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05 14:52:44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锦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科学教案 篇2

  内容与要求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重点

  为螺丝和螺帽配对,并简要地说说为什么这样配对。

  材料准备

  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

  (1)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2.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问题一: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4)问题二: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5)问题三: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6)问题四: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7)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3.模仿游戏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孩子的口吻写成。诗歌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喜爱科学、富于想象的特点。本诗通过对“我”奇思妙想的描写表达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胆畅想未来,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从小学科学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写作方法分析 篇章中突出的写作方法

  1、运用过去与现在对比的写法,说明时代不同。

  2、词语优美,想象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此写作方法在段落中的体现 诗歌的第3、4节针对第2节中父母儿时所爱,说“我”的所爱,进行对比,感到时代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

  易考点

  1、朝多音字、乘与潜字的正音。

  2、默写课文。

  3、进行词语搭配。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对科学产生兴趣。

  2.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想象的美好,并且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奇思妙想。

  教学难点:感悟“我”的想象是“科学的种子”,且种子已萌发。

  重点环节的步骤

  采用的教学方法

  或手段 1、比较爸爸妈妈与我的做法体会时代的变化

  2、想象,以读代讲。

  3、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本课学生掌握的阅读或写作方法 比较阅读体会重点语句。

  仿写点 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在练笔本上。(分层要求)

  A写一、二句话,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B写一、二小节,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快速读课文,回答,能够把课文度正确、流利(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回答)

  (我是一个爱奇思妙想的孩子,胆子大的孩子)

  板书:奇思妙想

  二、精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爸爸为什么说我爱奇思妙想,妈妈为什么说我胆子大?

  1)读一读课文,画一画相关的语句。

  2)认真读一读自己画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的意思。

  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3)引导学生将3、4两节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加以比较。

  2.引导学生重点体会3、4小节,体会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与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情况进行比较?在体会中学习重点句子。

  1)“乘飞船探访天涯”、“潜入富饶的大海”在爸爸、妈妈的眼睛里为什么是“奇思妙想、胆子很大”?你能不能说说他们的理由?

  2)引导学生用换位思维的方式去感悟。

  读出自己的体会。

  指名有感情朗读,评价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3)有感情齐读3、4节。提问:知道了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你是不是也有过奇思妙想?这是不是你心田之中科学的种子?把你的奇思妙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今天的“奇思妙想”在明天就会“梦想成真”,引导学生可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

  引读:小作者种下的科学种子已经萌发了,快去读读。

  自由读5、6小节。

  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进一步熟读课文,并练习背诵。

  1、说一说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共有几句话,指导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背诵。

  练习把每一节的内容连起来进行背诵。

  2、同桌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背诵,比一比看谁先背诵下来。

  会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3、选做:或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或自由发表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粒科学的种子,只要我们敢想、敢做,那粒种子就会萌发。快去学习科学知识吧,让我们心中的科学之种萌发后能够茁壮成长!

  板书设计 敢于奇思妙想

  —— 梦想成真

  萌发科学种子

  仿写设计 将你的'奇思妙想写在练笔本上。(分层要求)

  A写一、二句话,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B写一、二小节,语句要通顺,写后多读几遍

  学生练习反馈情况

  反思(结合学生答题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及制定改进措施。)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科学种子指的是( “我”的奇思妙想。 )

  2、“我”的奇思妙想是(乘飞船探访天涯,向往潜入富饶的大海去采矿、牧鱼、安家。

  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设计: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读书情况、 学生测试题完成情况、 学生上课学习状态等方面自查自评。

  评价量规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规

  评价方法:1优秀——10分

  2良好——7分、8分、9分

  3合格——5分、6分

  4不合格——5分以下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 重视朗读训练,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本课是一首诗歌,以孩子的口吻写成。诗歌表现新时代少年儿童喜爱科学、富于想象的特点。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所以理解不是难点,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自读感悟来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在感悟基础上如何来进行语气的表达,也适当渗透朗读的一些技巧性知识。

