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2 01:16: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背诵重点章节(12.1,3.1,16.2,13.3)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谓语前置的作用,了解孔子仁礼的阐述。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孔子的问答,理解“礼”与“仁”的关系,思考“礼”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孔子的传说:

  (1)龙生虎养鹰打扇

  (2)“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

  2.前面我们学过了他的为政篇,下面我们集体朗读要背诵的5章:

  3.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他的说礼篇。

  二.翻译1-5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谓语前置的特点和作用。

  1.朗读1-5章。

  2.一个学生朗读翻译,其他同学看原文。

  3.两个同学说明重点词语(实词、虚词),另外同学补充。

  克:克制复:回归一日:一旦,表示假设,有一天

  归:赞许由:依靠非礼:不符合礼

  事:做,从事监:通“鉴”,借鉴郁郁:文彩丰富的样子

  文:完美谓:评论

  4.掌握三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2)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吾衰甚矣也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谓语前置,用来强调前置的谓语部分,突出“甚矣”、“久矣”。

  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

  三.理解文章内容:

  1.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2.这个观点孔子在第一章就开篇提出,请找出能反映这个观点的两句话:

  (1)克己复礼是为仁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师归纳:

  这一章孔子论述了“仁”和“礼”的关系:

  克己复礼就是“仁”的内涵,“礼”是“仁”的目标和外现。要义是“克己复礼”。

  3.那么,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礼呢?那里看出来?

  推崇周礼

  “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教师归纳: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

  4.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那么春秋末期的礼乐崩坏右哪些例子?

  (1)。(大夫)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归纳: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四.小结

  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是为仁”的主张,提出实践仁德的细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认为周礼最传统的礼乐思想。

  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不满。

  第二教时

  一.复习提问

  1.昨天我们学习了《论语》选修的第二专题:克己复礼。集体朗读第1-5章

  2.提问:

  (1)孔子在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

  (2)孔子要恢复的是什么礼?

  周礼

  (3)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要恢复周礼的?请具体说明。

  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下提出的,具体例子:(季氏)八佾舞于庭;觚不觚。

  二.翻译6-10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6-10章。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六章。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有道:政治清明自出:由发出命令希:通“稀”,少

  盖:大概陪臣:重臣,隔了一层的臣子执国命:掌握国家的命运

  庶人:老百姓不议:不非议朝政(指政治清明了)

  朗读这一章。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天下有道。

  2.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七章。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奚:哪一个,什么。疑问代词先:把放在前面,先做。

  正名:纠正名分(与礼乐制度向违背的各种名分)

  奚其正:正名干什么?其,语气助词,表反问阙如:空缺,保持沉默。

  中:适当错:通“措”,放置名(之):给名分

  无所苟:没有什么马虎。苟,马虎而已:(才)罢了

  四个句子:

  (1)子将奚先:子将先奚,宾语前置。

  (2)有是哉,子之迂也:谓语前置,强调孔子迂腐之深。

  (3)奚其正:其正奚,宾语前置。其,语气助词,表反问

  (4)野哉,由也:谓语前置,强调子路粗野之深,表达了孔子对子路不认可正名强烈的不满和批评。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孔子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

  正名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八章。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君君:君有君道,第一个“君”,名词,君主;第二个“君”,动词,守君道,有君道(同下面的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信:诚然,这里表示假设虽:即使诸:“之乎”,它么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九章。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孝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弟,同“悌”,敬爱兄长犯上:冒犯长官

  鲜:少务:致力,从事本:根本

  道:原则

  两个句子:

  (1)未之有也: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情况。宾语前置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大概是仁的根本。判断句,其与,大概吧,表揣测。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

  孝弟

  5.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十章。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色:在侍奉父母时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弟子:为人弟,为人子

  服其劳:尽力效劳。服,做,从事先生:年长者馔:吃喝

  曾:竟以为:把作为

  一个句子:

  曾是以为孝乎:曾以是为孝乎。宾语前置。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的内涵是什么?

  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三.归纳

  这五章语录阐述了恢复周礼的内涵,主要有:天下要有道、要正名、要各司其道、要孝弟、要保持进该和悦的神色。

  《克己复礼》参考资料

  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弟子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克己复礼

  读音:kejifuli

  解释;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

  出处:《颜氏家训.归心》:“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克己复礼》课堂实录

  “克己复礼”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孔子?

  一、导入:国学热中说《论语》

  师:近来国学正热,儒学尤其热,《论语》与孔子更是一派火热大家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一个是易中天品三国,还有一个是

  生(齐声):于丹

  师:于丹她讲得最红的是

  生(齐声):《论语心得》,还有《庄子心得》

  师:2500多年的那个孔子,居然会热得如此在这当中,既有实在的,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可有些则是炒作,有的更是盲目的复古那么我们作为高中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读读《论语》,能够同两千多年的孔子,同他的灵魂、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博大精深的儒家的学说做些交流和接触,那是非常必要的我给大家提个问题:你觉得怎样的人来上《论语》最好?其实我觉得我来上最好(生大笑)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孟轲

  生:哟,孟子

  师:孟子又是谁?

