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20 09:30:5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美术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将尝试、制作的过程与游戏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好玩之中感受到有趣的美术活动。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扭、粘等手法进行加工纸条,让学生感受加工后的形状,强化视觉效果,并知晓对纸条经过处理后可使之飞起来更美。

  教学程序的安排设置如下环节:

  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探索、分析、尝试体验、欣赏感受——启发引导——游戏、交流。

  评价方式是学生在游戏中交流制作心得并得到提高。

  教学目的: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制作会飞旋的纸条。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有趣、好玩的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尝试,制作会飞旋的纸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引导、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纸条“会飞”的现象。

  1. 组织学生在室外上课,出示一张A4纸。“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我把这张纸从高空放下,谁能说出纸张是怎样飞下来的?

  2.“到底是不是象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飞下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A4纸从高处放下,引导学生观察。

  3. 教师再把A4纸剪成一条宽约2厘米的纸条后,再把它从高处放下。“这些纸条又会如何飞下?”

  4.“请同学们回忆剪过的纸条落下时和整张纸有什么不同?”

  1. 学生争先恐后说出纸张飞下时可能产生的现象。

  2. 学生观察整张纸飞下的现象。

  3 .学生较好奇地观察纸条飞下的现象。

  4. 学生讨论、归纳纸张落下的不同现象。学生讲出A4纸是摇摆着、缓慢落下的,而撕成条的'纸是快速旋转着落下的。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纸条飞”这一现象。

  探索、分析、尝试体验、欣赏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找出“飞旋的方法”。

  启发引导

  学会利用色彩来进行装饰物体,使之变得更好看。

  1. “哪一种形状的纸落下更快更好看?”

  2.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条“飞”旋起来呢?甚至旋转的更快呢?

  1. 师鼓励同学们动手来尝试一下。

  2. 师组织8人小组进行“找出纸条会飞旋的方法”的竞赛。(预先准备好奖品)

  3. 师针对学生制作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小结。提醒学生制作时注意纸条两端的平衡。

  4. .组织学生进行评选。

  1. 教师出示两种形状相同,色彩不同的纸条(一个是色彩缤纷的、一个是没有色彩装饰的)同时从高空放下进行比较 “哪个纸条更漂亮”。

  1. 学生观察,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怎样做才能让纸条飞起来?

  1. 学生分成8人小组进行制作,利用自备的各种纸条尝试“纸条飞起来了”。

  2. 小组长汇报尝试结果,介绍“我们的纸条是怎样飞起来的”——示范纸条折一下、扭一下、粘一下……。

  3. 组员表演纸条“飞起来、转起来”。

  4. 学生评选出做得较好的小组。

  如:形状多样、飞旋时在空中停留较长时间、旋转时能保持平衡等方面。

  1. 学生发现装饰过的纸条更美,再通过老师的提示,分别在自己做的纸条涂上好看的颜色,使纸条旋转时变得更漂亮。

  游戏、交流

  1. 老师和学生在游戏中交流自己的所感所思:看谁的纸条在空中飞的时间长,谁的纸条旋转的更快?

  2. 教育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做“垃圾虫”。

  1.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互相指出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纸条的形状,使纸条飞旋得更好看,飞的时间更长。

  2. 同学们把地上的垃圾捡到垃圾桶。大家共同爱护环境卫生。

美术教案 篇2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教案 篇3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第6课想象中的飞机共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现代新型飞机的特征,通过欣赏、收集、研究新兴飞机的图片资料,讨论未来飞机的发展与变化,激发学生设计中的创新意识。

  操作目标: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设计飞机,让学生体验成果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新型飞机的特点,头骨讨论发展学生的饿想象力与创造力。难点:对未来飞机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备师:收集最新型的飞机的资料,可以是图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使用视频展示台。

  生:收集飞机的资料,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观察与体验第一课时

  *游戏与活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幻电影,让学生体验在未来世界生存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是“突出重围”。假设若干年后地球面临着毁灭,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人类要研制最新型的飞行器,能够带着人们非向太空,寻找新的家园,着个宏伟计划的代号就是“突出重围”。你们愿意来做这个游戏吗?看谁能够设计出新型的飞机,带着人类冲出地球。

  *观察与体验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类从“向鸟类学飞”到“研制第一架动力飞机”的历程。学生体验:人类社会的进步凝聚着前人的指挥和汗水。

  创造与设计

  图片展示: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

  学生体验:高科技的力量和时代的发展以及这些新型飞机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学生观察:从第一架动力飞机到最新型的飞机,它们经过对飞机的细心观察,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和感受,为学生搭起了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学生的创造就不再是无源之水了。

  第二课时

  *想象与描绘

  师:刚才我们了解飞机的发展史,人类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飞机,你觉得未来世界的新型飞机应该更具备哪些功能呢?

  生:飞行速度更快、飞行时间更长``````

  师:要具备这些功能,飞机的饿造型应该有怎样的改进呢?

