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方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方程》教案1
●课题
§3.4.2分式方程(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认识到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2.运用“转化”的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解决.
2.明确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明确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的`几个问题,我们根据题意将具体实际的情境,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分式方程.但要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则必须设法解出所列的分式方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寻找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2- [师生共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得
3(3x-1)+2(5x+2)=6×2-(4x-2).
(2)去括号,得9x-3+10x+4=12-4x+2,
(3)移项,得9x+10x+4x=12+2+3-4,
(4)合并同类项,得23x=13,
(5)使x的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23,x=.
《方程》教案2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通过观察所列的方程的特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千米/时提高到100千米/时,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変式1: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変式2: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A、B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小明用50元钱购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邮票共30张,他买了多少张面值为1元的.邮票?
如果设面值为1元的邮票买了x张,那么面值为2元的邮票买了_______张.
买面值为1元的邮票的钱+买面值为2元的邮票的钱=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某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不交月租费,每分钟付话费0.6元;第二种方式每月交月租费50元,每分钟付话费0.2元.一个月通话多少分钟时,两种付费方式费用相同?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1、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2、自主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四、巩固练习: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1.甲车的速度为60km/h,乙车的速度80km/h,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80km?
2.小丽花50元钱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两种邮票,如果面值为2元的邮票比面值为1元的邮票少5张,那么,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是300m,它的长比宽多30m,求这个足球场的长.
五、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2、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B.C.D.
2.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A.一个数的与另一个数的的和B.与1的差的4倍是8
C.和的60%D.甲的3倍与乙的差的2倍
3.七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问七年级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设七年级二班男生有男生x人,则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A.B.C.D.
4.课外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就占原来人数的一半,课外兴趣小组原有多少人?若设原有x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D.
二、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5.根据“x的5倍比它的35%少28”列出方程为________.
6.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树需要从三班中抽出x人到八班,使得两班人数相同,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7.一个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8.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9.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57,求这三个数。
10.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看足球赛,教师门票按全票价每人70元,学生只收半价。如果门票总价91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11.某班学生39人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艘船,每艘大船可坐5人,每艘小船可坐3人,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
12.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的速度为4千米/小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
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2: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
问题3: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
你能根据题意再提出两个问题吗?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方程》教案3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4、3 A)
第二张:例3,(记作3、4、3 B)
第三张:随堂练习,(记作3、4、3 C)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3、4、3 A)
做一做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块来寻求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方程》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教案5
日历中的方程
一、理论依据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理论;
2、赏识教育的理论;
3、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论;
4、学数学,用数学的理论;
5、视学生如伙伴,把教材当范本的理论;
6、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的理论;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本节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与小学学习的算术方法相比,代数方法还未能完全让学生接受并应用,而且对于刚刚接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换过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其合理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处理。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日历中的方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和设置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模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通过自主合作的互动探究及自编问题自己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在探索解决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制定为: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学数学、用数学、与伙伴合谐相处、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四、关于课堂结构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我到被誉为历史古都的西安旅游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二)互动探究,发现新知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一个个小游戏,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组织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建立方程模型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游戏中走下讲台参与讨论,将学生视为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按游戏规则开展活动,共同学习,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游戏之后,穿插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活动,将探索得到的结果,引导各小组的同学经过合情推理并在全班展示,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实现将列方程、解方程等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同时,通过交流多种解法,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优良品质,进而更好地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系统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反馈纠正的过程,教师根据捕捉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控,一方面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与热情。
2、自问自答式的小组竞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当中。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根据日历数的规律提出问题,由同伴回答,诱发创新欲望,增强协作能力,实现和谐共处的德育目标。
(四)畅谈收获,提高认识
课后设计的畅谈收获,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简明扼要小结,当堂消化本节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五)布置作业
练习的设计本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则,分层要求,由易到难,梯度推进。既保证学有困难的学生消化得了,又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通过变式练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克服就教材教教材的弊病,将教材当作范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与补充,尤其是实践探究题,将课堂向课外进行了延伸,力求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五、关于课堂评价的设想
课堂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合理恰当的评价,只要有合理的成分都能给予充分肯定,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充满善意与激情的语言鼓励学生,如:在学生的思维敏捷,回答准确无误时你真棒在学生对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时 你真让老师感动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时 如果考虑再周密一些,你的回答会更精彩等等。同时,课堂评价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的火花,善于提炼学生答案中的合理成分,使知识条理化。
六、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用
1、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采取探究式,竞赛式教学。借助挂历,将日常生活融进数学课堂,使教与学相得益彰,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2、为了能够对日历中的方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采取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题目,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出示,精讲精练,方便快捷,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
《方程》教案6
【知识拓展】
分 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化为整式方程.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去分母;二是换元.