  生:是儒家学说的代表者之一

  师:对,只我是伪托的,我姓黄当年我的父母大概也是望子成龙啦,想让我成为像孟子这样的人

  生:(大笑)孟子当然是老了

  师:所以,我说我上这个文章最适宜,孟子教孔子大家说说,你们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很有学问

  师:对,还可以再进一步说说

  生:是一个大教育家,有弟子八千

  师:应该是三千,有七十二贤人被封建帝王称为“万世先圣师表”了解他的思想学说吗?

  生:主张仁政,很崇拜周礼

  师:这你们从哪里了解?

  生:文章中说,“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等等,还说,“吾从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师:大家都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孔子!这是大家在以前的学习中了解的我想,我们通过《克己复礼》这篇选文的学习,去了解一个更具体更人性化的孔子

  二、孔子坚守仁政的意义:一个人的悲剧与时代

  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克己复礼呢?他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复礼的理想

  师:可以这么理解,按照《论语》的观点主要是为“仁”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造字法看,“仁”是一个怎样的字?

  生:同“人”有关,是两个“人”

  师:孟子说过:“仁”一曰人,人为一个外壳,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所以,孟子又说:二曰心“曰人、曰心”,这是孟子对“仁”的理解“克己复礼,为仁”大家看这个“礼”字,从我们中国造字法来看,它的繁体字应怎么写?“禮”这个字大家看看,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它同什么有关呢?首先,同祭祀宗教及艺术有关,在孔子儒家的学说中主要是指道德与思想有关纲常人的伦理及规范秩序有关所以后来宋代赵普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等都是同此有主要关系我们后人往往把把它理解成政治我想,《论语》首先是一部关于人的书那么“克己”的“己”怎么理解?

  生:应该是指人自己

  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己”在文章中不仅仅是指自己,是指个体的生命那么,克制自己个体生命当中什么样的情感?

  生:

  师:大家知道,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

  生:(齐声)春秋末年

  师:对,春秋末期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被大大削弱了,而诸侯纷纷兴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制度,就是

  生:礼崩乐坏

  生:所以孔子提出要“克己”,克制自己的一种浮躁的欲望的东西,从而达到“礼”

  师: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周天子的思想的权威的法令的制度的核心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什么?

  生:仁,仁政

  师:是呀,生命个体情感欲望.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人在动荡的世事面前,常常会不能自已呀;所以孟子是看得很深的,从人的角度,从人心的高度来思考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人的伦理修养至于礼,我们刚才已经谈到

  生:同祭祀宗教及艺术有关,主要是指道伦理及规范秩序等

  师:《左传》里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矣”

  师:我们了解《左传》吗?

  生:《左传》是解读《春秋》的著作《春秋》传说是孔子编订的,也是儒家的代表著作

  师:“经国家”的“经”,是治理的意思儒家学说关于为人处世有一句重要的话,叫修身生: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这四个词语实际上就贯穿在这个“经”字上后面的“定”,安定,平定;序,有秩序、有规范;利,有利于后代对于理解“礼”的理解,我认为这个注解非常重要

  师:对于仁与礼我们大体了解了那么这里谁在发问“仁”的问题?

  生:颜回

  师:大家知道,孔子弟子有三千,有七十七贤人,为什么是颜回提出这个问题来呢?在这么多弟子当中,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思想比较好,心胸比较开阔

  生:他忠诚于孔子的学说

  师:《论语》孔子怎么表扬他的吗?

  生:好象是一碗饭,一碗汤

  师:不错,虽然还不完整,但你已经转化为今天的语言了《论语.雍也第六》里写颜回道: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粗菜淡饭住在简陋的巷子中,人家是不能忍受,而他却乐呵呵记得我以前读《庄子》,庄子经常调侃孔子,因为庄子属道家思想但一提到颜回时,庄子马上就严肃起来不再玩世不恭了因为颜渊是一个庄重的安贫乐道的人,庄子对他很敬重所以只有颜回才有资格问这个“仁”如果下文出现的子夏、子路、宰我等可以吗?

  生:不行因为子夏、子路等人没有这个资格,在孔子眼里常常有不仁之言行

  师:只有他最有资格问仁颜渊被后人称为“复圣”可以这样说颜回更是孔子的精神弟子,他沉静、内敛,有自觉的牺牲精神

  三、克己复礼的背后:指向人心

  师:他问仁是什么呢,孔子解答道:“克己复礼,为仁”,就要回归到人心,人这个本体,去思考“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共有109次那么,克己以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生:“天下归仁”

  师:这“归”字,怎么理解?

  生:课本里的注解说“赞许”,而译文里是回归的意思

  师:两种理解都可以,权威的解释是“赞许”颜回问到底怎么做呢?

