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

时间:2023-03-13 08:39:49 教案 我要投稿

《巴东三峡》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巴东三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东三峡》教案

《巴东三峡》教案1

  一、设计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我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即变“教”为“学”。教师不仅是课堂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促进者,也是学生的对话者。“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引导。新一轮课改的实施,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还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巴东三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运用CAI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进行愉快教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游记,不仅带领学生去神游祖国的山川湖泊,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还引导学生去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巴东三峡》是游记中的精品,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是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另外,作者独有风格的语言,也是本文的精彩之处。《巴东三峡》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游记以及景色的特征,而且从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由《巴东三峡》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课文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现代化状况,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位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游记。向学生介绍有关游记的知识很有必要。首先要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还要仔细揣摩语言,品位文章中蕴含的氢景之美,体会作者渗透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来完成本课的内容与各项目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个总的印象。

  B、是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也就是有着旅游的顺序。

  C、是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比较出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D、是了解游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五、教法设计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六、学法指导

  由于本文是游记,这就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七、媒体选择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约化。在《巴东三峡》一课中,运用了Powerpoint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八、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导入

  课题

  切入课件:三峡地图

  看课件,初步了解三峡地理位置

  知识与技能

  听

  听朗读带

  播放朗读带

  听朗读,入情入境。

  认

  了解生字、

  解词

  进行基础认知

  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过程与方法

  悟

  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三峡概况。

  教师将学生分组,同学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前两段,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自由分成三大组,跟随教师学习文章前两段,了解三峡概况。

  赏

  学生自由讨论、完成教师分配给的任务,并为向大家作介绍做准备。

  将材料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完成图表并为介绍做准备。

  开始讨论,完成教师发给的图表。选出导游,为向大家介绍三峡作准备。

  述

  又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三峡

  跟随学生介绍畅游三峡并作评价和小结

  通过准备,向大家分别介绍三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

  拓展

  知识

  1、与学生共同介绍部分人文景观的典故,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2、

  要介绍三峡大坝及其作用、意义,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开动脑筋,与教师共同介绍人文景观的典故,挖掘课外知识。了解三峡大坝以及作用、意义,关心祖国建设,热爱祖国山川。

  板

  书

  巴东三峡刘大杰

  体裁:游记

  西陵峡

  巫峡

  瞿塘峡

《巴东三峡》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长江三峡简图”,标明主要景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方位。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建立对三峡风光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图片演示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长6300余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三峡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峡西起……(用幻灯片展示教师设计的“长江三峡简图”,指出各个旅游景点的方位)

  2组织课堂发言。

  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峡,然后我们再来阅读《巴东三峡》,看看与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1观看幻灯片,听教师讲解,对三峡形成较直观的认识。

  2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讲述自己心中的三峡。注意尽量进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述,如讲一些关于三峡的民间故事等。通过课堂讲述,建立对三峡的感性认识。

  二、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总结各部分大意。

  2抽学生发言。

  3小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述三峡景观。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4总结出作者的游踪顺序(见板书设计1)1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发言。有不同意见者积极补充。

  3与教师一起理清文章结构。

  4理清作者游踪顺序。

  三、字词积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通过注音、释义、造句等检查学生对疑难字词(见板书设计2)的掌握情况。跟随教师的活动掌握疑难字词。

  板书设计:

  1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2疑难字词

  浣妆滟滪堆凝望玲珑险峻悬崖绝壁古褐苍苍

  第二课时

  一、分析描写巫峡所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巫峡描写时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他所划的句子。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1阅读7、8自然段,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朗读所划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比较阅读,讨论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将这两个段落与描写西陵峡和瞿塘峡的段落作比较,体会作者根据景物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师总结:本文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安排得当,根据景物的特点来调整描写手法,如西陵峡山势的高低,水势的急缓各不相同,作者介绍得简明扼要而又刻画精准,记叙巫峡,则侧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和美丽,同时涉及了闻名遐尔的巫峡山云雨;记叙瞿塘峡,则侧重介绍了两岸的人文景观,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出意见,互相商讨,也可一人提问,大家讨论,解决问题。

  2在老师点拨下感受作者写作特点。

  三、分析文中诗句、谚语和典故的作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诗句、谚语和典故,请大家阅读课文,找出相关例句。

  2抽学生朗读其所划例句。

  3抽学生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文化内涵和韵味。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的诗句、谚语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读例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乐府诗)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谚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分析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大家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学生朗读所划语句,进行小结。

  3师:作者在写三峡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关注两岸的人文景观,他到底讲到了哪些人文景观呢?

