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
教学中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自己母校的赞颂之情。
引导学生对在母校五年来的生活的回忆,寻找成长的足迹并且会用信息技术来交流汇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出示媒体图片,听录音:听一听作者看到了什么,回忆起了什么?
学生活动: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划找句子,体会感情。
2、小组交流。
媒体出示:(根据作者的回忆顺序出示图片)边看边读。
归纳写作顺序:课文是按地点转变的顺序安排内容的。
体会人物感情:重回母校的感慨,触景生情,留恋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
二、延伸学习,激发情感
师:我们也将和生活五年的母校分别,你们有什么特别美好的回忆吗?老师在课前请大家到校园里找一找,看一看,今天有同学愿意来交流吗?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制作做好的幻灯片进行交流,回忆学校的学习生活。
三、触景生情,指导写作
1、媒体出示:课文的写作方法。
2、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的镜头出示要求:选择其中几个镜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抒发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范文2
导读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己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口味美感。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范文3
【本课重点】
《化石吟》是科学诗,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化石保留了下来,是生命之躯曾经存在的明证。同时它又是抒情诗,通过赞美化石从而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基础练习】
1.解释词语。
(1)腐朽:
(2)化为乌有:
(3)潜行:
(4)海枯石烂:
(5)葱茏:
(6)叹服:
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
事在必行( ) 其貌不洋( ) 坐想其成( )
以逸代劳( )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4.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拓展阅读】
1.阅读诗节,回答问题。
人造卫星又回答:
对了,我正想告诉你,
我靠神目——遥感技术,
发现了隐藏的古城废墟——
那是在南墨西哥的密林中,
有你古代的玛雅城两座;
两座古城里既有金字塔,
又有千姿百态的石头建筑。
这永不消逝的废墟呀,
它的考古价值堪称瑰宝骊珠:
显示出公元前六百至九百年间,
古代玛雅文化的繁荣画图!
(1)这是人造卫星对地球说的一番话,诗歌采用 的手法写出了人造卫星的 技术在 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2)从古代的遗迹来了解当时的历史,考古的价值就在这里。请你查阅资料,举出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去年六月,蒙大拿洛基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帕特·莱基在蒙大拿荒原的一个偏僻地方,发掘出一具约12米长、约为完整骨骼75%的霸王龙骨骼化石。除了尾部短缺一小部分外,差不多是一具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 据此,科学家就能着手解开霸王龙的一些悬而未决之谜。
通常,体长12米,体重达3000千克,并长有17.7厘米长、剃刀般锋利牙齿的霸王龙,如果不归入食肉动物范围,令人难以理解的。可是,一部分古物学家认为,霸王龙短得可怜的前肢(在4.5米长的躯干上,前肢只有91厘米长),以及这蹒跚的步伐、缓慢的移动速度,使得它们不可能对小动物发起突然袭击。他们深信,霸王龙的食物是以死亡动物为主的。
为了研究霸王龙的奔跑能力,科学家对所发掘的霸王龙腿骨、骨盆、趾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他们测定了霸王龙化石上左前肢二头肌腱附着的痕迹,根据骨的大小和肌腱附着的度以及骨上大致的肌肉量,计算出霸王龙的每侧前肢可以抓得住约545千克的重量,这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了,而食腐动物绝对不会长有能发挥如此强大力量的前肢。此外,过分短小的前肢在捕捉猎物时,也许还可借助于胸脯的重量,不让猎物逃走。
(1)填入中横线上的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便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同时也是最完整的骨化石。
B.这是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至今仍有完整短小前肢的骨骼。
C.那就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也是至今最完整的骨骼。
D.这是至今最为完整也是唯一保存有完整的短小前肢的骨化石。
(2)对霸王龙,科学研究者有两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是食腐动物,其根据是:① ,② ,第二种认为是食肉动物,其根据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捕捉猎物时可借助胸脯重量。你倾向于第 种看法。
3.泥盆纪晚期的某些肉鳍鱼类很可能曾经受到过极度干旱的威胁,迫使它们设法寻找新的水塘或溪流以便在其中继续生存下去,这就使它们不得不先爬上干旱的陆地,结果,有些肉鳍鱼类找到了新的水源,因此得以继续过它们的鱼类生活;大多数探险者很可能悲惨地死去;但是,最成功的恐怕要数那些在陆地上学会了新的生活方式的个体及其后代们,它们从此开创了全新的陆地生存空间,摆脱了水域对脊椎动物的限制,为向更高级的进化方向前进奠定了基础。
假设你是第一条从水中爬上岸的鱼,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试以第一人称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火眼金睛】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下文。( )
(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化石中隐藏了古生物的信息。( )
(3)“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 )
