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的认识》教案1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同学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同学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同学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战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局部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和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和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
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同学体验和交流。这样,同学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同学能更准确地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布置同学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布置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同学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考虑,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同学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和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同学认识圆,知道圆各局部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和笼统、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和其特征,让同学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课前交流:略
2.导入新课:
(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画圆。
(1)同学借助物体画圆。
(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同学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同学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同学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同学折圆,使同学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同学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认识圆的特征
①组织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
②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同学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
③教师小结有关内容。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假如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
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
《圆的认识》教案2
篇一:圆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并理解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
1.多边图形是由几条( )围成的封闭图形。
2.圆是由一条( )围成的封闭图形。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
自学提示:
(1)打开课本第56页,用自己准备的圆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课本第56页,边读边画出关键字词。
(3)在圆片上标出o、r、d。
【达标测评】
1.完成填空。
①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 )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
②通过( )并且两端都在( )的( ),叫做直径,用字母( )表示.
③同一圆内,有( )条半径,有( )直径,直径是半径的( ),半径是直径的( )。
2.明辨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圆的直径都相等。( )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5)一个圆的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直径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
3.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2)同一个圆内,半径有( )条,直径有( )条。
A.一条 B.无数 C.100条
(3)( )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圆
(4)( )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A.直径 B.半径 C.圆心
4.快乐计算。
5. 探索能手
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圆的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目标预设:
1.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课程实施: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小球,小球上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摸出装有许多图形小袋里的圆
问:你是根据什么特点摸出这个圆的?
(提示: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并出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思考: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师板书:圆心O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r及半径的概念)
教师提问:半径的两端在哪里?
你可以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试试看?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是多长呢?记录下半径的长度。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d)
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你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是多长?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追问:根据直径的定义我们知道了直径的两端在圆上,那么两端在圆上的线段一定是直径吗?
(4)做练一练的第1题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知道了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6)你可以在课始老师甩出的圆上找找圆心、半径和直径吗?
(7)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人给“圆”下了定义---墨子语:“圆,一中同长也。”你能明白墨子是怎样解释圆的吗?
(8)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板书: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你可以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
(9)出示书本P95页练习十七的第一题。(口答完成)
4.教学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请学生自学书P115下面一段,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2)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画圆的步骤: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3)教师提问:如果我要你画一个比它大一点圆,怎么办?如果我要你画一个比它小一点的圆呢?如果我要全班同学画个同样大的圆,那又该怎么办?
由此发现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2倍。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三、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
《周髀算经》中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1.出示一个正方形。
2.操作: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在这个正方形内画出最大的圆吗?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学生小组探究)
西方数学和哲学史上历来有这样的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从今天起,让我们试着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美妙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各种生活现象,相信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厚!
四、欣赏延伸
1、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平静的水面丢进一粒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2、欣赏图片(书本97页后9幅图片)体会圆是最美的图形。
五、解决生活中的数字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2、体育课上,老师想画一个圆圈让小朋友做游戏,但没有这么大的圆规。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吗?
反思: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所谓“零起点”是教育的谎言。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整节课的设计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主体与主导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最终理解了概念。
另外,学生的对圆的特征的发现又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要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以学生而动,应以情境而变,随时捕捉教育契机。只有“静心等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圆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发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2、在画圆、剪圆、折圆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析、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能够正确地用圆规画圆。
教具学具准备:理解圆的半径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圆)关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请你们想一想,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教材57页主题图)
师:圆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的欲望。
⊙探究感悟,掌握特征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了圆的基本特征。
2.交流反馈,形成概念。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
学生每四人一组尝试画圆,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自由画,稍后,老师评价学生画的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用手画,借助圆形物体画,用圆规画)
师:比较一下,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比较好?(圆规画圆)
(2)尝试画圆。
学生操作,每个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每四人一组,把四个人画的圆放在一起,相互欣赏。
师:欣赏完刚才四个同学画的圆以后,你们发现四个人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
(四个圆的大小不一样,画在纸上的位置也不一样)
师小结: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上。
(学生练习用圆规画圆)
3.探讨圆心。
(1)教师示范画一个完整的圆,然后对圆讲解: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
(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上下对折、打开,出现一条折痕;左右对折、打开,又出现一条折痕;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如此做几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指出:这一点就是圆心。
什么叫圆心?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
师明确: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引导学生在学具圆上标注圆心。
(3)设疑:同学们刚才画的圆的位置不一样,你们认为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汇报。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4.探讨半径。
(1)小组合作。在你的学具圆上任意找一点,连接圆心和这一点得到一条线段,你还能画出这样的线段吗?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几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半径是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4)设疑:刚才同学们画的圆有大有小,你们认为它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之间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圆的大小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5.探讨直径。
(1)小组合作。拿出你的学具圆,用尺子沿着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再画几条,用尺子量一量这些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线段的长度相等)
师小结:像这样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直径。
(2)说一说什么叫直径。学生回答后出示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直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几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全班汇报。
师小结: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都在圆上;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6.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和半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的过程,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掌握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体验自主感悟新知的过程。
7.设计美丽的图案。
(1)课件出示教材59页图案。
(2)提出设计要求:以圆为基本图形,运用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方式,利用圆规和直尺一步一步画出来。
(3)教师展示作品。
小结: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①观察圆的特点;②用圆规和直尺一步一步地画圆;③擦去多余的线条并涂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在设计展示中让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认可和肯定。
⊙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1.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4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2.想一想,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放在哪?
