拍摄的是20xx年济南冬天的景象。在爱好摄影的'人眼中济南的冬天是这样的,那么在著名作家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出示课题,请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交流作者情况
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作家老舍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作者简介课件,以示重点和补充。
三、谈话归纳学习要求
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学习,谈谈应该怎样阅读一篇文章。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既然是“自读”,就要求自己“会学”并且“学会”。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学生可能会说要读会每一句话,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告诉学生做到了以上这些还只是“基本读懂”,要想“真正读懂”,还必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到会用”。“读出自己”就是让自己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理解,是欣赏,是联想,是想象。“读出问题”就是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发现,去推敲,去质疑,去批判。“读到会用”就是把从文中学到的遣词造句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说话和写作当中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等。教师提醒学生用工具书查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说理解的话。教师问: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晴天时的小山像个小摇篮,整个老城是那么温暖安静;雪后的小山是那么秀气;城外远山又是那么淡雅;济南冬天的水不但不结冰,而且那么碧绿、澄清等等。
总之,通过这样的环节和问题设计,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
五、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展示朗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非常适合有感情的朗读。此环节指名让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的加入其中以示范读。同时让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作出评价。
2、思考朗读。学生在听完指名读、范读后,诵读的兴趣势必大增,这时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同时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从中收获了什么。
此环节是最重要的对话、分享环节,“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进行相关引导。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教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和邻近点(李镇西语)。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在布局谋篇时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景物描写中流露真情实感;语言准确生动、自然朴实。在引导学生感悟、品析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课堂气氛与对话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内容和进度,要从学生可能杂乱无章的问题和回答中理出线索,筛选有价值的回答,因而使课堂对话或讨论收放自如,趋于高效。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感受,或者: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点值得欣赏借鉴?)
六、三读课文,升华感情
此次朗读实属余映潮先生的“演读”,所谓“演读”就是要有表情的读,声音也要传达出感情。学生在整体感知、品词析句后,再次整体回读,情感得到深化,领悟会更加深刻。
谈话:听着同学们的侃侃而谈和美味朗读,我仿佛看到大家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了冬天的济南,欣赏和热爱着“济南的冬天”(双关语),让我们带着这种欣赏和热爱之情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吧。
七、经典析读,仿写创造
反复朗读、回味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写作特色。用“最妙的是……”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八、作业超市
教师谈话:学完了这课,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
教师推荐:
1、阅读老舍的《一点印象》。首推其中的《济南的秋天》。
2、搜集一些关于如何写好景物的文章。读一读,试着写一篇写景散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天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象
⑵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将家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
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拟人、比喻的手法品味老舍生动优美的语言。
一、介绍老舍,直接导入
同学介绍
出示课件: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和读不准的字词。
2.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3.巩固词语。请3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突出它的这个特点?
——温晴——对比(举例)这些都是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真实感受,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2.浏览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3.小组交流:
①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美得精致。
②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四、品味语言
1.赏析第二自然段
师:济南的山水如诗如画。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①这是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这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老舍在文章中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山水冬景之美,请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
①人们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从人们的感受写,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②“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③“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⑤“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写出景物的外形,饱含喜爱的心情。——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⑦“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⑧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城外的远山。——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⑨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
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⑩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用拟人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用比喻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8.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8
一、导入: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三、初探文本
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明确: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老舍对于济南的感情究竟怎样?这里补充一点老舍的创作背景:任教7年,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山东所作的散文。
那老舍眼中第二故乡的冬有什么特点,其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呢?
速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与济南的对比,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2)伦敦的阴——济南的晴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总的特点是温晴。
济南的冬天真的如此温晴吗,在百度百科“济南”词条中有对该地冬季气候的'介绍,“常受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晴朗是真的,温暖倒不见得。文本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反差,说明“温晴”是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主观体验,是带有感情色彩的。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我们先来看看“温晴”是通过什么写作对象来表现的,思考下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思想感情如何?(快速浏览)
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明确:冬山、冬水。
那这节课我们仔细学学作者是怎样写冬山和冬水的,本节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作者的感情”。
(一)共同分析山景
1、写山的时候,作者写了几种情况下的山?