解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组时整体代换的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常见的思路有:取倒数法方程迭加法,换元法等.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找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如果方程中含有字母表示的已知数,需根据题竞变换条件,实现转化.设未知数而不求解是常见的技巧之一.
例题求解
一、分式方程(组)的解法举例
1.拆项重组解分式方程
【例1】解方程 .
解析 直接去分母太繁琐,左右两边分别通分仍有很复杂的分子.考虑将每一项分拆:如 ,这样可降低计算难度.经检验 为原方程的解.
注 本题中用到两个技巧:一是将分式拆成整式加另一个分式;二是交换了项,避免通分后分子出现x.这样大大降低了运算量.本讲趣题引路中的问题也属于这种思路.
2.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
【例2】解方程 .
解析 若考虑去分母,运算量过大;分拆也不行,但各分母都是二次三项式,试一试换元法.
解 令x2+ 2x―8=y,原方程可化为
解这个关于y的分式方程得y=9x或y=-5x.
故当y=9x时,x2+2x―8=9x,解得x1=8,x2=―1.
当y=-5x时,x2+2x―8=-5x,解得x3=―8,x4=1.
经检验,上述四解均为原方程的解.
注 当分式方程的结构较复杂且有相同或相近部分时,可通过换元将之简化.
3.形如 结构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形如 的分式方程的解是: , .
【例3】解方程 .
解析 方程左边两项的乘积为1,可考虑化为上述类型的问题求解.
, 均为原方程的解.
4.运用整体代换解分式方程组
【例4】解方程组 .
解析 若用常规思路设法消元,难度极大.注意到每一方程左边分子均为单项式,为什么不试一试倒过来考虑呢?
解 显然x=y=z=0是该方程组的一组解.
若x、y、z均不为0,取倒数相加得x=y=z=
故原方程组的解为x=y=z=0和x=y=z= .
二、含字母系数分式方程根的讨论
【例5】解关于x的方程 .
解析 去分母化简 为含字母系数的一次方程,须分类讨论.
讨论:(1)当a2-1≠0时
①当a≠0时,原方程解为x= ;
②当a=0时,此时 是增根.
(2) 当a2-1=0时即a= ,此时方程的解为x≠ 的任意数;
综上,当a≠±1且a≠0时,原方程解为x= ;当a=0时,原方程无解,;当a= 时,原方程的解为x≠ 的任意数.
三、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6】 某商场在一楼和二楼之间安装了一自动扶梯,以均匀的速度向上行驶,一男孩和一女孩同时从自动扶梯上走到二楼(扶梯行驶,两人也走梯).如果两人上梯的速度都是匀速的,每次只跨1级,且男孩每分钟走动的级数是女孩的2倍.已知男孩走了27级到达扶梯顶部,而女孩走了18级到达顶部.
(1)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多少级?
(2)现扶梯近旁有一从二楼下到一楼的楼梯道,台阶的级数与 自动扶梯的级数相等,两个孩子各自到扶梯顶部后按原 速度再下楼梯 ,到楼梯底部再乘自动扶梯上楼(不考虑扶梯与楼梯间的距离).求男孩第一次迫上女孩时走了多少级台阶?
解析 题中有两个等量关系,男孩走27级的时间等于扶梯走了S-27级的时间;女孩走18级的时间等于扶梯走S―18级的时间.
