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时间:2023-03-23 18:34:59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仍是进一步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教学目标要求: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4)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与面积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本节课的设计中除了探究3教师参与多一些外,其余时间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点、引、激、评,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本节内容学习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寻求、抓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准确列出方程来解答。因此课堂上从审题,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动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活动4课堂回眸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活动1复习回顾解决课前参与

  由学生展示课前参与题目,集体订正。目的在于回顾常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并且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面积问题。

  活动2封面设计问题的探究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审题,找寻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正中央矩形与封面长宽比例相同”题意的理解,使学生明白中央矩形长宽比为9:7,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比也为9:7,为学生设未知数提供帮助。之后由学生分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讲解中注重简便设法及解法的指导与评价。

  活动3草坪规划问题的延伸

  放手给学生处理,以学生合作完成为主。突出利用平移变换为主的解决方式。多由学生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动4课堂回眸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

  一、复习目标:

  1、能说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

  2、能熟练应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3、能灵活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难点: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知识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解法有:

  配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3、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4、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怎样判断求得的结果是否合理?请举例说明。

  四、例题解析:

  例1、填空

  1、当m时,关于x的方程(m-1)+5+mx=0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m2-1)x2+(m-1)x+1=0,当m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3、将一元二次方程x2-2x-2=0化成(x+a)2=b的形式是;此方程的根是.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9=0时,应将方程变形为()

  A.(x+4)2=7B.(x+4)2=-9

  C.(x+4)2=25D.(x+4)2=-7

  学习内容学习随记

  例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4x2-16x+15=0(用配方法解)(2)9-x2=2x2-6x(用分解因式法解)

  (3)(x+1)(2-x)=1(选择适当的方法解)

  例3、1、新竹文具店以16元/支的价格购进一批钢笔,根据市场调查,如果以20元/支的价格销售,每月可以售出200支;而这种钢笔的售价每上涨1元就少卖10支.现在商店店主希望销售该种钢笔月利润为1350元,则该种钢笔该如何涨价?此时店主该进货多少?

  2、如图,在Rt△ACB中,∠C=90°,AC=6m,BC=8m,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m/s,几秒后△PCQ的面积为Rt△ACB面积的一半?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确定圆的定理.它是圆中的基础知识,是确定圆的理论依据;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圆”不仅体现在证明“确定圆的定理”的重要作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③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反证法虽是选学内容,但它是证明数学命题的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

  难点:反证法不是直接以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正确,又因为矛盾的多样化,学生刚刚接触,所以反证法不仅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过三点的圆的教学中:

  (1)把课堂活动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作图、观察、分析、概括出定理.

  (2)组织学生开展“找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外心”的位置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提高作图能力.

  (3)在教学中,解决过已知点作圆的问题,应紧紧抓住对圆心和半径的探讨,已知圆心和半径就可以作一个圆,这是从圆的定义引出的.基本思路,因此作圆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去找圆心和半径的问题.由于作圆要经过已知点,如果圆心的位置确定了,圆的半径也就随之确定,因此作圆的问题又变成了找圆心的问题,是否可以作圆以及能作多少个圆,都取决于能否确定圆心的位置和圆心的个数.

  在第二课时反证法的教学中:

  (1)对于A层的学生尽量使学生理解并会简单应用,对B层的学生使学生了解即可.

  (2)在教学中老师要精讲:①为什么要用反证法;②反证法的基本步骤;③精讲精练.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的定理及掌握它的作图方法。

  2.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圆的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准确简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作图的准确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引言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只许物主义观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圆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既能体会圆的完美性(与其他图形的结合等),又培养美育素质,提高对数学中美的欣赏。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试验发现经过三点的圆,这三点的位置要进行讨论.有两种情况:①在一条直线上三点;②不在一条直线上三点,通过学生小组的讨论认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能确定一个圆.怎样才能做出这个圆呢?这时教师出示幻灯片.

  例1?作圆,使它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

  由学生分析首先得出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已知:,求作:⊙ O ,使它经过 A 、B 、C 三点.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要作一个圆的关键是要干什么?由于一开课在设计学校的位置时,学生已经有了印象,学生会很快回答是确定圆心,确定圆心的方法:作的三边垂直平分线,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 就是圆心.圆心 O 确定了,那么要经过三点 A B 、C 的圆的半径可以选 OA OB 都可以.作图过程教师示范,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一边作图,一边指导学生规范化的作图方法及语言的表达要准确.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注意:经过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不能确定一个圆.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教师“填鸭式”地往里灌,而是学生自己经过探索确定圆的条件,这样得到的结论印象深刻,效果要比全部由老师讲更好.