精析:这几个判断题考察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1)句中的两个问句不是设问,因为设问是自问自答,而这两个问句只问而没有答,所以是×。(2)句中,把生命历程的痕迹比作条条皱纹,把化石比拟为人的脸。所以是√。(3)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对的,但是并没有说明人类对化石有很深的了解,而是说明人们刚刚挖掘出化石,开始了解他,所以是×。
【学习预报】
1.自主探究。
(1)设计表格,准确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要求简洁明了。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3)搜集积累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基础练习】
1.(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
(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
(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5)青翠茂盛。
(6)称赞而且佩服。
2.势 扬 享 待 伎 砭 衷 化
3.肉体 / 虽 / 早已腐朽 / 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 / 却 / 悄然潜行 / 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 / 裹藏着 / 生命的 / 信息,
为历史 / 留下 / 一本 / 珍贵的 / 密码。
4.略。
【拓展阅读】
1.(1)拟人化 遥感 考古 (2)略。
2.(1)D
(2)①前肢短得可怜。②步伐蹒跚,移动速度缓慢。①前肢力量足以应付捕食的需要。②言之成理即可。
3.略。
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4、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第1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了解已有知识、激趣导入:
1、板书:“海底世界”。你对海底世界有多少了解,谁能介绍介绍?
2、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打开书,读读看。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你对海底世界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学习生字新词:
小组学习:看来你们读的很认真,我想你们从这课文中也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结合你的预习,相互交流一下你在字词上的收获。
检查: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
请看――是否窃窃私语嗡嗡啾啾收缩攻击
普通长途蕴藏煤矿陆地储藏稀有
你们能读正确吗?
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音:啾啾(jiū)蕴藏(yùn)
哪个字难写易错?重点指导字形:“湃”、“储”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吗?
引出近义词:蕴藏-储藏
齐读词语;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这回你们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吗?二人互查。
谁愿意接受大家的检查?请7名同学分读课文。
三、统观全文,理清层次。
1、他们读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具
体介绍了海底世界?那么你们认为全文可以分几部分呢?分别讲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生字组词: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第2课时
教学要求:能抓住重点句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让我们和潜水员一起到海底世界深入探寻一番。齐读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海底是的世界?(板书)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
看看你了解到的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教师注意比较学生感受的不同点:个别感受与整体感受,最后归结“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
1、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生自学
2、(随机学习2——5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好,我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海底怎样奇异吧?
2、学生自由读。
3、感受到了吗?有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读
4、多奇异啊!师生对读“海上波涛澎湃”――“海底宁静”。
5、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人感到奇异?谁想读读?(海底一片漆黑——光点闪烁)
6、我们一起走到海底,看看这奇异的景象吧。
7、这次我们找2名同学读,该怎样读呢?
为什么要这样读?(体会“奇异”是对比出来的。)其他同学闭眼想象一下。
8、海底真是奇异,让我们男女生分读感受一下吧,注意各自应读到哪里。
学习第三自然段:(评读)
1、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呢?(海底是有声音的。)大家都体会着读一读。
2、指读、评读:你们感觉他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3、都谁认为应该声音大些?那你就大声地读。你觉得海底的声音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声音小?(“窃窃私语”),那么应该怎样读?再读读。
4、那我们也窃窃私语一回?学生表情朗读。
5、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有的像……?谁来接着说?(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
自学第四自然段:(默读)
1、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呢?
2、静静地读一读,看看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呢?
用直线画出来。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想一想,标一标,把他们都相互比一比,看看谁有所发现。
3、谁愿意把你刚才的学习成果展示?
