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0 09:34:1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袜子的外部特征,知道袜子是各种各样的。

  2、知道袜子对人们的作用,掌握袜子的穿脱方法,会自己穿袜子。

  3、由各种袜子的美,产生对美的兴趣,提高美的欣赏力。

  活动准备:

  袜子若干、塑料筐若干、轻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察袜子的外部特征。

  1、组织幼儿参观袜子。

  导入: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去看一看,袜子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和好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2、组织幼儿讨论。

  讨论:你刚才看到的袜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觉?袜子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长短、厚薄材料等)你还见过其它特殊的袜子吗?(五指袜、保健袜等)

  二、将袜子分类。

  1、将袜子分类。

  导入: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参观的时候把袜子给弄乱了,我们现在来给袜子分分家好吗?住在一家的袜子都要有一个相同的地方。

  2、组织幼儿讨论。

  讨论:你是按照袜子的什么相同让他们住在一个家的.?

  三、了解袜子的作用。

  导入:刚才我们参观了袜子,帮袜子分了家。那你知道袜子有什么用呢?人们为什么要穿袜子呢?(保暖;美观:袜子可以陪衬皮鞋,并能很好地将裤子和皮鞋协调起来,让人们更美;舒适:袜子有弹性、柔软,可以更好地贴在脚上,减弱脚与鞋子之间的摩擦,不容易伤到脚;有的起保健作用。)

  四、穿袜子比赛,结束活动。

  1、穿袜子比赛。

  2、与下一个活动衔接:袜子好玩吗?还想玩吗?休息一下,我们接着玩好吗?

  活动延伸:

  自主活动时相互讨论自己今天穿的袜子。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纸张承载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探索纸张站起来的方法及纸的承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笔、书本、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平躺要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

  2、试一试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探索纸张站立的方式并进行记录。

  3、交流分享

  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纸张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师:宝贝们真厉害,用你们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那么,站立的纸张上能不能放东西承载力量呢?

  2、试一试

  幼儿自由实验。

  3、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把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有的纸会倒下来,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

  教师小结: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会不一样。

  三、探索纸张承载力大小

  1、猜一猜

  师:刚刚宝宝们都实验站起来的纸可以承载重量,那能不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呢?

  2、试一试

  引导幼儿尝试让纸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载力。

  3、比一比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表,并评出纸张大力士。

  小结:纸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载力也会不同。宝贝们的实验都做得很棒,只要动手,动脑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学习,宝贝们回家以后再用各种各样的纸去探索它的承载力吧!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课幼儿们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完成的很好,从中我也得到启发,科学课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2、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三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5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习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①池塘里开来了什么?有几条?两条什么颜色的船?

  蓝色的船和黑色的船长短一样吗?哪条船长,哪条船短?(手势)蓝色的船短,黑色的船长,我们根据它们长短不同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蓝色的船短,我们叫他短的船。黑色的船长我们叫它什么?手势。黑色的船叫什么船?蓝色的船呢?

  ②看,又开来一条什么颜色的船?现在池塘里哪条船最长?我们叫它最长的船。那我们和三条不一样长短的船打打招呼。

  小结:池塘里的三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是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

  ⒉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现在最长的船、长的船和短的船要停靠到岸边等待客人上船,我们来帮它们根据长短不同有规律地停靠在岸边,停船时请将船的一头紧紧地靠在红旗下面直直的河岸上,一条波浪上停一条船,哪条船停在最上面?接下来停哪条?最后排哪一条比较整齐。在你们的桌上老师准备了小河图和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请你为小船有规律的排队。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好从长到短与从短到长排队各一张)

  ⑶交流:

  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你把那一条小船排在了最上面,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最上面呢?接下来排的是那条船?(长的)后面又接着谁?(短的)原来你先找出三条船中最长的船排在第一,再找出长的,最后排短的,这种排队的方法叫从长到短,从长到短的方法小船从最长的开始,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看上去很有规律。看,这些小船是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的吗?他有没有把最长的排在最上面?那么他把上面排在了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他找出三条当中最短的船,把最短的排在最上面,接下来是长的,最下面是最长的,这种方法叫做从短到长,从短到长的排列方法,小船从最短的开始越来越长,看上去也很有规律。

  ②除了从长到短和从短到长的排队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看它们排的有规律吗?这种排序的方法小船一会是最长的,一会是短的,又是长的,看上去有规律吗?谁来帮他改一下?

  ③原来按照长短给小船排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长到短,一种是从短到长。

  如果你刚才没有按照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这两种方法给小船排队,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排队方法给小船有规律的排一排。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⑴(PPT结合青蛙叫声)小船在岸边有规律的排好了队,听!谁来乘船啦?几只青蛙排着队来啦?3只。看,又有排小青蛙也来了,它们有几只呢?猜猜还会有青蛙排着队过来吗?一起叫叫看,小青蛙快出来,哟,真的还有,这一次来了几只?这几排青蛙的数量不一样,队伍的长短一样吗?

  ⒉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今天这三排长短不同的青蛙要乘上三条长短不同的小船去旅行,想一想,那排青蛙乘哪条船最合适,请你赶快帮小青蛙乘船吧!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交流:最长的船上坐了几只青蛙?为什么要让五只青蛙乘到最长的船上呢?三只青蛙乘到了哪条船上呢?

  ⑷小结:青蛙数量多,队伍长,适合乘长长的船,青蛙数量少,队伍短,适合乘短短的船。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活动反思: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教师并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探索蝴蝶的演变过程,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蝴蝶的生长过程。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蝴蝶演变的挂图,蝴蝶标本。

  活动过程:

  一、以帮助毛毛虫找妈妈的口吻引入。

  二、讨论:

  1、毛毛虫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

  2、你们知道哪儿可以找到毛毛虫的'妈妈?

  三、编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从故事中让孩子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边欣赏挂图边安静的倾听。

  2、提问:毛毛虫是怎么样变成蝴蝶的?

  3、小结毛毛虫演变的过程:卵——毛毛虫——蛹——蝴蝶。

  四、讨论:你们还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宝宝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不一样?

  (比如:蝌蚪,蚕,蛆……)

  五、户外观察活动:带孩子到户外的草丛和树叶下观察,看能否找到毛毛虫或蛹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让幼儿认识了蝴蝶的成长过程,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认识更多活蝴蝶,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索奥秘并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不足之处是没能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精】科学活动教案03-12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3-13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3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