  生:体型向微型和超大型两个方向发展,造型向仿生型发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创意构思表达出来,是学生步入想象的天堂。*创造与设计: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

  法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设计意图基本能够用画面表达出来,满足了学生创造设计的欲望,体验了成功的愉悦。评价与鼓励*评价与鼓励

  在学生想象设计与绘画过程中,教师不失实机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加以鼓励。作业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作业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和绘画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将自己的种种想法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然后再画出来。

  板书设计第6课想象中的飞机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 能将树叶贴在小金鱼的尾部

  * 体验小金鱼的着急和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

  活动流程: 出示挂图——寻找金鱼的尾巴——教师示范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1、出示挂图

  2、根据挂图教师创编故事(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有几条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做游戏,忽然有的小金鱼尾巴不见了,小金鱼很着急,小金鱼说,小朋友们,我没有尾巴就不会游泳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帮小金鱼想想办法好吗?

  寻找金鱼的尾巴

  1、下位寻找树叶,教师引导幼儿在树叶中识别,找出最像小金鱼尾巴的树叶。

  2、找到后请幼儿回到位子上去

  小结:这下好了,小金鱼的'尾巴找到了,让我们把尾巴送给小金鱼好吗?

  教师示范粘贴方法

  1、把树叶的一面涂上浆糊,贴在小金鱼的尾部,用手轻轻按一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的延伸: 让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画;

  3、增加自然常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教学难点:

  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资源手段:

  七色色标卡片、混色示范工具、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平台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学生: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二、分析理解。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混色游戏:

  1、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3、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学生参与混色游戏活动,并在活动中观察和学习色彩的变化,看一看色彩的变化,说一说观察的结果。通

  过直观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认识颜色,增强学生对色彩变化的注意力

  欣赏感知:

  1、你能正确并按照顺序表现彩虹的七种颜色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2、学生欣赏教材范图,你能比其他的小朋友想象的更奇特吗?

  三、自主表现。

  教师巡回辅导。

  1、一画,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2、学生绘画活动,表现自己的想象或则表现和彩虹有关的故事。运用语言激发思维,在绘画活动中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的画稿,看看上次画到那里,继续完善画面。

  二、根据设想上色,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帮助学生一起解决。

  三、作业评价。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探究学习带来的愉悦。

美术教案 篇6

  课 时:一课时课业类型:电脑创作 美术教案-电脑小画笔

  教学目的:学习电脑画图的知识及技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象、审美以及创造美等能力。

  教学重点: 电脑画图知识技法美术教案-电脑小画笔

  教学难点:启发构思、组织画面。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协调性和技巧。教学准备:学生:课本、各种图画样本、软盘。 教师:绘图、打印的图画。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很长时间的电脑操作,画图程序友好多同学早已经接触过,积极性相当高。而且,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尤其是画图的组合能力相当强,因此,学生应该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教学策略:应用自主教学法,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小组合作与个人点评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敢于展示,从而树立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问:①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上吗?小结: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目的:以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这节课另眼相看,为顺利进行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习兴趣。师:放映 设问:②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样画的吗?小结:电脑小画笔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技术手段。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我们很多在实际绘画中遇到的小问题,这节课我们酒厂使用电脑小画笔进行创作,我相信同学们会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的。电脑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除了可以进行技术方面的运用,还可以制作新颖有趣的美术作品。(出示作品),这些作品就是利用电闹小画笔制作的,这种美术表现形式称为电脑绘画。(板书:电脑小画笔)目的:①利用精美的作品震撼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目的:②通过讲述电脑绘画的功能,自然而巧妙地引出课题。

  二、讲述新课

  1、认识电脑小画笔程序设问:同学们能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解释课题吗?小结:利用电脑小画笔提供的各种功能,进行巧妙地组合及填色,使之成为生动有趣的美术作品。

  目的:认识认识电脑小画笔程序,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进行知识建构。1、 分析作品,了解作品艺术特色,体验作品形式美感。欣赏作品,分析作品所表达的涵义。设问:①通过分析作品,你能试着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吗?(板书:艺术特色)小结:电脑小画笔的作品艺术特色是生动、概括、有一些夸张、。(板书:生动、概括、夸张)电脑小画笔的艺术特色正是这种美术表现形式的美的所在。设问:②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请你说说你对利用电脑小画笔创作的作品的感受。小结:通过赏析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概括的美和夸张的美。目的:①使学生感受到美,喜爱本课教学内容,情感既发,兴趣随至。

  目的:②使学生感受到美,才能发现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1、 示范制作方法、步骤设问: ①你知道电脑小画笔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吗?(板书:制作方法)小结:第一步是认识各种工具设问:②电脑小画笔的第二步应该是什么?小结:第二步是构图,确定主题(板书:构图)设问:③你认为电脑小画笔第三步应该是什么?小结:第三步是制作(板书:制作)目的:①学习电脑小画笔制作方法,进行知识建构。 目的:②由学生口中说出制作方法步骤,加深学生印象 目的:③加强教师示范作用,突出教学直观性。1.布置作业运用所学技法,每人利用电脑小画笔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三、学生制作