4、师随机点拨:你们看海参收缩爬行;梭子鱼游;他们是——(一快一慢)他们两个和乌贼、章鱼比较一下?就这样接着往下谈。它们的活动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海参:爬慢前进
梭子鱼:游快自己动
乌贼和章鱼:喷后退
贝类:爬自己不动
5、如果分读的话,这段应怎样分更好?(大家齐读首句,接着4人分读。)
6、段落中的句子之间如果具有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把这段的形式称为“总分”段式。
五、学习五、六自然段:(自由读)
1、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
六、全文。(5)
1、如果把全文分读的话,应该怎样读?齐读首尾两段,5人读中间五段。体会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要说的吗?
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4任选)
板书设计:10、海底世界
深海景象
景色奇异声音
物产丰富活动方法
物产
语文教案范文6
教学目的 :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作者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相关情况。
板块二:点拨方法
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积累字词与朗读。
板块三:字词学习
1.教师选定字词检测演板,让学生注音:
咨 矜 圃 睨 矢 颔 杓
2.学生浏览全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的字词有:
以 尔 之 尝 善
自矜 家圃 释 发矢 但 忿然 轻 乃 置 覆 因 徐 沥 惟 遣
3.学生齐读全文
板块四:节奏划分
1.学生演板,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陈康肃公尧咨 | 善射
②徐 | 以杓酌油 | 沥之
教师点拨规律:
主谓之间(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或是什么);修饰语之间(徐:慢慢,起修饰作用,故也要划)意思不同类的,也要划分
2.学生试给课文划分节奏
3.学生再齐读全文。
板块五:学生译文
学生自由举手,试译全文。有两个学生举手发言,各译一段完成了全文的翻译。
学生分组分段竞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请同学们发挥大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则小故事,力争生动形象。
二、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1.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两件相关的小事?
康肃公发矢,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钱眼不湿,惟手熟尔
很好,这一副对联,差不多就把人物、事件、结果,甚至心理都点到了大家再想一想,对自己的技巧,这两人的自我感觉如何?主要体现在这一副对联的哪个句子上?
以此自矜,惟手熟尔
2.刚才我们主要看了这两位对自己手艺的感觉。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这两人对对方的态度如何?
(都有一点瞧不起对方的意思你看,陈康肃公说:“尔亦知射乎?”,卖油翁说:“惟手熟尔”)
3.把范围缩小一点:两人对对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哪四个词语上?大家能不能找出来?(学生找了“立”、“睨之”、“不去”、“颔之”、“问”、“忿然”、“笑”、“遣之”等,教师一一板书)
找最集中的四个字,你会选哪四个呢
睨 颔 忿 笑(教师擦去黑板上其它几个词语)
三、跳读课文,揣摩心理
1.我们就抓住这四个关键词,我们先来看“睨之”这一细节可见卖油翁当时的心理活动怎么样?只要言之成理,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可以卖油翁的口吻表达来说
(a.看那小子脸有自得之色,手艺究竟怎么样啊?
b.看他那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本领不会好到哪里去
c.射箭的技巧和我倒油的技巧也一样的,我倒要看看他的本领有多高)
2.同学们都变成卖油翁了都能够透过“睨”这一眼神,看到卖油翁的内心了如果说“睨之”表示一种观望心理,那么“颔之”这一动作又表示怎样的心理活动呢?也尽量想出不同的答案,也可以模仿卖油翁的口吻讲
(a.“颔之”是点头赞许的意思吧,也许卖油翁想:呵!箭术真的不错啊!
b.要注意,是“微颔”,不是使劲点头,是微微点了几下头应该这样想:嗯,马马虎虎,还行
c.这个点头说不定是悟出了某种道理,譬如,练多了,手法就熟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啊,老头我卖油也是这个理啊)
3.很有道理可见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是从观望到有限的肯定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从那几个句子表现出来?其潜台词可能是什么?
(a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吗?潜台词就是你根本不懂!
b吾射不亦精乎?翻译起来就是我的箭术不是很精湛吗?潜台词就是,我箭术那可是相当的精湛!
c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呢?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4.同学们演绎起自高自大的人,真是栩栩如生!只见卖油翁不慌不忙,徐以勺酌油沥之在事实面前,康肃公态度有了变化,“笑而遣之”,这种“笑”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笑呢?