  接着,由于学生完成了作圆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与的顶点的关系,得出:经过三角形各项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强调“接”指三角形的顶点在圆上,“内接”、“外接”指在一个图形的“里面”和“外面”.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指出语言表达的规范化.为了更好地掌握新概念,出示练习题(投影).

  练习1:按图填空:

  (1)是⊙ O 的_________三角形;

  (2)⊙ O 是的_________圆,

  这组题的目的就是理解“内接”,“外接”的含意.

  练习2:判断题:

  (1)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

  (3)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4)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

  (5)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项点的距离相等.(??)

  这组练习题主要巩固对本节课的定理和有关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概念辨析的准确性.

  练习3:

  经过4个(或4个以上的)点是不是一定能作圆?

  练习4:

  选择题: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

  (A)内部(B)一边上(C)外部(D)可能在内部也可能在外部

  练习3.4两道小题,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和对定理的理解是否深刻,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准确性有关.

  练习5:教材P.59中4题(略).

  习题作业的参考方案

  练习1:内接、外接.

  练习2:(1)×(2)√(3)×(4)×(5)√

  练习3:不一定.因为要想作经过4个点的圆,应先作经过其中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的圆,而第四个点到该圆圆心的距离不一定等于半径.所以经过4个点不一定能作圆.

  练习4.C

  练习5.略.

  (二)总结、扩展

  师生共同完成总结.

  知识点方面:

  2.(l)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

  方法方面:

  1.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方法。

  2.重点词语的区别:“内接”“外接”。

  三、布置作业

  1.教材P68中7、8、9。

  2.补充作业:已知一个破损的轮胎,要求在原轮胎的基础上补一个完整的轮胎。

  四、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经历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形式。

  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温故而知新,我们都学过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方程组)同桌两人说说学过这些方程的定义都是什么。你觉得学过这些方程难吗?只要你拿出你的学习热情来,就会感觉这节课的内容,也很简单。请你打开课本39页,从39页到40页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希望你准确而又迅速的在课本上列出方程,不用求解。列出方程后组内对一下答案,如有错误,出错的原因。(3’)

  二、探索新知

  列方程正确率百分之百的请举手。祝贺你们,没举手的同学加油!(列对的同学多就问,否则问现在会列这些方程的请举手)

  请你将上述三个方程,化简成等号右边等于0的形式。完成后组内对一下答案,先完成的`小组把你们的成果写在黑板上,其余组跟黑板上的答案对一下,有不同意见的把你们组的答案也写上去。(黑板上的答案对吗?如有没约分的,问哪个更好?)

  观察、思考刚才这3个方程2x2-13x+11=0,x2-8x-20=0,x2+12x-15=0,以及又加入的这两个方程x2+3x=0,4x2-5=0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你猜这些方程叫什么方程?对,这样的方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

  请大家先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导学案中探究一中的问题2到6,组长找好本题发言人,最后全班交流你们组对问题5和6的看法。

  2、以上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你能说说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4、如果我们借助字母系数来表示,那么以上方程能都化成一个方程--------------------------,用字母表示系数时,要注意什么吗?

  5、你们组归纳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课本40页的定义有区别吗?谁的更好?好在哪?

  6、你认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重点要强调的是什么?为什么?

  请3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问题5、6的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提出为什么这样想?你的理由是什么?以强调a≠0。并板书(1)含一个未知数(2)2次(3)整式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有没有要补充或者要发表不同看法的小组?

  请你抢答问题7。

  7、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同桌两人能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吗?

  探索二

  先自学课本40最后一段话,然后同桌两人说出黑板上3个方程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找一元二次方程各项及其各项系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吗?(先要是一般形式,系数带符号)请你完成探究二中问题1,请2组、4组选派一名同学分别上黑板(10、(2)两题。完成后对照课本41页例1自己检查对错,有困难的同学找组长和我。

  1、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x+2)=4(x-1)+7(2)(2x+3)2=(x+1)(4x-1)

  问题3做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出错的同学能不能把你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下次也好注意一下,别再出错?请你说说,谢谢你对我们的提醒。

  三、巩固练习

  请看问题2,

  2、已知关于x的方程(1)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谁能回答?为什么这样想?

