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摆弄各种镜子,有的孩子在相互照镜子,还有的孩子在观看有关镜子方面的图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探索镜子中的奥秘,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到镜子王国去寻找更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又发现了镜子的一个秘密,用两面镜子能看清自己的后脑勺。等一下老师把这些镜子放在科学区,请你有空再去玩一玩,你还会发现什么奥秘呢?
活动反思:
幼儿玩两面单面镜组装好的镜子,发现两面镜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多少的有关系。幼儿先自己探索镜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儿发现镜子能照到后面的东西;有的幼儿发现镜子平放照时,脸被分成了两半;有的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照时,能看见很多个自己。
发现镜子中能看到很多个自己的幼儿将这种玩的方法与幼儿们分享。并进行第二次探索,让幼儿们数数镜子中有多少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4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了6个自己。想一想: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会变呢?让幼儿通过思考想到在照镜子时,手在不停地动,镜子也在不停地动,镜子中间的角也在动,从而使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变化。同时告诉幼儿由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夹角,并让幼儿猜一猜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还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后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证明: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刚开始有5、6个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玩的方法,而后一些幼儿看见好玩后,一些幼儿开始学习他们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后,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发现,镜子合的越拢看到的自己越多。在猜测的环节大部分幼儿猜的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实验环节,我教幼儿如何记录时先在橡皮泥上打开,数数镜子中有几个自己;然后再橡皮泥上压一压,压出夹角的印子,最后在橡皮泥的下面写上看到几个自己的数字。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幼儿数了数后,在压得过程中镜子会移动。应该对实验操作的顺序步骤做出调整。先在橡皮泥上打开镜子,将镜子压在橡皮泥上,而后数一数镜子中自己的数量,并记录,最后再拿走镜子。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都在一个维度,对于大班的幼儿简单了些。可以刚开始增加探索游戏的难度,用两面没有组装好的镜子,让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设计水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见的,孩子们都喜欢玩水,而“水”中也蕴藏了许多的知识。“抓住孩子周围的事物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是《纲要》中所要求的,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接受和理解的,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的字卡、两个玻璃缸、米、水、盆、小桶、小筐、玩具。
2、每组一份白糖、盐、果珍。
3、人手一条毛巾、半杯水、吸管。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字宝宝“水”引出活动主题。
提问:“水是什么样的?”引导孩子寻找水的秘密。
2、(1)第一个秘密:水是透明的。
教师出示装有水和米的玻璃缸进行演示,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第二个秘密:水是会流动的。
第一步:教师用带有小洞的小筐装水,引导幼儿发现水是流动的。
第二步:请幼儿玩玩具,自己动手操作并感受水的流动。
(3)第三个秘密:有些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请幼儿选择糖、盐或果珍放入杯中并搅拌,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是可以被溶解。
3、教师总结水的三个秘密。
4、教师提问:“水”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水和节约用水。
活动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能大胆尝试运用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强调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起点和终点之间多条可行走的路线,发展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让幼儿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乐于尝试。
3、引导幼儿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学ppt
2、路线图(自制)
活动过程:
一、初步学会观察画面,感知"经过xx到达小熊家的路线"。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师:你从图片上发现了什么?
2、小兔、公鸡、小鸡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线图1)
(1)观察小熊家的位置。
(2)分别观察三条路旁的不同风景。
(3)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经过…到达小熊家"。
二、通过故事的发展,引导幼儿进入小动物追赶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继续故事情节。(师:"狐狸抱着小鸡要从车站逃跑,我们赶快赶到车站去,咦!车站在哪里?")
2、出示(路线图2)观察:
(1)先观察路线图,找到小熊家和车站,认识起点和终点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称。
(2)引导幼儿说出要从三条不同的路分别去追赶狐狸。理解"从xx出发经过xx到达xx"的多条路线。
(3)"动物们到达车站,但是狐狸已经逃走了,狐狸带着小鸡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动物们紧追不放,为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线,它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怎么做的啊?…"(重叠起来)(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结果它们看到狐狸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边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动物没有船怎么办?
