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纸宝宝朋友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有趣的数字
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
(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沉浮)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培养观察兴趣。
2.激发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的桌上有很多多好玩的东西呢,想不想看看有什么东西呀?
2.幼儿互相讲述看到的物品
(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
3.引起幼儿好奇
哎!你们说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在水桶里会怎么样呢?
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呀?
4.观察沉浮现象
请小朋友把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样?
有哪些东西不见了?
(1)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2)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浮在水面,有的东西沉在水底?
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5.教师小结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
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套圈游戏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幼儿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活动准备
套卷工具
趣味练习
活动办法
[导入]
出示道具,我们今天进行比赛。引起孩子的兴趣。.
[展开]
①讲述要求和规则,把孩子分成2组,兔子队和猴子队看那个队套的圈最多。
②在线内抛圈 那个队套中的比较多,那个队获胜。.
③并注意,没有游戏的小朋友在后面排好队。.
④游戏开始,幼儿积极的参加,老师注意观察。
游戏第一节结束,提示引导幼儿怎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套中,掌握方法,游戏再继续。
[结束]
整理收拾,集中幼儿分享好的方法,并”颁奖“给获胜的队伍,没有获胜的有安慰奖。
注意在活动注意安全,孩子在游戏中,不要推 和拥挤。
探索自然《雨是什么样子的》
托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宝宝感受雨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说说雨是什么样子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感图片—下雨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动感图片—下雨了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
2.提问: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地、哗啦啦的、湿湿的。)
3.教师小结:雨是细细的,长长地,有哗啦啦的声音,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都透明的。
4.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说雨是透明的呢?
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感知,理解“透明” 的含义。
教师告诉幼儿,因为我们能看到远处的大树、大山还有小船。
5.教师拿一块小玻璃,加深对透明的理解。
嘢!我看到小朋友了,玻璃是不是透明的呢?
6.让宝宝回家找透明的东西。
水杯,塑料袋子等。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纸宝宝朋友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学具活动方案
学具:三型
辅助材料:纸制大积木四块,六个面上分别涂上学具的六种颜色
主要目标:认识三型学具的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识别能力
渗透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导入方法:
幼儿集体边唱手指歌边做动作
二、展开方法:
(一)学习向前翻转学具
1、出示准备好的学具块,粉底色朝上,让幼儿说出其颜色。
师:“对,是粉色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是粉色的?”(幼儿举例说各种粉色的东西)
2、认识黄色,学习将粉底色翻成黄底色
师:“小朋友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看看老师是怎样变的。”(将学具向前翻成黄底色)
师:“老师把学具变成什么色了?你能说一说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吗?(幼儿举例说各种黄色的东西)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学变这个魔术,将粉色变成黄色。”(教师巡回指导,因人施教)
3、认识蓝色,并学习将黄色翻转成蓝色
师:“老师又要变魔术了,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向前再翻一下,你看看黄色有变成什么色了?谁能说一说什么东西是蓝色的?请你再学着老师的样子翻一翻。”
4、认识绿色,并自己学会翻转
师:“小朋友,现在我想请小朋友自己来变一下魔术,把学具向前翻一下,变成绿色,看谁变的又快又好。”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那请你说一下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三、结束方法:
教师发出翻转各种底色的指令,看谁翻的又快又好。
最后,做导入部分的游戏结束本活动。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有积极探索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若干干净的冰块、不同形状的容器、装饰物品:彩色颜料,毛线绳
活动过程
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水宝宝。你们知道水宝宝在什么时候会变成冰宝宝吗?
