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6-29 08:31:0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美术教案锦集10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该课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的镶嵌艺术。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有平面镶嵌,也有在立体造型上进行的装饰镶嵌,让学生认识到镶嵌艺术材料的丰富性以及手段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镶嵌工艺的含义和镶嵌艺术的.历史,感受镶嵌艺术的材料美、肌理美、形式美。

  2、学会利用多样材料在平面和立体造型上进行的装饰镶嵌,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生用材料的形、色进行巧妙的镶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新

  教学用具:课件、橡皮泥或泥土,各种小石子、黄豆、玻片等。

  教学课时: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师拿出各种材料:彩色塑料片、纸片、小石子、黄豆、贝壳、纽扣等。

  师:这些平常不起眼的东西可以作成漂亮的图案,你们摆一摆,看一看,可以摆出什么来,怎么摆才好看。

  二、 新授

  1、欣赏

  课件展示各种镶嵌作品。

  “文明的飞跃”是一幅陶片镶嵌壁画。

  提问:这幅画比楼房还高,分成无数小块镶嵌上去,给你什么感觉?

  2、了解镶嵌艺术

  镶嵌是一种工艺,指把东西卡在空隙里或嵌进凹陷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这种技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还将大理石、彩色玻璃等材料镶嵌在建筑物的墙壁和窗户等地方,进行装饰和美化。

  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镶嵌艺术?

  (公园里的石子路)

  3、 欣赏学生作品

  小组探究: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玉米:选用黄豆整齐地镶嵌在橡皮泥上。

  瓶子:用玻璃弹子镶嵌在橡皮泥捏的瓶子上

  4、 学生创作

  根据自己所带的工具和材料,作一幅巧镶妙嵌的作品。

  5、 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

  选出“最具创意的作品”。

  三、 小结

  用我们身边可取的材料,我们可以作出很多巧妙、美观的作品来。同学们多动动手、多动动脑吧!

美术教案 篇2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2.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学准备:

  教具: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

  学具:收集各种质地、造型的线材。画笔、剪刀、胶水、彩色线。

  教学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

  教师播放杨景芝《线的认识与表现》VCD,克立作品《奔流》毕加索《牛头》其他图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学习教材文字部分。

  教师与学生用游戏的形式,一起来说说直线和曲线。如:只显像爸爸,曲线像妈妈;直线像高山,曲线像流水;直线像松柏、曲线像杨柳;直线像老鹰、曲线像小鸟……一方面加深对直线与曲线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为下一阶段的'作业打下思路。

  二、发展阶段:

  小组成员检视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区分一下直线与曲线,一起商量一下:用它们做什么,怎样做,然后交流。

  欣赏书上学生作品,教师出示范作,讲解制作过程,开拓学生思路。

  学生讨论,修正刚才的设计,再次交流。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可以单独选用直线或者曲线一种线形,也可表现二者对比。学生作业最好以小组为单位,一边作业,一边讨论、交流,有些材料可以共享。

  四、展示作业,收拾与整理:

  展示作业,重点对学生是否能够巧妙地利用收集到的线材进行设计、作业进行评价。

  课后拓展:指导学生用线材制作简单的立体构成。

  札记:

  有个学生平时不太爱动脑筋,但今天他把一张长方形纸的一端剪成一条一条的,把另一头折成三角形,在纸的中间位置画上五官,一个活脱脱的圣诞老人的头就出现了,而且作品中有曲又有直,真是太可爱了!我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他羞涩的低下了头。要不怎么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呢,看这个孩子,平时不怎么样,灵光显现的时候多么出色呀!千万不能把平时不出色的学生一棍子打死!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画作中线、形、色组合变化所构成的各种格子的韵味。

  2、能根据画作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3、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入活动。

  请幼儿讲述生活经验:自己找到的格子

  二、出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幼儿自由观看和谈论。

  提问:

  1、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2、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你的感觉怎样?

