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女儿的信》的优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致女儿的信》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女儿的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女儿的信》教案1
教学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
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媒体辅助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p年9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门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为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
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
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
“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
前3位都模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
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士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士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士:“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
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书信的写法;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
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爱情教育,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二、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信息)。
过渡: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教育家,是用什么形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呢?好,是故事。这个故事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段落?
三、品读课文
1、朗读:(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睛里读到了哪三种东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现?)找三组同学分角色分别朗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段落,其他同学把有关答案做上记号。
2、提问:①上帝从男女的目光中三次各看到了什么?他分
别持何态度?
②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③从第七段可以看出上帝创造了一切,那么上帝也创造了爱情吗?
3、讨论:什么是爱情?
首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爱情的名言、诗句;然后多媒体显示老师搜集的名言、诗句;接着分发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另外两封关于爱情的信;最后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
4、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小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5、本文是大家的作品,用故事来阐释抽象道理,在构思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四、质疑: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怀疑是创新的源泉。对于本文,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商讨吧。
过渡:同学们,老师祝你们在爱情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收获美满与幸福。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从出生开始就有一种感情始终呵护在左右,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至爱真情。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吧。
学生观看本年级“家长会”配乐录象片段。
五、迁移(课上布置,课后完成):写信。(把对父母的感情用书信的形式向他们表露出来吧。)
《致女儿的信》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应尽的责任。鉴于这种考虑,拟对教材作如下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关键
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了解有关书信的写法;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3、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
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导入新课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三、新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媒体辅助教学):
(1)注音:
繁衍()刹那间()麦穗()
忐忑()一坏()伫立()
(2)拼音填汉字:
bó()然大怒迷huò()不解怒不可è()
无与lún()比伫立níng()视shǔ()光
(3)解释词语:
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4)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国籍),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xxxx》、《学生的精神世界》、《xxxx》和《全国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2、课文内容研讨:
(1)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3、积累:
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三、拓展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可印发给学生)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四、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六、拓展活动
同学们,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积累重点词语和名言警句。
2、体会文章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能力目标:
体会用对话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鉴赏发现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在孩子没学会劳动前,先教会他劳动;在孩子没有涉及爱情前,先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孩子只有了解了爱情,知道爱是理性与智慧的选择,他们才不会为了好奇,过早地盲目追寻爱情。这或许就是编者选择这篇课文的用意:给正处于十四五岁的你们一点情感的理性指导。
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然而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我想,正值花季的你们,或许也曾经有过憧憬和困惑,然而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说,对吗?
今天我们不妨抛开所有的顾虑,敞开心扉来真诚地面对爱情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看看我们的教育家是如何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的。(板书课题)
一、听读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并拿上笔做这样几项工作:
①给自然段标上序号。②画出你原来不认识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读音的生字。③画出你原来读的和老师不一样的字。④你还可以认真听一听,老师有没有那个字读错了?
繁衍(yǎn)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无与伦比(lún)
刹那间(chà)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幢(zhuàng) 麦穗(suì)
2、听了这封书信,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个什么样的人?(好爸爸)有谁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资料?(见注释,学生一起读一遍)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勋章和称号。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
苏霍姆林斯基从心灵深处特别爱孩子。他写过一本书,题目就叫《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每年暑假和寒假他都与孩子一起郊游,他担任校长,同时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坚持上课。他后来是工作岗位上心脏病突发,被抬上担架,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回来。我特别感动他的一些细节。他每天早晨都来到学校大门口,用非常慈祥的目光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走进校门。无论苏霍姆林斯基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有孩子围上前去,每当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的脸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
3、苏霍姆林斯基在这封信里和女儿谈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什么是爱情?)
1、我们的教育家在这封信里是采用什么方式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的?
(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女儿的问题,而是转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祖母玛利亚所讲的一个童话故事)
导入:老师第一次读这封信最吸引我的就是这个童话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转述的这个童话故事。
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具体内容和精彩的语言特色。
请几位同学分角(jué)色朗读童话故事部分,我们先一起来看看需要几个角色?(奶奶、上帝、大天使、我),那几个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朗读这则童话?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帝几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他的态度如何?用笔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
(三次,一次次引导学生边说边板书重点词句)
1、第一次上帝所见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在上帝眼里是“美”的呢?