  4师:这些人文景观大大增强了三峡之美的丰富性。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读所划语句,稍作分析。

  3生:黄陵庙、王昭君故里、刘备托孤……

  4听教师介绍文中的人文景观,拓展知识面。

  第三课时

  一、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辞的精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巴东三峡》,再让几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大声朗读,听教师和其它学生朗读,感受文章中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要学生散读课文,摘抄词句,体会作者的学识和才思。1朗诵课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绪的变化发展,感受作者对三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体会文章中文辞的精彩。

  2散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料的储备,同时体会作者在娓娓道来时所表现出的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思。

  二、比较阅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将本篇课文与七年级(上)已学过的郦道元《三峡》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二者之间的区别。

  2抽学生发言。总结:了解《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1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讨论其不同点。

  2发表意见,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两篇课文的不同处,进一步了解游记与记叙文的不同处,在区别中把握游记的特点。

  三、作文训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现在我国正在建设三峡大坝,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坝建成后三峡的壮观景象。

  2请学生朗诵。

  3评价。1根据资料,发挥想像,当堂完成作文。

  2朗读

  3吸取有益建议,总结经验,增强描写能力。

《巴东三峡》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品味文章的语言。

  4、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同学们,我们现在乘坐着“神州1号”豪华游轮,从宜昌出发了。你,是“新星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5、比较阅读: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想想游记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巴东三峡》教案4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掌握游记的特点。

  2、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1、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生字注音(10分)

  浣()袅()崆()秭()壑()

  瞿()夔()赴()褐()促()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望险()玲()()崖绝()

  三、多音字组词(6分)

  四、阅读回答(29分)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句,用在《巴东三峡》一文开头,作用是。

  2、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进入了最后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两旁的高山,笔直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①选段写巫峡江水突出“ ”字,抓住......等特点。写山突出“ ”,抓住、 、的特点。(9分)

  ② “险峻”一词的解释为。(2分)

  ③划“ ”句子的修辞是。(4分)

  ④作者用、两个词概括巫峡山水。(4分)

  一、 huàn,niǎo,kōng,zǐ,hè qū kuí fǜ hè cù

  二、凝峻珑悬壁

  三、三、略

  四、 1、民谚渲染三峡悲凉、险恶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 ①险,窄、急、曲折、多滩;高,笔直、整齐、险峻。

  ②略

  ③拟人

  ④奇险、美丽

《巴东三峡》教案5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巴东三峡》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抓住景物特征,比较作者对三峡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3.品味文章的语言,训练口头表达。

  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2.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三峡的影片资料,制作课件。

  教时安排

  2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介绍三峡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1.古诗引入: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昏。画图省市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潜在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三峡简介:

  思考:

  (1)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2)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4)展示课件:有关三峡工程的图片、资料,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明确:巴东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险异常,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大杰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3.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评论著作有《东西文学评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译作有《德国文学简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二.积累运用

  1.词语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细小。例:与那些伟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侧重指形体上的细小、轻微。例:植物细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

  唱和应和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应”之意,主要区别在于: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例句:在刘三姐的故乡,歌手唱完后,别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应和:常指声音、语言、行动等方面相呼应。例句:小王在单位最会应和领导,领导说东他绝不向西。

  2.词语释义

  奇伟:奇特雄伟。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不断:(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而不中断。

  险峻:(山势)高而险。

  峰巅:(diān)顶峰。

  浣妆:(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诗文或绘画)。

  三.整体感知示范导游

  小组讨论:

  1.找出作者到过的地方,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几层?每层各写什么?