(a.歉疚的笑对不起,错怪你老了
b.真是熟能生巧啊,我不够谦虚真是惭愧的笑
c.这可能是自嘲之笑吧嘿,和这个糟老头较什么劲啊
d.不以为然的笑,譬如,好了好了,你以为沥油可以跟我射箭比啊
e.不要把陈尧咨想象得这么差吧,他可能是心悦诚服的笑呢否则也不会送走他)
四、模拟情景,表演升华
推荐三位同学表演,两人分别扮作陈尧咨和卖油翁,一人读白。
表演后点评,着重评议表情、动作、语气、语调等,表扬处理较恰当的,点评有所欠缺的
五、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1.思考讨论: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我们干脆把题目《卖油翁》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
(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2.陈尧咨和卖油翁都算得是身怀绝技,你认为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究其根由,全在熟能生巧。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如唱歌、画画、体育、手工等)也是如此,只有多实践,多训练,才能熟练,熟练了才能“生巧”。
有了本领,取得了成绩,不应自傲,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卖油翁的一番表演,一句“惟手熟尔”的感慨,不仅教育了陈尧咨,也教育了我们对待学习,对待任何事情,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如果固步自封,自矜不前,将被世人耻笑。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呢?
六、妙笔生花,丰富想象(任选一题)
1、学完本文后,选取一个角度,由人及己,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以“从此以后,陈尧咨……”开头,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语文教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自主积累词语。
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4.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小朋友与老师对话。适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老师领读。(分三句读)。
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二、三、四、十'这四个字音,si sān为平舌音,er为卷舌音,shi为翘舌音。学生发音不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读几遍。
(三)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朗读的时间,朗读方式要多)
(四)随文识字。
1.读准字音。先读课文,再看生字表,把课文中及板书中的生字找出来。
采用多种形式,如卡片,开火车,小老师,猜字游戏,多媒体'字宝宝'等调动小朋友学习兴趣,反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了解字义。
让学生知道'一'是一个数字,是一本书的'一',一张桌子的'一'。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还可以用'一'说什么。例:一个铅笔盒,一把尺子,一块橡皮等,在学习'一'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示数目的`字。
3.分别汉字与阿拉伯数字。
告诉小朋友,这些字虽然表示数量,但是它们是汉字,与数学课上学的阿拉伯数字在写法上不同。
(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巩固识字。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读生字卡片。
(二)随文识字。
记住字形(会写字)。
明确目标:会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
学习笔画:'一'口念'写一字,横'。
观察:'二、三、十'有几笔,都有哪几笔。
书空写'二''三'。
学习笔画'丨'(shu)从上到下,竖要直。
写'十'字,知道先横后竖,书空写'十'字。
说说自己怎么记这些字。
(三)指导写字。
本课是写汉字第一课,要指导学生会照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正确地书写。
1.先指导学生认识田字格。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应占格的位置。
3.注意在示范中讲清书写笔顺,掌握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一'写在横中线上,两边要有空。
'二'是两横组成,从上往下,先写上面一横,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三'是三横组成,三横之间距离相等,第一横长,第二横短,第三横最长。
'十'由两笔组成,先写横,再写竖。
4.由于学生第一次书写,教师要重视巡视指导,有基础的教师,告诉学生学习顿笔。从关心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学生写字在课内完成,教师及时反馈。
语文教案范文8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2、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3、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
四、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朋友看,天空布满了乌云,你还看见了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雨点落进不同的地方,流动的样子是不一样的,那么,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样子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读,检查自读情况)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雨点都落进了哪些地方?
(师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2、互动1
学习第一句
师:雨点能落在这么多地方,该有多开心啊!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小雨点吗?
生:想。
师:快戴上你们的头饰,咱们都是这些小雨点,多可爱呀,风儿轻轻一吹,我们告别了云婆婆,落下来了。落呀,落呀,你们看,我们落进了——池塘里。(多媒体显示池塘画面)
师:池塘里的水怎么样啊?