解 (1)设女孩上梯速度为x级/分,自动扶梯的速度为y级/分,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S级,则男孩上梯的速度为2x级/分,且有
解得 S=54.
所以扶梯露在外面的部分有54级.
(2)设男孩第一次追上女孩时走过自动扶梯rn遍,走过楼梯n遍,则女孩走过自动扶梯(m―1)遍、走过楼梯(n―1)遍.
由于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所以有 .
由(1)中可求得y=2x,代人上面方程 化简得6n+m=16.
无论男孩第一次追上女孩是在自动扶梯还是在下楼时,m、n中都一定有一个是正整数,且0≤m―n≤1.
试验知只有 m=3,n= 符合要求.
所以男孩第一次追上女孩时走的级数为3×27+ ×54=198(级).
注 本题求解时设的未知数x、y,只设不求,这种方法在解复杂的应用题时常用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便于解题.
【例7】 (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C卷)编号为1到25的25个弹珠被分放在两个篮子A和B中.15号弹珠在篮子A中,把这个弹珠从篮子A移至篮子B中,这时篮子A中的弹珠号码数的平均数等于原平均数加 ,篮子B中弹珠号码数的平均数也等于原平均数加 .问原来在篮子A中有多少个弹珠?
解析 本题涉及A中原有弹珠,A、B中号码数的平均数,故引入三个未知数.
解 设原来篮子A中有弹珠x个,则篮子B中有弹珠(25-x)个.又记原来A中弹珠号码数的平均数为a,B中弹珠号码数的平均数为b.则由题意得
解得x=9,即原来篮子A中有9个弹珠.
学力训练
(A级)
1.解分式方程 .
2.若关于x的方程 有增根x=1,求k的值.
3.解分式方程 .
4.解方程组 .
5.丙、丁三管齐开,15分钟可注满全池;甲、丁两管齐开,20分钟注满全池.如果四管齐开,需要多少时间可以注满全池?
(B级)
1.关于x的方程 有唯一的`解,字母已知数应具备的条件是( )
A. a≠b B.c≠d C.c+d≠0 D.bc+ad≠0
2.某队伍长6km,以每小时5 km的速度行进,通信员骑马从队头到队尾送信,到 队尾后退返回队头,共用了0.5 h,则通信员骑马的速度为每小时 km.
3.某项工作,甲单独作完成的天数为乙、丙合作完成天数的m倍,乙单独作完成的天数为甲、丙合作完成天数的n倍,丙单独作完成的天数为甲、乙合作完成天数的k倍,则 = .
4.m为何值时,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满足 , ?
5.(天津市中考题)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厂 家需付甲、乙两队共8700元;乙、丙两队合做10天完成,厂家需付乙、丙两队共9500元;甲、丙两队合做5天完成全部工程的 ,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5500元.
(1)求甲、乙、丙各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天?
(2)若工期要求不超过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由哪队单独完成此项 工程花钱最少?请说明理由.
6.甲、乙二人两次同时在同一粮店购买粮食(假设两次购买的单价不同),甲每次购买粮食100kg,乙每次购买粮食用去100元.设甲、乙两人第一次购买粮食的单价为x元/kg,第二次单价为y元/kg.
(1)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甲两次购买粮食共需付款 元,乙两次共购买 kg粮食.若甲两次购买粮食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Ql元,乙两次购粮的平均单价为每千克Q2元则Q1= ;Q2= .
《方程》教案7
二元一次方程
§11.1 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难点】
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 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
练习(投影)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y=1 xy+x=1 3x-=5 x2-2=3x
xy=1 2x(y+1)=c 2x-y=1 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x+1=2(y-1)的x含义相同吗?y呢?
师:由于x、y的含义分别相同,因而必同时满足x-y=2和x+1=2(y-1),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用大括号联立起来,写成
x-y=2
x+1=2(y-1)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如: 2x+3y=3 5x+3y=8
x-3y=0 x+y=8
三、做一做、
1、 x=6,y=2适合方程x+y=8吗?x=5,y=3呢?x=4,y=4呢?你还能找到其他x,y值适合x+y=8方程吗?