  三、分析“格子画”的形式美,介绍作者及其绘画风格。

  1、引导幼儿从形、色、线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2、提问:你喜欢这些画吗?看完了这些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介绍画家,小结画家的绘画风格。

  四、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1、师:蒙德里安爷爷也用这些风格画了许多的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幅吧!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五、用格子画《红、黄、蓝构成》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相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1、师:我们用这两幅画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他们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现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请为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六、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动作感受画家绘画风格及意图。

  1、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表达的意思。

  2、听一段爵士乐,引导幼儿用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3、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对《百老汇的爵士乐》进行小结。

  七、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蒙德里安爷爷用了这些线、形、色来表现自己对百老汇和爵士乐的感觉,你又可以用这些东西表现什么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后用水粉颜料把它画下来,等一会把你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

  八、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其实我们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图形、色块来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德里安爷爷的绘画风格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活动评析:

  1、从确定以“几何风格抽象派”为重要代表人物的蒙德里安和他的格子画,作为活动内容。再从网上查找所要欣赏的作品及音乐,最后将许多生活中格子实物(制成课件)。我们认真的准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也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

  2、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画作的对比等方法,给了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活动中能体现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老师像朋友般聊天式的引导给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引发了他们大胆、富有个性的表达,不存在人云亦云或不敢说、怕说错的现象。

  3、课件中的实物无论从造型、颜色等方面去欣赏都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真是太美了,幼儿的情感被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激发了,他们“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兴奋。这些都是幼儿审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幼儿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在中班冼老师的活动中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

  1、如果让孩子出来指一指、划一划有些怎样的线条,孩子更直观、印象更深刻。

  2、在作品的评价中多请几个孩子出来家少自己的作品,老师从线条、色块、图形方面进行评价就更好了。

  在大班戴老师的活动中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

  1、在比较、分析完《百老汇的爵士乐》的作品后,应将两幅画结合进行归纳,让幼儿了解前期作品没有反映现实生活,后期作品,画家运用他的绘画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进而更好地引导幼儿运用画家的风格进行创作,表现现实生活的情感。

  2、在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时,由于幼儿的感受不足,不能很好地进行表现。如果可以在活动前幼儿已对音乐有一定的经验,就能更好地表现、表达。

美术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橡皮泥、纸盒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本课教材通过学生制作文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最终能达到正确的用捏、搓、按、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绘制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2、 能力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式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3、 审美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4、 品德目标:促进学生形成愉快的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5、 情感目标: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学习行为习惯并加以爱惜文具爱生活的情感渗透。

  教学重点:

  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对文具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具准备:

  1、 纸盒、废弃的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文具的资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新颖别致的文具

  教学方法:

  示范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1、 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导入,文具星球来的外星人想和同学们交朋友。创设教学情境。 进入教学的特定情境,说出自己的感受。 贴近学生的年龄,激发学习兴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学,要和他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种文具是什么?这种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点?它美在哪里?提出课程的基本要求。 说说自己心爱文具并请同学相互欣赏。 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我,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认识文具特点体会造型美、色彩美。

  三、讲授新课:

  1、 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礼物想送给大家,但是他要我们自己做一件独一无二的文具和他交换才行。我们怎么做哪?设疑集思。 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废弃纸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颖、别致的文具。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组织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作简要小结,表扬鼓励有创意的设计想法。 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进行简单制作过程的.说明。 完成教学重点的突破,化解难点。

  3、出示成品引导学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优缺点。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自由选择画,捏、撕、贴等方法,构思设计与众不同的文具。 个人或二人、三人结合进行实际制作,锻炼自己动手能力。 鼓励创新,使学生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

  2、课中小结,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并及时予以帮助指导。 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继续完成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五、小结:

  辅导学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进行课堂展评。 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参观自我评价。 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收拾整理 根据课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换礼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欢干净,整洁的教室,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整理。 学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后拓展 提出希望,课后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多余材料,再设计几种不同的新颖学习用品。利用学生的兴趣延续性把课堂学习转化成持久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于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学习工具,唤起学生对自己工具朋友的热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这节课最成功之处,至于一些制作方法和绘画技巧,我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煅炼。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进一步了解圆的形状。

  2、通过了解圆能用圆变出不同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4、让幼儿在发挥想象的同时感受到了动手与动脑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自制图画若干幅(如:毛毛虫、蝴蝶、糖葫芦等)不同颜色大小的圆片若干个、胶水或者浆糊若干瓶,棉签若干,图画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圆。

  2、知道圆是没有缺口的,

  3、通过变魔术的`小游戏,知道圆可以变以很多的物体。

  二、基本内容:

  1、教师示范圆可以变毛毛虫、蝴蝶、糖葫芦等。

  2、教师示范正确的粘贴方法,告诉幼儿使用胶水或浆糊时要用棉签轻轻地将胶水或浆糊均匀地涂在圆片的背面,并告诉幼儿胶水或浆糊不能吞食,也不能将棉签对着小朋友。

  3、每位小朋友人手一张图画纸,圆片若干,胶水棉签若干。

  4、教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拼摆,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动手能力稍差的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将幼儿用于拼摆出来的各各图形放在教桌上巡回展览。

  三、活动严伸: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带回家给家人欣赏。

  2、告知家长在适当的时候陪幼儿到户外,利用大自然各种各样圆形的石头陪同幼儿进行创意拼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美术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中,体会到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本课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头或文字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感受的能力。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体现的不 同思想内涵。

  2、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艺术作品体现的思想内涵。

  2、如何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教科书是否带齐。

  二、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

  提问:请同学们听听看,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哎哟嘿~~~(纤夫在拉纤时发出的声音)

  2、在音乐中是通过这种节奏来表现劳动的,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艺术家是如何

  表现劳动场面的,怎样表达劳动情感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教授新课

  (一)提出课题: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

  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和船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2、请同学们再看书上另一幅也是表现劳动人民在船上的画面《清明上河图》

  (1)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的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的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下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组件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图》全图

  老师讲解:

  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市区街道的繁华场面。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进》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

  学生讨论:1、从画面描写的环境,人物的动作表情上来比较,这两幅作品 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否相同?

  2、从画面的安排与表现手法来比较这两幅画分别是怎样来表现 主题的?

  教师归纳,补充

  (三)欣赏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劳动?给你留下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幅作品,出示作品《捣练图》

  老师讲解《捣练图》全图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制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秒下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连拉直,另一妇女再用熨斗熨平,在她对面有一女孩拉着正在被熨平的白练。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个小

  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3、出示作品《捣练图》与《牛耕》作比较

  学生讨论:1、这两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属于同一阶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两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师归纳,并补充砖画的作用

  《牛耕》: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好。再如,画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捣练图》: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而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墓砖画:就是在墓碑前用颜料在砖头上面画画,再经过烧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来陪葬的。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画一些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墓主是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

  四、复习巩固

  通过以上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我们都知道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劳动。那老师要问一下同学们,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劳动”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出示作品《钢水 汗水》和照片,最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艺术作品中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什么不同?

  五、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对比,你觉得这堂课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美术作品是在现实基础上加以提炼,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表现而成。那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所以,同学们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美术教案 篇7

  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让幼儿感受作品的美。

  2、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评价,增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

  3、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感受绘画带给自己的快乐。

  准备:

  1、PPT课件。画有花瓶的背景画一张。

  2、油画棒每人一盒,绘画纸一张,剪刀。

  过程:

  一、出示向日葵实物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哪里。所以叫向日葵。

  二、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一幅美丽的向日葵绘画,这是外国的一位画家画的,世界上许多人都喜欢他画的向日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幼儿欣赏作品。

  1、让幼儿叙述对画面的第一感受。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鼓励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充分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感觉、感受,并让所有的幼儿能够分享到同伴的不同审美体验。教师小结。

  2、色彩的感受。

  师:(1)小朋友,你们看看这幅画什么颜色?

  (2)你们最喜欢画中的哪一种颜色?为什么?

  (3)哪种最多?(黄色)

  (4)你们喜欢这种颜色吗?

  (5)你们看到黄色有什么感觉?(高兴,激动、热情…….)

  幼儿分别回答。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例。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3、构图的感受。

  师:(1)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除了向日葵,还有什么?(花瓶)

  (2)那么有几朵向日葵,我们来数一数吧。(14朵)

  (3)这些向日葵都一样吗?(有的低下了头,有的仰着头)是不是都朝着一个方向?(不是)那都有哪些方向呢?我请小朋友用红色的箭头标志把向日葵的方向标出来,而且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姿态,哪个小朋友愿意?(幼儿操作)

  4、线条的感受。

  师:我们来看看向日葵的花瓣。向日葵的花瓣是什么样的?它们好像在干什么?(跳舞……)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师: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有的扭动身体,漂不漂亮?你们喜欢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也像向日葵那样听音乐扭动你们的身体,好像你们自己就是一朵朵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向日葵,好吗?(幼儿表现)

  教师小结:刚刚小朋友表现的真好,舞跳得很美,你们就像一朵朵美丽的向日葵,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四、认识梵高。