(1)那么这份“不可理解的美”是指什么?(爱情)
为什么不可理解?(因为他从未见过)
(2)他的态度如何?(勃然大怒)
(3)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人类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师明确:对呀,在上帝的眼里,人类只是他创造出来的一种生物,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的。
2、那么,上帝在五十年之后看见的东西变了吗?(没有)
(1)请一名学生把描写上帝看到的内容的文段朗读一遍“从这次他看到……还有一种新的东西”其余学生思考,这次上帝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东西?(无与伦比的美)
(2)请一名学生解释“无与伦比”是什么意思?然后问:为什么上帝眼里见到的美会是无与伦比的呢?
(五十年相濡以沐、同甘共苦,永不褪色)
(3)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把这段文字声情并茂的再读一遍,请所有男同学思考上帝眼里看到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是什么?(忠诚)这次上帝又是什么样的态度?(怒不可遏)
师明确:爱情就是忠诚!忠诚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哪怕过了五十年!
3、三年以后上帝又来了,这时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什么样的爱情好像都应该黯淡一些,他看到的东西如他所愿发生改变了吗?(没有)
(1)这次他仍然看到了什么?(请一名学生回答)
(2)为什么第三次上帝看到的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这里的“不可理解”与第一次的“不可理解”意思相同吗?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早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3)上帝除了看到老爷爷目光里的那种不可理解的美和力量之外,还看到了什么?(请所有学生将23自然段朗读一遍)
思考讨论:作者在这里安排上帝在老奶奶死后看到青年男女们眼里的爱情,用意是什么?(告诉上帝人类的爱情会一代代传承下去,不管他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人类都会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承下去)
(4)面对这一现象,上帝并没有象上两次一样发怒,那么上帝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久久地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
(5)学生讨论:上帝为什么没有继续发怒而是“伫立凝视”“深沉地思索”,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他离去后,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的无法毁灭,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的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当然也有感动。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了,都被感动了,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继续上节课的讨论:
1、在上帝的眼里爱情是如此的完美,在作者笔下爱情更是被描写的美轮美奂,在上面的这三个片段描写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片段?那句话?或者哪个词语?,请你找出来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三个片段中反复描写的那个场景“一会儿……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作者这样写是在告诉我们爱情其实很简单、很平淡,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语言,就是一个眼神就足够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卿卿我我、海誓山盟)
2、作者安排的三个场景基本相同,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呢?
(用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对爱情的认识是通过上帝和大天使的对话层层深入)
3、奶奶告诉“我”说“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在奶奶眼里爱情是什么样的?
4、文章最后作者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我们大家一起把最后一段朗读一遍。师生一起讨论,在作者的眼里爱情是什么样的?
5、老师读过很多爱情小说,我一直以为爱情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山盟海誓、是梁山泊与祝英台的生死不渝、是琼瑶笔下男女主人公的卿卿我我,今天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封信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爱情是我们最容易忽视其实也是最伟大的。
现在在我的眼里的爱情是这样的:
每天清晨和傍晚,我那60多岁的老母亲牵着我70多岁的老父亲的手,在江边的树荫下一边走一边小声说着话,母亲不时还停下来帮我的老父亲扯平褶皱的衣服,眼睛里露出一种柔情,我想这就是爱情;
夏天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个女人左手提着凉茶右手提着可口的饭菜,来到劳动着的男人身边,心疼的为他递上毛巾擦把汗,看到男人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女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想这也是爱情……
你眼里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再续说一段,和刚才我说的这两个片段组成排比段。
教师明确:
是啊,爱情不是情人节的那朵玫瑰花,不是生日时的一份精美礼品,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就像一首歌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老师不会唱这首歌,但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被深深感动,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常人眼里的爱情。
三、深入探究文章主题,拓展延伸。
作者在给女儿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的时候”,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大声的朗读一遍。
思考讨论: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呢?(……)
(2)在我们中学的校园里或者大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14、5岁的男孩女孩,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毫不顾忌的做出一些亲热的动作,在高中校园里甚至还有男孩子为了给女孩子过生日不顾校规校级,在晚自习后在操场上燃放烟花炮竹,完全听不进去老师和家长的劝告,宁愿耽误学习影响自己的前途也要去追求他们心目中的所谓的爱情,你们认为他们是有智慧的人吗?(……)那么他们能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呢?(……)
(3)那么我们来想想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何在?作者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什么时候才能追求爱情的幸福?才能体会到爱情的幸福?