⊙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教材58页1、2题。
2.教材60页1、2题。
《圆的认识》教案5
预设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圆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技能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图形。
2、这些图形是由什么围成的?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二、新课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剪下后按书上的要求折叠。展开后观察。
老师提问:圆上是不是有很多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师归纳指出: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叫做圆心。并说明圆心一般用字母“0”表示(出示小黑板)。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用直尺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量完后让学生讨论,看能发现什么?
教师归纳出;圆心到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说明: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并告诉学生半径一般用字母“r”便是,教师在圆上划出半径(如图)。
师: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先让学生量一量,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一个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
(3)师:我们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是否都通过圆心?指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师: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先让学生量一量,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一个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测量结果观察员上的直径和半径,使学生理解同一个圆上的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r=d/2。
2、让学生做教科书第三页上面的“做一做”
3、学圆的画法。
教师和学生每人拿出圆规和直尺,教师边演示便说明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跟着做。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圆的特征,掌握了圆的画法。
创意作业:寻找生活中运用圆的地方,请动手量一量它的直径和半径。
《圆的认识》教案6
课 题: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具:教学圆规 电化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思考
1、(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2、(呈现教材套圈游戏中的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得到:大家站成正方形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也不一样导致也不公平。
3、为了使游戏公平,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设计出一个公平的方案?(学生思考)学生想到圆后,出示第三幅图,提问:为什么站成圆形就公平了呢?(每人离目标的距离都一样)
4、上面我们接触了三种图形-----直线、正方形、圆。其中圆是有点特殊的,你能说说圆与正方形等图形的不同之处吗?举出生活中看到的圆的例子。
二、画圆
1、你们谁能画出圆来吗?动手试一试。
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的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的?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其他同学有想法可以补充。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三、认一认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
四、画一画,想一想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
径呢?(放动画)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五、应用提高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六、作业
1、教材第5页练一练
2、在平面上先确定两个不同的点A和B,再画一个圆,使这个圆同时经过点A和点B(就是这两个点都在所画的圆上),这样的圆能画几个?(提高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直接说出圆,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画图中体会圆的特征
思考共同之处时再一次体会圆的特征
通过正反例的练习,加深对半径和直径的理解
动手操作,理解画圆的关键是定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
巩固提高,满足不同学生要求
《圆的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 O 位置
半径 r 圆的大小
直径 d
《圆的认识》教案8
一、通过操作初步感受圆的特征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
2、在每个小组的袋子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纸片,当然这些图形的纸片也有,其中圆形纸片有四张,每人只能摸一次,你能摸出圆形纸片吗?(小组活动,袋子中还有椭圆形纸片。)
你们摸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摸出椭圆形纸片?
为什么不会摸出这些图形的纸片呢?(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二、自主探索研究圆的特征
1、椭圆和圆虽然都是曲线围成的图形,但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加以区分,也就是说,圆和椭圆相比,圆是有特殊之处的。圆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们想自己研究吗?
2、取出在家剪好的`圆纸片,你们在家练习了画圆,说一说画圆有什么诀窍。
结合回答,教学圆心。
3、下面可以研究圆的特征了
活动要求:(投影)
1、自己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找出圆的特征,写在记录纸上。
2、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
3、小组总结圆的特征。
汇报:
(1)椭圆从中心到圆上的距离不相等,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半径)
(2)椭圆和圆对折后都可以重合,椭圆有两种对折方法,圆有无数种对折方法。(教师要结合教学直径)
(3)椭圆没有圆圆。(提问:为什么椭圆不圆?)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三、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1、圆的特征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为什么要安放在圆心?
2、圆的特征还能解决一些游戏问题
套圈游戏
课件演示画面:15个小朋友在玩套圈比赛,离杆心有近有远。动画:各人投了一个套圈,小明最后投,只有小明套中(小明离杆心最近)。小明高兴的神态说:还是我投得准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小明的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引出这样比赛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
(2)课件演示画面:15人站成一行,仍然距离杆心有远有近。
教师提问:同学们,站成一条直线行吗?到底要怎样才公平呢?(要站成圆形才公平)
课件演示画面:15人围成圆形,但杆心不在圆心。
教师提问:要站成怎样的圆形才算公平?(围着杆心,杆心要在最中间、中心)
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固定不动,一端拴上粉笔,)
课件演示:为什么要一端固定不动?为什么要拉直绳子?
