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26 19:43:3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教案锦集九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师一边解说,一边板书):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0。02微米。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000000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0。1埃。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n是纳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录音、录像及电子作品需当堂展示,书面作品如有时间可以展示。时间紧张的话可在教室里张贴。

  4、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汇报的小组可与下面的同学进行互动,可以提问或回答在座同学问题的方式进行。

  三、总结

  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感想,感叹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叹人类的不懈努力与聪明智慧)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

  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和我们

  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七个小矮人头饰若干,游戏操作材料,胶水若干,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激起幼儿兴趣。

  七个小矮人外出回来,发现白雪公主不见了,非常焦急。正在这时邮递员小乌龟送来了一封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读一遍信)小矮人们:白雪公主现在已经被我囚禁在了城堡里面,我马上就可以变成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了,路上已经被我施了魔法,你们快放弃营救白雪公主吧,哈哈哈……小勇士们,你们有信心救出白雪公主吗?(有!)好,那我们出发吧!

  2.第一关:通往城堡的小路一复习6的分和与组成。

  师:这里是通往城堡的一条小路,可是被恶毒的皇后施了魔法,竟然有很多大蜘蛛挡住了去路,我们怎么过去呢?瞧,那有个指示牌,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读一遍指示牌内容:只有用含有正确答案的数字之箭才能将蜘蛛杀死)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蜘蛛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难题吧!个别回答。(利用在蜘蛛身上画出6的分成式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因为6可以分成1和5,所以应该用含有6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集体回答。(引导幼儿说出6可以分成2和4,所以应该用含有2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以此方法,说出6可以分成3和3,4和2合起来是6……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3.第二关:城堡大门——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堡大门)

  可是城门被施了魔法,必须按对密码才可以,这可怎么办?看,有个通告! (读一遍通告)(请你根据大门上显示的图片列出相应的算式,你会发现惊喜!)

  我们赶紧来看看有哪些题目吧!(根据相应的图片,请幼儿列出相应算式3+3=6 6—2=4 1+5=6……)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拓展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回顾和解释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让学生在解释中进一步理解拓展

  2.应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拓展。

  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分析发现本册教材中《植物的根和茎》这一课主要侧重于对植物根和茎的作用的研究,而非对根和茎其它方面如:分类、形态、功能性的研究。教材以“植物制造养料所需要的水和土壤中的养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内的?”设问为导入,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提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学生想办法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同样第二部分对于茎的作用,其目的也是引导学生想出一个方法来显示茎可以把水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和植物的其他它部分。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围绕这两个实验来开展。

  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证明植物依靠根吸收水分和养料

  的实验,实际有两种不同的证明策略。一种是证明用肯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明法”,一种是证明用否定句陈述的假设,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并不是依靠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我们称为“证伪法”。事实上,即便把植物的根切除,植物一样能靠茎吸收水分。那么植物为什么要依靠根吸收水分呢?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真的去追问自己,我们将会自行得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出现的证明方法不是“证伪法”。

  2.教学中我们将避免“证伪法”,因为学生的基础可能不够,但是如果学生真的出现这样的假设,老师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这个“皮球”没收或放在一边,可以将“皮球”抛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释或解决。

  3. 教学活动中的时间安排可适当调节, 有些活动可安排在课外进行。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2、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4、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

  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6、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根和茎的作用实验证明

  2、教学难点:证明实验的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供小组研究的材料:多种多样的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

  根部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食用油;滴管;剪刀;两个装有不同颜色的水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问: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怎样生存,你们知道了植物是怎样生存了吗?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达到植物身

  体的各个部分呢?

  引导学生作出解释——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把水分和养料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2、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出示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二)、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师提出研究问题: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2、组织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的方案;

  3、交流和指导:

  (1)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为什么?

  (2)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能容易的看到实验的现象?

  (3)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有没有减少?

  (4)怎样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蒸发)到空气中去?有什么办法?

  (5)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制作实验装置,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5、教师出示已经提前做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结论。

  6、交流:根在植物的生长中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

  2、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

  3、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4、阅读教材中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

  5、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

  6、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并让某学生进行操作。

  7、预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2、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部分:不同的天气,生物预告天气,预测未来的天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及阅读与拓展。

  2、不同的天气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们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天气情况。

  3、生物预告天气是简单介绍生物中为什么能预告天气的道理,有很多生物都有比我们人类更早地知道天气的本领。让学生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儿歌等。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长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良好习惯。

  4、预测未来的天气是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利用课本第40页两幅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本地区当天的云层情况,尝试推测当地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5、了解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行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3、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4、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教学难点】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图片,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0xx年9月3日、4日的当地报纸。

  2、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没有关心天气的变化?你看过(听到)天气预报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2、不同的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同学们知道的生活常识可真不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②当你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又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③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符号拿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展示)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④请同学们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或者长期记录)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利益关系,辨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

  2、道要解决科学问题,必须像法庭办案一样,有充分的事实与证据;

  3、解并选择运用查阅书籍、浏览网络、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方法来搜集事实与证据。

  教学重点

  你有没有过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呢?这是一个角色换位的游戏,它会让你对所担任的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教学准备

  水彩笔,卡纸,剪刀,用于制作小组名称的标牌。

  教师可自制一张公告,活动时张贴在黑板或墙壁上。

  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快速联想时想到的方法及途径

  教学过程:

  1、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是蚂蚁,或者是瓢虫、蝴蝶、小鸟,甚至是蚊子、苍蝇、老鼠……我们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然后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标牌,如“蚂蚁组”、“小鸟组”

  3、先采用“畅想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用一种舒适的方法安静坐好,双眼微闭,想象自己就是某种动物,都会做些什么,觅食、结网、游戏、或休息等?再想象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某种方式杀死了这种动物,那么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

  4、站在自己小组所选择的动物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面对我们的同类总是遭到杀害,会怎样感受,怎样想呢?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3-23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02-28

昆虫科学教案12-15

科学教案范文02-14

科学教案(精选19篇)05-24

【精选】科学教案4篇05-13

科学教案《动物之最》06-11

【精选】科学教案7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