三、观察(路线图3),引导幼儿知道要分别买不同的东西出海。
1、引导幼儿看任务单,并示范一个走法。
2、幼儿领任务单,说一说自己帮助谁买东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笔绘出路线图。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展示幼儿路线图,大家一起来验证对错。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帮小动物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动东西,它们终于划着船出发了(看ppt)来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开门打算把小鸡抢回来,可是小鸡说话了"朋友们,别伤害狐狸,其实它只是想请我到他家来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们一起喝茶吧"小熊说:" 哦!原来是这样,狐狸!你应该早告诉我们就好了"于是朋友们高兴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6、进一步让幼儿明确要和别人交朋友应具备的交往礼仪。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找朋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动物是孩子的朋友,是幼儿喜爱并乐于接受的事物,很多幼儿在家中也养着各种宠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每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特点,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小动物来运动”这个活动,对动物的运动特点进行探索。
知识点:1、动物是运动健将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它们会跑、会跳、会爬、会攀……会做许许多多的事,有很大的本领,有的可是大自然中的运动健将。(1)跳远健将:袋鼠,袋鼠一跳的距离可以达到十几米。(2)跑步健将:猎豹,猎豹的跑步速度有时比人类的汽车还快。(3)游泳健将:海豚,海豚游泳的速度比现代核潜艇还快。(4)跳高健将:跳蚤,跳蚤能跳过自身高度的100多倍。(5)滑雪健将:企鹅,企鹅的滑雪速度可达每小时30公里。
2、生活中的小动物也会很多运动(1)跑――马、羊、狗、猫(2)跳――兔、猫、青蛙(3)爬――乌龟、蛇(4)攀――猴(5)游――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动物的运动特点,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2、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
3、乐于观察与发现,激发幼儿探索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2、动物运动和人类运动的影片(由动物的运动、人的运动、人和动物的运动穿插三部分组成)
3、户外锻炼器材
活动过程:
1、它们怎样动幼儿已经自行收集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相关经验,正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所以活动的开始,教师可引导幼儿先交流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说一说图上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运动的?(幼儿可以边说边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可穿插进行知识点的强调。
2、动物模仿秀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比一比谁学得最像也可将幼儿分成几组,各组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动作,让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3、动物和运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运动项目与动物的运动很相似,有些就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让幼儿自行发现、思考其中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1)观看动物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影片里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
(2)观看人类运动的影片片断提问:你看到了人们在做哪些运动?
(3)讨论:动物的运动与人的运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观看人的运动项目和动物的运动穿插对比的影片片断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人们从动物的运动中得到启发,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就模仿动物的运动,创造了很多运动项目。如:游泳、拳击、赛跑、荡秋千等。
(5)引导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人类的运动也是受到了动物运动启发?
