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8 09:55:4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汇编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分便笺情境引出分数梳理已知揭示课题

  老师这里有4张便笺想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怎么分?(一人两张)

  还有2张便笺还想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怎么分?(一人一张)

  最后1张便笺还想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怎么分?(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这张卡片的1/2

  这是什么数?关于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看来大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二、动手操作建构分数意义

  1、独立操作用一样物品做1/4全班交流引出分一群物体

  2、小组合作分一分一群物体实物展台学生边操作边汇报分得的分数

  3、针对板书揭示单位“1”

  4、层递说分数意义深化分母分子含义揭示分数的意义联系班级实际说分数

  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分数?

  好,看清要求

  独立操作用桌上的材料表示出1/4涂上颜色或作上标记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注意重复的就不要贴了

  大家做得都非常好来,先看这个圆纸片想一想你是怎么表示出这个圆纸片的1/4?这个圆纸片上还有分数么?

  再看这条线段,它的'1/4又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分一分都能分得一些分数

  那,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分一分,你能分出一些分数来么?

  别急,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样的材料请你们小组合作共同分一分并且把分得的分数记录在纸上

  等会儿我们会请操作最棒的小组上台来汇报

  好赶紧开始

  贴板书

  现在让我们总体的看一下这些分数都是用什么办法得到的?

  哪些东西被平均分的?对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被平均分获得分数,它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在数学里通常叫做单位“1”

  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分数,你能试着说说它的意义么?

  再来一个

  来点难的?难在哪儿?也就是不知道......?

  再来一个难的?

  最后一个,还难么?

  你们真行,你们不经意间自己就把分数的意义给出来了

  请看大屏幕轻声读读是不是和你说得一样好给你一点时间能记住它么?

  开始停你来说好极了慢着同学们看好这名同学占这桌人数的......?怎么想的?

  这名同学还占这排人数的......?

  你自己能说一句么

  好第一组把分数的意义再说一遍大家瞧好他们组占全班人数的......?还有答案么?

  精彩全体起立说一遍分数的意义预备齐

  请问所有站起来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也就是?

  学的真行啊

  那,敢不敢接受练习的挑战?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一练

  2、想一想

  3、试一试

  4、说一说

  5、画一画

  6、玩一玩

  好,打开课本独立完成“练一练”

  谁来说对么第二个有点小难度谁说?好让我们看看动画演示平均分成三份两只熊猫是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四只熊猫是两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下面请你想一想......

  评论别人头头是道那自己做如何呢?请你试一试

  看清题目在作业本上写出你的答案

  这么会说就请你们来说一说

  轻声读题用心考虑

  喜欢画画么?那想不想在这节课上画一幅数学画?

  哪位同学读题?

  想好了再动笔,画出你的理解和个性

  大家的表现真的是精彩极了

  做了这么多想不想玩儿?

  好这是?数数,几个?

  谁能上台来拿出这9个球的1/3?对么?

  谁能继续来拿出剩下球的1/3?对不对?

  怎么都拿1/3却一次拿3个一次拿2个?

  猜猜这里装的是什么?哦,2个球。听好,这2个球是袋子里原有球的1/3,你知道袋子里原来有球多少个么?真的么?倒出来看看

  再来还是2个球这2个球是袋子里原有球的1/5,你知道这个袋子里原来有球多少个?再次验证一下

  四、布置作业留下思考

  你看关于分数,有趣的知识真的是太多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只能到这儿

  请同学们在余下来的时间把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1-4题做在本子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数学与生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将平行、垂直及角的有关内容的呈现出来,旨在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等活动,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 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拼图活动中,让学生对所拼的图形给出自己所赋予的意义以及美好的愿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七巧板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拼了一些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成的图形——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学生欣赏。

  师:这些拼图漂亮吗?这些漂亮的拼图其实都是由这七块图形拼成的,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课件演示将帆船、孔雀、滑梯、火箭各拆开成七块图形,再将这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成一副七巧板)

  2、揭示课题:

  师:对!这是一副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3、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演示:

  七巧板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大约有1000岁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智慧板”、“益智图”, 19世纪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模板”。我虽然仅有七块图形组成,但是它们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选玩具。我已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代表啦!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谁先来说一说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深化认识

  1、组织竞赛。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拼得快,拼得好?拿出七巧板,准备好了吗?我们比赛开始啦!