把小明站的位置看作圆上的任意一点,现在15人任意地站在圆上,你觉得公平吗?(公平)为什么?
3、利用圆的特征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1)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直径(半径)
(2)在正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正方形边长。
(3)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圆,已知长方形的宽。
四、总结
如果有一位同学病假,你要打电话告诉他今天学的内容,想一想,你要告诉他什么?
《圆的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重点
圆的特征的进一步体会
难点
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各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
教具
纸片(圆形,方形,椭圆形)
电化教具
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一)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圆 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相等-------中心点运动成一条直线---------平稳
正方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
椭圆形:各点到中心点距离不相等-------中心点运动不是一条直线---------不平稳
教学后记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
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生掌握得较好,能体会和解释这些与圆有关的现象。
《圆的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平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4.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用各种工具来画圆,画比较大的圆用第2种方法比较合适,比如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个圆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出示媒体,
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
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中国结,这是什么?它
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圆的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抢答:根据教师的描述说出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二、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圆:这是什么图形,认识吗?
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板书)
三、探究新知
1、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2、引导比较: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区别?
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探究圆的特征。
师:你知道老师这个圆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①、画:学生自己画比较方法的优劣
指名上台画谈画圆的体会。
到黑板上画学生评价感悟定点、定长的重要性
②、说:知道有关圆的`哪些知识?在探底中动态生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圆心。 (o)
(b)半径(r);直径(d)画
(c)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d=2r,r=d÷2)
(d)有无数条半径、直径。
注意:尽量让学生说,顺着学生思路引导,在动态中把握。
③、引导验证:让学生结合图形进行验证。
④、按要求画圆:在黑板右面画一个更大的圆、独立思考、组织讨论、指名画
目标:〈1〉、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定点)〈2〉、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定长)按要求画圆。(r=3厘米;d=4厘米)让学生说画法、教师小结方法并板书进一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1、找出圆中直径和半径。
2、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2)直径为8厘米的圆比半径为4、3厘米的圆大。
3、思考:怎样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机动)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画法:定点、定长、圆心:o(位置)旋转一周
半径:r无数条;长度相等
同圆(大小)
等圆直径:d无数条;长度相等d=2rr=d÷2
《圆的认识》教案12
【学习目标】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 简单说说下面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合作探究:
1、尝试画圆: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圆; 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
③用圆规画圆; 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
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圆心: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思考: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半径、多少直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③在同一个圆里,d=2r;
四、巩固练习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①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②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③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④圆的半径是射线。 ( ) ⑤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⑥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2、填一填
五、自我检测
1、基本练习,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
(2)( )叫做半径,用字母( )表示。
(3)( )叫做直径,用字母( )表示。
(4)在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有( )条直径。
(5)(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6)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 )厘米。
(7)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8)在同一圆内,所有的( )都相等,所有的( )也相等。的长度等于( )长度的2倍。
六、反思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本60页练习。
《圆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 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 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
④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4) 认识圆柱的高
①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 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③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5) 练习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为什么?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教学圆锥的认识
⑴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⑵拿圆锥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
物体,完成以下表格。
物体名称 底面 侧面 顶点 高
圆柱 两个底面是圆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是曲面 无数条
圆锥
(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
②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底面呢?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
(4)把自己圆锥上各部分名称指给同桌看。
(5)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课件演示。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 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 课本第19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 判断说理:
(1)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 圆锥的高有无数条。( )
(3) 圆柱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4) 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
3. 书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教师讲解: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都应该是平面图形。
4. 操作题
(1) 拿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 拿一张正方形纸卷一卷,卷成什么形状?
5. 书本第20页第5题
(1) 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形状?
(2) 转一转,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上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
国标本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P93一P97)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
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
1.课前交流:略
2.导入新课:
(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
(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
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
1.画圆。
(1)学生借助物体画圆。
(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认识圆的特征
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
②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
③教师小结有关内容。
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
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
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
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
《圆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小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投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投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
3、想办法画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d=2r或r=1/2d
3、用圆规画圆。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车轮为何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板书:圆的认识
1、各部分名称:or(无数条)d
2、d=2r或r=1/2d(同圆或等圆)
3、画法: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圈
【《圆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教案01-28
《圆的认识》教案06-26
圆的认识教案03-25
《圆的认识》教案(精)06-26
圆的认识教案(合集)10-13
数学圆的认识教案02-16
圆的认识教案【优选】06-22
圆的认识教案优秀12-19
(精选)圆的认识教案15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