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统计》单元教案

《统计》单元教案

时间:2023-02-23 19:30: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统计》单元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单元教案

《统计》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两个单式统计表、黑板磁铁等。

  教学措施: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设疑激趣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请孩子当调查员现场统计人数。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尝试探究,点拨指导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三)、反馈展示,归纳提升

  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训练巩固,达标测评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

  (2)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完成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五)、再设疑激趣,预习初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直观反映数据情况、内容丰富

  教学反思:

  1、《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而呈现例题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行还是竖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几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学生通过学习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统计》单元教案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xx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第十册第7单元《统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最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最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最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统计》单元教案3

  一、学习目标

  平均数(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

  学习准备:小黑板,统计表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1)指名展示

  (2)这种方法叫什么?

  点拨:移多补少

  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52÷4=

  4、归纳:

  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平均分几份

  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四、达标测评:

  1、练习十一第2题

  (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

  (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二)

  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

  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习重点: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学习难点:比较平均数,得出新的信息

  学习准备:统计图、记录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2图片

  (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个队要高一些?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

  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

  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出示练习十一第4题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

  5、猜测:

  (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

  (2)分析原因。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现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练习十一第5题

  五、总结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统计》单元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信息。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学校开运动会准备购买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情况。(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喜爱人数分别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面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统计表,它能直观看出各种数据是多少,不过如果我们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对这五种水果的喜欢情况,它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统计表来表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

  (1)调查数据,完成简单统计表。

  师:这几幅图中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看电视,有的学生在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画画,有的学生在跳绳。

  师: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如果我们希望分别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表?

  引导学生应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并制作成两张统计表。(课件展示下方统计表)

  点名两位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生、女生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情况师生一起填表。

  师:从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统计表,注意到两张表统计的项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统计人数,不同之处是统计对象分别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数据不同。

  (2)将简单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师: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独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两张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和以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师: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简单统计表的2行变为3行,列不变,仍为7列。

  师: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简单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简单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最喜欢的活动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地将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教材第3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检查。

  根据学生填入统计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例1第(1)、(2)、(3)题。

  师:通过解决这3个问题,你能说说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比较几个相关联的事物,对表中数据进行计算也更直观。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填表并回答问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 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激发统计兴趣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那好,老师正想请咱们班和二班的小朋友一起看动画片,而且特意准备了四部动画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课件逐一出示《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黑猫警长》的图片)

  师:可是这里有四部动画片,我们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希望选哪一部呢?

  生1:我要选《猫和老鼠》。

  生2:我最喜欢看《葫芦兄弟》。

  生3:不行!我们要看《西游记》,孙悟空最厉害了。

  ……

  师:(面露难色)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

  生1: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

  生2: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

  生3: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师: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

  学生按喜欢的动画片分别排成四队并数出每队人数,教师填写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把全班小朋友按照喜欢动画片的`情况分成四队,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种方法就是统计,这个表就叫做统计表。(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活动是决定大家观看哪部动画片的一种需要,初步体会统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 探究统计方法

  师:通过统计,老师知道咱们班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小朋友最多,可不知道二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怎样办呢?

  生:让二班的小朋友也用排队的方法统计一下。

  师:可老师现在就想知道结果,怎么办?

  生:派一个人到他们班去统计。

  师:二班的小朋友现在正在上语文课,不能打扰他们。(稍停)课前,老师已经让二班的小朋友把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片名写在纸上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把他们喜欢看动画片的情况统计出来吗?

  生:愿意。

  师:老师报动画片名,小朋友在纸上记。报完名,你们要告诉老师每部动画片二班各有多少人喜欢?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记?

  老师开始报动画片名,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

  师:请统计好的小朋友举手。(环顾全班,只有几个学生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生1:老师,您报得太快了,我记不了。

  生2:我不知道怎样记。

  师:没关系,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记录的。

  师:记录下来的小朋友,谁愿意上台展示你的记录方法?

  指名上台展示。

  师:能给其他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吗?

  生1:我听到老师报哪部动画片,就在那部动画片的名字下面画个“○”;《猫和老鼠》老师一共报了15次,我画了15个“○”。

  师:你真聪明,记录得很清楚。如果老师想让你给这种记录方法取个名,你觉得叫什么记法好呢?

  生1:叫“画圈记法”好了。

  师: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记法?

  生2:我是画“√”记的,我叫它“画勾法”。

  生3:老师,我是用“×”记的,我叫它“画叉记法”。

  生4:我发明了“竖线记法”。

  ……

  教师将学生想到的记录符号板书在黑板上。

  师:其实记录的方法还有很多,你觉得怎样记清楚方便就可以怎样记。刚才不会的小朋友,现在会记录了吗?

  生:会了。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寻找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数据,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检查学生的统计结果,发现统计结果不一致。

  师:为了做到准确公平,老师想请小朋友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把二班喜欢看每一部动画片的情况再统计一次。

  学生同意后,师生第二次统计。之后交流,填写统计表。

  [评析:看似重复多余的环节,其实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让学生从众多的记录方法中挑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加以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师:看看统计表,你们觉得两个班到底应该选哪一部动画片来观看?为什么?

  生:应该选《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因为两个班都是喜欢它的人最多。

  师:很好。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两个班看哪部动画片的问题。小朋友想出了用符号来记录人数的方法。(板书:符号)你觉得这种用符号记录数据的方法怎么样?