三种,分别是阳光朗照的山、薄雪覆盖的山、城外远山
2、三种情况下的山,你认为写的最妙的是哪种山,说说自己的理解。(自读2、3、4段)
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通过分析济南的地理位置突出“温晴”的特点。这里老舍抓住城、山、人来写阳光照耀下的山。老舍称济南为老城,对于这一老城,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晒着、睡着、唤醒都是拟人的写法,他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把老城勾勒成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表现出作者对老城的喜爱。另外,他把山比作小摇篮,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济南的可爱。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另外,这段中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通过老城、山、人们这三点的写作,我们看出阳光朗照下的山,是可爱的,蕴含的是脉脉深情。(城、山、人,三点)
城外的远山:全段只有一句话,而且还是个比喻句,作者将城内城外、村庄、屋顶小雪连成一线,视为一体,构成了一张水墨画。它的色彩是古朴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比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诗意、来自人间却又远离尘俗。另外文章2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
薄雪覆盖的山: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小雪到底怎么妙。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薄雪覆盖的山,先写山的哪部分,再写哪部分,请快速找出来。
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越发青黑——青黑怎么理解?(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如果用“扣”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轻盈感,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形态美,轻盈感。白花是什么?(雪)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
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实际上是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4)山腰
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写出雪的情态。
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小结下:我们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四层次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层次分明,薄雪覆盖下的山,色彩多样、雪态娇羞,
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美,那水呢?(速读课文,小组讨论)
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不但不结冰,(暖)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文章写了5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四、结语
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山可爱而秀气,秀美又淡雅,水清亮如水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文中老舍以情写济南,以情绘冬日,文中的山水雪木,无一不动情,无一不含情。我们体会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真切的情思,感受到的是老舍对济南的温情,热爱与赞美。
五、课后仿照文章的写法写《故乡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陈村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天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天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呢?
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
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
三、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在写济南的时候,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要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
边听边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五、生字词的掌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二)解释重点词语
六、思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天气、山和水)
七、思考:
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无风声、响晴、温晴)
八、思考:
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那么文中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块宝地,流露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九、思考: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环境下的山?山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阳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特点分别是可爱、秀气和淡雅)
十、思考:
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暖、绿、清亮)
十一、美的欣赏:
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
1、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 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
的语言大师。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室同堂》。他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本文是写在1931年春于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2、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主要让学生说出温暖之意)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一两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由此延伸。
1、阳光朗照下的山同样别有情趣,认真品读课文第二节。
2、用心观察学校,仿照课文,用我的校园为主题,写一篇侧重写景的散文。
3、课外查找并阅读其他写雪的文章,进行比较。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1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工具
PPT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
(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3)学生思考,课文的1、2自然段是怎样表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的,温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对比,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进行比较,写出济南的冬天无大风、无毒雾、无毒日的“温晴”特点。
(4)学生思考,文章的3到6自然段通过描写济南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阳光照耀下的山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水
(5)学生思考,课文中作者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地区进行比较,细致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水人文,字里行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5、齐读课文,尝试着读出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6、结语
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不由我们随意的没有根据的瞎说。我们下一节课就在这一节课对课文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由同学们来发现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请同学们课后找出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或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细细体味,进行分析,下一节课我们进行交流与分享。
第二课时
1、导入
(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相比较,总结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通过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绘将济南冬天的“温晴”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从而极好的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语言分析
(1)学生组内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者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教师提醒:从修辞、结构、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班内交流自己的分析成果。(学生每提到一处便先引导全班齐读,再进行分析,教师补充)
重点语句采用“换”的方式分析,如下: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在蓝天下很暖和,只等着春天的到来,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赋予人的动作,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几个句子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幅优美的意境。
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将“一圈小山”比喻成小摇篮,形象生动的表现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的特点”,同时,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放”“说”把山赋予了人的动作和语言且拥有爱心,使这“一圈小山”变得亲切,同时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
③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害羞”一词将薄雪拟人化,赋予雪人的情态,使得这个画面生动,具有情趣。
④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中照个影儿呢。(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长枝的垂柳倒映在水中。)
一个“不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写得灵气多情;杨柳照影也将杨柳拟人化,使得整个画面美丽,充满生机。
引导学生分别朗读每个句子的两种表述,体会修辞手法在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并且能够按照“点明修辞→具体说出修辞点→内容或结构分析→情感分析”的逻辑顺序进行自主的语言分析。
3、结语
这一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如何品味并且如何用书面形式分析文章语言,课后大家选择文章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进行分析,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第三课时
1、导入
在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语言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形象生动的刻画了济南冬天的山水,表达了他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
2、巩固、复习语言分析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阅读语言分析的方法。
3、学生思考,课文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可不可以将题目改为“冬天的济南”呢?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两个词组的中心语分别为“冬天”(气候、天气)和“济南”(地点)。所以,两个词组为题的文章所要求的文章内容是有差别的,前者重在写季节特点,后者则重在反应地方特色。课文中不论是开头的三组对比还是后面的山水描写都紧紧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的这一特点。所以,将题目改为“冬天的济南”会显得文不对题。
4、学生思考,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充满的“温晴”,充满的美好,但很多游客慕名来到济南的时候却都大呼上当,这是为什么呢?