结束语: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爱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第一次不可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爱情)勃然大怒
第二次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忠诚)怒不可遏
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同过去一样的力量(心灵的追念)伫立凝视
深沉的思索离去
《致女儿的信》教案5
教学目标:
l.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讲述自己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 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三、内容研讨: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没有轻下结论,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这句话的含义?
(4)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课文也是用故事的形式诠释什么是爱情这个大问题。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也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解释。)
四、积累:
爱情是这样美好,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看看名人是怎样看待爱情的:要求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资料(教师也准备一些)。
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
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
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
----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法国作家乔治?桑
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为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
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人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
----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
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
----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
五、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致女儿的信》教案6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朗读、复述、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 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 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 季,多彩的心事也许正困扰着你,是呀,人间有情,红尘有爱,这令人魂牵梦绕的情丝正等 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 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也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18岁开始担任乡村小学教师,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
他以马卡连柯为榜样,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曾先后为三千七百多名学生做过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本书,一百多篇论文,一千二百篇童话、短篇小说等。他的著作被称为“学生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他又说:“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时时想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他认为,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作为一个教师,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不要让学生为分数而奋斗,而要让他们由于获得知识而感到愉快。决不能让分数成为儿童的镣铐!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位,是勤奋忘我的精神、热爱教育的品质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晚年,他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仍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地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而生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扫除字词障碍:
忐忑( tǎn tè ) 麦穗(suì ) 曙光(shǔ ) 伫立(zhù)
一抔黄土(póu) 怒不可遏(è ) 繁衍 (yǎn ) 一幢(zhuàng)
忐忑:心神不定。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宿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
伫立:长时间站着。
(二)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
2、理清文章的脉络:
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四、课文研讨:
1、文中的“我”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的态度如何?
文中的“我”把女儿提出的问题看成是女儿长大的标志,同时“我”对女儿的成长表示高兴并给予充分的尊重。
2、“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我”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3、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5、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6、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7、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五、课堂讨论: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六、总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七、作业: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追梦》《乱世佳人》等等
《致女儿的信》教案7
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积累词语、文学常识和有关爱情的文学艺术作品;
2.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深层含义。
3.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4、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专题教材处理
一、学生活动设计一:
情境导入
1.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你怎么办?
请同学们交流交流吧。师出示交流的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
3、师总结: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啊。可我们不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而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致女儿的信》,看看这位父亲能不能帮助我们。
二、学生活动设计二:
预习反馈
(一)、学生自测:小组交流预习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解疑
小组长带领全体组员交流各自预习情况,补充缺漏知识点,修改自己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分三块进行:作者介绍、背景解说、字词音形义积累。
(基础知识主要由学生在课下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二)、课堂展示:各小组推荐预习知识点较全面的学生展示(分版块逐一进行),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其他学生摘记、订正、补充,再识记。教师补充,指导学生完成专项笔记人整理,相机板写学生发言中的重要知识点,以检测题的形式出现。
(学生展示时要求说明是哪一段哪一行的哪一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其他学生做好标记并纠正、补充)
三、学生活动设计:
xx
四:整体感知
1、自主读思: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歌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必然对爱情充满好奇和遐想。
《致女儿的信》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用优美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内涵。
2、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爱情观的熏陶和感染。
2、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优美动人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爱情名言或诗句,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培养学生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2、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词。
2、课前阅读课文,思考:
① 在给女儿的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和女儿讨论了什么话题?他以什么方式和女儿讨论这一话题的?有什么好处?
② 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什么东西?
③ 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想告诉女儿什么?
④ 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句话的'含义?
二、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 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多媒体展示)
这个问题是每个青少年在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说过什么是“爱情”吗?(问过父母吗?) 其他同学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有问过你们爸爸妈妈呢?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就有很多对爱情的描写。(多媒体展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甚至我们汉语中的很多成语也是在写爱情。(多媒体展示)在我国古代,人们还赋予许多物品一定的含义,让它们作为爱情的象征。(多媒体展示)所以,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是不用回避这个问题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信,看看他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三、简介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学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7岁当小学教师,从1948年直至逝世,他一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校长。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他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主张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强调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一生写的教育著作有40多种,600多篇论文。主要代表作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学生的精神世界》、《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
四、学习字词。
繁衍 ( ) 刹那间( ) 麦穗( )( ) 忐忑( )( )
一抔( ) 伫立( ) 勃然大怒( ) 迷惑不解( )
怒不可遏( ) 无与伦比 ( )
五、整体把握。
1、在给女儿的信中,苏霍姆林斯基和女儿讨论了什么话题?他以什么方式和女儿讨论这一话题的?