  明确:

  本文以作者游踪为顺序,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游览顺序描写三峡。而描写西陵峡时又分成条理清楚的四段场景: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第三段崆岭峡;第四段米仓峡。文章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同时渗透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讴歌之情。整篇文章环环相扣,引人人胜,荡人魂魄。

  第一部分○1:凶险三峡,紧张异常(高、曲折、急、变化)

  第一层○2总写三峡

  第二部分○2○9黄猫峡

  描写三峡灯影峡总分结构

  奇险秀丽第二层○3○6西陵峡崆岭峡

  米仓峡

  第三层○7○8巫峡巫峡山水

  巫峡之云

  第四层○9瞿塘峡(最短)

  第三部分○10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第二节

  现在请你做导游,带领我们细细游览三峡。

  四.文段精析(小导游解说分析)

  小组讨论:

  1.第一段引民谚开篇起什么作用?

  明确: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

  2。“险恶”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险恶”一词直接为全文张本,为奇山异水反衬一笔。

  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达作用?

  明确:“凝望”表明作者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动静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4。“没有不感到”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明确:“没有不感到”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人们对三峡奇伟的感觉。这是议论性语句。

  5。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过于”?

  明确:两个“过于”连续地强调作者讴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语言也显得和谐并富有节奏感。

  6。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开头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引民谚开篇,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并交代作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为全文定下基调。

  7.如何理解第二段“就”“高”“最”几个词?几个“最”能否去掉?

  明确:“就”有“立刻”之意,“高”隐含着“险峻”之意。连用四个“最”的排比短句,既生动活泼,又明快有力。

  8.这段概述千里长江三峡最险,用了哪些词来形容?

  明确:这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层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用“高、曲折、急、变化”来渲染其险恶形势。

  9.西陵峡共分几段?各段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初出西陵峡的第一段是并不凶险的黄猫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江北险峻无味江南景色秀丽(黄陵庙)

  崆岭峡:凶险可怕

  米仓峡:群山万壑

  10.“虽……然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虽……然不”用两组对比短句为下文三峡的很险、很狭作伏笔,以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11.作和如何写灯影峡?他有什么特点?找出段中想象的句子。

  明确:“枕江”以拟人手法将古庙存在的位置写活了。“潇洒的竹子”“倒悬”的花,形象逼真地展现出三峡中少见的生机。“红色紫色”与“悠悠的钟声”运用视觉、听觉等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好像自己”一句以想像的方式写自己情绪的暂时放松,但此刻的神定气闲是否预示着一种波澜呢?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使本段有声有色,画面搭配和谐,极富立体感。让读者如同在两段急促的音乐间隔中暂时放松了绷紧的神经。

  灯影峡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略带江南韵味的黄陵庙,它的美丽景色使人暂时放松了紧张的心态。

  12.第5段描写什么?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描写了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一方面与上段做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巫峡的描写作了铺垫。

  13.折断如何具体描写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

  明确:“突然”写出形势急转直下,紧承上文“不到两三分钟”而来。“极曲折极窄的门”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将船在江中的难行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两个“极”字也强调了危险的程度。“倒注”让人联想到船从高处下落的危险情况,以点带面地把水从石滩上倾泻而下的可怕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14.第6段如何写米仓峡?

  明确:借杜甫的诗及昭君的典故来写米仓峡群山万壑的雄奇壮丽。

  15.文中的“便”与“赴”有何作用?“一层一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山便低平”中的“便”字让读者仿佛沉浸到历史故事之中,而感觉不出“山崖却更加高峻”。“赴”字不止写出了活力,更写出了三峡群山的雄奇生动。“一层一层”将群山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结:

  第二部分第二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低,水势之缓急。

  16.第7、8段是第二部分第三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请找出○7段总述巫峡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如何写出其奇险美丽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明确:“最奇险最美丽”中两个“最”总述了巫峡的特点。作者连用四个“险”字来写水,句式短小活泼,而且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最”构成了内在的呼应。“围”“咬”等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表明了巫峡山峰的险峻,无路可走,连鸟飞过这里都感到茫然。

  不单调的山与奇险美丽的水构成了天下独绝的.巫峡。本段浓墨重彩地详写了山峰,正是承接上文的群山万壑,才给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比喻句:巫山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17.作者没有看到巫山的云却还要写他有何好处?