活动反思:
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在了解幼儿兴趣、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在自由且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探索动物的运动特点引导幼儿联想人类的运动项目与动物运动的相似之处。在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进一步发展幼儿跑、跳、爬、攀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 ——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1、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2、幼儿互相交流欣赏自己的作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有听辩各种铃声提示音的能力。
2. 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声音有一定的敏感度。
活动准备:
各种声音的铃声。
活动过程:
1. 听辩各种铃声。
让幼儿分别听各种铃声(自行车、电话、闹钟、门铃、小铃等),猜一猜,这是什么铃儿在响叮当。说一说铃儿响了,告诉我们要干什么了。比如:车铃叮铃铃,就是告诉别人“快让开,快让开!”;门铃叮铃铃,就是告诉我们“有人来了,快开门吧。”等等。
2. 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
学念儿歌“铃儿响叮当”,做模仿动作。
3. 听听学学家里的门铃声,按按听听不同音乐的门铃,跟着音乐进行模仿。
4. 做音乐游戏“叮咚小门铃”:
一半幼儿扮演主人,一半幼儿扮演客人。
小椅子当作门,扮演主人者作骑马状坐在椅子上,随着音乐按门铃或拍手。扮演客人者随音乐拍手走步……,唱到“请你按按小门铃”时,迅速跑到一个椅子前,表示来到了可人家。在椅子背上,边按门铃边唱“叮咚”。唱到“来了小客人”,扮演主人的`小朋友连忙起身,转动一下椅子,表示开门,把凳子面朝客人,做“请”的动作。
最后一句“叮咚”两人互相按一下对方的鼻子。
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5. 家里的声音。
看看说说这些是家里的什么东西,它在发出什么声音,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洗衣机“隆隆”的转,它把衣服洗的干干净净;
压力锅“呜呜”的叫,告诉我们:“粥煮好了!”;
吸尘器呼呼的开动了,它把灰尘都吃进肚子里;
电话“铃铃”的响起来,也许是妈妈打来的;
收音机在“啦啦”的唱歌,我们一面听音乐一面跳舞;
音乐铃“叮叮”的响着,嘘!娃娃在睡觉呢!
儿歌:铃儿响叮当
闹钟叮铃铃,我要起床啦。 电话叮铃铃,喂喂是谁呀?
车铃叮铃铃,快快让开吧。 门铃叮铃铃,请问找谁呀?
小铃叮铃铃,唱歌跳舞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名称:
中班科学活动:水资源的利用——巧浇菜园
二、活动内容:
把收集来的水资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收集雨水的工具
2、精神准备:观察雨量与植物的关系、雨中体验
四、活动目标:
1、会用不同的工具收集雨水,观察记录收集情况。
2、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五、活动过程:
1、下雨了
下雨了,孩子们高兴极了,润润说:“我们菜园的菜宝宝可以喝饱水了,雨下得非常小,我想带着孩子出去看看,这么小的雨会让菜宝宝喝足水吗?
2、观察雨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在挖地下的土,倩芸惊讶的发现地下的土还干着呢,这时有人提议说:“我们还是接一点儿水来浇菜吧,这样快一些”,我说:“用雨水浇不是更好吗?”开心说:“可是雨太小了,浇不到菜根呀”,我请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怎样利用雨水才能浇到菜根?
3、用雨水浇菜
孩子们很聪明,想了很多办法用雨水浇菜:
(1)找来小桶、小瓶子、大盆收集雨水浇菜
(2)接排水管里的雨水浇菜
(3)挖渠引水浇菜
沿着排水管挖几条小沟,排水管里的雨水就会集中起来顺着小沟通向菜地,这样汇集起来的雨水会就会很快流入菜地,慢慢渗入到菜的根部。
六、扩展:
收集资源
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水资源?
七、延伸:
资源的用途
你知道收集来的水资源有什么用途吗?
八、活动后反思:
孩子们发现自然角中种植的.菜根越长越高,我们就一起在户外开辟了一个小型种植园,把瓶子里种植的蔬菜移到种植园中,孩子们非常喜欢种植活动,他们更关心植物的生长情况,每天都用很多水去浇花、浇菜,我在想:水是宝贵的资源,我们不可以这样浪费,我们可不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水资源来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呢?
生活中,我们收集能源的意识很差,水不是再生资源,很多资料显示,我们的水位在不断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再继续浪费,在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想办法收集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使孩子从小有节约能源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他们就用好奇、搜索的眼睛,欣赏着妈妈的笑脸、可爱的布娃娃、悠悠的蓝天和五颜六色的玩具,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无比愉悦的心理体验。再长大些,他们就带着这架“眼睛摄像机”到公园、到动物园、到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更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导孩子去发现美、感受美。可是,有时眼睛还会带给我们错觉,如旋转的理发店标志灯、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吸引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难道灯也在长个子、霓虹灯也会跑步、做游戏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感受、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初步培养幼儿对错觉游戏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色彩鲜艳的花一束;②两组圆形组合图一幅;③花瓶图片一张;④彩色转筒一个。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哭笑娃娃、转伞、陀螺、风车、扇子、硬币、色盘、小鸟和笼子双面转片、动画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指指点点”形式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指指点点”的游戏吧!