2、朗读课文7—24节。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什么东西?
第一次是什么?‘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与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看到的是什么?”(美和力量!)
第二次看到的呢?(还是美和力量,第三次是同样的东西。)
3、但是三次同样的美在他的眼里是有没有区别呢?或者说三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美在人类看来是很常见的,但在上帝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他从未见过。上帝一想,他是无所不能的呀,为什么他没看到过这东西呢?作者这里说,上帝发怒了。为什么要发怒呢?因为人类未经许可就发明了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用书上的话说,就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为什么说无与伦比呢?因为五十年过去了,爱情并没有退色。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爱情更美了,无与伦比。这就叫“忠诚”。 忠诚就是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这份感情!时间过得越长,经受的考验越多,爱情越美!无与伦比的美!这是上帝第二次所见。)
第三次上帝来了以后只有一个人了,老奶奶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爷爷一个人了。在上帝看来,所未爱情好像似乎应该黯淡一些。但是上帝仍然看到了一种美——不可思议的美。
4、第一次是‘不可理解的美’,第二次是‘无与伦比的美’,这第三次还是‘不可理解的美’。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举手回答,这两个‘不可理解’有什么不同?
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男的女的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但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这种力量就是心灵的追念的力量,虽然老伴去世了,但是心是相通的。
5、那么再看前两次上帝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
(第一次书上怎么写的?)上帝勃然大怒。
(第二次呢?)上帝怒不可遏。
6、第三次呢?照前两次的推论,应该是暴跳如雷了。但你看第三次怎么样?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齐读这一句)
7、讨论:为什么上帝没有继续发怒而是思索?他又思索了什么?为什么他后来离去了?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示例:上帝在这儿在思索,是在想,我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连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因此他很无奈地离去了。不过,上帝除了无奈之外,还有感动。这样的爱情,我不能主宰,还是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精神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包括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因为人的感情,人的思想,人的尊严,是不可战胜的。
8、苏霍姆林斯基写这封信,讲述这个故事想告诉女儿什么?他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和女儿探讨爱情有什么好处?
一是告诉女儿要善待爱情,要以人的方式去爱;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怎样善待爱情?什么叫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与万物不同,它不仅仅是繁衍的需要,也不仅仅是生理的需要,它更包含着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 二是告诉女儿要明智地对待爱情。
这样写更容易让女儿理解,而且效果也比给她讲大道理要好得多。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者告诉女儿,要明智地的对待爱情。他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还说:“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才是高尚的。”“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多媒体展示)那么你人为,作为青少年学生,怎样对待爱情才是明智的?
(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并不能收获甜美。这时,收获的往往是爱情的苦果。
只有当一个人的思想成熟,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懂得了什么是爱,并且有能力去爱,这时候,他得到的爱情才是幸福的。)
七、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我们正处于青春的花季,而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的责任。所以,还是让我们把青春的情愫暂时藏在心里酝酿,到适当的时候,再来品尝爱情的甘甜吧。
八、作业。
1、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类历久常新的话题,对于爱情,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2、课课练。
《致女儿的信》教案9
这篇文章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之后,认真地就此问题写给女儿的信,信中,作者给女儿讲了一个动人而又有诗意的故事,借故事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什么是爱情这个一语难尽的复杂命题。
一、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到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萌芽)交代了写信目的。
第二部分:(从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到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借祖母玛丽娅之口,通过一个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1层:(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到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详细叙述我问祖母什么是爱情的经过。
第2层:(从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到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祖母玛丽娅讲故事。
第3层:(从这就是爱情到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祖母玛丽娅在故事的基础上对爱情进行的引申与阐释。
第三部分:(从这就是爱情到文末)作者在祖母玛丽娅的基础上进一步生发,更深刻地阐释了爱情的丰富内涵。
二、文章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角度巧妙:
什么是爱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深奥的命题,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是给十四岁的女儿回答这个问题,的确让人有些为难。而作者却巧妙地选取了回答的角度:
⑴不正面回答,让祖母玛丽娅说话,并真诚地袒露: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我也同样问过什么是爱情,以过来人亲历的口吻说话,讲述故事时也不忘将过去的'我穿插其中,拉近了与女儿的心理距离。
⑵不长篇宏论,用简单的故事作答。作为一名教育家,作者深知十四岁孩子的趣味所在,没有枯燥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理论,而是选取了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匠心别具。
