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5-21 12:34:2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班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麻雀们等待日出的心情。

  2、感受太阳带给万物的美好生活。

  3、大胆地进行故事表演。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等太阳》。

  2、麻雀妈妈、小麻雀的胸饰(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引入。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艳阳高照的美景。

  2、图片里是什么天气?你们喜欢有太阳的大晴天吗?当有太阳的时候你会干些什么呢?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麻雀们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干什么了吧。

  二、分段欣赏故事《等太阳》,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请幼儿安静欣赏,提问:

  ①早晨,麻雀妈妈和孩子在窝里等什么?为什么要等太阳呢?

  ②一整天,麻雀妈妈在干什么?

  ③黑夜降临后,小麻雀们怎么了?

  2、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请幼儿欣赏第二段,提问:

  ①黎明时分,小麻雀们和妈妈坐在窝里等什么?

  ②太阳从哪里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体会麻雀们等待日出时的情感变化。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完整欣赏故事。

  2、黎明时分,麻雀妈妈和孩子在窝里等太阳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太阳出来了又是什么心情呢?(请幼儿用不同的表情表现)

  四、讨论:太阳带来了什么?

  1、请幼儿说说故事中太阳带来了什么?(给小麻雀带来食物)

  2、讨论:太阳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教师播放课件【太阳带来什么】,请幼儿欣赏。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欣赏】,请幼儿跟着课件尝试有感情地复述故事,重点学念故事中的.对白。

  2、请个别幼儿分别佩戴胸饰(课件“打印材料”)扮演麻雀妈妈和小麻雀们,教师可以念故事旁白,和幼儿一起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坐在位子上当观众。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提供课件(打印材料),请幼儿继续进行故事表演《等太阳》。

  2、画一画:我眼中的太阳。

  在美工区,请幼儿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太阳。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泥条盘绕的方法制作蜗牛。

  2、愿意和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3、养成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对陶艺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布置“蜗牛”生活场景。

  2、蜗牛图片多幅。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2、讨论、练习蜗牛的.制作方法。

  (1)教师:蜗牛长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怎样制作蜗牛呢?

  (2)师幼共同讨论蜗牛的制作方法。

  (3)教师:蜗牛平时生活在哪里?会干些什么?请你们用陶泥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蜗牛。

  由于有了图片的加入,因此在此处教师没有进行示范,而是采用和幼儿一起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制作的方法,同时也为后期制作不同的蜗牛奠定了基础。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各种不同姿态的蜗牛。

  4、活动评价。

  幼儿将制作的蜗牛放置于生活场景中,互相评价。教师作点评。

  评价环节,教师为幼儿制作的蜗牛创设了一个生活空间,使幼儿制作的蜗牛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这样容易激起幼儿自己讲述的欲望,有利于幼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美术区开展绘画活动“可爱的蜗牛”;在墙面张贴图片,供幼儿欣赏。

  2.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蜗牛的资料,帮助幼儿了解其特征,扩展经验。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孵小鸡(撕贴)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鸡窝”、“草地”、“花园”

  3.蛋宝宝(椭圆形黄色蜡光纸)中间用缝纫机踩好小鸡的外形。剪好圆形、三角形、鸡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师:“小鸡一一”

  幼:“哎一—”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幼:“好的一”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评析:开始部分让幼儿以小鸡的身份进入角色,比较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起来。)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幼:“好的。”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歌曲。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即用琴伴奏。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评析: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和小鸡对唱,富有情感,使幼儿感觉亲切,能进入更好地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3.在游戏中拓展思路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1)玩游戏《捉迷藏》,借助胸饰创编歌曲。

  师:“小鸡,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请你们躲在篱笆后面戴十二小动物的胸饰,变成其它小动物,妈妈唱到谁,就请谁边唱边出来,好吗?”

  (2)发挥想象,创编歌曲。

  师:“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唱的小动物以外,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它是怎么叫的?”

  幼儿讨论后回答。

  幼A:老虎它会叫的。啊呜啊呜

  幼B:山羊会绵绵叫。

  幼C:小牛会牟牟叫。

  幼D:大白鹅会冈冈冈地叫。

  幼儿回答后,个别唱,集体答。

  (评析: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唱一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唱出来。在个别唱和集体唱的过程中,共享游戏的快乐及彼此的'经验。)

  4.变换角色,帮鸡妈妈孵小鸡。

  (1)听音乐做律动小鸡慢慢长大。

  (2)师:“小鸡们都长大了,我好高兴哦!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事情呢?”