  四、课堂:

  先小组内说出本节课你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你们组的收获。大家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多。

  五、自我检测:

  看看我们的收获是不是真的

  硕果累累,请你完成自我检测给你5分钟时间,做完的给我和组长检查。老师和小组长当堂批改

  1、三个连续整数两两相乘,所得积的和为24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2.把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常数项:

  方程

  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

  常数项

  3x2=5x-1

  (x+2)(x-1)=6

  3、关于x的方程(k-2)x2+2(k+9)x+2k-1=0

  (1)k为何值时,是一元二次方程?k--------------是一元二次方程。

  (2)k为何值时,是一元一次方程?k-------------是一元一次方程。

  六、小组

  请小组长本小组今天大家的表现。

  七、作业

  课本42页1(2),2(1)(2)(3)

  能力挑战:

  已知关于x的方程(k2-1)x2+(k+1)x-2=0

  (1)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并写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2)k为何值时,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

  (1)3x(x+2)=4(x-1)+7(2)(2x+3)2=(x+1)(4x-1)

  2x2-13x+11=0(1)含一个未知数(2)2次

  x2-8x-20=0(3)整式方程

  x2+12x-15=0一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系数

  参加区优质课评比反思:

  这次有幸参加我区优质课评比,感受颇多。

  一、对三分之一课堂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课的三分之一模式不是简单的把课堂分成三大块,也不是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一定是严格的都是15分钟,这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的把握。我讲的《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中,简单问题我就让大家自主探索,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自主探索后先小组合作,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想,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用优质课的进行教学,如果平时的授课方式和优质课的方式差别很大的话,虽然是经过加工了的课,但最后一定会带有很多平时上课的影子,很多不规范的方面还是难以改正的。

  三、集体的智慧很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我很感谢我们数学组的各位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一遍一遍的给提出修改建议,一次一次的跟我去听课,尤其是李老师、战老师、林老师,她们给了我教学理念上的很多建议,让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求根公式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提高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感受解法的多样性,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得

  (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做知识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叫公式法,怎样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有实数根?

  作业:课后练习题,试着用多种方法解答。

  四、板书设计

  略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6

  教学内容

  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提问的方法复习几种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来引入新课,解决新课中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元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与关键: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

  3.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4.菱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6.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现在,我们根据刚才所复习的面积公式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2,上口宽比渠深多2m,渠底比渠深多0.4m.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m,则上口宽为x+2,渠底为x+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1)设渠深为xm

  则渠底为(x+0.4)m,上口宽为(x+2)m

  依题意,得: (x+2+x+0.4)x=1.6

  整理,得:5x2+6x-8=0

  解得:x1= =0.8m,x2=-2(舍)

  ∴上口宽为2.8m,渠底为1.2m.

  (2) =25天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和1.2m;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例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老师点评:依据题意知: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等于封面的长宽之比=9:7,由此可以判定:上下边衬宽与左右边衬宽之比为9:7,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则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依题意,得: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14x)cm.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7

  学习目标

  1、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

  2、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难点:求根公式的条件:b2 -4ac≥0

  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

  1、用配方法解方程:2x2-7x+3=0.

  2、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一种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

  二、交流展示:

  刚才我们已经利用配方法求解了一元二次方程,那你能否利用配方法的基本步骤解方程ax2+bx+c=0(a≠0)呢?

  三、互动探究: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

  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是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因此,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条件下,把各项系数a、b、c的值代入,就可以求得方程的根.

  注:(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在确定a、b、c时,需注意符号.

  (2)在运用求根公式求解时,应先计算b2-4ac的.值;当b2-4ac≥0时,可以用公式求出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就不必再代入公式计算了.

  四、精讲点拨:

  例1、课本例题

  总结:其一般步骤是: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进而确定a、b,c的值.(注意符号)

  (2)求出b2-4ac的值.(先判别方程是否有根)

  (3)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直代入求根公式,求出 的值,最后写出方程的根.

  例2、解方程:

  (1)2x2-7x+3=0 (2) x2-7x-1=0

  (3) 2x2-9x+8=0 (4) 9x2+6x+1=0

  五、纠正反馈:

  做书上第P90练习。

  六、迁移应用:

  例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为三个连续偶数,求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例4、求方程 的两根之和以及两根之积

  拓展应用: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一个根是 ,则 ;

  方程的另一根是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8

  一、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出等量关系.

  2、能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3、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例2涉及比例、平均增长率与多年的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35,整理得: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习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 ,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分析:

  (1)复习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

  三角形;圆.

  (2)全面积= 原面积 –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平均每年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平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 (1+增长率) ;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 (1+减少率) .

