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赤壁》
二、解题并简介作者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即东坡赤壁。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三、朗读古诗《赤壁》。
听音频朗诵,老师强调生字戟(读音:jǐ))的读音,学生朗诵。
四、词义和诗句的翻译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地名,在今湖北省。【折戟】指折断的戟。
【销】锈蚀。【将】拿起。【前朝】以前的时代。
【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喻。
【参考译文】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辨认出是六百年前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遗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了。
五、分析古诗:
1.前两句是写兴感之由。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那一次生死搏斗中的主要人物。
2.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诗人他认为周瑜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偶然的东风,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3.诗人是如何评价“赤壁之战”的?这样写有何用意?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六、这首诗的亮点:
1.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a.题咏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
b、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2.杜牧的这首怀古咏史诗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
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七、小结:
这首咏史吊古诗。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八、作业
1.《赤壁》的诗人是-代的--,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诗,诗中的兴由之物是--,作者由咏史而生发的感慨是------------------。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新部首。
2、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
2、生字卡片。
3、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出示:学而不厌;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勤奋刻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后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为后人留下《劝学》这首诗。
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
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
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古诗。
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
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诗有是哪个意思?
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
3、学习更:指导发音。
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鸡叫就要起订读书。
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
6、学习首。
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
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
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
五、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
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字卡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2、多音字练习。
3、字理识字练习。
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
七、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识字、引导学生用汉字的规律识字,初步认识多音字。
2、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3、口语交际。
4、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小黑板,指导观察。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⑴
观察→发现→交流:
四人小组自主学习,每一行字的意思与偏旁有什么关系?
⑵
小组汇报:
你还能说说带这些偏旁的字吗?
⑶
指导读字:
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⑷
指导读句子:
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⑸
读句子:
体会多音字音不同义也不同的特点。
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目的:
积累词语,感悟词语的搭配。
⑴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⑵变换形式读。
⑶用短语说句子,如:
美丽的夏夜: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
⑷比一比:
看谁记得多。
2、我会读,目的: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朗读能力。
⑴自由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读熟后,读给同桌、老师、父母听。
初步感知多音字音不同薏也不同的特点积累词语,感悟词语如何搭配才合适培养朗读能力。
三、练习设计
1、再说一些如“美丽的夏夜”这样的词语。
2、把短文《浪花》读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续讲故事。
二、看图说话
1、出示挂图。
2、老师讲:
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
3、观察图中有什么?
4、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5、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改进。
三、展示台:识字加油站
1、提前布置学生认识招牌上的字。
2、教师收集一些招牌上的字,做成苹果树,举行摘苹果比赛:
⑴观察图中有什么?
⑵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⑶讲故事:
小组内每人讲,小组代表在班里讲。
⑷小组合作把自己组编的故事在班上演一演;也可以把故事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在班上展示出来,再说说图意。
①口头说说自己从招牌上认识的字。
②做游戏:
摘苹果,读正确了就可以摘下一个招牌,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4、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有关鲈鱼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我了解他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
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三,钓鱼的启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钓鱼》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教案《《钓鱼》教学设计》。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全班交流: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3、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条蛇 逃走 难过 姐姐 新尾巴
A、指名读,齐读。
B、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相机贴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心情怎样?(伤心、难过)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难过。(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自由读第三段)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最好。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借给小壁虎。
3、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教师范读,男女分角色读。)
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要写的生字。
2、学生观察特点,并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
1、找好朋友,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对方听。
2、看图说说小壁虎向 借尾巴,结果 。
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四、五段,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读懂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读老牛与小燕子说的话,想想为什么他们都不借尾巴给小壁虎。
4、教师利用挂图,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的`尾巴要用来 。(学生用黑板上的图片边摆边说)
5、指导学生读好老牛、燕子的话(注意各自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小结延伸,拓展交流: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去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师引读第六段)
7、结果怎样?为什么?