2、构思精彩:
⑴开头暗示,结尾点睛:
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
⑵同中有变,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在重复中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与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寓意深刻:
文章主体部分的故事并不令人费解,但故事背后的寓意却耐人寻味。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睛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之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它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
4、描写细腻: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作者每次都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有个性化的语言: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存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你们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有传神的神态: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久久凝视。还有上帝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描写: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个熟睡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不管是语言、神态还是景物描写,每一次都精细刻画,给故事增添了感染力。
《致女儿的信》教案10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完成词语、诗句、警句的积累。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好处。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爱情的美好。
4、进行爱情观教育,帮助学生把握萌动的青春。
教学重点:目标三
教学难点:理解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
教学课件:课件,学生了解经典的爱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诗词,导入新课。
1、 播放《梁祝》小提琴曲,师诵读导入。
优美凄婉的旋律,将我们引入美妙的爱情世界当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乐曲就已经奏鸣。以爱情为主题的优秀诗作,已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2、 课件出示“诗咏爱情”,学生齐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宋] 秦观〈鹊桥仙〉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 在几十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他的父亲提了一个问题“爸爸,什么是爱情?”这个女孩的父亲专门为女儿写了一封信,给了她诗一般美妙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
4、 板题。简介作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②思考:文章内容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睛中发现了什么?
2、 同桌讨论后交流。
(1) 出示课件“词语”。指名读词语,解释重点词“真谛、无与伦比、怒不可遏”。
(2) 交流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年后,“上帝从……力量。”——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东西。”——忠诚 又过三年,“他的一双……力量。”——心灵的追念)
三、 品句子,感悟爱情的真谛。
1、 (1)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一年之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爱情)
五十年后,上帝又发现了什么?(忠诚)
(2)想一想,五十年啊,爱情双方都干了些什么?
(繁衍后代、开辟田地、建造房子、种植果树庄稼、教育子女、共同战胜困难等)
(3)五十年啊,美丽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生活之犁会蚀去青春的活力,想一想,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灾害、生病的痛苦、生活中的矛盾等)
(4)半个世纪的风雨中,他和她分担生活中的挫折,共享收获的喜悦,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同学们,这就是(忠诚)啊!
(5)又三年后,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发现了什么?(心灵的追念)
小土丘上,老头的眼神忧郁悲伤,他可能想些什么?
(妻子美丽的`容颜、他俩恩爱的生活、共同经历的风风雨雨等)
(6)同学们,“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无情的岁月夺走了心爱的她,但她的温柔永远留在老人的心中,这就是心灵的追念啊!
2、作者把“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为什么?
(真正的爱情时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是人间的挚爱,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
3、故事中上帝前两次看到爱情后是怎样的表情?(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1)照前两次推论,第三次应是暴跳如雷了。但第三次上帝是什么表情?
齐读句子“上帝久久地伫立……大地上的上帝。”
(2)大家想一想,上帝当时在思索什么?
(为什么我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不能征服人类的爱情,而且人都死了,爱情居然还存在?)
(3)为什么说上帝离开了,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小组讨论,交流。
(人类创造了爱情,上帝无法使爱情毁灭,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在大地上,人为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可以献出生命,包括信仰、理想,当然更包括爱情!所以,凡是闪着人性光辉的东西,都是不可战胜的。)
4、课文的最后两段,作者的奶奶和作者对爱情的内涵都作了阐释。默读这两段,画出你感悟较深的句子。
交流句子。课件出示。“①万物生存……真正的人。②爱情,他高于上帝……纽带。”
同桌讨论,交流句子的含义。
(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会死,但爱情延续了生命。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忠贞不渝,爱情产生了下一代,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5、 爱情作为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你都知道那些?
(梁山伯与祝英台、海的女儿、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 播放“化蝶”,学生略述“梁祝”的故事。
(2) 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同学们想一下,此时,你对真正的爱情是如何理解的?
学生写话,交流。
四、 爱情教育,把握萌动的青春
1、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青年人应如何对待自己心中的那颗爱情的种子?