  幼:“能~”

  师:“鸡棚里还有许多蛋宝宝,它们快要孵出来了,我们去帮助它们,让它们早点出来,好吗?”

  幼:“好的。”

  (3)教师讲解孵蛋的要求,幼儿学习孵蛋的方法。

  (4)将孵好的蛋(小鸡)贴在背景草地上。

  (评析:教师以角色的口吻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使幼儿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1.玩体育游戏“小鸡吃虫”。

  2.绘画“可爱的小鸡”。

  3.进行探索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

  三.活动评价

  教师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并以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本领;:活动场景布置科学,富有童趣,活动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在自然而然中,幼儿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教师能站在启发和引导的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活动中教师自身饱满、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动,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幼儿情绪活跃,主动参与。如在师生对唱时,教师的眼神、手势让幼儿对创编充满了信心,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小班教案 篇4

  目标:

  1、通过比较,区分最大与最小。

  2、习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准备:

  1、情景布置。

  2、幼儿用书—连线游戏

  过程:

  1、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教师交代游戏的`情景。

  教师:“等会儿有客人要来,可是家里乱糟糟的,该怎么办?”

  “谁愿意来帮忙整理一下?”

  幼儿观察情景,并说说有哪些东西需要整理。

  2、 材料,积累经验:

  请幼儿在同一类的材料中找出物体最大与最小的各一份

  交流按物体大小排序的方法。

  教师:“看一看,这些碗是用什么办法排列整齐的?”

  教师请幼儿按物体大小排序的方法,再次对材料进行操作。

  根据幼儿的实际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个别指导。

  3、验操作情况,巩固经验:

  师生共同检验每件物品的整理情况。

  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通过比较,区分了最大与最小。并学习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幼儿喜欢动手探索,通过实践寻找答案。教学目标达到,教学任务完成。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魔水”画画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班级:小班

  活动准备:橘子一个 棉花棒数根 白纸若干 蜡烛若干小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剥橘子

  让幼儿动手剥橘子,将橘子汁挤在小碟子里

  二、作画

  1、让幼儿用棉花棒蘸橘子汁,在纸上画简单画。

  2、画干后再把画纸放在蜡烛上烘烤,这时纸上的图案就显出来了。

  总结分享:

  在教师烘烤画的过程中让幼儿分享画面的`变化。

  活动评价:

  通过作画让幼儿了解桔子的另一个特点:它的汁还可以作画,从而激发幼儿对作画的兴趣;在烘烤的过程中幼儿也了解了烘烤的技巧虽然幼儿不能做这一工作, 但他知道经过烘烤桔子汁可变颜色。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学会自己做。

  ·在活动中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已学着自己动手吃饭等

  (材料准备) 围裙、碗和调羹、小床 情景表演等

  活动重难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看看讲讲

  教师请幼儿观看表演,

  ·你看到了什么?

  ·谁扮演妈妈?谁扮演宝宝?

  小结:宝宝对妈妈说:我长大了

  二、说说做做

  幼儿再次分段观看表演

  ·妈妈要喂宝宝吃饭,宝宝说什么?(边做动作边学说:不用,不用,宝宝自己吃。)

  ·宝宝不小心摔了一跤,妈妈要扶她起来,宝宝说什么?(边做动作边学说:不用,不用,宝宝自己起来)

  ·天黑了,宝宝是怎样上床睡觉的?

  ·宝宝对布娃娃说什么?(边做动作边学说:布娃娃长大了,你要自己睡)。

  小结: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做。

  三、宝宝长大了,你还会做什么呢?

  小结:原来,宝宝的小手很能干的,样样事情会学着自己动手做。真棒!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节奏乐的快乐。

  2、愿意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打节奏。

  活动准备:

  1、各种餐具。

  2、《苹果》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餐具

  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我们来认识一下,说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

  2、想想平时这些东西都是在哪里用的?

  3、今天,老师要用这些勺子,盘子来敲出好听的声音。(老师示范用不同的餐具,敲出不同的声音,可以有节奏的)

  4、好不好听?你们想不想来试试,那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样选好多种餐具来敲一敲,听一听。(幼儿自由的敲餐具)

  5、好不好玩,感觉怎么样?那么想不想敲出更好听的声音。

  6、现在请你保管好自己的餐具来听一听,老师现在敲的声音,好听就跟老师学一下。

  7、真能干,你们敲的真好听,太棒了。现在请你们保管好手中的餐具和老师一起来听一首音乐《苹果》。

  8、这首音乐真好听,要是我们用我们手中的餐具给它来点伴奏可能会更好听,试试,好吗?