(课外资料延伸:写作经历: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身居异国的他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孤寂生活,他于1929年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滞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才动身回到国内,应邀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这样漂泊的经历使得老舍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抑制不住强烈的喜爱之情写下了这篇《济南的冬天》。)
学生通过对老舍这一段经历的了解,明白济南之于老舍是温暖,是故乡,而济南对于游客来说只是一个寻找欢乐的场所。两者身份的不同,导致了极大地感情差异。
5、评讲课后作业,对课文知识进行强化与巩固。
九、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相应内容
十、课后反思
通过三个课时的教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其中语言分析中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方法极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
1、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投影(朗诵《老舍文集》中的《老张的哲学》当中的优美语句并分析)
师朗诵:“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的满脸流油,于是富人们支起凉棚索性不看,穷人们倒在柳荫下作他们的好梦,谁来惹这个闲气。”
师: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
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多文字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气 炎热 炽热 毒辣 等学生任意说
师:
本段文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五月的天气”的炎热、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十六、《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 (投影)
师:请哪位同学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读一下。
请学生起来读
师:说的还可以,老师补充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老舍的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
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读的不错。当然老师收集的还不全面,课后大家再去收集。
三、整体感悟
1、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5`)
师出示投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济南 一髻 儿 镶 薄雪
B 觉得 真得 看护 看吧
C 着落 着急 伦敦 澄清
D 狭窄 宽敞 贮蓄 水藻
(2)、选出正确的解释。
响亮的天气(A、十分明亮; 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B、玲珑秀美)
2、师朗诵课文,分析课文
(1)、师朗读课文,配音乐。
师:刚才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大家讨论解决,然后请每组派个成员汇报。
第一小组:第一段。
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第二小组:第二段
问题: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
①、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②、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③、人们的感受如何?
第三小组:第三段、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问题:①、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大喜爱和赞美?
②、作者写景大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③、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4 、讨论一下作者写景的句子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出示投影:
第一组: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的看护夫。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_______”比作“白花”
二是将“_______”比作“日本看护夫”。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问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第二组:
(1)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师:老师将文中的一些句子改了,大家比较一下,老师改的好不好?
我认为挺好的!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第四小组:第四、五段
问题:(1)、第四段主要讲述什么?
(2)、第五段水的特点?一连写了五个“绿”是为了写什么?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3、三读课文,总结全文。
师:本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要有感情的朗读,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将第三自然段读一下,要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投影:(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风景画,抒发了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这里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喜爱,赞美,喜欢,深爱等)
四、创新训练。(写和画)
师:文章中老舍抓住“温晴”二字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淋漓尽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现在请你仿照本文,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要求:(1)、一、二两组来写一写。
(2)、三、四两组的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画一画济南的冬天。
师总结讲评。
五、作业
背诵文章第三自然段
附板书:《济南的冬天》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摇篮)
北国的冬天----风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小水墨画)
伦敦的冬天----雾 济南的冬天(温晴) 宝地 城外远山 (蓝宝石)
热 带 ----毒日 济南的水:绿 暖 清亮
(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三、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四、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五、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六、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
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外远山如诗如画(4)。
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
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
济南(温晴)
七、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九.问题研讨: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6.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明确: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7.试分析本文如何运衬托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明确: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8.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呀!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你感受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简笔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霎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9.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10.品味字词: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想到的,为什么恰是“摇篮”?只因为“形”似吗?如果是,那作者为什么不说“竹筐”?)明确;“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能挡住“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儿感到温暖。温暖,是“摇篮”与“山”的“神”似点。“竹筐”则不具备这些。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对?)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气。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们当“人”来写。试说说加点的部分应如何理解,有什么好处。)“不忍得冻上”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在水里照个影”表明垂柳也爱美。这样,不仅描写了藻绿、水清、柳美,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使人感到这些景物好像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舍)
内容 结构 写法
没有风声——与北平比(奇迹)
总的特征 晌 晴——与伦敦比(怪事) 总写 异地之冬 各有特色 对比
温 晴——与热带比(日光毒)
全城在晒着阳
宝 地 像摇篮 城内 济南之冬 温情 对比
慈善的冬天
分 写
①山松上的雪——像看护妇
山 色 ②山尖上的雪——给蓝天镶上银边
③山坡上的雪——水纹的花衣 城外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丽 情景交融
④房顶上的雪——小水墨画
①冒着点热
水 ②水藻更绿
③像块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四、研讨思考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写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并自主解决。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3)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学生朗读后,思考体味以下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是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2)作者紧扣这一点,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二、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一下,在写法上本文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写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倾注你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板书设计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暖——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济南的冬天》教案】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03-07
《济南的冬天》教案12-26
济南的冬天的教案11-27
济南的冬天教案02-21
济南冬天的教案01-21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03-24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06-12
(荐)《济南的冬天》教案05-16
[实用]《济南的冬天》教案12-26
《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