  (2)本例中如果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习

  p.152练习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

  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三)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9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材分析:

  1.本节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不唯一。本节内容是在前面所学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的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是后面学习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

  2.这些概念是全章后继内容的基础。

  3.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思想。

  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差生较多。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注意讲练结合,以学生为本,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作为该班的班主任,同时又担任该班的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比较深入地了解,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法,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双基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能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类比、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思想,从而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3.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1:广安区为增加农民收入,需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计划无公害蔬菜的产量比翻一番,要实现这一目标,和20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通过放幻灯片引入)

  设无公害蔬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20的产量为a(a≠0),翻一番的意思就是a变为2a,那么

  (1)用代数式表示20的产量;

  (2)年蔬菜的产量比年增加了2x,对吗?为什么?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方程a(1+x)2=2a

  整理得,x2+2x-1=0…………①

  2.通过幻灯片引入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2:广安市政府在一块宽200m、长320m的矩形广场上,修筑宽相等的三条小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纵向与横向垂直),把矩形空地分成大小一样的6块,建成小花坛,要使花坛的总面积为57000m2,问小路的宽应为多少?

  设小路的宽为x m,则横向小路的面积如何表示?纵向的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小路所占的面积用x的代数式如何表示?

  这个问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320×200-(320x+2×200x-2x2)=57000

  整理得x2-36x+35=0

  谁还能换一种思路考虑这个问题?

  把6个小花坛拼起来是一个多长多宽的矩形,由此你会得出什么样的方程?

  (320-2x)(200-x)=57000

  整理得x2-36x+35=0…………②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巧妙?

  3.通过幻灯片引入情景。问题3:广安重百商场销售某品牌服装,若每件盈利50元,则每月可销售100件。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月可多卖出5件,若每月要盈利6000元,则商场决定每件服装降价多少?

  设每件降价x元,则现在的盈利为(50-x)元,降价后销售量为(100+5x)件。可列方程为:(50-x)(100+5x)=6000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0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以及“药液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解法.提高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图示法分析题意列方程.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方程的求解问题.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本小节第一课我们介绍了什么问题?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以及“药液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及其解法.

  新课

  例1 如图1,有一块长25c,宽15c的长方形铁皮.如果在铁皮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做成一个底面积为231c2的无盖长方体盒子,求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

  分析:如图1,考虑设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则底面的长为(25-2x)c,宽为(15-2x)c,由此,知由长×宽=矩形面积,可列出方程.

  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依题意,得(25-2x)(15-2x)=231,

  即x2-20x+36=0,

  解得x1=2,x2=18(舍去).

  答: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c.

  例2 一个容器盛满药液20升,第一次倒出若干升,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同样的升数,这时容器里剩下药液5升,问每次倒出药液多少升?

  ∴x=10.

  答:第一、二次倒出药液分别为10升,5升.

  练习 P41 3、4

  归纳总结

  1.注意充分利用图示列方程解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

  2.要注意关于“药液问题”应用题,列方程要以“剩下药液”为依据列式.

  布置作业:习题22.3 8、9题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关于增长率的应用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弄清有关增长率的数量关系.

  难点:利用数量关系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问题:(1)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产品总数为1600个,合格品数为1563个,合格率是多少?

  (2)某种田农户用800千克稻谷碾出600千克大米,问出米率是多少?

  (3)某商店二月份的营业额为3.5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5万元,三月份与二月份相比,营业额的增长率是多少?

  新课

  例1 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产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用译式法讨论列式

  一月份产量为5000吨,若月增长率为x,则二月份比一月份增产5000x吨.

  二月份产量为(5000+5000x)=5000(1+x)吨;

  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5000(1+x)x吨,

  三月份产量为5000(1+x)+5000(1+x)x=5000(1+x)2吨.再根据题意,即可列出方程.

  解: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

  得5000(1+x)2=7200,即(1+x)2=1.44,

  ∴1+x=±1.2,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

  答:平均每月增长率为20%.

  例2 某印刷厂一月份印刷了科技书籍50万册,第一季度共印182万册,问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

  解:设每月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

  50+50(1+x)+50(1+x)2=182,

  答:二、三月份平均月增长率为20%.

  归纳总结

  依题意,依增长情况列方程是此类题目解题的关键.

  布置作业:习题22.3 7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1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

  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整理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

  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

  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

  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

  ①②③

  ④x2+2x-3=1+x2 ⑤ax2+bx+c=0

  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

  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

  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

  三、总结反思:(学生总结,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

  (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3、关于x的方程(m2-4)x2+(m+2)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作业:必做题:习题7.1

  选做题:(挑战自我)p41随堂练习

  1、已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为何值?

  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1+27mx+5=0是关x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3、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有一根为,则的值多少?