1、幼儿了解水会结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幼儿自选容器玩冰,探索冰的特征。
3、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4、教师与幼儿合作制作冰灯。
5、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吹泡泡液等。
2、多媒体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
"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种类: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2、探索光的特性: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们。"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等。师接合课件依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儿:"作手影、帮助找东西"。
4、游戏: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5、小制作;变色陀螺或潜望镜。
6、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可以把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2、能用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
3、乐意与同伴、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
1、装水的大脸盆每组一个、毛巾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托盘、内装:包装纸、橡皮泥、蜡光纸、带盖玻璃瓶。
幼儿人手一份“沉浮记录表”、笔。
【活动准备】
1、问题激趣
提出问题:诱发幼儿讨论: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
2、猜测结果
组织幼儿观察材料:看一看,托盘里有什么?
引导幼儿猜想:拿起来摸一摸,哪些东西放水里是浮的。哪些东西是沉的。
交代记录要求:在记录表上,把你认为会沉的东西画上“↓”符号,会浮的画上“↑”符号。
引导幼儿假设、猜想:我认为:橡皮泥会浮、玻璃瓶会沉。因为……。
3、验证假设
引导幼儿将自己假设的材料放入水中,验证沉浮事实。
引导幼儿讨论验证结果,重点观察:没带盖子的玻璃瓶是沉还是浮。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橡皮泥一下子就沉进水里了,没盖子的'玻璃瓶会浮一会,一会儿过后也沉进水里了。
4、让沉的东西变成浮的。
引发幼儿思考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沉的东西浮起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让提供的四种东子浮起来,如:蜡光纸、包装纸折成船,将橡皮泥捏成碗,将空瓶子拧上盖。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的操作和实验结果。
教师重复幼儿的方法,做一遍总结示范。并在验证途中加入新的发现:在纸船和碗中可以加入新的东西,他们还可以运物。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科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影子是人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的变化易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对影子的形成及其位置、成像大小和与光之间的关系,需要多途径引导幼儿进行探究。为此在活动中借助图片,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幼儿讨论:为什么白天小姑娘躲在妈妈的身后,影子就不见了?为什么小猫的影子比小姑娘的影子大?不断出现的疑问与实验相结合,能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使幼儿产生继续探究、操作的愿望。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现象,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2、大胆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及其与光的关系,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并交流实验结果。
3、感受活动的乐趣,产生继续探究影子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观察影子,玩“踩影子”等游戏。
2、可参考《身边的科学》自备4幅图片,“幼儿学习材料”——操作材料⑤,记录表。
【活动建议】
1、猜谜、谈话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迷语: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它说话,就是不开口。
(2)提问:影子是什么样的?你还见过谁的影子?
2、结合图片,设置问题情境,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1)出示图片1,引出情境主题。
教师讲述图片内容:小姑娘有一个影子朋友,她的影子朋友总是和她形影不离。可是,最近她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
(2)出示图片2,引发幼儿讨论。
教师结合图片提问:为什么晚上关了灯以后,白天小姑娘躲在妈妈的身后时,影子就不见了?
小结:有光的地方物体才有影子;没有光的地方物体就没有影子。
3、通过讨论和操作,探究影子的位置和光的方向有何关系。
(1)结合图片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提问:为什么小姑娘的影子有时跑到这儿,有时跑到那儿?
(2)教师出示操作材料⑤,讲解操作要求及记录方法。
(3)请幼儿合作进行自主探索,从不同方向照物体,记录影子出现的位置。请幼儿展示记录表,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影子总是出现在光的反方向。
4、继续合作探究,感知影子成像大小的原因。
(1)观察图片4,引发幼儿讨论。
提问:为什么小猫的影子比小姑娘的影子大?
(2)介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实验后进行交流。
小结:当物体距离光近的时候,影子就变大;当物体距离光远的时候,影子就变小。
小班绘本公开课《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视频+课件PPT+说课+教案反思音乐动画小班语言幼儿园班本课程《全国爱眼日》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太密的萝卜苗长得细小,稀疏的苗长得壮实。
2.知道要萝卜长的大需要进行疏苗,尝试用正确方法给萝卜疏苗。
活动准备:篮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萝卜苗
我们班菜地里的'萝卜苗,都长出来了,一起来看看长得怎样?
