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学习歌曲,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乐于参与集体舞,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与小朋友间的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小蚂蚁头饰。
2、让幼儿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3、幼儿已有跳集体邀请舞的经验。
【教学过程】
1、听音乐,做律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l)让幼儿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让小朋友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幼儿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幼儿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1)教师提问:“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小朋友回答:“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
(2)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大声朗诵歌词,让小朋友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然后教师总结: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接着对幼儿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小朋友讲文明。懂礼貌,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幼儿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小朋友数出一共有16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幼儿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不同的特点。
4、 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小朋友便于记住歌词,让幼儿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小朋友接龙,然后小朋友间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幼儿掌握记熟歌词。
5、跳集体邀请舞。
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头上带着小蚂蚁的头饰,再找出几个幼儿当邀请者组成里圈,教师示范里外圈动作,讲明要求,组织小朋友都参与,都分别当几次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充分体现小朋友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6、小结。
提问小朋友,你们通过上这节音乐课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或体验到了什么?表演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教育等),幼儿基本上都能说出来,这种总结方式,让幼儿善于动脑、善于归纳学习内容,也便于记忆、领会。最后教师期望小朋友都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的儿童歌曲。让小朋友通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它的群体性很强,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知道2组以上一样的才是有规律的。
2、大胆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有规律排序的美,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学具操作材料:纸质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按男女男女的顺序入场。
教师:今天老师在给小朋友安排座位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仔细观察下)
(请你仔细看看边上的小朋友,来举手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我们是男女男女的坐的。
师:真棒,你发现了我们的座位是按照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这样有规律的坐小椅子的。
(小朋友看看是不是这样子的呀? 真厉害,被你们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师把小朋友发现的这个秘密做到了电脑上,我们一起看看吧,电脑上男孩女孩是怎样排的呀?) 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我们把这种排序叫做有规律的排序。
2、除了老师帮你们做的这个位置,你们想想看还可以怎么做呢?(想不出,提示:我把第二个小女孩和第三个小男孩换了一下,那你们看看前面是几个男孩子几个女孩子(2个2个),你们说接下来应该怎样排这个位置呢?(小手摸头,提醒换,最后请小朋友自己换)
播放课件(老师也把它放到了电脑上,你们真厉害想到了新的排座位的方法)(鼓励)
(二)
1、观察课件画面,了解动物的排序方法。
教师:有一些小动物也像我们一样有规律地排着队呢,我们来看看是谁?(教师操作课件,注意一组一组慢慢点出来,慢慢点出来的时候问谁在排队呀?原来是小猴和青蛙,(几只几只)一只猴子两只青蛙,接着怎么排呢?又是一只猴子两只青蛙,最后还是一只猴子两只青蛙。)
教师: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教师:它们排队的规律和小朋友坐椅子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坐的座位是2个男孩2个女孩,而小动物的队伍是一只猴子两只青蛙,一只猴子,两只青蛙。)这是2种不同的排队方式,你们发现了小动物的排队的秘密了。告诉你们其他小动物也想来排队,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看是谁呀?(小猫、小狗、小兔子)你们说他们这样是有规律的排队吗?(不是,为什么不是呢?谁来说说?老师告诉你们,只有2组以上相同的排队,我们把它称作为有规律的排序,只有一组是不能发现他们的规律的,大家想想看,如果让他们有规律的排队,该怎么排呀? (想不出,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排队方式,按照我们上面讲的规律,只需要在后面再排1组就好了。)
2、判别:哪一排是有规律地排序? 教师简单介绍有规律排序的含义。
教师:你觉得这两排中,哪一排算有规律地排序?第一排只有三只小动物在排队,看不出有什么规律,而第二排小动物的队伍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是有规律的排序。那请小朋友思考,怎么样才能判断他们是有规律的排队呢?我们把三个小动物在一起算一组,原来要有两组以上一样的队形才算是有规律的排序。)
师小结:今天我们真棒,已经学会了四个有规律的排对方式了,分别是1个男孩子1个女孩子;2个男孩子2个女孩子; 1只小猴子2只小青蛙;还有1橘子1草莓1苹果。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咯,到底有没有记住今天学到的本领。
这里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排队呢?有没有猜对呀?