  4、某校为了美化校园,准备在一块长32米,宽2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修筑若干条道路,余下部分作草坪,并请全校同学参与设计,现在有两位学生各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根据两种设计方案各列出方程,求图中道路的宽分别是多少,使图(1),(2)的草坪面积为540米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阅读教材P39页的有关内容,虽然新课程标准没有要,教材上也作为阅读教材,但由于其内容太重要了,因而必须把它作为一堂课来上。它的作用在于让学生能尽快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2、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配方后得到的(x+ )2 = 2 的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当 2

  b2-4ac≥ 0 时,才能直接开平方,进一步讨论分析得出根的判别式,从而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根的判别式作为删去内容,虽然其内容重要,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只能要求作了解性深入,练习尽可能简捷明确。

  4、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上了解掌握根的判别式。在能力上在求不解方程能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情况,探求所需的条件。

  (2)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学的变化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5、数学思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6、教学重点:

  (1)发现根的判别式。

  (2)用根的判别式解决实际问题。

  7、教学难点:

  根的判别式的发现

  8、教法:启导、探究

  9、学法: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10、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

  二、教学过程

  (一)自习回顾,引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x2 -1=0 (2)x2 -2x =-1

  (3)(x+1)2- 4=0 (4)x2 +2x+2=0

  3、为什么会出现无解?

  (二)探索

  1、回顾: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2、观察(x+ ) 2= 2 在什么情况下成立?

  3、学生分组讨论。

  4、猜测?

  5、发现了什么?

  6、总结:2(先由学生完成,后由教师补充完整),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只有当 b2-4ac≥ 0时, 才能直接开平方,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只有当系数a,b,c都是b2-4ac≥ 0时,才有实数根。(注意有根和有实数根的区别)

  7、进一步观察发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总结:

  (1)比较分析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

  (2)由学生总结。

  (3)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情况补充完整。

  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1)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2-4ac< 0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新知:

  1、不解方程判定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2-x-6=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x2-2x=1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3)x2-2x+2=0 b2-4ac=______ x1=_____ x2=_____

  2、根据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例1:当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m+2)+2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方程的根。

  (1)读题分析:

  A、二次项系数是什么? a=_______

  B、一次项系数是什么? b=_______

  C、常数项是什么? c=_______

  (2)建立等式,根据有个常数根 b2-4ac=0

  (3)由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后教师评价

  3、证明

  例2:说明不论m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1)(x-2)=m2,不论m取代的值都有几个不相等的实根。

  (四)练习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m+1)x+m=0的根的判别式是9,求m的值及方程的根。

  (五)小结:把_________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作业

  1、把例1、例2整理在作业本上。

  2、有余力的同学把练习题整理在作业本。

  四、教学后记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4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如果 且 ,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初中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

  (2)x2=4

  (3)(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略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5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体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数学思考 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 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有关面积、体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性学习,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它的规律性,展示解题的简洁性的数学美.

  教学难点 审题,从文字语言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重点 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问题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师生共同回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

  (3)列方程;(4)求解;

  (5)检验; (6)答.

  问题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问题三:如图,某小区内有一块长、宽比为1:2的矩形空地,计划在该空地上修筑两条宽均为2m的互相垂直的小路,余下的四块小矩形空地铺成草坪,如果四块草坪的面积之和为312m2,请求出原来大矩形空地的长和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题,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语句.

  学生活动:在关键语句中找到反映相等关系的语句,探究解决办法.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分析,解题方法.

  做一做

  如图,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硬纸片,在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用剩余部分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课堂练习:将一个长方形的长缩短5cm,宽增长3cm,正好得到一个正方形.已知原长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问题四:某商场销售一种服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服装降价1元,平均每天能多售出2件.在国庆节期间,商场决定采取降价促销的措施,以达到减少库存、扩大销售量的目的.如果销售这种服装每天赢利1200元,那么每件服装应降价多少元?

  学生活动:在众多的文字中,找到关键语句,分析相等关系.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试题.提示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

  课堂练习:1.经销商以每双21元的价格从厂家购进一批运动鞋,如果每双鞋售价为a元,那么可以卖出这种运动鞋(350-10a)双.物价局限定每双鞋的售价不得超过进价的120%.如果商店要赚400元,每双鞋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需要卖出多少双鞋?

  2.某商店从厂家以每件18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店可以自行定价.据市场调查,该商品的售价与销售量的关系是:若每件售价a元,则可卖出(320-10a)件,但物价部门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进货价25 %的.如果商店计划要获利400元,则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需要卖出这种商品多少件?(每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

  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本题为后面解决有关面积、体积方面问题做铺垫.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会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

  解决体积问题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渗透转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强调对方程的解进行双重检验.

  小结与作业

  课堂

  小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通过实际要求检验根的合理性,要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本课

  作业 课本第43页 习题2

  课后随笔(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反思11-03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反思06-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05-19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5-1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精选3篇)01-09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10篇06-18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15篇04-0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4-28

一元二次不等式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