  2、在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仿写。

  学生在学习读歌的过程中会渐渐感悟到诗中“我”是一个热爱科学并能进行大胆想象的孩子,而科学的种子就是这些大胆的想象,让学生对想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些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问题也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学生习诗歌中的语句有一定的韵律,让诗句听起来十分优美。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教师:( 1 )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小结: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个别幼儿探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 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小结:给瓶子找盖子,要找到跟瓶口一样大盖子的才能盖上,太大或者太小都盖不了,盖瓶盖可以用按的,拧的。(请小朋友一起试试,按和拧的动作)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第二次瓶子和盖子要互换)五.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幼儿在学习了溶解和密度的知识后,由于密度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幼儿不易理解,如何让简单的科学原理生动有趣,幼儿乐于探索呢?酸甜可口、颜色多彩的饮料一直深受幼儿喜爱,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能不能根据每种饮料密度的不同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甚至更多层颜色的饮料,经过多次的调试,我成功了.调出的饮料不仅非常好看,而且一个杯子能品尝到几种味道的饮料。我想,如果以饮料为载体,引导幼儿探索液体密度的奥妙,一定能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探索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感知两种液体用同样的方法相配时:密度相同的.液体相混合,密度大的液体下沉,密度小的液体上浮。

  2、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积累:幼儿已掌握密度的相关知识。

  2、每组幼儿一张记录表、一盒彩笔、密度相同的蓝莓汁和西瓜汁各三杯,一小碗白糖,教师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若干。

  3、场景:布置一个小小饮料吧。

  4、音乐:回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调好的两层颜色的饮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师:咦!这里面藏着什么?(教师掀开藏着的饮料)哇,好漂亮,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师:它和我们平时喝的饮料有什么不一样?

  师:它是怎么调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二)实验操作感知:液体沉浮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1、教师介绍实验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次,把密度同样大的蓝莓汁沿着杯子边轻轻倒入到西瓜汁中,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二次,在蓝莓汁里加糖,使蓝莓汁达到饱和状态,再把蓝莓汁以同样方法倒入到西瓜汁,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第三次,在西瓜汁里加糖,蓝莓汁里不加糖,观察果汁的变化,并记录在记录表里。

  2、指导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师:第一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了现什么?

  第二次实验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蓝莓汁会下沉?

  第三次实验你又是怎么做的,你又发现了什么?这一次为什么西瓜汁下沉?

  教师总结:通过三次实验结果对比得知:密度相同的饮料倒在一起混合了,密度不一样的饮料,密度大的重一些沉下去,密度小的轻一些浮上来。这样一个杯子里就会出现两层颜色的饮料。

  4、检查幼儿实验情况,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

  (三)进一步理解密度大的饮料沉下去,密度小的饮料浮上来的科学原理。

  师:老师也想试一试,看,我手上有一杯农夫果园和一杯椰果,能不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教师操作),哇,我调出来了,真漂亮。

  师:为什么农夫果园会沉到下面。

  师:如果老师想让浮上来的椰果沉下去,你有什么办法?

  教师总结:原来有很多饮料它们的密度都不是一样的,一个密度大、一个密度小,就能调出两层颜色的饮料。

  (四)幼儿游戏:《小小饮料吧》幼儿尝试调两层颜色的饮料,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孩子们对于民间艺术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在绘画大阿福的过程中,他们被大阿福胖嘟嘟可爱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借由“大阿福”的形象开展本次活动。

  在日常的活动中会运用到更对涉及到简单的加减法,对幼儿来说有些困难,但纯粹的计算活动会很枯燥无味。如何让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及解决当前急需的问题,所以我们将以给泥娃娃跳舞排队型的形式展开活动,在摆摆、写写中锻炼、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泥娃娃的特征,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套、记录纸、记号笔、黑板。

  活动过程:

  一、认识泥娃娃—了解大阿福的特征

  关键提问:

  1.为什么中国人都喜欢大阿福?