(池塘里的水清清的,池塘里的水静静的)
师:是呀,多清多静的小池塘呀,里面的水一点儿都不流动,它们都在睡觉呢,我们小雨点也在里面睡着了,慢慢地,我们睡着了,还做起了甜甜的.梦呢!(边说边做动作,学生似乎睡着了)。
师:小雨点,你们都梦见了什么?(交流说话梦的内容)
师:多么有趣的梦啊!那都是因为池塘这么香,这么甜呀!这个词语怎么读好呢?先听老师读。(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师:这个词语读好了,那么这句话一定能读好它,注意读这一句时要轻轻的,可不能吵醒正在睡觉的小雨点啊!下面哪个小朋友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加动作齐读)
3、互动2
学习第二句话
师: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就像在干什么呢?书上用了哪个词?(散步)
师:小朋友,你们散步吗?散步的时候是怎么走的呢?
(学生模仿散步的动作)
师:谁能把这个词读好呢?
(重点读好“散步”。指名读第二句,评议、再读)
4、互动3
学习第三句话
师:自己看第3幅图,小声读第3句话,能不能把意思读懂。
(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河画面)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时候也奔跑过呢?(重点读好“奔跑”)
师:你们看,江河里的水是后浪推动着前浪,奔腾向前,就象小朋友在奔跑啊!(指导读好第三句)
5、互动4
学习第四句
师:自己轻声读读第四句话,看能不能读懂。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出示“海洋”)海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大。
师:对,很大,而且是一望无边,谁能读得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呢?(指名读)
师:感受到了吧,你们看,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这么一上一下,一上一下,就像在干什么呀?
师:大家跳起来读这个词(出示“跳跃”)再跳起来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读读全文,读全文之前先来读读这几个词(课件显示四个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全班齐读。
师:这么有趣的课文,谁能把它背下来呢?(指名读,全班表演背诵全文)
音乐欣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让我们随着音乐一同走进小雨点的世界。(播放歌曲《小雨点》)
(三)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师:小雨点可爱吗?春天的雨点洒在大地,大地回文艺哪些变化呢?你们看——
它飘在果林,点红了——桃花。
它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
它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
它降在池塘,叫醒了——青蛙。
师:对,唤醒了青蛙,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在干什么呢?(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师:是啊,小雨点来到哪儿,就把欢乐带到哪儿,小朋友们要好好地保护好它们的家呀,千万别把它们弄脏了。
六、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回去预习下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语文教案范文9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1.春天是多么美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2.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1.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2.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3.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4.形成方案,以表格式更加清晰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将近四年,再说我们的校园是温州市最美的'学校了,老师也清楚同学们特别喜欢自己的校园,而且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语文教案范文10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区别同音字、音近字。
3.认读词语。
3.朗读疑问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方式。
4.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训练。
7.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句的训练。
难点: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计划:
练习2、3、4抄在小黑板上。(略)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书上个练习。
课外:背诵。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看例子,弄清题目意思。
(2)指读例题,区别Q和O。
3、练习
(1)独立完成3道练习题。
(2)用小黑板出示补充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作答。
4、反馈
核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卡片:厂——场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弄清“厂”和“场”的意思。
出示词卡:务——物。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物”和“务”的意思。
出示词卡:身——声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声”和“身”的意思。
出示次卡;居——局。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居”和“局”的意思。
3、练习。
在本子上练习组词。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集体读已组成的词,巩固对字形的记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词语。
(2)用小黑板出示:普通——普普通通。通过比较,认识到叠词在形容的程度的不同,有“很普通”的意思。
3、练习。
(1)集体认读,个别认读词语。
(2)进行叠词的扩展练习,让学生说说所学过的或知道的同类叠词。
(3)让学生读准,体会词组表示的意思,也可以说说你所知道的类似结构的词组。
4、反馈。
请读得好的同学带读;指出读的.不正确的,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指名朗读第一句:小鹰飞得高吗?