(三)幼儿自主探索新的排序方法(发放操作材料及动物图片)
1、接下来请小朋友也来帮小动物来排排队吧,看老师手上有哪些小动物,就请你们来当小老师,来帮小动物来排队,你们可以选择2种、3种、也可以4种小动物来进行有规律的排队,看看你们能不能用不同的办法来给小朋友排队。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8个圆圈可以不用粘完,能表现规律即可)
(四)欣赏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1、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教师:今天小朋友想出了许多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很美,就像一首首好听的歌曲,都是很有节奏的。说说,你们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有规律的东西呢?(逐一讲述规律)(先环境《积木、卫生间、柜子》有规律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
(1)欣赏幼儿园的围墙。
(2)欣赏大型玩具。
(3)欣赏被套。
(4)欣赏靠垫。
(5)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呢?
2、让我们再到外面去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继续和孩子寻找有规律的东西。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班的孩子好奇心强,虽然比中班、小班的孩子懂事一些,但改不了顽皮的本性,随时进出教室时都爱用手去开关电灯。为了让幼儿懂得珍惜资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所以设计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2、培养幼儿节约用电的意识。
3、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性。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得的意识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电的用途以及电对人类的危害性
活动准备
1、节约用电相关图片
2、教室内的电源开关
活动过程
1、播放相关图片,音乐导入。
2、让孩子们讨论停电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引出电的'用途的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说说电的作用。
3、打开教室电灯开关,教师讲解电的用途
4、幼儿自由讨论,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5、帮助幼儿理解怎样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6、总结理解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的讨论与发言,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跟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怎样珍惜自然资源,怎样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培养幼儿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足之处在于我只注重了活动过程,而忽略了活动目的,让部分幼儿理解比较模糊,应该在讲解时仔细一点多讲述两遍,让幼儿更好地加深理解,并在活动中多给幼儿一些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演唱3/4拍歌曲,感知朝鲜族歌曲的节奏特点。
2、让幼儿能根据歌曲的旋律、节拍唱出缓慢、富有幻想的韵味。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音乐磁带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唱出缓慢、富有幻想的韵味;难点是要幼儿正确演唱3/4拍的`歌曲,每句最后的印值要唱足。
活动过程:
1、幼儿在教室门口等待,音乐响起。(课件)
(旁白):在一个幽静的夜晚,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正在草地上,慢慢地跳着舞,因为这个夜晚实在是太美了。
2、幼儿听音乐慢慢进入教室坐好,音乐渐弱。
旁白:“啊,这儿的空气太好了!”小精灵们高兴地叫着,接着就深深的吸了口气,然后又慢慢地将它呼出来,他们一共吸了三次,呼了三次。
……(练声曲)小精灵们正在唱歌呢,我们也一起唱歌吧。
与幼儿一起进行气息练习、发声练习。
3、请小朋友们扮演小精灵。(旁白)小精灵们有点累了,于是他们在草地上躺下来,看到了蓝蓝的天空,美丽的银河……看够了美丽的夜空,他们正想闭上眼睛美美的睡一觉,小精灵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只小白船正飘过来。
4、教师示范唱:“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船上好像还有些什么东西在那里”。小精灵们赶紧拿出望远镜看了看(请小朋友拿出“望远镜”看课件)。“哇!太神奇了,太棒了!小船上有棵桂花树,还有只小白兔在游玩呢”。
5、教师示范唱:“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
旁白:小精灵们都说:“这只小船真神奇”。可是有一个小精灵说:“这只小船,跟我们见过的船不太一样啊!”可是,有什么不一样呢?小精灵们都仔细的看了起来(请小朋友们寻找不一样的地方)。
一个小精灵说:“小白船上没有船蓬也没有划船的船桨。”另一个小精灵说:“我也没有看见船上的船帆呢。”
6、教师示范唱:“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
旁白:“小白船,不停地飘呀飘呀,到
底飘到哪里去呢?”小精灵们很想知道小白船到底飘到哪里,他们就一直看着小白船飘呀飘呀,飘向了西边的天空。
7、教师示范唱:“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8、与幼儿一起总结歌词,并跟唱歌曲。
旁白:我真想坐上小白船去夜空里看看,你们想吗?可是船上的小白兔说:“小白船需要我们唱出最好听的歌声,它就会带着我们到夜空中去,我们一起试试吧!用最好听的歌声!”