  (大阿福造型很可爱,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所以我们中国人都很喜欢它。)

  2.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个大阿福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出示6个不同的娃娃)

  3.这些大阿福都长什么样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大阿福的造型都不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征,有的大阿福头上有红点点,有的大阿福手里抱着东西,还有的带了手环脚环等等。

  二、泥娃娃表演—尝试用算式来表示队形

  关键提问:

  1.6位泥娃娃被邀请去表演舞蹈,他们要分成2个队伍,请你们想想可以怎么分?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引导幼儿按照泥娃娃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语言清晰的表达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类后两队的数量。(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取出相对应的'泥娃娃)

  2.我们学着用算式的方法来表示,中间这个“+”表示什么意思?旁边的“=”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小结:原来在等式中这个“+”表示“和”的意思,这个“=”表示“总共,一共“的含义。

  3、 关键提问

  1.谁还有其他的方法给大阿福排排队?

  (幼儿二次操作)

  2.原来用不同的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看图列式

  关键提问:

  1.师:现在请你们两个朋友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给6个泥娃娃排队型,并用算式的形式记录下来。

  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

  2.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教师把预设的完整分类结果展示出来。

  小结:你们的算式有的是按照性别来分的,有的是按照有无配饰,还有的是按照服饰的不同来分的。原来你们的算式题目所表达的意思都不同。

  四、巩固提升

  关键提问:你们很能干,泥娃娃非常喜欢和你们做朋友,想和你们一起来跳舞。下次我们在小舞台表演的时候也可以试试用不同的队形来表演。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会用语言讲述收集的废品及收集中发生的趣事,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拓宽幼儿的思维。

  2、使幼儿在废品利用中得到乐趣,在“变废为宝”制作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共同填写的“废品调查表”。

  2、“奇妙的商店”的场景;大象、小猴、小猫、小猪、小狐狸、小鸡的图片及相关的礼物,各种废物自制的玩具等。

  3、幼儿收集的各种废品。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平时吃桃子、西瓜、葡萄时会将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如何处理?有位大象伯伯可能干了,它将这些废品变成一件件的礼物送给它的动物朋友,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请听故事“奇妙的商店”。

  (2)提问:小动物们用什么废品制作了哪些礼物?大象伯伯开的“奇妙的商店”有什么用?(利用废品,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2.幼儿讲述收集的废品及收集趣事。

  (1)在我们生活中每天也有许多废品,前几天我们还做过“收集废品”的调查,请与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收集了哪些废品,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好玩的事也可以说一说。

  (2)请2-3位幼儿介绍调查表,说说收集中发生的趣事。

  3.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给废品分类。

  (1)你们看,这些纸箱里就是小朋友从家中收集来的废品,这么多摆放在一起很乱,有什么好方法让这些废品摆放整齐?

  幼儿说方法:如相同物品放一起.如瓶子一堆、盒子一堆等,幼儿动手摆放箱中

  的废品。你觉得还有哪些废品摆放得不合适?请1-2位幼儿检查摆放。

  (2)除了这样分,你还能想出其它更好的分法吗?教师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分法如:盒子分(糖盒、牙膏盒、鞋盒);瓶子(洗发瓶、药瓶、饮料瓶)等。

  (3)教师适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按废品材料进行分类。如幼儿说:可以把纸做的东西放一起。找找还有哪些是纸做的?看看还有的废品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说出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等,并找找相关的废品有哪些?商讨分别放哪更合适?

  幼儿按材料再次对废品进行分类。师生共同检查分类情况,对摆放不合适的废品,请幼儿帮忙送到该类废品材料中。

  4.说说废品的利用。

  (1)提问:收集来的废品怎样利用?(有的废品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有的废品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2)废品的作用真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学着大象伯伯用废品做了很多有趣的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奇妙的商店”有哪些玩具?看看他们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礼物?

  5.活动延伸:

  (1)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动手、动脑试一试,把我们收集来的这些废品变成各种有用的东西送到大象伯伯的商店呢?