指导朗读:优生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再分角色朗读全文。
2、布置课后作业——编故事: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高兴极了,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来讲给家长听。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课、了、的、不、要、里、皮”7个生字;认识偏旁言字旁、白字旁和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上课”“小鸟”等词语;会用“我们”看图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上课要专心听讲,说话要有礼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话。
2、学习“课、了”2个生字,认识言字旁及基本笔画“”(横折提),理解词语“上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字词:女、子、大、上、你、好、我们。
2、指名认读音节:shu bu yao ke le chao kou dai qiu shui xiao jiao niao。三拼音音节要多读几遍。
二、揭示课题。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出课题。
三、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2、丁丁在干什么?
3、丁丁上课专心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四、拼拼读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带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要求:一是读正确,二是组词读。
3、重点正音。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教学生字词。
1、让学生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找出要学的生字。
2、教学新笔画和新偏旁。(用拼音出示)
---heng zhe ti ---yan zi pang ---bai zi pang
3、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哪些字自己学会了,谁来学做小老师。如:“了”是“子”少一横;“要”是“西”“女”的组合……
4、指导书写。(先自学书上的笔顺分析。)
课:利用熟字“果”学习,注意“”(横折提)与“”(横折弯钩)的区别。
5、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课文。知道上课应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2、学习“的'、不、要、里、皮”5个生字,认识白字旁,理解词语“小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上黑板写出言字旁,并说出“横折提”这个新笔画。
3、指名四人分句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朗读理解课文第一、二句话。
①指名读第一段。这两句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②这里怎样称呼小鸟,为什么不用“叫”而用“吵”?(这里用“你”,像称呼人一样称呼小鸟。用“吵”,表达“我们”不愿让小鸟的叫声影响大家学习的心情。)
③为什么用“请”?(表明“我们”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用“请求”不叫表明要专心学习。)
④朗读指导:
a.第一句的逗号处,要有较短的停顿,语气要连贯。
b.“请你不要吵”应读得轻些、慢些,读出亲切、有礼貌的语气。
2、朗读理解第三、四句话。
①指名读第二段,想想这儿有几句话?
②这两个句子同上面两句话有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③为什么要请皮球睡觉,怎么让皮球睡觉?(“我们”要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去摸皮球,不做小动作。可指导学生用“因为”说话。)
④词句训练:
好好:表示尽力地、尽情地的意思。第二个“好”念轻声。
我们上课了:这是个“什么人干什么”的句子。可让学生口头说说这样的句子。
⑤朗读指导。“好好”可读得慢些,以示强调。
这篇课文说了两件事。第二件事另起一行写。第一件事,即第一自然段,读完要多停顿一会儿。如果句号处停一拍的话,这儿就要停两拍。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要:上下结构,下面部分要略宽些,“女”的一横要长,以横中线下面一点的地方起笔,略往上翘些。
皮:第一笔横钩,第二笔长撇,第三笔的竖要在竖中线上,下面“又”的横撇要横在横中线上。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用“我们”练习说一句话,说说“上课该怎么做”,并完成其他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并用“皮、课”口头扩词。
2、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二、行为指导。
1、读了课文看了图,你觉得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课后第五题。
评评读读,搞清上课应做到两条,即:
①上课专心听讲。②积极举手发言。
让学生逐条自我评定,做到的涂红书中的一朵小红花。做的特别好的送一朵大红花。
提出要求:像丁丁一样上课前把玩的东西放好。
三、指导做课堂作业第三题。
1、读题,搞清题目的要求。
让学生看图,用“我们”自由练说一句话。
指名试说,共同评议、纠正。
第一幅图:上课了,我们赶快走进教室。
第二幅图:上课了,我们专心听老师讲课。
再用“上课了,我们。”练习说话。(可将说话内容扩展到其他学习、学校课余活动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 、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句子。(3)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
1、自读、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
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观察、自学生字
(2)交流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生字口头扩词。
2、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精彩教后记:
一、设计意图:
1.丰富语言积累,拓展课外知识。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 语言的过程。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课外知识,积累有关词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2.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中思。
二、反思不足
在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回顾执教的过程,自觉得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读书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但课堂中总感觉到缺乏读书的氛围,读书不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源于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所领悟到的。很多时候,教师的大脑转动还赶不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多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和完善自我,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安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四、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提示: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与延伸: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