  明确:没看到巫山的云但却使读者浮想联翩,给人天高云淡之感。

  庐山风景秀美,而巫山更让人魂牵梦绕。“秋高气爽”给人的感觉是空灵纯洁,配以“极高的峰巅”真是天碧云淡,再加以红花倒悬于褐岩之上,色彩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

  第二部分第四层○9:最短的瞿塘峡虽山水险急,但作者却将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这些景观融到两岸的山川景物中。

  第二部分○2○9:写作者游览三峡的经过,突出表现了三峡的奇险、秀丽。

  18.第9段“突起”给人什么感觉?找出文中冷色调的词语,给人什么感觉?那句话与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突起”有突兀之感,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突然,行文上也让人忽然转到人文景观上来。“瓦白色”“斜阳”“苍冷”“遗迹”“凄凉”这些冷色调的词语叫人感到“英雄落泪游子思乡”,这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极好地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在不确定之中又隐含着肯定之意。

  19.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什么感觉?“好像一个人……”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这段作者的情绪与前端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愉快、轻松。“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如释重负之感。“好像一个人……”此句并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种比照。“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等词不仅把紧张情绪化为轻松心态,且再一次反衬刚刚走过的三峡的险恶。水平岸阔人轻松,走完三峡后满船的人都很轻松。

  小结: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讨论:本文写作有何特点?(写作技巧)

  (1)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的四段时简单地抓住了各段的特点。而写有名的巫峡则详细地描写了其山水的奇险、美丽。记叙瞿塘峡时,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

  (2)移步换景,秩序井然。

  写游记首先要交代清楚观察点,否则会乱成一片,看不清个数。其次要随着观察上的变化,将所描写景物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出来。如游巫峡时,将其奇险的山水描绘出来;游瞿塘峡时,细致描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再次是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灯影峡的黄陵庙时,就想到了江南的秀美景色,并与之相对照。只有这样,才会层次分明,形成立体效果。

  (3)以情为线,首尾照应。

  思考:

  好的文章结构常常是严谨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心理情绪变化来描写三峡的?

  明确:作者一起笔就将自己惊异的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

  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

  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松很悠闲了”。再如结尾写走完三峡后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这种严谨首先就表现在首尾的呼应上。《巴东三峡》即是如此,全文以紧张的心情为开篇,结尾又以心情得到放松来对应,而描写:峡之险峻又暗含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赞叹。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4.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在头脑中形成总的印象。

  B、让学生掌握游踪顺序。

  C、作者对三峡三处景点的介绍方法并不相同,比较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培养更加热爱祖国的感情。

  B、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

  C、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教学重点:

  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三个峡为重点。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游踪以及景点方位。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认了解生字、解词进行基础认知自由认知,了解生字、解词

  1、生字注音

  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

  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

  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

  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yù)

  2、词语解释

  怒吼:怒,气势盛。形容发出巨大的声响。

  恐怖:害怕,畏惧。

  渺小:微小。

  惊异:奇怪。

  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险恶:(地势、情势等)危险可怕。

  险峻:山高而陡。

  青葱:深绿色或浅绿色。

  袅袅不断:形容烟雾缠绕上腾,不间断的样子。

  即景:当时或当地的景色。

  短促:时间很短。

  谚语: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

  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晴爽:天空中云少或无云,很清亮。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迷蒙:昏暗看不清。

  二、导入:

  导入课题切入课件

  三、探究学习(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结构探究

  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路线分景描写三峡的山山水水。

  第2段,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慢慢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像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附:文章结构提纲

  四、作业布置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喜爱之情,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

  二、线索探究

  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三、写作特色

  (1)本篇游记是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

  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三峡景物很多,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详述,全篇文章详略得当,次序井然。

  (2)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

  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3)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巴东三峡》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曾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着老舍先生的足迹,领略过济南冬天的温情,正是一篇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让我们足不出户,却神游千里;身在此地,却遍览山河。今天,我们又将登上“刘大杰”号,去游历蜚声海外的巴东三峡------

  (二)、提出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本的单元说明中寻找

  1、觅游踪

  2、赏游景

  3、悟游情

  (三)、默读课文 觅游踪

  ? 1、划出自然段。

  ? 2、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游三峡”的经过?

  ? 3、“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 4、圈出作者沿途所经过的地方

  ? 5、在板书上补充完整“三峡略图“

  (四)、细读课文 赏游景

  听听我来说西陵

  1、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陵峡的特点。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峡,抓住特点来介绍。

  2、议一议这部分中引用谚语、诗歌的作用

  七嘴八舌议巫峡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自学提纲自学,然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

  1、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特征的?