1. 萝卜苗都长得一样吗?(有的稀,有的密)
2. 稀的地方萝卜苗长得怎样?、
3. 密的地方萝卜苗长得怎样?
小结:稀的地方萝卜苗长的粗壮,密的地方萝卜苗长得细小。
二、萝卜苗长得壮
1. 我们怎样才能帮细小的苗长得粗壮些?(疏苗)
2. 疏掉那些苗苗呢?怎么疏苗?
3. 教师示范疏苗的方式。
三、我来疏苗
1. 组织幼儿分组疏苗。
2. 引导幼儿将疏下的苗放在篮子里。
3. 组织幼儿观看疏苗后的萝卜地。
4. 整理菜地回教室。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近段时间本班有部分幼儿会带一些小磁铁到幼儿园来,我发现很多孩子对这个特别感兴趣,而且还能玩出很多花样。并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基本了解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看到孩子们对磁铁这么感兴趣,我想利用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及感受磁铁的两极性。
2、情感目标:了解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技能目标:善于用各种方法来玩耍磁铁,并在玩耍小车的过程中发现磁的两极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知磁铁的特性并通过玩耍小车的过程感受磁的两极性。
教学难点:部分幼儿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磁铁的特性并感受磁的两极性。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纸杯,里面装有回形针,小铁片,小塑料片,小纸片。
2、每组幼儿一套磁力小车,每组4名幼儿,各有两个。磁力小车的样式是两头装有磁铁。
3、每位幼儿一块磁铁。
4、磁铁应用的PPT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老师通过隔着一张白纸让小铁片跳舞的魔术引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出主题磁铁。
2、 基本环节:给幼儿分发纸杯和磁铁,鼓励幼儿玩耍,并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温习已经了解的磁铁的特性。在幼儿玩耍结束后,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自己说出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在幼儿兴致正浓的时候,老师用拟人的手法告诉幼儿磁铁先生为了表扬大家发现了它吸铁的本领还想和小朋友再玩一个游戏,然后老师利用“魔法变变变”的方式把刚才的磁铁变成已准备好的磁力小车,告诉幼儿磁铁先生就藏在小车上。在发给幼儿玩耍之前给幼儿一个小任务,找到磁铁先生藏到了哪里。
先让幼儿各自玩耍,并引导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小车的两头可以吸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磁铁在小车的两头。
接下来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项比赛,幼儿4人一组,共有8个磁力小车,比比看哪一组的小车能最快地连在一起。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发现磁铁之间可以相互吸引。第二次比比看哪一组的小车能一个推着一个跑得最远。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发现磁铁之间还能相互排斥。
游戏结束后,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总结刚才发现的磁铁的小秘密,幼儿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磁铁的两极性。
3、 结束环节:幼儿自由玩耍小车,并可以和其他的幼儿自由组合玩耍,进一步感受玩耍小车的`乐趣。并在玩耍结束后请幼儿为大家展示自己连接的各种各样形式的小车。
4、 延伸环节:为幼儿播放讲解磁铁应用的PPT,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冰箱的门上,黑板上各种各样的粘钩,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都是利用了磁铁。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缺少一些教学理论。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本次活动基本上还是尊重了幼儿发展学习的规律,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并且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在游戏过程中既有自我探索的部分,也有与小组协作的过程,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协作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的态度。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基本了解幼儿的已具有的关系磁铁的经验水平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参与较少,主要以组织和引导幼儿为主,让幼儿能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个体差异的存在,调整活动时间,以及对不同的幼儿引导的方式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本次活动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耍中发现规律,教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但个别幼儿还不能完全地自主观察与参与,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的引导,使幼儿都能达到各自的发展水平。
4. 这节课在游戏活动设计上还可以更新颖,比如用一根细棍穿过两个环形磁铁,并让这个两个磁铁想排斥,上面的磁铁就悬浮在空中,这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磁铁相互排斥,并简单、初步感受这一特性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