2、 X=5,y=3适合方程5x+3y=34吗?x=2,y=8呢?
你能找到一组值x,y同时适合方程x+y=8和5x+3y=34吗?
x=6,y=2是方程x+y=8的一个解,记作 x=6 同样, x=5
y=2 y=3
也是方程x+y=8的一个解,同时 x=5 又是方程5x+3y=34的一个解,
y=3
四、随堂练习(P103)
五、小结:
1、 含有两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两个数值,它有无数个解。
3、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的解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是一组确定的值。
六、教后感:
七、自备部分
《方程》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曲线与方程是在初中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
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议
(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学习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学习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心理上的准备.
(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
(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设 表示曲线 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 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教师不要生硬地给出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数学符号语言中的等式 数学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 ,的代数方程 简化了的 的代数方程
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
(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求曲线的方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进一步理解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3)初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4)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求曲线的方程.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
1.提问:什么是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
2.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意义、基本问题.
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在建立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这门科学称为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两大基本问题就是: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事实上,在前边所学的直线方程的理论中也有这样两个基本问题.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线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课就初步研究曲线方程的求法.
【问题】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实例分析】
例1:设 、 两点的坐标是 、(3,7),求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首先由学生分析:根据直线方程的知识,运用点斜式即可解决.
解法一:易求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3),
由斜率关系可求得l的斜率为
于是有
即l的方程为
①
分析、引导:上述问题是我们早就学过的,用点斜式就可解决.可是,你们是否想过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吗?或者说①就是直线的方程?根据是什么,有证明吗?
(通过教师引导,是学生意识到这是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应该证明,证明的依据就是定义中的两条).
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设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则
即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这说明点的坐标 是方程 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设点 的坐标 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则
到 、 的距离分别为
所以 ,即点 在直线上.
综合(1)、(2),①是所求直线的方程.
至此,证明完毕.回顾上述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证明(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中,设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最后得到式子 ,如果去掉脚标,这不就是所求方程 吗?可见,这个证明过程就表明一种求解过程,下面试试看:
解法二:设 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也就是点属于集合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当然也不要忘了证明,即验证两条是否都满足.显然,求解过程就说明第一条是正确的(从这一点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优越一些);至于第二条上边已证.
这样我们就有两种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线方程的理论,又非常自然,还体现了曲线方程定义中点集与对应的思想.因此是个好方法.
让我们用这个方法试解如下问题:
例2:点与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距离的积是常数 求点 的轨迹方程.
分析: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连坐标系都没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坐标系,显然用已知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作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仿照例1中的解法进行求解.
求解过程略.
《方程》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积累活动经验。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训练一
(1)如果 || = 9,则= ;如果2 = 9,则=
(2)在数轴上距离原点4个单位长度的数为
(3)下列关于相反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并且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C、0的相反数是0
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字母表示为、互为相反数则)
E、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
(4)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如:
(5)如果,则( )
A、,互为倒数 B、,互为相反数 C、,都是0 D、,至少有一个为0
(6)小明种了一棵高度为40厘米的树苗,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为12厘米,问大约经过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设大约经过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依题意得方程( )
A、B、C、D、00
2、由课本P149卡通图画引入新课
3、分组讨论P149两个练习
4、P150:某长方形的'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与宽的差为25米,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米?设这个足球场的宽为米,那么长为(+25)米,依题意可列得方程为:( )
A、+25=310 B、+(+25)=310 C、2 [+(+25)]=310 D、[+(+25)]2=310
课本的宽为3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则课本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5、小芳买了2个笔记本和5个练习本,她递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回0.8元。已知每个笔记本比练习本贵1.2元,求每个练习本多少元?