  9、前奏的时候可以点头,听好音乐敲。

  10、我们班的.孩子可真能干,敲出了这么好听的声音,如果他们的眼睛能看好老师,那敲出的声音会更好听,来试一遍。

  11、这首歌啊是我们最喜欢唱的了,而且唱的可好听了,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看我们,那我们就表演给他们看一下吧,唱的时候要怎么样?我们还可以自己来伴奏。

  12、太棒了,我们今天学会了给音乐打节奏,是不是该祝贺一下(大家一起很开心的敲餐具)。

小班教案 篇8

  《蒙氏数学》加法减法复习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多种形式来让幼儿练习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因此在活动中要注意使用“添上”、“合起来”、“一共”、“拿走”、“去掉”、“还剩”等关键词,让幼儿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体验成功感,从而激发幼儿对计算的兴趣。——《蒙氏数学·第5册》

  设计意图

  幼儿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与物质的数量是有一定关系的,而数学的运算又是单调、枯燥的。所以为了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我特意设计了此次活动,将枯燥的数学运算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在游戏中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有趣。

  3.初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二、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三、活动准备

  1.教具:碉堡两个(上面贴有10以内加减法算式题若干),小红旗两面,课件。

  2.学具:算式卡若干,各种颜色花算式卡片若干,小鱼若干(有算式题),小猫头饰若干,纸盒,乒乓球10个,小玩具若干(上面贴有算式题),自制钱币(背后有数字),笔若干,《操作册》第5册第41-42页。

  3.亲子作业卡。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碰球游戏。教师提问10以内的分解组成,幼儿回答。(教师说的球的数字和幼儿说的球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10)如,教师说:“我拿1个球碰你几个球?”幼儿答:“你拿1个球碰我9个球。”依次将10以内的分解组成全部回答完。

  2.集体活动

  (1)课件练习:请幼儿用小手计算器计算课件中的“算一算”指名回答并请幼儿到白板上点击答案是否一致。

  (2)游戏“摸箱”。纸盒里装有10个乒乓球,请幼儿伸手抓乒乓球,数一数抓起来了几个乒乓球,纸盒里还剩几个乒乓球。请幼儿在桌子上将减法算式题找出来,并说出答案。

  (3)游戏“小猫捉鱼”。请每个幼儿戴上小猫头饰和手拿一个塑料篮子当鱼篓,然后算出地上“小鱼”背后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题,答案算对了才能将“小鱼”放进“鱼篓”里。在相同时间内谁算得又对又多,谁就获胜。

  (4)游戏“炸碉堡”。幼儿分成两队,教师发出口令后,两队排头幼儿跑向“碉堡”处,算出“碉堡”上的一道算式题,答案算得正确的才能将算式题取下来,再换每队第二名幼儿去“炸碉堡”。依次进行,哪队幼儿先将“碉堡”上的算式题全部算对算完,插上小红旗,哪队就获得胜利。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完成《操作册》P41的操作。

  第二组:玩“采花”游戏。幼儿各自到听课老师处采花(听课老师手上拿着各种颜色花算式卡片举起了,让有过来才。幼儿算对了就把花送个幼儿。

  第三组:玩“小超市”游戏。幼儿2-4人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将小玩具上的算式题答案算出来,如果手上“钱币”的数字与小玩具上算式题的答案一样,就可以从“售货员”手上将小玩具“买”走。

  4.师作一个小结。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收拾物品,并肯定在游戏和分组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幼儿。

  五、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5册第42页的活动。

  (2)在数学区投放扑克牌,让幼儿玩“凑10点”的游戏。

  数学.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5册第81-84页的活动。

  (2)家长和孩子共同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如爸爸说:“爸爸打倒了几个球,宝宝打倒了几个球,一共打倒了几个球?”

  (3) 请家长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让孩子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妈妈说:“妈妈今天买了10个桔子,宝宝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呢?”

  数学.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5册第81-84页的活动。

  (2)家长和孩子共同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如爸爸说:“爸爸打倒了几个球,宝宝打倒了几个球,一共打倒了几个球?”

  (3) 请家长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让孩子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妈妈说:“妈妈今天买了10个桔子,宝宝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呢?”