  师:你们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那么这幅画是谁画的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梵高)这个叔叔就是文森特?凡高,凡高叔叔是荷兰的大画家。他的画受到世界很多人的喜欢。这幅《向日葵》就是他画的。老师还悄悄地告诉你们一个凡高叔叔的小秘密。他最喜欢的花就是向日葵了。我们一起看看他其它的向日葵画。

  五、创作《向日葵》,激发幼儿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介绍绘画要求:请小朋友在画纸上画一幅自己的向日葵画。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欣赏了大画家的作品,你们愿意把自己当成大画家,画个向日葵吗?现在我们小朋友画一朵你喜欢的向日葵,画的时候要大胆,色彩要亮丽,看看谁画的向日葵最好看,好不好?

  播放音乐,幼儿创作,老师指导。

  六、评价,展示作品。

  出示画有花瓶的背景画,幼儿把自己的向日葵剪贴到范画中,合作完成一幅向日葵作品。

  小结:我们的《向日葵》画得怎么样?小朋友画的真好,吴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也许你们以后也能成为一个像梵高一样的大画家。

美术教案 篇8

  一、引入“金鱼”的话题

  师:前几天,我们过了一个很开心的国庆节,你们知道国庆节是谁的生日吗?我们祖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拥有很多全世界都很喜欢的美丽的东西,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没有很突兀地开门见山说金鱼,而是通过和幼儿共同说说我们的国家,谈论我们国家的一些美丽资源,自然地引出金鱼这一话题。)

  二、欣赏艺术作品

  1.师(出示一组金鱼图,包括金鲫鱼、红金鱼、白金鱼、黑金鱼):金鱼原来生活在我国南方的小河里,称为金鲫鱼,人们发现它们非常美丽,就开始饲养,还不断开发了许多品种。金鱼其实有很多种颜色,为什么它们的名字里都有金字呢?金表示什么颜色?

  2.师(出示虚谷的《落花金鱼图》):人们喜欢养金鱼,画家们也喜欢画金鱼,许多画家都画过金鱼美丽可爱的模样,这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画家虚谷画的金鱼图。虚谷画的金鱼正在做什么?

  3.师(出示马蒂斯的《鱼缸》):现在许多外国朋友也很喜欢金鱼,外国画家也画了很好看的金鱼。你们看这张画里的金鱼在哪里?鱼缸里有几条金鱼,为什么有人说看上去是四条,有的却说是八条?金鱼喜欢生活在怎样的鱼缸里?

  (我原来设计的出示作品的顺序是:落花金鱼图——一组金鱼图——鱼缸。经过讨论后我发现,这样的出示顺序虽然突出了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但却与幼儿生活经验有距离,于是,我进行了调整:从养金鱼的由来、金鱼品种逐渐增多,再引入到介绍画家们也开始喜欢画金鱼,层层深入。在不同的欣赏环节中,既有教师的简单介绍,也有不同的讨论话题,为幼儿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在幼儿欣赏每张作品时,我都会有意识地启发幼儿谈谈这些金鱼像什么,正在做什么,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如金鱼身上的金色就像妈妈的金戒指,游来游去的.金鱼好像在说悄悄话,玩捉人游戏等,使幼儿的想象与现实联系起来。)

  三、尝试安排画面:金鱼游泳

  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纸剪的鱼缸和若干纸剪的金鱼。幼儿在教师启发下,思考金鱼游动的方向,尝试在“鱼缸”中合理安排画面:一条金鱼游来了——区别金鱼游动的水平、垂直和倾斜的不同方向;两条金鱼游来了——分辨两条金鱼不同的游动方向;许多金鱼游来了——变换金鱼的位置,使画面更漂亮。

  (如何从欣赏环节自然过渡到表现环节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联系最后一张欣赏作品《鱼缸》,我自然地引入“每条金鱼虽然会游泳,但是要游得好看,必须每天在鱼缸里练本领”,把原本枯燥的组合排列转化为让幼儿帮助金鱼练习游泳。幼儿在画面中尝试不同的金鱼排列方法时,我不断结合幼儿的生活情景,和幼儿讨论最合适的排列方法。)

  四、欣赏配乐录像“鱼儿”

  第一次欣赏:师生共同欣赏,幼儿边看边用手势表示看到几条金鱼。

  第二次欣赏:进一步体会金鱼游泳时的美丽身影。

  五、活动总结并结束。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

  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

  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录音机。

  学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活动二、引导阶段

  1、唱:

  同学们,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对于生机勃勃的春天有写不完的诗,唱不完的歌。让我们唱起来好不好!

