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时间:2024-08-16 22:35: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1

  教前分析:

  1、教材分析:教材选取了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一旁植树的素材,探索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规律。教材在编写时,不仅关注所选素材,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注重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在学生对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一端不载、两端都不栽;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理解。

  2、学情分析: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有关素材的规律理解、把握,并形成认识的过程。间隔现象的规律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接触过,而且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感受数学的价值。但是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间隔数+1=棵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

  3、自我剖析:自己教龄3年,曾任教五年级数学和三年级数学。今年第一次任教一年级教学。从事高年级教学时发现基础薄弱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更加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学。理解算理帮助学生内化尤为重要,特别关注计算能力培养。个人对数学学科比较热爱,喜欢钻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教研活动和听评课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要点:

  1、重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课件、剪纸(小路、小树、房子)、板书用的字条

  课前谈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勇敢举手、大胆发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

  两个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你们猜出来了吗?

  [设计意图:“猜谜”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这里采用猜谜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我们的手不仅能写会算,在这其中还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张开五指,数数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生答:4个,这个空我们在数学中把它叫做间隔。

  师: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四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答3个

  师:两根手指有几个间隔?

  生答:1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反应真快!接下来同学们活动一下你的小手,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老师说你来做。2个间隔,4个间隔,三个间隔。

  师:同学们反应真迅速!其实在生活中和间隔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例子呀!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引出“间隔”,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渗透了间隔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师:在数学中,把和间隔有关的问题称为植树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新知

  光明小学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计划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想请同学们当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一)动手设计并交流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请你说说看。

  生答:长20米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

  2、我们的小路有几边呀!这条路的全长20米,

  每隔五米栽一棵你是怎么理解的?也就是相邻两棵树之间间隔长度是多少?这个五米我们就把它叫做间隔的长度,我们也用一个词叫做间隔长。

  3、同学们大胆猜一猜这条小路上,应该需要种几棵树呀!

  同学们敢于猜想就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4、我们的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在数学上许多结论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家经过大量的验证才得出来的。

  刚才我们才想出这么多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动手设计画一画来验证你的猜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动手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合作要求。

  要求:

  1、用一条线段代表20米的小路。

  用最直观、最简洁的图形表示树,把你们的想法动手画一画。

  2、再试一试把你的想法通过算式表示出来。

  3、想一想间隔的个数和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动手画一画,看一看到底需要多少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运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这个环节具有开放性,不局限学生的思维]

  画完以后观察一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2、交流展示设计方案

  哪个小组想展示一下你们的合作成果?

  二)探究两端都栽、一端不栽和两端不栽

  师:仔细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这三种设计方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三种设计方案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时会发现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也会发现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

  师:同学们的眼睛很亮。很快就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我们知道了植树关键是得知道有几个间隔,也就是先求间隔数。然后再看需要栽树。

  1、看第一种设计方案,我们给她起个名字叫两端都栽,观察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和同桌两说一说。我们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刚才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呢!

  间隔数+1=棵数

  棵数-1=间隔数

  归纳:先求:总长÷间隔长=间隔数

  再求棵数=间隔数+1

  同学们的发现太了不起了!

  2、第二种设计方案谁想给它起个名字?

  生答:一端不栽或只栽一端

  名字起的很有特点。

  我们再来观察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谁想第一个说?生答:观察真仔细。老师给你点个赞!

  3、这个咱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吧!

  这时候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你的发现太有价值啦!

  看来刚才同学们的猜测都正确。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同学们刚才的几种设计。

  学生展示总结发现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为了便于同学们记住我们的'重大发现,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

  4、植树问题好解决

  知道间隔是关键

  两端都栽间加1

  两端不栽间减1

  只栽一端与间同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儿歌琅琅上口更适合学生。学生喜欢读喜欢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不仅可以解决植树问题,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间隔问题如楼梯问题、钟表问题、队列问题、公交站问题、锯木头问题等等。接着我们走进生活,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一)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同学们请看题

  1、一条走廊长50米,每隔10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放多少盆花?

  师:真是会思考的孩子。

  2、在两栋房子间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如图在两栋房子间每隔10米种一棵树,共种多少棵树?(指生到黑板板演)

  师:这道题我们首先看属于哪种情况?

  生: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

  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表现棒极了!

  3、园林设计师听说咱班同学特别有想法,想请同学们帮忙。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请看大屏幕。

  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长30米的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2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

  首先同学想想他应该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老师这里带了一个小模型帮助同学理解。眼睛不要眨仔细观察,变变变。我把圆形防护栏给她拉直了。

  老师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叫作化曲为直。我们可以把这个圆形护栏给它拉直。这时你发现它是只栽一端的情况。所以间隔数=棵数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啊!