  数学.家庭延伸

  (1)完成《作业纸》第5册第81-84页的活动。

  (2)家长和孩子共同玩“打保龄球”的游戏。如爸爸说:“爸爸打倒了几个球,宝宝打倒了几个球,一共打倒了几个球?”

  (3) 请家长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让孩子进行加减法运算。如妈妈说:“妈妈今天买了10个桔子,宝宝吃掉了3个,还剩几个桔子呢?”

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绘本《蜡笔小黑》,发挥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创作美丽的烟花图。

  2、开拓幼儿艺术视野,感受黑色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刮画纸、竹笔人手一份。

  3、视频展示仪,范画。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画面(1):这是什么?你找到了什么颜色?

  (二)借助绘本故事,理解绘画要求。

  1、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有一天蜡笔宝宝们跑到白纸上画了一幅好看的画,小黑也很想画,它坐在旁边很伤心,这时候竹笔哥哥说:别伤心,你也有你的用处,等着瞧!我能帮助你。蜡笔宝宝都很想表现自己,后来会把这幅画变成什么样呢?(乱七八糟)这时候小黑跑上去画起了颜色,把这张纸涂得黑黑的。

  2、教师出示黑纸、竹笔,并且播放视频。

  (1)提问:像什么?什么时候要放烟花?

  (2)小结:人们遇到高兴地事情就要放烟花的'。

  3、教师播放烟花视频。

  教师:这个烟花好看吗?为什么?(师再出示已经画好一半的烟花问:那这幅怎么样?跟刚才的比好像有点少了,我们再画一朵好吗?)

  4、教师使用视频展示仪,示范用刮蜡画的形式画烟花。

  5、教师讲述绘画要求:握紧竹笔哥哥,笔尖朝下,用力画下去,线要画的直直的,密密的,画好贴在展板上,一起来欣赏烟花展,好吗?

  (三)幼儿绘画。

  1、幼儿绘画,教师播放音乐。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完成作品。

  (四)评价作品。

  1、张贴幼儿作品,提问:你喜欢哪幅画呢?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一张更完整的画,激发幼儿下次作画兴趣。

小班教案 篇10

  一、设计意图: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保育环节。随着冬季的来临,孩子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幼儿的午睡要遇到脱去外衣、折叠外衣、放好外衣等一系列的事情.每天中午,吃完饭散步回到午睡室。孩子们快速地爬上自己的床,很快都钻到被窝里了。不一会儿,衣服都脱下来了,有的是自己脱的,有的是好朋友、老师帮忙的,再一看,衣服是东一件西一件的,有的扔在床头,有的扔在床尾,有的全堆在一起,甚至扔在地上……为此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叠衣服”这一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学习折叠衣服的基本方法,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学习折叠衣服的基本方法。

  2、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体验自己会叠衣服的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

  1、布娃娃一个,放衣服的篓子一个。

  2、圆领套衫每人一件,3秒表四个。

  四、活动过程:

  (一)情境讲述:

  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篓子,里面有放乱的衣服若干件,教师出示布娃娃。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娃娃,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可是,你们看,因为我不会叠衣服,所以只能将这些衣服扔到这个篓子里了。小朋友们,你们会叠衣服吗?你们教教我好吗?”

  (二)初步学习叠套衫:

  1、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再进行集体评价。

  2、教师小结,再以娃娃还不会为由根据幼儿提示做示范。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我们的娃娃还不会呢,我们一起来教教它好吗?”(教师出示衣服,在叠之前介绍袖子,衣襟,强调叠衣服时要先将衣服放平。在后面的叠的过程中教师边根据儿歌边叠衣服,先给幼儿一个概念。)

  (三)在叠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儿歌:

  1、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原来叠衣服也有儿歌。那你们刚才听仔细了吗?”

  2、带领幼儿学习儿歌:一只袖子盖上来,两只袖子盖上来,大大被子盖好了,我的衣服叠好了。

  (四)幼儿自行操作,加以巩固。

  师:“娃娃的衣服可真多,小朋友们帮帮它好吗?每人拿一件帮它叠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让幼儿边操作边念儿歌)在幼儿自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要给予适宜的指导,使幼儿充满自信的进行操作。

  2、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衣服放在前面,大家集体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衣服叠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再请叠的好的幼儿去指导叠不好的幼儿,培养互相帮忙的情感。

  3、进行一场比赛,加以巩固。

  (五)活动结束:以小朋友帮娃娃叠好衣服,娃娃请小朋友到他家做客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在每天的幼儿午睡时间指导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