  2、师:那么有老师来指挥,我们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好?(此处教师的情绪要激昂一些,同学们可以打节拍。)

  3、师:这首音乐大家熟悉吗?

  生:熟悉

  4、教师提问:(春天在哪里?)唱完歌可以马上提问

  师:唱完了这首歌,有谁知道春天在哪里吗?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让部分同学回答。)时间2分钟

  提示:在山林里,湖水的倒影里,小朋友的眼睛里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其实春天就在我们身边。

  <春天在公园里和马路上。到处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绿树红花,万物苏醒。春天把小草吹醒,小草像它点头。春天把柳树的头发染绿了,使它的头发随风飘扬。春天把也叫醒,小鸟宝宝欢快地叫着,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和语文、音乐课程整和〉

  那谁还会唱关于春天的歌么?又有谁知道关于春天的诗呢?

  2、想

  创设情境,提出新知。

  师:每到这个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要投入到春天的怀抱,感受春天的气息,现在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乘坐“观光号”走近大自然去愉快的春游。

  板书:愉快的春游

  活动三:发展阶段

  课件导入,创设情境,感受春天,激发兴趣。

  1、(带领学生进入课件,进入美丽的春天)

  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进入美丽的.春天,我们来看一看春天的天,春天的水,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利用Flash制作的颜色明快、清新活泼的《春天在哪里》的动画,同时配以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说

  师:我们走近了大自然,你感受了哪些春天的色彩呢?〈红、黄、、、、、〉师出示课件:

  家说了这么多感受,还即会唱春天的歌、又会背关于春天的诗。那你想不想画春天的画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画的春天。(带领学生进入课件-画中游欣赏作品)。

  讨论:说一说你想怎么画?(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4、画

  师:今天是美术课,我们就以《愉快的春游》为主题,用春天的色彩把春天画出来,在画之前,老师想对你说:〈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活动四:创作阶段

  学生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师可适当的提示学生。〈学生自由组合〉

  (2)大胆尝试,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教师适时地对勇于展示自己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激励其他同学不断在实践中学习新知。

  活动五:交流评价,作品展示。

  同学们先是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将作品进行展示,同时讲解其作品的创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形成性教学设计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

  1、在导入部分,学生看完了教师提供的《春天在哪里?》的Flash动画之后,提出了"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美丽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同时,又适时地提出了第二、三个问题:“你感受了哪些春天的色彩呢?同学们想不想利用这些色彩自己动手去画一幅表现春天的画呢?,向人们展示春天的美丽和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呢?"此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情趣的驱动下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评价。

  3、小组作品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整体的评价。

美术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初始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已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点、线、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丰富画面。为了不使学生对作画感到乏味,教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看谁画得点、线种类多,谁画得美,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感到兴奋和愉悦。

  教学目的:

  1、认识什么是绘画中的点线面

  2、尝试运用点线面装饰画面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点线面带给自己的感受并运用

  教学难点:

  画出许多不同的点线面组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点的练习

  一、导入新课:

  1、请2至3名同学上台在黑板上画(如:房子,树木、花等)

  2、同学们共同评画,说说哪幅漂亮,为什么?

  3、通过评画,了解画画要加花纹才好看。

  4、明确什么是花纹——点、线、面。这节课我们学习:点

  二、讲授新课:

  1、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组好象沙子的点和一组用小旗组成的点,问:它们是不是点?

  2、引用从人在飞机上往下看的图片,从中引导学生明白点的'定义。(点可以通过把许多不同的图形缩小,组合变化而成)

  3、通过“举手判断”的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点的认识。

  有大有小

  不同形象

  4、请同学们说说你还能用什么变成点(喜欢吃的?用的?玩的?…)

  并由个别同学上台画一画。

  5、师生共同评画。

  6、看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从中引导学生用色,使点变得更加漂亮。

  三、学生作画,教师随堂辅导。

  四、总结。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1-08

小学的美术教案06-15

中班美术教案06-13

《苹果》美术教案01-24

小班美术教案12-17

纹样美术教案08-18

大班美术教案03-13

美术欣赏教案06-11

中班美术教案04-12

创意美术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