  2、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拼图。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你选用的哪两块?拼成了什么?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小组合作,拼好后贴在磁性黑板上。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拼成了哪几种图形?每组拼成几种图形就加上几颗星作为奖励。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再来难一点的,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每个小组将不同的拼法贴在磁性黑板上。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用哪几块拼成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1个正方形和2个小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

  生:我用2个小三角形和1个大三角形拼成了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平行四边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

  生:我拼的是三角形,用了2个小三角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生:我用1个小三角形、1个大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拼成了五边形。

  ……

  小组长统计本组共拼出了几种不同的图形,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加星鼓励。

  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了这么多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下面我们要来更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互相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9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给拼的图形种类最多的小组贴星。

  5、说儿歌

  师问:七巧板好玩吗?有趣吗?老师带来一首有关七巧板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念一念。

  出示儿歌:

  七巧板,真有趣,三种图形在一起,动脑筋,巧拼移,

  小手创造出神奇。

  师:是啊!七巧板非常有趣,但是在拼图时,一定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这样,才能拼出各种图形!

  6、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课件演示:鱼、狗、人、猫这四幅图形。

  指名说说这四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怎么放?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集体反馈。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们玩得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说课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旋转与角》,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科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仅依靠观察现有图形推出概念的方式,该静态观察为动态描述,通过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直观的区分开来,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本课教材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它是在学生自己旋转纸条的过程中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直观体验,感悟旋转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角的形状与大小不相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和辨认平角、周角。

  2、经历认识平角与周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感知图形的旋转。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旋转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简单的说出他们的特征及构成。

  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开课前拿出自己做好的.活动角,引出角,进一步认识各种角的特点,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角”做好铺垫。

  2、幻灯片呈现复习的内容,复习学过的锐角,钝角,直角。

  3、思考问题:角是怎样形成的?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学生旋转自己的活动角,提问学生当角的两边经过旋转成一条直线时,这时所成的角什么?引入平角的概念。

  2、同样的方法引入周角的概念。

  让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权。在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和发现之后,教师PPT演示,总结学生的发展。

  3、课堂活动寻找生活中的角。

  在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了他们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角。

  三、说课堂练习

  本课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习那是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平角 周角

  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条边完全重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教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学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2、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3、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 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 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 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 改正错误之处。

  3> 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 看清题中数据。

  2> 独立完成。

  3> 集体订正。

  4> 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4)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数学并非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做题。以下是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趣味数学智力题分饼干,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把五块饼干平均分配给六个小朋友,可是不能把任何一块饼干切成六等份。

  题目规定,不能把任何一块饼干切成六等份,可是并不限制把饼干分成小块。要是把其中的三块各分成两半,那么,就得到六小块一样大的饼干;再把剩下的两块各分成三等分,又得得大小相等的六小块饼干;然后,把它们分给六个小朋友。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类似的问题很多。例如:题目中的`数5和6,可以换成7和6,7和10,9和10,11和10,13和12。

  问题的提法也可以变化。例如:把五张纸平均分给八个学生,又不要把任何一张纸分成八等份。

  这类改小份为大份的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帮助。

  希望提供的趣味数学智力题分饼干,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新课

  (一)圆的形成过程

  1.教师叙述:体育课上,教师和明明做游戏,老师固定在操场中间不动,为了保持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不变,明明拉紧一条绳子开始走动,形成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什么图形?

  2.教师提问

  (1)明明拉着绳子围着教师走动,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你知道吗?(明明和教师的距离没有变化)

  (2)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圆心)

  (二)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处处可见,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三)画圆

  1.介绍圆规的历史.

  2.教师介绍画圆步骤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3.教师强调

  (1)圆规两脚距离不能变;

  (2)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

  (3)起点和终点要重合.

  4.学生练习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画圆

  (2)学生自己练习画圆

  (3)学生按要求画圆(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

  (四)认识半径、直径和两者间的关系.

  1.认识半径:教师在圆内画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1)教师说明: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2)比赛:我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请你们在自己的`圆中画半径,看谁画的多?同时还要说明半径的长度.

  (3)学生反馈:你画了几条?长度呢?如果还有时间你还能画多少条?

  (4)教师小结并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教师追问:你圆中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为什么不相等呢?

  (5)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认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

  (1)观察:什么叫直径?直径有多少条?长度呢?

  (2)教师小结并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出示图片:练习)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5

【热】小学数学教案02-01

【精】小学数学教案02-0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2-01

小学数学教案【热】02-01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3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2-21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1-07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