2、 课件出示名言。“人的爱情应当……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思考,谈想法。
(师小结:一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抓住机会成就一番事业,才能收获最珍贵的情感。)
3、 总结全文。
(1) 课件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
(2) 音乐中教师总结。
本文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的感悟,通过神话故事来告诉自己的女儿,文采飞扬,富有趣味。同学们今天虽说还不适宜谈情说爱,但是可以谈论爱情,可以有智慧的、精神的准备。你们在一天天成长,再过若干年,你们也会迎来自己的爱情,迎来自己的家庭,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最浪漫的事”!但是,只有懂得爱情的人,才会拥有这样诗意的人生。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美 爱情 勃然大怒
和 忠诚 怒不可遏
力量 心灵的追念 思索、离去
爱情的力量是永恒的!
人性的光辉是永恒的!
《致女儿的信》教案11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一些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故事的寓意,和作者对爱情的诠释,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刚才的这首歌曲是《最浪漫的事》,老师很喜欢其中的几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孩子们,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呢?(相守到老的爱情),那么爱情是什么呢?(学生发言)有一个小姑娘也曾经向她的父亲提出过这个问题,而她作为教育家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致女儿的信》。
二、明确学习目标(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说说阅读感受。
2.学生讲述童话故事。
一生讲述,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四、小组交流展示
1、多媒体出示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想一想,为什么把这三者放在一起解释“爱情”?
(2)在信的开始和结尾,父亲表明了对爱情的态度,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回答:父亲是告诉女儿应怎样对待爱情呢?
2.小组长组织讨论。
3.学生展示。
(1)学生回答:
第一次:爱情(不可理解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勃然大怒
第二次:忠诚(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怒不可遏
第三次:心灵的追念
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可以是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2)学生回答:
要做明智的人、要懂得爱、要有人性美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4、学生自主质疑(可针对含义深刻的语句、写法等),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
五、我提升,我幸福
同学们,爱情是最美好的感情,她像春天里的百花,带来浓郁的芬芳;她像夏日的晨风,带来丝丝的凉爽;她像冬日的阳光,带来融化冰冷的温暖。那么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经典的爱情故事,你知道吗?
1、说说你知道的经典爱情故事、成语、物品歌曲、诗词等。
(学生发言后多媒体展示)
2、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的爱情,然而过早的摘取爱情的果实,能收获甜美吗?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1)学生发言。
(2)教师小结:的确,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智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爱情、善待爱情,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们能够享受至纯至美的爱情。
《致女儿的信》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全文的主旨和脉络。
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神里读到了“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因此,作者把它们视为爱情的三位一体。
二、联系全文,讨论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此题意在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哲理,学生只要有所领悟即可,不必统一认识。参考答案如下:
1、这一句饱含了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三、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此题意在延伸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爱情的真谛。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一文,系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作,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在这封信中,作者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其主旨是:真正的爱情、高尚的爱情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 “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影视、歌曲、杂志)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遐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初涉“爱河”,为他们心中所谓的“爱情”或多或少付出了代价。“什么是爱情?”如若再在课堂上、学校教育中讳莫如深,那与其说是保守落后,还不如说是冥顽不化。“如何向初中生进行爱情教育”,这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上好涉及爱情主题的课文,让学生在享受美丽的文字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是在尽职尽责做份内的事。基于此,我打算和学生坦然地面对爱情这一话题,就像面对友谊、亲情、环保那样。
与众多的教参所设计的教法一样,我在引导学生“品读鉴赏童话故事,深入探讨爱情真谛”时,由上帝三次来人间所见,归结出:真正的爱情具有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必然伴随着忠诚;必然是心灵的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由此,自然生出了“爱情美丽说”、“爱情忠诚说”、“爱情心契说”。这三“说”是由神话内容而来的,上帝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学生圈画要点,便得出此“说”。
至此,我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由文本整体感知“爱情是什么,什么是爱情”的问题,而是深入文本,回探“何以见得”的问题。面对一群在爱情上未曾真正启蒙的学生,不必期望他们能有什么体验来与作者、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只能期望能从文本中找出只言片语,来充实这所谓的“三说”,由此,我设计了“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文中相关的语言信息补充句子”的练习。师生配合着口述,完成得较好的如:
爱情很美丽,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
爱情伴随着忠诚,这忠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五十年的岁月,让你们的青春和力量化为乌有,不变的是彼此透过心灵之窗的那份情意。
爱情必会拥有心灵的契合,这契合最终会是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心灵的追念,即使有阴阳之隔,阻隔的是你们曾经相依相随的形影,阻隔不了的是您对她的无尽的充满忧伤的追念。
接下来,我让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诵末尾两段:“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同样,从人本身说,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学生的朗读整齐有力,就文本讨论“什么是爱情”的目标基本完成。