比较四个句子,明确它们的意思不一样,了解疑问句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3、练习。
(1)齐读四个疑问句。
(2)分组朗读。(强调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3)同座位相互练习。(读通顺、读流畅、读出语气)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读的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三、教学第5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热、些、想”这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热”。
A
出示“热”。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写“热”,上半部分占位大,超越了横中线下半部分则占位小写。
B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红“热”字
C
学生练习描红“热”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些、想”。提示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辅导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指名读题
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室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学无止境:学习是永远不会到尽头的。
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的、无所畏惧的奋勇前进。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本组课文帮学生理解名人的名言。
(5)教师再次范读。
(1)练习。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3、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八题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买文具。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问题。
二、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回答:
张小雨来到百货商店买文具,他是怎样和售货员阿姨对话的?(可联系自己平常买文具时怎样说怎样做。)
2、引导学生想象阿姨会怎样说怎样做。
3、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分角色练说,相机指导。(特别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同座位练说。(可互换角色练习两次,鼓励学生大方自然地练说)
(3)请表演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引导学生评议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
(4)同座位再次练说。
(5)请班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表演。
语文教案范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2.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4个字。
3.能自主积累词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书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准难读难认字:奶、村、兴。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学生自带玩具电话。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电话,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板书:电话)
2.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给谁打的?(板书:打)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内容。
2.再听录音,小朋友一边认真看课文一边仔细听。
3.(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小朋友给谁打电话。(板书:爷爷奶奶农村)
(三)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谁能读读课文?(读完后学生评议)
2.学生自由读,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
5.学生评议。
6.(出示生字卡片)你们瞧,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正望着同学们笑呢!你认识它们吗?
7.学生自由读生字。
8.你觉得哪个生字娃娃最容易读错?小老师带读:
nǎi cūn xìng
奶 村兴
9.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
10.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识字游戏:找朋友。(老师将字卡张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同学听音找字,再用这个生字组词,带同学们读一读)
11.我的词语库。
(1)学生自由读:电话 爷爷 奶奶 农村 高兴
(2)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请带大家读一读。
(3)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创设情境,巩固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2)我们班上有哪位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住在农村?你想念他们吗?你能读出想念的感情吗?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小朋友们真的很想念爷爷奶奶!
那就快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把!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6)出示句子:“爷爷家装电话了!”
爸爸是怎样对我说这句话的?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样高兴吗?谁能带着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7)电话接通后爷爷奶奶高兴吗?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读第二段。
(8)齐读全文。
2.创设情境,交际互动。
(1)小朋友平时给谁打过电话?现在最想给谁打电话?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拿出玩具电话)学生分组进行打电话的练习。
(2)说说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3.练习设计:
(1)回家后用家里的电话给你最想念的'人打个电话。
(2)请你设计一种最新颖的电话机,并画下来。
板书设计:
10打电话
高兴
我爷爷奶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2.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二)识记生字字形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电 下 书 包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自由说,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
电:扁“日”字加上竖弯钩就是电话的“电”。
下:与“上”字比较。
书:“书”像两层书架,上面还要摆有一本书(、)。
包:数笔画记忆。
(三)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同桌之间说说每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
3.老师重点指导:
电: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弯钩从竖中线上起笔,穿过扁“日”字,弯钩要写得圆润一些。
包:第三笔横折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折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封口,只有写成全封闭的“巳”,才能把东西包住,要不然会漏掉。
4.学生在书上练习,描两个,写一个。
5.老师巡视,注意纠错。
6.优秀作业欣赏、展览。
(四)课堂作业
完成生字练习。
板书设计:
diàn xiàshū bāo
电 下书包
语文教案范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赏析描写雪后西湖奇景的文字。
2.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态度。
德育目标
文中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句子。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作者描绘雪景的独特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理解文中“独”与“痴”两字的内涵,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见,拥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见不同的西湖。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通过教学媒体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
四、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意义,重点字词共同解决
1.提出重点字词: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⑵是日更定:完了,结束。
⑶余拿一小船:撑,划。
⑷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⑸焉得更有此人:还。
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豪爽。
2.学生自己疏通文章大意。
五、分析文章结构
(一)走进“湖心亭雪景”,感受白描手法,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人组合作讨论
1.这段文字中的三个“与”能否省略?