  生:孔子回答,对于非礼的东西,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师:颜回怎么说呢?他很谦虚哪里表现了他的谦虚?

  生:不敏

  师:对,“不敏”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不聪明”但他会怎么样?

  生:照着做

  师:哪个字表明他会照着做

  生:“请事”

  师:“请”是一个谦敬词“事”就是“执行”

  师:那么仁也好,礼也好,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第二、三两则中,从哪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是非常崇敬的?

  生:“郁郁乎”

  师:什么叫“郁郁乎”?

  生:文采丰富的样子

  师:或者可以说“文明昌盛的样子”这个还不能说明他对礼的崇敬,更特别的是哪个词?

  生:从

  师:什么叫做“从”?

  生:依从

  生:尊重

  师:对,依照、遵从、尊重大家看,这篇文些篇章中反反复复地围绕“礼”“仁”,来做文章这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这个核心实际又是规范了中国2500多年来文化的纲(在黑板随手画一个圆圈)我们用这个大圈代表儒家文化和思想,大家看看第一章关键是抓住哪个字?

  生:“克己”

  师:第二则呢?

  生:从周

  师:为什么要从周,从什么呢?

  生:周礼

  师:为什么要从周礼呢?

  生:我们历史中也学到过,因为周礼是当时是西周时期,周天子所制定的一套制度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

  2、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3、背诵12.1、3.1、16.2、13.3章。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1、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2、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3、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二、解读各章内容(字、词、句)并加以评析。

  (一)重点字词句:

  ①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

  ②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觚不觚: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后者:动词,像个觚。

  ④君君:动词,行君道,按君主的守则去做。臣臣:按臣子的守则去做。

  父父:按父亲的守则去做。子子:按子女的守则去做。

  ⑤诸:之乎,兼词,代词+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⑥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⑦是以为孝: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二)克己复礼的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有关恢复周礼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章:克己

  3.14、7.5章:崇古

  3.1、6.25、12.11章:秩序

  16.2章:道

  13.3章:正名

  1.2、2.8章:孝梯

  17.21章:报恩

  17.11、3.3章:仁

  三、探究:

  1、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2、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12.1)。

  “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

  3、克已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吗?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都是主谓倒装句。这种倒装句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论语》里类似的倒装句还有不少,比较一下现实生活中书面语言和口语中倒装句使用频度的区别,说说这种现象反映了《论语》怎样的语体特点。

  甚矣吾衰也。――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例句,强调了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了孔子对礼制失落的悲凉心情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体现了孔子对西周礼制的无限思慕,对周礼理想境界的向往。这种倒装句的使用,说明《论语》作为古代散文起始阶段的语录体带有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

  5、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一说它们各自从哪个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文字略)

  引用的荀子、《礼记》中的三段文字,主要从“人性”角度论述“礼”的必要。从人性角度而言,人作为高等动物,本身具有“自然属性(动物性、“恶”)”和“社会属性(社会性、“善”)”的双重性,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还具有“社会性”,因此,为了克服人性中“自然属性”的一面,需要制订一定的“礼”(规范)来加以约束自己,所谓“克己复礼”。否则,人将与动物无异。孟子也曾说过,“恻隐之心”、“礼让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性的根本出发点,如果无此“四心”,“非人也”,与动物无异。

  6、“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中哪些词活用作动词?其意义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和“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中活用动词的相应词语有什么不同?

  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但语法意义不同。前面的例子是在名词前直接加否定副词,而副词只能修饰谓语,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所以,副词后的名词,一般是活用作动词。后面的例子是两个名词相连,那么一般来说,前一名词活用作动词谓语。也有的书上将以上的例子作为“名词意动”,因为谓语动词没有设计具体动作行为,仅是主观意图上的行为。

  四、写作

  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与现代教育主张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看法,不少于200字。

  《克己复礼》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B.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B.有事,弟子服其劳

  C.有酒食,先生馔

  D.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有是哉,子之迂也

  A.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C.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D.临之以庄,则敬

  4.下列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A.是社稷之臣也

  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曾是以为孝乎

  D.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郁郁乎文哉文:文采

  B.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无可非议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错:错误

  D.有酒食,先生馔先生:老师

  《克己复礼》同步练习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周监于二代监鉴⑷女安,则为之女汝

  ⑵五世希不失矣希稀⑸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女汝

  ⑶则民无所错手足错措⑹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悌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

  ⑴请事斯语矣名作动⑷必也正名乎形作使动

  ⑵觚不觚名作动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名作动

  ⑶子将奚先名作动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作动

  ⑺衣夫锦,于女安乎名作动

【克己复礼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风景谈高三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1-02

语文下册复习课教案03-19

报任安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01-02

下册语文《爱迪生救妈妈》教案02-10

语文初二下册教案12-01

2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01-06

语文的五年级下册教案03-15

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 》教案04-29

新编九年级语文下册推荐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