  生1:我觉得用符号记又简便又快。

  生2:我觉得记得很清楚。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太棒了!老师要奖励你们先看一段动画片。

  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

  [评析:在学生圆满解决问题后播放动画片,既是对学生出色表现的奖励,也是为了调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稍作放松后继续后面的学习。]

  三、 解决问题

  师:看完动画片,我们再来看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主题图。

  师:我们课后要开展这几项体育活动,不知道每项活动各要准备多少体育器材,你们能帮老师统计出来吗?

  生:能。

  学生分组调查,并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统计方法记录调查结果,完成书上第99页的统计表。

  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活动器材各要准备多少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

  师:我们班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生:……

  [评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统计的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评价和总结

  师:今天的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用简单的符号统计数据。

  师:你对老师今天的教学满意吗?如果很满意,就给老师打5分,比较满意就打3分,不满意就打1分。(故意悄悄地问个别学生)你准备给我打多少分?

  师:把你想好的分数告诉组长,并和组长一起统计出你们小组的打分情况,填在统计表里。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师生交流感受和意见。

  师:绝大部分小朋友都给老师打了5分,老师衷心地谢谢你们。其实,全班小朋友表现都很出色,你们个个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马上要下课了,你们还有什么话或者意见想对老师说吗?

  生1:老师,您给我们看动画片的时间太短了!

  生2:让我们看看另外三部动画片可以吗?

  师:希望下次我们还有机会一起学习。

  [评析:教师巧妙地将课堂评价与所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学和老师的教。师生平等对话,充分体现“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统计》单元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例1,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统计》单元教案7

  第三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非常关心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讨论)

  汇报: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容易体现这五个同学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情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办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 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统计》单元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37页例1、“做一做”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2.(PPT课件出示示意图中的6项活动)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复习旧知,承接新知。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本班同学对活动项目的喜爱情况,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

  方法一:统一计数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分别填入表格。

  (3)分析数据:从这两张统计数据的表格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据,体验比较。(出示教材第36页单式统计表)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异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男女生各项进行比较)

  (3)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加直接吗?(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3)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1)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2)(出示教材第37页问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小结: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三、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知识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题中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的第1,2题。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五、布置作业

  完成的相关习题。

《统计》单元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沛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让同学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同学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售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别。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假如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同学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同学自身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小朋友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同学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同学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协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局部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同学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假如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同学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同学自由的发表自身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同学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同学可以发现:假如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假如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同学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同学积极考虑。)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同学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同学依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同学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同学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同学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同学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同学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同学考虑: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同学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身、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示有什么评价?

《统计》单元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整理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三、巩固练习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四、作业设计《新同步》

  板书设计每题的演算过程

  第四课时练习七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七的练习课

  第三题甲:(7+7.6+6.4+5.6+4.8+3.2)≈5.8(万元)

  乙:(2+2.6+3.6+3.8+4.6+5.6)=3.7(万元)

《统计》单元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

  袋鼠梅花鹿河马

  3、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用数字表示的。

  (2)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用圆圈表示的。

  (4)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2、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4、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统计图:

  绿孔雀非洲象大熊猫袋鼠梅花鹿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展示几份。

  二、练习:练习十七

  1、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集体订正。

  2、第3题: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集体订正答案。

  3、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思考题:用、、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

  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统计》单元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统计》单元教案13

  【教学内容】

  统计(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难点

  体验怎么收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学期打算搞一次秋游,喜欢吗?昨天收到了气象台的一张11月份的天气预测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展开

  1、出示第97页第2个练习题的统计表。

  师:从这张预测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统计的方法:“正”字法;每种天气的天数,强化“正”字法的数法。)

  2、出示第97页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

  ⑴师:我们还可以把统计表中的'信息,画进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觉地复习相关统计图的知识点。横的代表天气,竖的代表天数,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等)新课标 第一网

  ⑵师:想一想,填写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再自己完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提什么问题?会回答书上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⑶学生反馈,全班交流。

  3、出示98页第5题的统计表。

  师:我们和旅游公司取得了联系,旅游公司向我们免费提供早餐,现在他们向我们调查,早饭吃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统计。)

  ⑴全班选用举手法进行统计。

  ⑵你能画出统计图吗?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统计中会出现人数是单数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在以一当二的格子中画。)

  4、出示98页第4题。

  ⑴师:为表扬同学的出色表现,老师要买玩具送给大家。(出示第4题)这题在小组中完成。每个人只能选一样,组内先讨论怎么统计,再开始统计小组内的情况。

  ⑵小组活动后并交流。

  三、习题

  ⑴独立完成97页第1题,思考:完成图表之前,需要知道什么,你从哪里了解这些信息?

  ⑵请一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师辅助。

  四、总结提升

《统计》单元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统计(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教学准备:

  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单元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

  2.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教师:同学们,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下面有道题需要你们来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阴天多几天?

  (3)这个月一共有多少天?

  3.教师:同学们完成的可真棒!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有关统计的知识。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一)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1.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玩的活动,那你最喜欢下面哪种活动?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3.小组合作,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每人限选一种,看看这6项活动中的哪项最受欢迎。)

  4.完成单式统计表

  指名汇报,根据统计结果完成单式统计表。师讲解。

  课件出示。

  5.对比观察,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统计表,找共同点。

  (二)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1.统计项目都一样的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

  教师讲解活动、人数、性别以及项目。

  2.引导学生对照三张统计表说说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讨论并交流后汇报。

  3.师根据生汇报后(归纳):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丰富,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个表,从一个表中就能看到两个(或多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三)运用统计表。

  1.教师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教材例1第(1)、(2)题。

  2.课件出示:从统计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1)先独立思考、观察,再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发现有对爱好喜欢度较高的也有喜欢度较低的,对此要分析原因,开拓自己的思维。

  (3)全班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4.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5.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四、思维训练。

  1.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