2.这段文字
中的四组数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3.这段文字虽是写景文字,其中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提示: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动传神的15个字,描绘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间雪景。三个“与”字将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造成了一种苍茫的浩大气象,与后文的“上下一白”,共同描绘出雄浑阔大的背景。第二句,用了四组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勾画出作者眼中的湖上景物,与第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极其渺小,好象要融入苍茫宇宙的味道。读过之后,我们不难想见作者独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悟。
(二)走进“湖心亭奇遇”,联系上文,理解作者的情怀。
1.文中提到的“舟中人两三粒”,与“独”字是否矛盾?
提示:在作者眼里,芸芸众生不可为伍,像舟子这些凡夫俗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当张岱奇迹般地在亭中见到另两个人时,他又会有怎么样的心理?
提示:此时此地此景,能够遇见游人,大喜过望应是最基本的感情,然而短暂的相遇之后就是别离,不禁让他悲从中来,但毕竟天涯遇知音又是让人愉悦不已,情感一波三澜。
3.对于张岱的这种行为,文中舟子用“痴”来评价,谈谈他“痴”的表现。
提示:
⑴在此时此地漫游西湖,实是“痴人”所为。
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湖中偶遇,不管是否相识,不管对方的身份地位,只是豪爽痛快地对饮而别。这对常人而言实是难以理解。
⑶本是故国难觅,知音难求,文章中弥漫着淡淡的愁绪,等到奇遇同道中人是大喜过望,豪气冲天,而转眼就到的离别又让他喜极而悲,但想到天涯遇知音又转悲为喜。其间悲悲喜喜,起起落落,均集中于一人身上,怎能是一个“痴”字了得!
教师小结: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写景是本文的重点,事因景有了亮色,景因事有了内涵。事和景的融合正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而两者当中又始终贯穿着作者的复杂情感,三者有机结,天衣无缝。
六、问题研讨
(一)关于白描手法:
读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简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吗?(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文章开头说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足为伍,一个“独”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二)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
文章用白描手法写要西湖雪景,叙述了湖心亭奇遇,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七、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范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
2.板书:,你觉得美吗?
3.指导读题。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
(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
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
(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
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2.根据图画指导背诵。向好伙伴介绍你的画。
3.还会映出些什么?在图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
五、识写结合,学习生字。
1.读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的字形?小组内讨论。
3.教师指导“气”的最后一笔要有弹性;“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改为提;“鱼”字旁最后一笔也改为提。
语文教案范文14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苹果”、小动物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又要一起学习语文了,小朋友们高兴吗?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的卡片,奖给有进步的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得到吗?在前面我们认识了许多工作声母小伙伴,你们还认识吗?我们来读一读,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发音准确。(“开火车”认读卡片上的声母)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每天老师来教室上课,听到小朋友喊“老师好”的声音都特别好听。我们中国人讲礼貌,有一个好习惯,见面时都互相问候,我们来听听丁丁和冬冬今天见面都互相问候了什么?(课件出示丁丁和冬冬见面用不好听懂的外地话互相问候)
2.你们听懂了丁丁和冬冬说的话吗?如果他们说的话能让我们听懂应该怎么做?(同桌讨论)
3.揭题:大家都说普通话。(范读。齐读。)
三、初读儿歌,认读字音
《大家都说普通话》这首儿歌特别好听,小朋友都想听是不是?(是)
现在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34页。
1.教师朗读儿歌。(如果有学生愿意读,就让他跟着读,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展示自己。读后评议。)
2.听了老师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发现?看着儿歌上的拼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自由说)
3.请小朋友自由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拼音、问同学、问老师的方法来学会它。对带有shchchf的字多读一读。(允许小朋友走下位子交流)
4.小组合作读书。在4人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读书给同组同学听。读书方法小组自选,可以接读、齐读、轮流读。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推荐同学读儿歌给全班同学听。读后评议。(相机渗透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6、位读得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全班读儿歌。
四、认识7个生字,巩固字音
1.找出生字。刚才,小朋友们儿歌读得很好,那儿歌里还藏着7个调皮的生字娃娃,你们能边读儿歌棕把它们从儿歌中找出来吗?找出它们后,要把它们留住,用圆圈也行,用横线也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留住。
2.生字找出后对照拼音读一读。(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玩游戏,集体认生字。(“开火车”认生字游戏;猜字游戏。)
五、组词练习,扩散思维。
1.在儿歌中,每个生字娃娃,都有自己的好邻居,它们手拉手组成了一个个的词,我们找一找,读一读。
2.4人小组合作学习,练习组词。在生活中,这些生字娃娃还可以组成好多的词。我们在小组内练习组一组。(教师巡视指导)
3.“开火车”组词。
4.“摘苹果”游戏:“苹果”卡片的背面写有生字,小朋友上台摘下后,认出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再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
1.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结合生活经验,学一学风、鸟儿的语言。风的话是什么样的,谁来学一学?鸟儿的话又是什么样的,学一学。(课件出示风声、鸟儿声及画面)
3.课外延伸。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13亿人口,有56个民族,大家的文字(汉字)是一样的.,(少数民族可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但说起话来,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土语,有的方言土语本地人听得懂,外地人听不懂,影响了交流。你们说大家见面都应说什么话?(普通话)对!大家都说普通话,互相交流起来就很方便了。小朋友们从小就要学好普通话。
4.儿歌中的“大家”指谁?是不是只指我们小朋友?