  (2)幼儿手工,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相交流制作中的经验、协商遇到的难题想办法解决。

  (3)互相欣赏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在kt板上,互相交流,体验制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

  4多变的云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

  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

  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

  5、活动延伸:

  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探索将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能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

  重点难点:

  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石头、木块、塑料板。

  2.大的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小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玩纸盒娃娃悬空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纸盒娃娃,今天老师带来了纸盒娃娃,这个纸盒娃娃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悬空》,你们知道什么叫悬空吗?(悬空就是纸盒娃娃的一部分在桌子的外面)。那你们觉得它能成功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孩子将没有装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我这里还有一个纸盒娃娃它也来表演悬空啦,看看它能不能成功?(教师将装有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看看它们悬空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是纸盒娃娃我的能悬空这么多呢?(里面装了东西)对了,老师的纸盒娃娃里面装了东西,所以他能悬空更多。

  (分析:通过两个纸盒娃娃的悬空表演,让孩子主动发现两个娃娃悬空的程度不同,同时结合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幼儿操作,发现悬空最多的方法。

  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纸盒娃娃和一些小木块,请你也去和纸盒娃娃玩一玩悬空的游戏,想想看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最多?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的?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要将放进去的木块让木块在最下面,然后慢慢移动到它正好能稳稳站住的地方,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悬空的最多了。

  (分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难点,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而是采用让孩子去尝试、发现的方法,真正做到幼儿探究在前,教师小结在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并记录操作结果。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木块、塑料板和石头,请你们猜猜看这些材料谁可以让纸盒悬空最多呢?(幼儿猜测)悬空最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

  2.那到底是谁让纸盒悬空最多呢,我们等一会儿去试一试,每一种材料放进去都让它悬空最多,然后看看在纸盒娃娃数字几的地方,把这个数字记录在这种材料边上的空格里,等三种材料都试好了以后在记录这一栏,那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请下朋友说一说,对了这里是给它们比比分别得了第几名,悬空最多的是第一名,可以写数字1;接下来是第二名,悬空最少的是第三名,现在我们我们就去试试吧。

  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运用猜测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由于孩子有说过容易忘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猜测,同时在孩子们实践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在猜测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我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一张记录表,因为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展现出来为介绍自己的操作打下了基础。)

  四、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操作结果,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记录表。什么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是第几名?

  (分析:当幼儿完成记录表后,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到同伴的操作结果,我将孩子们的记录表进行了展示,同时让幼儿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存在的差异,然后将孩子们的统一意见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帮助幼儿归纳、小结。)

  活动延伸:

  原来纸盒娃娃能悬空多少和里面所装的物体有关,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就悬空越多,下课以后老师会把这些纸盒娃娃放到科学区,小朋友可以再去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材料能纸盒悬空的更多呢?

  (分析:通过这样一个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为积极、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悬空的程度会不一样”充分调动幼儿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出的猜测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当孩子探究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在活动中我以开放式问题“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会悬空的不一样多呢?”探讨式提问“你们觉得哪些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进展式提问“这边都记录好了,那这一格中应该怎样记录呢?”,通过这一些列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可以让纸盒娃娃悬空到不同程度并记录下来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的过程。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3、体验和初步认识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五篮混在一起的绿豆和米,五篮小米、五个饮料瓶,五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五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怎样打开密封的纸箱。

  2、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激发幼儿大胆猜想里面装的'是什么?

  2、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

  3、教师借助图片介绍分离的任务。

  (三)幼儿分小组第一次自由选择完成任务,徒手操作。

  1、师:时间到,你们成功了吗?

  2、教师提出问题。师: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四)引入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自由讲述。

  1、师: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2、教师出示介绍工具:你想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务?

  (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

  3、幼儿猜想工具匹配。

  (三)第二次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幼儿分组选择工具操作。

  2、请幼儿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四)幼儿再次操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

  (六)延伸活动

  师:工具的用处可真多呀!我这里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1-24

科学教案11-29

科学教案12-07

科学教案12-02

科学教案12-05

科学教案12-05

科学教案12-05

科学教案12-05

科学教案12-06

科学教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