9、请幼儿跟唱《小白船》两遍。
旁白:听到了这么美妙的歌声,小白船竟然真的向小精灵们驶来了,船上的小白兔,招呼小精灵们:“快上船。”
小精灵们坐在弯弯的小白船上,愉快地唱着歌,一起慢慢的驶向了夜空。
10、请小朋友们“坐上”小白船,并一起演唱歌曲。
旁白:小精灵们来到了夜空里。那里都有些什么呢?(小星星)。夜空中的小星星都眨着眼睛,高兴的欢迎小精灵们的到来。
11、让幼儿看节奏图演唱歌曲。
旁白:小星星都排起了队伍,我们一起来看看。(节奏图)每一个小格子里有几颗小星星?(让幼儿知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
每一颗小星星就是一个音符,他们希望小精灵在唱歌的时候,一定要唱到每一颗小星星,那么他们就会跟小精灵们做朋友了。(提醒幼儿唱足最后的音值)
12、请幼儿边唱边表演,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旁白:能和小星星做朋友小精灵们真高兴啊,他们高兴得一边唱一边跳起了舞蹈。看到小精灵们如此高兴,小星星也忍不住跟他们一起做游戏了。
13、音乐游戏:《快乐的舞蹈》
旁白:“叮当—叮当—”,“呀,时间到了,小白船要开船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回去了。来!一个跟着一个上船,要系好安全带啊!”
14、带领幼儿排成一队,唱着《小白船》出教室。
大班教案 篇5
我是小记者
目的:
1. 幼儿扮演“记者”,体验接着的工作方式,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方式,增长见闻,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挖掘生活素材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绘画能力。
2.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类采访器材。
准备:
记者采访素材带、vcd机、电视机
统计表
各类废旧材料(纸箱、饮料瓶等)
过程:
一、观看素材带,讨论新闻就是播报员的事吗?
二、一则新闻还需要谁的合作?他们负责干什么?
三、分工讨论:如果你是小记者你该怎么做?(采访对象、需要采访的事情)摄像师需要做什么?
主编有什么用?
四、出示各类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兴趣。
你能用这些做什么采访用的器材?(幼儿分组制作)
五,记者团采访
幼儿可二人或三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采访”。
六、“记者行动专栏”:
在显眼的墙面设立“采访报道专栏”,贴上大张白纸,让“小记者”将“采编”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报刊杂志”:
提供四开的绘画纸,“小记者”们自己设计安排版面,共同合作将“采编”来的各中信息绘制在纸上,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也可将信息描绘在本子上制成“杂志”。”,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来源
在一次户外接力赛跑游戏中,我发现有一小组多出一个小朋友,便向幼儿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多一个人怎么办?期望幼儿能通过协商或通过数学活动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但幼儿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所有的建议都是让多出来的这个小朋友从事比赛以外的活动:有的说让这个人去休息,停止游戏;有的说让这个人独自玩一会儿别的玩具,或去跑步;还有的提出让多的这个人去当裁判……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契机,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体验,关注别人的感受,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2.尝试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录像机,不同幼儿体验后表达感受的`录像,投影仪。
2.经验准备:幼儿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活动经历。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尝试按不同方法排队,感受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心情。
(1)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幼儿分别按不同指令进行排队,使幼儿体验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多余的人。
(2)教师宣布排队结果,并把每次排队多出来的小朋友请到一边进行录像采访:当宣布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时,你有什么感受?现在你成为多的那个人了,如果让你停止游戏去休息,你心里会怎么想?
2.集体分享“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的感受。
请幼儿观看录像,并引发以下讨论。
(1)提问: “这些小朋友的感受是什么?” (不高兴、不舒服、心里难受、难过。)
(2)询问幼儿:“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时,你有什么感受?”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在“成为多出来的那个人”时,小朋友心里都很难过、很伤心,害怕不能参加游戏,看来小朋友都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刚才还有很多人提出可以让多出来的那个小朋友去当裁判,现在我们就玩一个游戏,请“多出来的那个人”去当裁判,试试当裁判的感受,你是否愿意当裁判?