  1、组织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指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目的: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目的:②交流思想、互受启发、降低难度、提高兴趣。2、 奖励竞争展示制作优秀的作品,并且保留下来,打印后作为学生评价的一个凭据。目的:①培养竞争意识,为学生创设战胜自我的环境。目的:②采用激励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兴趣。目的:③提高教学效率四、 课堂小结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目的:巩固兴趣小结本课内容目的: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电脑小画笔 认识工具 主题 构图 制作艺术特色:生动、概括、夸张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四季中的冬季有哪些季节特征。

  2.培养孩子们的握笔能力。

  3.提高孩子们力量调节的能力。

  活动准备 保鲜膜, 报纸, 粗盐, 食用盐, 胶水

  活动内容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冬天。

  - 它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

  - 它是秋天的下一个季节,这个季节里会下雪,它是什么季节呢?

  [展开]

  1、 谈谈关于冬天你有什么经历。

  - 说到冬天的话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 大家在冬天里干了什么?

  2、谈谈冬天。

  ① 讨论一下冬天有什么特征。.

  ② 冬天里能看到什么?

  ③ 冬天里能玩些什么,有哪些游戏?

  ④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3、用报纸和保鲜膜做雪人。

  ① 把报纸团成一团。

  ② 把团圆的报纸用保鲜膜套上。

  ③ 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个。

  ④ 把两个圆球粘在一起,做出雪人的`形状并粘上眼睛和脸。

  4、观察活动纸。

  - 这上面画了什么?

  - 漆黑的夜晚下雪的话会变得怎么样呢?

  - 用什么材料表现雪好呢?

  5、用活动纸准备的各种材料表现出下雪的村庄。

  ① 在图画上面图上胶水。

  ② 在天空里撒上粗盐和食用盐表现出下雪的样子。

  ③ 在屋顶和树上也撒上盐。

  [总结]

  ①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②总结活动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 能 熟练用 剪刀,并知道剪刀的作用和特点。

  2 、 幼儿尝试创新剪落叶。

  3 、 学会对称剪法。

  活动准备:

  剪刀 彩色的纸张 胶水

  活动过程:

  1 、 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有什么变化?(水果熟了、天气变凉爽了、树叶飘落下来了 ---------- )

  2 、 教师出示一片已经剪好的落叶。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落叶的颜色和特征。

  3 、 教师示范剪落叶。

  先拿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纸,对折,在纸上画出叶子的半部分,在沿着线条剪下。打开就是一张美丽的落叶。

  教师着重讲解画落叶的方法:画树叶的'时候,要画出落叶的特点:有细细叶柄,宽宽的叶面,尖尖的叶角。

  4 、 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帮助动手操作比较弱的幼儿。

  5 、 幼儿作品评价。

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2、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

  (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

  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

  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

  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

  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 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 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

美术教案 篇10

  (一)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大灰狼头饰一只。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粉笔数盒放在"小鸡家"周围。

  (二)活动过程:

  1.老师扮作鸡妈妈, 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评:活动开始,老师和幼儿以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出现,幼儿容易对老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对于个别幼儿的"自由"动作,老师未加干涉,给了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

  2.插"篱笆",学习用粉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评:大灰狼是幼儿较熟悉的动物,它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马上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反应,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的意识,激起幼儿插"篱笆"的欲望,为下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基础。添加大灰狼摔跤的环节,使活动自然过渡。)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幼A:"我要把大灰狼打死!"幼B:"我拿枪把大灰狼枪毙掉!"幼C:" 我们躲在家里不出去!"师:"我的孩子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评:组织讨论,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老师的肯定也鼓励了幼儿战胜大灰狼的勇气。幼儿第一次用粉笔,非常开心,完全融入活动过程中。由于在地上画有一定的难度,对幼儿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使幼儿能进一步掌握画直线的技能。)

  (3)" 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粉笔在地上画直线。"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评:这是一个对幼儿的画作的环节。让大灰狼来哪些线条画歪了、画短了?哪些地方画少了?幼儿在活动中,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地方画得不太好,并通过对付大灰狼,及时地进行更正。最后大灰狼的话,为下一个环节作了铺垫。)

  (4)继续插"篱笆",用粉笔在地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幼A:"我们再多插些篱笆!"幼B:"我们搬走吧!"幼C:"我们把篱笆插得长长的!"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评:这个环节了幼儿继续用粉笔画直线的机会。同时,幼儿观察篱笆的过程,也是对作品再次的过程,增强了判断能力,更丰富了幼儿的绘画经验。同时也了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机会。)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评:结束部分也是对幼儿的画再次作肯定的部分。通过战胜大灰狼,幼儿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体验了胜利的喜悦,同时增强了幼儿作画的自信心。)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苹果》美术教案01-24

美术欣赏教案06-11

小班美术教案12-17

中班美术教案04-12

大班美术教案03-13

关于美术教案03-09

美术教案范文04-13

春的美术教案02-22

美术绘画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