然而,我的心老是不踏实,似有所失,凭着教学多年的敏感,我自觉得淡漠了“上帝三次来人间的所见”,那可是三幅凸现主题,充满生机的画面呀。对,让学生来一遍重点选读,也许会有意外的效果。
于是,我让学生潜心默读,发挥想像;自己也低声揣摩,入得诗情画意,直至口角生香,方喜有所悟,立即点拨:这三个画面的描写,是在必要的重复中变化与递进着的,学生便举例,如“窝棚”变成“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果园”,“成熟的谷物”变成了“一片金黄的麦穗”,“一个婴儿”变成了“几个儿子、女儿”“孙子们”,最终变成“火红的曙光下,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这样,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后得出:真正的爱情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而他们共同的创造与收获,便是对这种美和力量的又一项重要的诠释。于是,我们在“爱情美丽说、忠诚说、心契说”后,又补上了一个“爱情收获说”。最后,还是结合故事的首尾段,对爱情做了一个充实的总结:
真正的爱情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和力量,它伴随着忠诚,实现着心灵的契合,拥有丰厚的收获和美好的结晶,能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善待爱情,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
我的“爱情收获说”,不仅充实了文中所直白的爱情观,其探讨过程,促进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我的“爱情收获说”在“资料衔接、拓展延伸”一环时,得到了巩固与充实。学生收集的名言中就有:
爱情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同时也提高自己。惟有那因为爱而变得思想明澈,双手矫健的人才算爱着(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真正的爱情能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意:薄迦丘)。
《致女儿的信》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
2、借助工具书查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关爱情的故事,大家听了可能不少,有关爱情的诗同学可能也会背诵,但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不知道,至于什么是爱情的真谛,大家更是一无所知。今天我们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侄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瓦西里·亚利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 — 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
作品有:《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等。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里和语气。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1至4自然段: 女儿提出问题及我对此的态度。
第5至24自然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
第25 自然段:告诉女儿如何对待爱情。
三、问题探究。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体展开讨论。
1、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
2、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3、文中的“我”对爱情的态度如何?
4、“我”如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丽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复述第7至24自然段中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青少年异性交往问题的理解。
五、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 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对于青少年来说现在不是爱情的季节,这使得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好好学习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六、布置作业 :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对照文章,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并写成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爱情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2.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爱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懂得爱情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步骤:
导入课堂:大家都满十四岁了吗?你知道什么是爱情吗?有谁曾经问过你的父母“什么是爱情”?没有问过的,设想一下,如果你问了他们这个问题,你估计他们会怎么说?
的确,在我们中国,很少有父母能够和孩子们探讨爱情这个话题,可是世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4岁的女儿在问他这个问题时,你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
播放苏霍姆林斯基生前的照片和事迹。
授课:
一、大声将课文读一遍。
问题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问题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重点品读:他们一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重点分析: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重点研究:眼睛中那不变的美和力量
总结:这就是爱情,这种美和力量使他们爱情忠贞,永恒,五十年不变,甚至连上帝也无可奈何。
二、品读上帝
问题1、上帝在前两次看到爱情时是什么样的表现?课文中分别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问题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应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么样的表现?读一读,分析一下原因。
总结:上帝是被震撼了,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类的爱情,而且人死了,爱情没有死。更重要的是感动,他觉的是他创造了人类,可是却主宰不了人类的爱情,那就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尊严是任何力量艘阻挡不了的,于是人就成了大帝上的上帝。
齐读最后一段,谈感悟。
三、拓展训练
大屏幕展示:霍姆林斯基在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结合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总结:爱情很美,可中学生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象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送给大家一句话,大屏幕展示: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课程进行到此,你应该对爱情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呢?用一句话总结出来。
结尾:
有首歌每次我听了都很感动,就象文章中的这对老人,爱一个人就应该和他一起慢慢变老,直到老的哪里也去不了,依旧把他当作手心里的宝。欣赏歌曲《最浪漫的事》。
这堂课勾起我的回忆。寒假期间,我遇到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他拥着他漂亮的女朋友,欣喜地告诉我:“老师,我要结婚了,喝喜酒去!”而当年我教他的时候,他和你们一样,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学生,那时的他只知道埋头苦学,而现在,在他事业有成的时候,他终于品尝到爱情的甜蜜,马上要步入新婚的殿堂了。我想再过若干年,等你们学有所成时,也一定能够收获甜蜜的爱情。这样的人生多么浪漫,多么富有诗意,但是,只有真正懂得爱情的人,才能够拥有诗意的人生!