  屏气凝神看瞿塘

  请同学们自读后,谈一谈瞿塘峡的人文景观,也可说说你所了解的相关故事

  (五)、浏览课文 悟游情

  1、“赞叹”“恐怖”出现在哪个段落?

  2、游完三峡后的心情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六)、小结:

  一路群山高低起伏,我们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汹涌澎湃,我们的心情也汹涌澎湃。跟随刘大杰先生的游踪,赏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赞叹,在心中不断升腾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七)、通过视频欣赏三峡美景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

  一、本课在单元的地位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 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 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 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 ,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 终成三足之势 ,这些人物都 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巴东三峡》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通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游踪;理解文中引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理解、品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把握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参加过《辞海》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2.基础字词

  崩bēng甚狭xiá玲珑líng潇洒xiāosǎ

  袅袅niǎo耸立sǒng蔚蓝wèi褐hè

  夔kuí滟滪堆yànyù

  奇伟:奇特雄伟。

  甚狭:很窄。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迷蒙:昏暗看不分明;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清寒:清朗而有寒意。

  3.理清思路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2)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人瞿塘峡。过瞿塘峡,到自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3)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愉快的感受,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4.自主探究

  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语、典故感觉

  四、研读课文

  1.本文采用多种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请找出并加以分析。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2.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五、课文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三峡大坝工程已竣工,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如今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与课文所写的风光,说说自己的“游感”。彭盼

《巴东三峡》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踪顺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中有黄陵庙] 、崆岭峡[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 、米仓峡、(香溪)——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夔府的江岸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运用拟人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从侧面写飞鸟飞不过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1巴东三峡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秭归、巴东——巫峡——瞿塘峡——夔府的江岸

《巴东三峡》教案11

  教学思路:

  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然后分析作者对三峡不同景物所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品味语言。并通过开展“小导游”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品味文章的语言。

  3、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准备:

  1、制作三峡地名卡片;

  2、地理教学挂图“祖国地形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三峡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

  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②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③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3、挂出立体地理教学挂图,请地理科代表指出“三峡”的位置。

  4、以前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郦道元写的《三峡》,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出示地名卡片,分组讨论,谈谈这些卡片该怎样排列?

  3、由学生上台把卡片贴到黑板上,并说明理由。

  三、细读课文,口语训练

  1、老师示范担任“总导游”,对三峡作简单介绍。

  2、假如你是安排在“西陵峡”中的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布置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说。

  3、由学生进行解说。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听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读录音,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两段主要写了巫峡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读七、八段,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巫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3、在第七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巫峡特点的句子。

  (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4、齐读这两段。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

  (愉快、轻松)

  2、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3、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5、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巴东三峡》赏析

  读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郦道元的《三峡》,已经让我们领悟到三峡的壮美。可只有在读了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后,才让我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奇、幽。可以说,三峡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体——一座浓缩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

  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劲健美

  余秋雨先生说过:“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点冲撞。”我没到过三峡,是刘大杰先生带我品位了三峡,他的《巴东三峡》卷起了我心中的旋涡,使我无端涌起一腔沸腾的豪情。

  《巴东三峡》一开头就让我们感到一种力量。“在江南住惯了的人,一旦走到这种地方来,不知道要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惊异的情感。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山势险峻,滚滚江水倾入峡谷,浪涛翻卷,奔腾咆哮。刘先生还没有具体介绍三峡,已经让我们感到一种磅礴的气势,一种雄壮之美扑面而来。

  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三峡,领悟三峡,他依次给我们介绍了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正是由西陵峡的险,巫峡的秀,瞿塘峡的雄,构成了一副巨大的山水画廊,风云际合,气象万千,有两岸连山,隐天蔽日,一川激流,水急浪高之劲健气势,又不失江流湍急,回清倒影,风光雄伟秀丽之壮美。

  这不,刚到崆岭滩,刘先生如此描绘道“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的确,俯视江流,浪涛翻滚沧漩不断,水声隆隆,给人以“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正因如此,行船的人才有这么一句谚语:“青滩叶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充分表现了巴东三峡的狂涛怒吼、礁险涡凶的劲健美。