3.玩“消防员”游戏,体验当裁判的感受。
(1)提出游戏要求,请幼儿轮流当裁判,组织幼儿游戏。
(2)游戏后提问:“你当裁判有什么感受?” “你愿意当裁判吗?” 幼儿有的表示愿意当裁判,因为“裁判可以宣布比赛开始、结束,还可以帮助老师判断哪队输赢”,“当裁判舒服,不用跑,就站在那里休息”;有的表示不愿意当裁判,因为“不会当裁判”,“当裁判没意思,不能玩,只能站着……”
4.集中分享、梳理幼儿的感受,引导幼儿移情。
(1)提问:“有的小朋友喜欢当裁判,有的小朋友不喜欢当裁判。那咱们让不想当裁判的小朋友去当裁判,他会是什么感受?”(会不高兴的)
(2)提问:“咱们在刚开始多出一个人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说让他停止游戏,或去干别的事情合适吗?”(不合适)
(3)提问:“我们应怎样解决问题?” (商量,问他愿意干什么;谁愿意当裁判,就让他当裁判;请他参加游戏,我们不比第一,最重要的是参与……)
引导幼儿发现以前想的主意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今后决定一件事时,要考虑到别人的想法与感受。
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好,出现问题,我们要协商解决,看看用什么方法解决最好,能使大家都高兴、都满意,又都参加了活动。
5.协商解决问题。
(1)提问:“怎样选裁判?”鼓励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2)在充分听取幼儿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梳理出几种方法:把愿意当裁判的小朋友记录下来,然后请这些小朋友先当裁判;从第一组小朋友开始轮流当裁判;从每队排头(队长)开始轮流当裁判。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实际游戏中尝试当裁判的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这一活动的另一个价值点在于:它来自幼儿的真实生活,是孩子的真问题。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特点就是生活化、日常化、自然化。本次活动中,“多出一个人”的问题情景并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自然生成的。活动中的社会性目标和实施策略则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因此活动中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更多的是来源于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是围绕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而又有针对性的探索,是一个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老师不止一次地创设情景:“如果你是多出来的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当裁判,你会有什么想法”?“如果让不愿意当裁判的人去当裁判,他会怎么想?”……让孩子们反复感受、体验,逐渐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要顾及他人的感受等,从而逐步渗透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
大班教案 篇7
大班音乐活动 《 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产生感恩的心情。
2.初步学习歌曲以及手语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 引出感恩
1. 提问:王老师最近过节了,小朋友们猜猜是什么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
2. 根据幼儿回答引出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并讲解感恩。
二、 学习歌曲及手语动作
1. 听歌曲《感恩的心》。
2. “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唱出来的,老师的手也会说话,不信你们看!”引出手语并讲解。演示手语动作请幼儿猜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3. 演示并教幼儿歌曲手语动作。
4. 讲故事 《感恩的心》背后的故事。
三、 谈感恩讲心情
1. 教师举例请幼儿说说自己想要感谢的人以及为什么要感谢他们。
例:身边的小朋友互相帮助、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对小朋友们的照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教师小结一起唱歌做手语动作。
评析: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有些紧张,很多内容都准备了,但是没讲到,在评课时,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活动的重点,应侧重第二个目标。
2、 故事提前会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适当摄录生活中感恩的图像播放给幼儿观看,使幼儿更易于理解感恩这个概念。
3、 感恩的话题应再深入,贴近幼儿身边的小事更激发孩子们的爱心。
4、 最后一个环节可以给幼儿更多表演的.空间,如:男孩子女孩子分组表演等
5、 活动中把音乐的气氛烘托的再浓郁些,效果会更好。
综合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该教师第二次设计的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 《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懂得什么是感恩。
2.尝试用手语动作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情。
活动准备: 歌曲《感恩的心》;有关感恩的图片;幼儿生活中有关感恩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出“感恩”的概念
1. “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讲故事,引出“感恩”的概念。
2. 请幼儿看有关感恩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感恩。
二、 学习歌曲及手语动作
1. 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2. “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唱出来的,老师的手也会说话,不信你们看!”用手语表现歌曲。
3.教师演示歌曲中的某一句,请幼儿根据动作猜猜是哪一句?感受手语形象化的表现方式。
3. 幼儿随着歌曲学习手语动作。
三、 谈感恩讲心情
1. 教师举例,引导幼儿说说身边想要感恩的小事,和想要感谢的人,以及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和感恩的心情?
例:身边的小朋友互相帮助、爸爸妈妈给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对小朋友们的照顾、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请男孩子女孩子分组进行手语歌曲表演。
虽然,第二次设计的活动也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剪纸教案04-06
大班艺术教案07-05
采茶大班教案10-25
红星大班教案10-29
山大班教案11-03
《兰花》大班教案04-12
落叶大班教案11-10
江南大班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