《致女儿的信》教案1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由学生熟知的爱情故事,激发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畅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辨析探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拓展延伸,资源交流,深入理解爱情的真谛,进行爱情教育。
5、知识积累,辨析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学习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
【教学步骤】
一、投影仪播放影片《梁祝》、《泰坦尼克号》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
1、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以上的影片你熟悉吗,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
2、你是否和父母谈论过“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曾经有个与你同龄的女孩向她的爸爸问过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致女儿的信》。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画展示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问。)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父亲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
3、学生自主质疑,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
例:
⑴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⑵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
⑶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⑷……(略)
三、课堂小结: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甲:感觉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教育子女的慈父
学生乙: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并小声说“缺少实践”)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爱情是美好的,是需要实践,同学们现在去实践合适吗?
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
同学们现在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如此贫瘠──知识贫乏,身体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还在不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应等到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再供爱情之鸟栖息。
教师再次引导,男_交往中可能产生爱慕之情,这是爱情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并引用政治老师的话“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这只是“异性友情”,而决不是爱情!
教师总结:大诗人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见,作为青春期的你们,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正常而又美丽的事情,但那可能只是纯洁的友情,要把握好“度”,别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迫不及待地把那根本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摘下,那你获得的将是苦涩。
(教师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认识到友情和爱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继续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丙:了解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不少学生会心的笑了)
学生丁:知道对于抽象的道理可以运用小故事来阐述
学生戊:再次巩固学习了书信的写法
学生己:感觉那个女孩胆子怪大的,敢对她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们都在笑)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资源交流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爱情歌曲、名言、诗句,唱唱、听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
2、学习运用故事来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以“友情”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
爱情忠诚人成了大地的上帝
心灵的追念
《致女儿的信》教案1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书信的写法;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释抽象道理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爱情教育,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
【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
二、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信息)
过渡:这样一个世界闻名的教育家,是用什么形式给女儿解释爱情的呢?好,是故事。这个故事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段落?
三、品读课文
1、朗读:
(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先后从人的.眼睛里读到了哪三种东西?上帝有哪些不同表现?)找三组同学分角色分别朗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段落,其他同学把有关答案做上记号。
2、提问:
⑴ 上帝从男女的目光中三次各看到了什么?他分别持何态度?
⑵ 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⑶ 从第七段可以看出上帝创造了一切,那么上帝也创造了爱情吗?
3、讨论:什么是爱情?
首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爱情的名言、诗句;然后多媒体显示老师搜集的名言、诗句;接着分发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另外两封关于爱情的信;最后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
4、案例分析:这是真正的爱情吗?
某中学一女生在宿舍告诉舍友,她特别喜欢一同班男同学,这次是真的喜欢,和前几次说的那几个截然不同。因为她总想看到他,她去校外学习就是想要见到他。后来她主动给他写纸条,他俩常常单独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为此,她成绩下降,上课神情恍惚,和同学相处情绪也很不稳定。老师家长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她做工作,可她就是抹不去他的影子。再后来,家长让她转学了。他们再没联系。
小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5、本文是大家的作品,用故事来阐释抽象道理,在构思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四、质疑
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怀疑是创新的源泉。对于本文,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商讨吧。
过渡:同学们,老师祝你们在爱情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收获美满与幸福。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从出生开始就有一种感情始终呵护在左右,那就是父母对我们的至爱真情。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吧。
学生观看本年级“家长会”配乐录象片段。
五、迁移(课上布置,课后完成)
写信。(把对父母的感情用书信的形式向他们表露出来吧。)
【《致女儿的信》教案】相关文章:
致女儿的信教案02-23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02-11
《给女儿的信》教案09-09
海的女儿教案01-04
海的女儿教案10-20
致音乐教案02-29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案02-19
女儿结婚微信邀请函05-27
我女儿结婚微信邀请函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