  二、山水清音,怡情畅性的和谐美

  西陵峡是险峻的,刘大杰先生分四段给我们作了描绘。写了黄猫峡的“山高不险,水急不狭”;灯影峡具有“浓厚的江南风味”;崆岭峡的“山形水势,突然险峻”;米仓峡的“水流太急,山更高峻”。试想一下,在群峰高不见顶,崖壁直立如墙的三峡,居然建有黄陵庙,并配有浓绿的树木,潇洒的竹子,红紫色的花朵,再加上袅袅不断的青烟,悠悠的钟声,让我们好像进入了“人间仙境”。难怪刘先生来两句即景的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力与美”完美结合,怡情畅性和谐统一,这也许才是三峡的最可爱之处吧!

  刘先生称巫峡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并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到“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我的眼前顿时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船行其间,宛如进入一条曲折迂回的画廊,忽而大山挡前,似无去路,忽而峰回路转,一水相通。为了把游记写得更有味,刘先生还写了巫峡那变化多姿的云。“有的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的确,巫峡秀色,尽在群峦叠翠,云雾迷朦之中,再加上“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你说,三峡是威武雄壮的男子,还是柔情似水的女子?

  三、巫山云雨,白帝晨昏的古今叠映美

  刘大杰先生最后给我们介绍了最短的瞿塘峡,所用字数不多,却让人感受到一副神奇的图画,简直就是一座浓缩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正因为有“巫山神女”、“刘备托孤”的故事,白帝城才会成了历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才有李白在此斗酒高峡,杜甫在此以诗会友,放翁在此忧患天下……才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才能更到位地品味三峡的古今叠映美!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巴东三峡的力与美涵养着文化,收伏着心灵,永远值得我们一次次地探寻和一遍遍地重温

  《巴东三峡》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所以学习本文要了解一些游记文体的知识,要弄清作者的游踪,把握各峡特点和两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很关键的。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三峡的雄壮与秀丽,感受到它的雄险,它是一座中国千年文化的山水画廊,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握作者的`游踪,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这是教学的重点。但历代文人游历三峡都是顺流而观,而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却是逆流观写,而且主要是写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极状了形势的险恶,这就激发作者的一些想法,当社会环境恶劣,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我们如何去做?在描写三峡山水特点时还写了两处人文景观,三峡里的人文景观很多,可笔者却只写了昭君幼居,刘备托孤的典故,这是什么用意呢?胡人侵边,王昭君决然站起,逆身走进大漠,汉朝的历史因此而延续了百年。刘备托孤,敢逆吴魏,使天下终成三足之势,这些人物都敢于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们成为了历史上的两座丰碑。作者将敢逆潮而动的历史人物与三峡中的山险水急之景交织在一起写,旨在启迪人们,当历史处于衰退时期时,俊杰当敢逆潮而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应是《巴东三峡》的人文内涵所在,也是将景和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的写作寓意,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主要运用朗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同时教师加以点拨,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既形象直观地演示各峡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他们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把握三峡各景点的位置。同时也了解作者的游踪,在学生读课文时,出示三峡的景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把握三峡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时,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时具体品味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感受三峡山险水急的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作者极状三峡山险水急的景物特点,但作者的情感寄托却是隐匿在昭君出塞和刘备托孤的典故中,这些人物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历史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揭示出在历史处于危难时期俊杰当敢逆流而动,推动历史进步的文本内涵。

  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不仅是和作者一起游历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在游历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体会作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巴东三峡》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三峡不同景物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文章,学会欣赏。

  4.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游记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二、讲授新课

  1.朗读课文

  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2.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3.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4、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归纳:船从宜昌上驶,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三、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巩固

  朗读课文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具体描述三峡:西陵峡: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无味,即景诗轻松、崆岭峡牛肝马肺峡: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总结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巴东三峡》教案13

  目的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浣妆:

  玲珑:精巧细致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江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江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

  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江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江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巴东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8-28

《三峡》教案01-27

《三峡之秋》教案02-15

《三峡》教学教案08-30

《三峡》教案(15篇)02-22

《三峡》教案15篇02-22

《三峡》教案3篇09-19

实用的《三峡》教案4篇08-18

实用的《三峡》教案3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