解:设每个练习本要元,则每个笔记本要 元,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6、归纳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7、随堂练习PO151
8、达标测试
(1)下列式子中,属于方程的是( )
A、B、C、D、
(2)下列方程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B、C、D、
(3)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比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甲队与乙队一共进行了10场比赛,且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甲队一共得22分。求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解:设甲队胜了场,则平了 场,依题意可列得方程:
解得=
答:甲队胜了 场,平了 场。
(4)根据条件“一个数比它的一半大2”可列得方程为
(5)根据条件“某数的与2的差等于最大的一位数”可列得方程为
四、课外作业
P151习题5.1
《方程》教案10
教学内容:
p53--54练习十一1,2,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天平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 使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前准备:
课件,习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数量关系,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已知我们学校有88位同学,再加上所有老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师生一共有多少人吗?(板书:88+ x)。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来研究这些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请你用饱满的姿态告诉老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认识天平
(二)新课学习
自学指导(一)。
自学p53, 分别说一说图1,图2,,显示的信息。
图1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图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自学指导(二)
再看图3说说图3 显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里面的水比200克法码重
天平2杯子和里面的水比300克法码轻
自学指导(三)
请用算式表示图3数量关系。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学指导(四)
再看图4说说图4 显示的信息,请用算式表示图4数量关系
100+x=250
自学指导(五)
观察比较下列算式说说你的发现
观察比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教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
课堂练习(一)
写出几个等式
自学指导(六)
请学生把这里的等式分类,并说说你们是如何分类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 3=234
100+2y=3×50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没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课堂练习(二)
请大家写出几个方程。
四、小结:回答什么是方程?
《方程》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 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解 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 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出示图片:示意图
3.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
上午 下午 一天
4.教师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5.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
(1) 表示4个 , 表示3个 , 一共是(4+3)个 ,也就是 .
(2) 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 , .
6.教师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教师板书:
=(4+3) =
答:这一天共运土 吨.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教师提示:1个 ,可以写成 .“1”可以省略不写.
8.教师小结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 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 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 ,计算出结果.
9.练习
(二)教学例6
例6.解方程
1.教师提问
(1)这个方程有什么特点?
(2)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解:
检验:把 代入原方程.
左边=7×5+9×5=80,右边=80,
左边=右边
所以 是原方的解.
3.练习
解方程 3.6 -0.9 =5.4(要写出检验过程)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解这类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 表示( )加( ),一共是( )个 ,得( ).
2. 表示( )减( ),是( )个 ,得( ).
3. ( ).
(二)直接写得数.
(三)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 ( )
2. ( )
3. ( )
(四)用线段把下面每个方程与它的解连起来.
+13=33 =0
3 - =80 =10
1.8 =54 =20
6.7 -60.3=6.7 =30
9 + =0 =40
五、布置作业
(一)解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
《方程》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转化和全面分析问题的,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结构
曲线与方程是在轨迹概念和本章直线方程概念之后的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在充分讨论曲线方程概念后,介绍了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即由曲线的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又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前者回答什么是曲线方程,后者解决如何求出曲线方程.至于用曲线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则更在其后,本节不予研究.因此,本节涉及曲线方程概念和求曲线方程两大基本问题.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曲线方程概念和掌握求曲线方程方法 高一,以及领悟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
②本节的难点是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教法建议
(1)曲线方程的概念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概念,也是基础概念,教学中应从直线方程概念和轨迹概念入手,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曲线的点集与方程的解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曲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基础是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注意强调曲线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
(2)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直线方程的知识帮助学生领会坐标法和解析几何的思想,解析几何的意义和要解决的问题,为求曲线的方程做好逻辑上的和上的准备.
(3)无论是判断、证明,还是求解曲线的方程,都要紧扣曲线方程的概念,即始终以是否满足概念中的两条为准则.
(4)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可以看得更清楚:
设 表示曲线 C上适合某种条件的点 M的集合; 表示二元方程的解对应的点的坐标的集合.
