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3.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重点:
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感知多、少的概念。
活动难点:
尝试用增加物体或者减少物体的方式使两组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小刺猬摘果子的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熟了。今天小刺猬就要去果园摘果子了,我们看看它都收获了哪些果子?(教师说完出示第2张ppt)
二、出示ppt第3-4张,引导幼儿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两组果子数量的多少。
1.教师出示第三张ppt,引导幼儿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出“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师:这么多的果子堆在一起,我们怎么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呢?于是,小刺猬把所有果子摘下来之后,对他们的数量进行了比较。它首先比较的是苹果和梨。(教师说完这句话,再出示第三张ppt。)
重点提问:
(1)苹果的'数量多还是梨的数量多?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答案,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小刺猬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用这个方法能很快知道哪种果子的数量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苹果从左到右排在第一行,梨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在第二行,并且每个梨都排在每个苹果的下面,这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一个苹果、一个梨的对应来看,最后没有和梨对应的苹果了,那就说明梨比苹果多。明白了吗?
2.出示第四张ppt,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橘子和香蕉的数量。
教师:接下来,小刺猬想请小朋友们用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橘子和香蕉哪种果子的数量多。你们愿意吗?(说完教师出示第四张ppt。)
重点提问:
(1)橘子的数量多还是香蕉的数量多?
(2)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出示ppt第5-8张,引导幼儿尝试用增加果子或者减少果子的方式使两组果子的数量一样多。
1.教师出示ppt第5-6张,提出重点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教师:现在小刺猬说了,我想让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重点提问:
(1)如果增加苹果,那增加几个苹果就能使苹果和梨的数量一样多呢?
(2)除了增加苹果,还有什么好方法呢?(引导幼儿说出减少一个梨,也能使两组果子数量一样多。)
2.教师出示ppt第7-8张,引导幼儿用新方法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
教师:刚才我们想的方法都不错,现在再来帮小刺猬想一想怎么使橘子和香蕉的数量一样多?(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说出来,那提问同上;如果幼儿能自己说出来,那么请教师注意帮助幼儿将意思表达完整。)
四、创设情境让幼儿练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果子的多少。
1.教师出示ppt第9张,并讲述:现在,小刺猬们要把摘下来的果子运回家,每个刺猬只能运一个果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能不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呢?
重点提问:现在小刺猬要运苹果,它们能一次性就把果子运走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苹果和小刺猬的数量相同,所以小刺猬能一次性就把苹果运走。)
小结:原来,只有果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小刺猬们才能一次性把果子运走。
2.教师出示ppt第10-11张,并讲述:这次小刺猬要来运橘子了。那么小刺猬们能一次性就把橘子运走吗?有什么好方法可以使橘子和小刺猬的数量一样多呢?(增加两个橘子或者去掉两只刺猬)
3.教师出示ppt第12-13张,并提问:那怎样使小刺猬们一次性把梨运回家呢?(增加一个梨或者去掉一只刺猬。)
五、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奶片,巩固新知识。
教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帮我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为了报答你们,我给你们准备了健康营养的奶片,每人一片。可是我不小心把每组数量分错了,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奶片呢?
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带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一一对应”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认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师范例。PPT范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测,最后导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欣赏PPT,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欣赏,边讨论。)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朋友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里继续玩扭扭棒。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有观察探究静电的兴趣
2在静电游戏的操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静电现象。
3.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能否产生的静电现象。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木筷、塑料笔、塑料袋、铁勺、蜡烛记录卡。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塑料袋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变前师: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后,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拿出塑料袋),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
变后师:"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塑料袋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能够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师:想想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和接触到的,大家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能在摩擦之后吸起小纸屑和碎毛线呢?
2.幼儿自己猜想,将猜想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
(四)尝试操作
师:请你试一试玩一玩,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的猜想对不对。
1.幼儿动手操作,把木筷、塑料尺、塑料笔、铁勺、蜡烛分别和塑料袋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毛线、碎纸屑,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记录卡上,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
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 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 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除了塑料小棒摩擦塑料袋可以吸起纸屑、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不足之处:
1、开始部分,我的`语句组织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没听清我的问题,所以一时孩子没摸到头脑,后来我是又经过引导后,孩子渐渐的明白,并能自觉操作了,方法也越来越新颖、有趣,很让人欣慰!在语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将“小章鱼”这一环节可以放到开始部分,这样更能调动起孩子的激情;
3、碎纸屑我是准备了一个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实验后,弄的到处都是,以后在做实验时我要先
讲清规则,让孩子有意识些,这样也不会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讲的话,我一定会准备的更充分些,让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体验摩擦起电的乐趣!加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带盖的塑料盒子 ppt:生活中的叠加
三. 活动过程
1. 掌握叠加物体时的基本方法
(目的:通过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叠加的`便利。同时让幼儿掌握一些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1) 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
(教师大小不一的塑料盒子,幼儿分成2组。)
a. 每组幼儿尝试把桌上的塑料盒叠放在一块指定的区域(区域大小为最大盒子的底部面积)
b. 把叠加好的塑料盒子一起搬运到另一张桌子上相同大小的区域内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叠加并搬运盒子时如何增大稳定度)
(2) 教师
小盒子要叠放在大盒子上面。
搬运有盖子的盒子时,可以把盖子打开,再把盒子叠加起来进行。(叠套的方法)
2. 了解生活中运用叠加解决的问题
(目的: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
(播放ppt:生活中的叠加)
幼儿观看ppt,说说叠加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的豆制品,知道豆制品是黄豆做成的。
2.通过观察活动,知道豆制品的种类很多,乐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吃过的豆制品。
3.喜欢吃豆制品,知道豆制品有利身体健康。
二、活动准备:
1.几种常见的豆制品(如:豆腐、百叶糕、豆腐干等)。
2.有目的.地挑几种豆制品及其它不是豆制品的(如:牛奶、面包、鸡蛋等)放在桌上。
3 . 每个小朋友一只碗和一把勺子。
三、活动过程:
1 . 品尝豆浆,引出黄豆。
师:宝宝们,看!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谁来猜猜看?(出示豆浆)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尝尝看好不好?
——幼儿品尝豆浆师:原来是豆浆啊!那宝宝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真聪明,都将使用黄豆宝宝做的。(出示黄豆)师:谁来说说黄豆是什么样的?(黄黄的、圆圆的、表面光滑的)
2 . 出示豆制品,让小朋友自己说说。
师:黄豆宝宝本领很大,它除了能做成豆浆,还能做成很多东西。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呀?
——请幼儿上来介绍。(从颜色、触摸感、软硬程度方面介绍)老师在旁帮助。
师:你们介绍得真不错!
3.引出豆制品概念,认识其它黄豆制品。
师:用黄豆做成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师:你们吃过豆制品吗?你吃过哪些豆制品?”
师:“为什么要吃豆制品?”
小结:“豆制品营养丰富,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它能使我们的身体变强壮,能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
4.让幼儿区分豆制品。
师:“王老师不小心将豆制品跟其它东西混在一起了,你能帮我把豆制品找出来吗?”
幼儿到桌上从各种物品中找出豆制品,并放到前面的桌上。
老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找出错的,并纠正。
师:“你们真能干,表扬宝宝们!王老师请你们吃豆制品好不好?!”
5.幼儿品尝豆制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造桥教案01-20
中班音乐活动《小蝌蚪》教案01-18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五彩缤纷的烟花》01-24
中班小风车教案01-20
幼儿园中班科学《秋天菊花》说课稿01-11
中班美术《花枕头》教案01-18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3篇)01-20
中班音乐《我的小猪》教案01-20
《各种形状的鱼》中班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