5.试背儿歌,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学写生字。
1.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2.自学“不”,试着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3.同桌讨论“风、的、不”这3个生字都有几笔?这些笔画是怎么搭在一起的?笔顺是什么?
4.交流同桌讨论问题。自由发言。
5.使用多媒体,范写生字。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小朋友。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坚持用普通话说话。你们回家还要帮助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都说普通话,做一个推广普通话的小宣传员,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四、作业。回家把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教案范文15
教材简析
《送阳光》是第三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这篇记事文讲述了奶奶的腿环了,想见到阳光,而苗苗看到可爱的阳光并用裙子包住阳光准备送给奶奶的事。赞颂了苗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品德。文章选取了生活中的小事,启示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品德,关心他人,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才是最快乐的。 设计理念 以“送”为主线,借助读、议、说、演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认识生字,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苗苗天真、善良、孝敬老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使学生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才是最快乐的。
2.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课题,确立目标。
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送阳光》(板书:阳光)
2.想想问问,生成问题。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是谁送阳光?送阳光给谁呢?为什么要送阳光呢?阳光如何送呢?送的结果又怎样呢?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遇到生字就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老师找四个同学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一边思 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伊始,以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文,再结合分段、主要内容入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然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理解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二.生成问题,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苗苗为什么要送奶奶阳光呢?哪句能体现奶奶特别想见阳光呢?理解“念叨”一词。
2.读2、3自然段,了解苗苗记住了奶奶的愿望去寻找阳光,那她找到了吗?是什么样的阳光吸引着苗苗要把阳光送给奶奶?
3.深入读第2、3自然段。
(1)了解阳光的灿烂,感受苗苗的孝心。
①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阳光的灿烂:“朝阳照耀着大地,大地淋浴着灿烂的阳光。苗苗坐在草地上,小小的裙子上洒满了阳光。”
②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再读的形式把这句话的灿烂读出来,进而感受苗苗要送给奶奶的决心。
(2)了解阳光的可爱,感受苗苗的决心。
①开展想象:阳光太美了,在阳光下,小花绽放着笑脸,小树摆动着枝条,你还能看到什么呀?
②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送给奶奶。所以苗苗把阳光紧紧包在裙子里,回家了。
4.小结。
(1)自由读第四段。
体会感悟: ①通过朗读感悟苗苗送阳光紧切的心情。 ②通过朗读体会:从严严实实你看出了什么?用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2)有感情地读一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她的慈祥、爱心、窝心的感情。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运用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新理念,一方面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亲情与爱心,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三.扩展延伸,引导归纳。
1.创设情境,说一说。 (1)如果你是苗苗,不是4岁的苗苗,而是7、8岁的苗苗,你还会为奶奶做些什么? (2)你为他人做些什么呢?
2.引导归纳,读一读。 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希望同学们用你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一个人,心里有爱,就会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心里有爱,就会关爱他人,把他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心里有爱,内心就会永远充满灿烂、明媚的阳光!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谈一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优秀品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02-17
语文教案02-18
语文教案02-18
语文教案02-19
语文教案02-20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