  4、拓展延伸

  刚才的问题没有难倒大家,要打木桩我们需要准备合适长度的木头。看,出示问题:

  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断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把答案写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愉快的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学会今天讲的植树问题了吗?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是不是很有意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渗透好环保教育,进而让学生点滴积累环保知识,为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品质而做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五、课后作业:

  孙老师从家到学校,乘公交车一共有5个站点,每相邻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平均约1千米,你知道孙老师家到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2

  《奥赛天天练》第25讲《植树问题》、第26讲《上楼梯与植树》,知识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应用一一间隔的规律解决问题。

  一一间隔的规律是指:两个不同的物体一一间隔地排成一行,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另一种物体多一个;如果两端的物体不同,则两种物体的个数相同;如果两个不同的物体一一间隔地排成一个封闭图形,两种物体的个数也是相同的(把封闭图形从任意一个点剪开展开,就可以得到与第二种情况相同的排列)。

  在植树问题中我们可以把树苗和间距看作两种物体,先求出间距的个数,再利用一一间隔规律,算出树苗的`棵数。

  在爬楼问题中我们可以把楼层看着两端物体,把楼梯看做中间物体,再利用一一间隔规律,根据楼层求楼梯的层数。

  《奥赛天天练》第25讲,巩固训练,习题1

  【题目】:

  有16个同学排成一排,要求每2名学生中间放2盆花,需要放几盆花?

  【解析】:

  16个同学排成一排,每两个同学之间有一个间隔,共有间隔:16-1=15(个)

  每个间隔放2盆花,需要摆花:15×2=30(盆)。

  《奥赛天天练》第25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某城市举行长跑比赛,从市体育馆出发,最后再回到市体育馆。全长42千米,沿途等距离设茶水站7个,求每相邻两个茶水站之间的距离。

  【解析】:

  从题目给出条件:“从市体育馆出发,最后再回到市体育馆。”可知这次长跑路线是个封闭图形,所以茶水站个数与茶水站之间的间距的个数是相同的。所以每相邻两个茶水站之间的距离是:

  42÷7=6(千米)

  《奥赛天天练》第25讲,拓展提高,习题2

  【题目】:

  小敏用同样的速度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6棵树用了5分钟,当他走了15分钟时应到达地几棵树?

  【解析】:

  首先要让孩子弄清:在散步过程中,与时间有直接数量关系的是路程,也就是树的间距,而不是树的棵数。

  走到第6棵树,走来5个间距,用了5分钟,每分钟的路程为1个间距:5÷(6-1)=1(个)。

  走15分钟,共走了15个间距,到达第16棵树:15×1+1=16(棵)。

  《奥赛天天练》第26讲,巩固训练,习题1

  【题目】:

  一根木料锯成4段用了6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料以同样的速度锯,18分钟可以锯几段?

  【解析】:

  首先要让孩子弄清:一、在锯木头的过程中,与时间有直接数量关系的是锯的次数和每次锯的时间,而不是锯的段数;二、木头锯成的段数总比锯的次数多1。

  锯4段需要锯3次,锯一次的时间是:6÷(4-1)=2(分)。

  18分钟可以锯的次数是:18÷2=9(次)。

  18分钟可以锯的段数是:9+1=10(段)。

  《奥赛天天练》第26讲,巩固训练,习题2

  【题目】:

  时钟6时敲了6下,5秒敲完。那么,这只钟12时敲12下,几秒敲完?

  【解析】:

  与时间有直接数量关系的是钟每敲两下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钟敲6下,有5个时间间隔共5秒,即每敲两下之间间隔1秒:5÷(6-1)=1(秒)。

  时钟敲12下有11个时间间隔,需时间:(12-1)×1=11(秒)。

  《奥赛天天练》第26讲,拓展提高,习题1

  【题目】:

  一个运动员参加马拉松赛跑,他从第1个茶水站跑到第4个茶水站共用了75分钟,已知从起点到终点每两个茶水站相距5千米(起点和终点都没有茶水站),他跑完全程共花了200分钟,问马拉松的赛程是多少千米?

  【解析】:

  从第1个茶水站到第4个茶水站中间有3个间隔,共用了75分钟,每跑一个间隔需要时间:75÷(4-1)=25(分钟)。

  每两个茶水站相距5千米,即这个运动员25分钟跑了5千米。200分钟跑的路程也就是马拉松的赛程:200÷25×5=40(千米)。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3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知道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现在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起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出示课件5、6。

  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学校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么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么画的?”

  师板书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情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现在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2)验证猜想演示课件9

  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知道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里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刚才通过画图知道了棵数,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现在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今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咱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么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说课稿05-28

植树问题说课稿06-25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4-21

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10-20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2-21

植树问题的教学反思04-02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7-23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06-23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