师:“鼻子鼻子眼睛”或“鼻子鼻子嘴巴”……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感官。
(评析: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一束花,问:
1.我变出来的是什么?你用什么看到我变出来的是一束花?(引出眼睛)
2.眼睛的用途非常大,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呢?
幼: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眼睛可以看路;我去动物园看见了大象;我在幼儿园看见了滑梯;我在大街上看见了公共汽车;我在公园里看到了许多的花、树和草坪;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见了大海……
(评析: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神秘地变出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来吸引幼儿的注意,自然引出眼睛的用途。使幼儿体会了解眼的作用并进行发散思维,扩展生活经验,产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体验。)
三、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
师:看见花儿红的是眼睛,看见草儿绿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
①图上有两组圆,两组圆中间的两个圆是一样大呢,还是一个大、一个小?
幼:左边中心的圆大,右边中心的圆小。
②将两个中心圆重叠对比,是一个大一个小吗?
幼:哦,原来两个圆一样大呀!
教师小结:由许多小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大,由许多大圈围绕着的中心圆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中心圆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观察花瓶图案和彩色转筒,进一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出示花瓶图案。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幼:一个蓝色的花瓶、杯子、马桶、台灯……
师:如果只看黄颜色部分,你能发现什么?
幼:哇!我看到了两个对脸说话的小人儿。
教师小结:小朋友只看蓝颜色部分,看到了花瓶、杯子、台灯、马桶,只看黄颜色部分时,却发现了两个说话的小人儿,这也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②观察彩色条纹的转筒。
师:看一看转筒上面有什么?
幼:转筒上有彩条……
教师正反两个方向转动转筒,问:看看彩条有什么变化?
幼:彩条一会向上跑,一会向下跑……
教师小结:对,老师转动小筒的时候,小朋友看到花纹一会儿向上跑、一会儿向下跑,这也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评析:教师以诗一样的语言总结眼睛看到的现象,并提出疑问:眼睛看到的一定没错吗?适时出示两组圆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两个中心圆的大小,初步体会错觉现象。接下来分别观察花瓶图案和转动起来的彩条转筒,进一步发现、体会错觉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操作探索欲望已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试一试,难道眼睛真的会看错吗?为下一环节的操作探索做了极好的铺垫。)
四、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
师:眼睛变的魔术真有趣,这里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试一试,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教师逐一介绍操作材料:哭笑娃娃、陀螺、转伞、硬币、转筒、魔扇、水果、动画游戏……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动手操作、探索。
2.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师:小朋友玩得真开心,观察也很仔细,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自己的新发现!
幼:我发现小鸟飞到了笼子里;我发现小伞这样转,就变大了,那样转,就变小了;我使劲搓这两个硬币,发现变成三个硬币了;这个陀螺上有红色和黄色,可一转起来就变成橘子的颜色了;我看到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的这些现象都是眼睛造成的错觉,也是眼睛变的魔术。
(评析: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发现错觉现象。各式各样的玩具为幼儿所喜爱,孩子们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孩子是天生的发现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的动儿创设了宽松的谈话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新发现,体验错觉游戏的奇妙,共享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观看录像:生活中的错觉现象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分享一下吧!
师幼交流、分享,体会错觉现象带来的美妙感受。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许许多多错觉现象,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美的感受。当你在周围的生活中发现错觉现象时,请及时告诉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来和你一起欣赏、分享吧!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5-0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10-24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篇08-20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10-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5-2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2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6-06
【推荐】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6-03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06-03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