可以用集合相等的概念来定义“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即
(5)在学习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时,应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曲线的几何条件,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代数方程(曲线的方程),这个过渡是一个从几何向代数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转化是否为等价的,这将决定第五步如何做.同时不要生硬地给出或总结出求解步骤,应在充分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然地获得.教学中对课本例2的解法分析很重要。
这五个步骤的实质是将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逐步转化为代数方程,即
文字语言中的几何条件 符号语言中的等式 符号语言中含动点坐标 X, Y的代数方程 简化了的 X, Y的代数方程
由此可见,曲线方程就是产生曲线的几何条件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形式的特点是“含动点坐标的代数方程.”
(6)求曲线方程的问题是解析几何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和长期的任务,不是一下子就彻底解决的,求解的方法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度”。
《方程》教案13
教学内容: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三、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方程》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等式、不等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等内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式与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灵活的用方程解答两步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式,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记得这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请你来接下句
三只青蛙_________;
五只青蛙呢?
N只青蛙呢?
一首小小的儿歌展示了数学的机智和趣味,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这首儿歌不仅融入了数字,还包含着字母,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今天的课就围绕用“字母表示的数”来展开。
二、进行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
(1)同学们想一想,在数学中有哪些地方常用字母来表示?
生列举: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即s=vt)
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圆柱的体积公式:v=sh等)
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a+b+c=a+(b+c)等)
(2)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3)你们知道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吗?
(4)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大家翻开课本71页,抓紧时间做一做吧。生自主完成课本(1)~(4)题。师巡视;完成后全班交流答案,重点说一说表示的意义。
(5)现在我把第(4)题做一下修改:一台插秧机上午工作5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上下午一共插秧160平方米,问:每小时插秧多少平方米?
算法有两种:其一:算术方法:160÷(5+3)=20
依据:总插秧数量÷时间=单位时间量
其二:列方程:x(5+3)=160
依据:单位时间量×时间=总插秧数量
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一: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
解法二: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同学们想一想,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方程有哪些性质呢?(等式、含有未知数)
2、方程
(1)判断下列哪些是方程(说明理由)
7+8=3×5 4a+5b a+12=89
4x=y 3+100>25+y 6+x=0.5×3
(2)你会解方程吗?从中选择一个试一试。
(3)如何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讨论后得出: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方程能帮我们很快解决。例如,这副乒乓球拍到底多少元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请生一起看书71页例一:李老师买下面的球拍,给售货员100元,找回2元,一副乒乓球拍的价钱是多少元?
引导生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自己列出方程并求解。交流解题思路。
(2)生尝试自主解决例二:相遇问题。师巡视,请生到黑板完成,全班交流。
(3)练习
①练一练1
②师展示习题:说出下面每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女生人数,男生人数,全班人数;
(2)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苹果少的重量。
(3)一辆公共汽车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来9人,这时车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车上有多少人?
(4)一本书240页,小刚看了5天,还剩165页没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③课本练一练5
三、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在哪里?
《方程》教案15
一、创设情境
问题画出函数y=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
(1)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
二、探究归纳
问一元一次方程=0的解与函数y=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答一元一次方程=0的解就是函数y=的图象上当y=0时的x的值.
问一元一次方程=0的解,不等式>0的解集与函数y=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答不等式>0的解集就是直线y=在x轴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
三、实践应用
例1画出函数y=-x-2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
(1)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
解过(-2,0),(0,-2)作直线,如图.
(1)当x=-2时,y=0;
(2)当x<-2时,y>0.
例2利用图象解不等式(1)2x-5>-x+1,(2)2x-5<-x+1.
解设y1=2x-5,y2=-x+1,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条直线,如下图所示.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2,-1),由图可知:
(1)2x-5>-x+1的解集是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
(2)2x-5<-x+1的解集是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
四、交流反思
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解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五、检测反馈
1.已知函数y=4x-3.当x取何值时,函数的图象在第四象限?
2.画出函数y=3x-6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
(1)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大于零?
(3)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小于零?
3.画出函数y=-0.5x-1的图象,根据图象?
【《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方程》教案02-22
圆的方程的教案09-03
方程的意义教案03-30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08-29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03-06
方程的意义说课稿07-13
《方程》教学反思01-23
《方程》教学反思09-03
《式与方程》教学反思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