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蜀相》公开课教案

《蜀相》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7-12 11:01:2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蜀相》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相》公开课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相》公开课教案

《蜀相》公开课教案 1

  一、导入

  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

  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

  (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

  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

  (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

  (一)知人论世

  (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

  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

  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

  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5、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五、总结

  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倡导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

  六、作业

  (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

  (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后两题见“巩固练习”。)

《蜀相》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

  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广阔社会生活,其诗作被誉为“诗史”

  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学生自读诗歌。

  2、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集体再次齐读。

  5、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6、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推荐一位。

  7、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学生归纳:“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四、涵咏字句,品出诗味。(合作学习辅以多媒体)

  1、我们来看此诗的首联,如果“丞相”换成“蜀相”如何?

  明确:丞相是属于国家的,蜀相仅仅属于一个小地方。丞相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有什么深意?

  明确: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总写环境,令人肃然起敬。

  3、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明确:不能。“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

  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在士大夫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对眼前景,思祠中人,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所以,“自”“空”二字是诗人发出的深沉感慨。

  4、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

  明确: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慕之情。

  5、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明确: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

  6、小结:杜甫的咏史诗是有其特点的,这就是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自身。《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遂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同时也要求自己,自己的朋友“早据要路思捐躯”,像诸葛亮那样国而忘身;还希望唐肃宗能像刘备那样,能够信任像郭子仪等那样忠心耿耿的老臣。

  五、参照所学,拓展延伸

  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的情思特点:“沉”,深沉,沉厚。“郁”,郁陶,即许多的情感、忧愤蓄积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的主题。“顿挫”指诗的结构与语言声律等表现形式。它是为表现“沉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顿挫”即抑扬,这里不仅指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有轻重、徐急之美,而且还能指感情表现的曲折跌宕,回肠九转,含蓄深厚,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

《蜀相》公开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文《蜀相》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的1个一类字,3个二类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重点: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老臣心”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痛惜和对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赞扬。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解题

  1、同学们,请看课题,谁能说一说“蜀相”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指名朗读这首诗。指导朗读,注意把调值读够,把音读饱满。

  3、齐读古诗,注意要读标准。

  二、解大意

  1、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意。

  2、解释“长”、“频烦”诗中的与我们现在所写的“频繁”意思相同。“自”、“空”。

  3、谁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介绍写作背景。

  4、遥隔526年,作者来到武侯祠又轻轻地呼唤了一声“丞相”,从这一声丞相当中,你体听到了什么?(思念、崇敬、仰慕)

  三、理解诗文前四句,感受武侯祠的.景象。

  5、看武侯祠的图片,当年诗人来到武侯祠,这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读诗的前四句,边读边想象,当年的武侯祠是什么样的。伺机指导学生朗读。

  6、作者也许在问丞相“丞相啊,这凄凄的碧草你还看得见吗,这婉转的声音你还听得见吗?”我们带着作者的这种思念再来读读前四句。

  四、理解诗文后四句,感受丞相的“老臣心”

  7、武侯祠的冷寂,肃穆该勾起作者多少的哀思啊。你看看后四句你读懂了什么,哪些没读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一会儿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学生默读)

  解读“老臣”,字典中并没有这个词,书下注释也没有,能不能通过读,感受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老臣。再前面我们听到了作者轻轻地呼唤了一句“丞相”,在这里他又深情地赞叹了一句“老臣”。借助“开济”了解“老臣”,请了解蜀汉知识的同学说说丞相是如何辅助先帝开创基业,又是如何辅佐幼主继承大业。

  出示《三国志》里的文字,看你能不能理解“老臣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丞相的心里,放不下的是什么?

  看画面,虽然丞相已经离开我们1700多年了,但是人们还是要到他的祠堂前表达自己对他的崇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心里默读“老臣心”直到你脑海里不只是这三个字。谁来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

  8、英雄为什么会“泪满襟”?

  齐读诗的后四句。英雄都指哪些人?老师为大家讲一位这样的英雄。岳飞到武侯祠看到《出师表》,抄录下了这篇表文。

  听到这个古诗你是否又生出很多疑问,追念丞相,履行忠诚,那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事。齐读《蜀相》

【《蜀相》公开课教案 】相关文章:

蜀相的教案03-30

《蜀相》教学设计02-28

《蜀相》教学反思08-29

《蜀相》教学反思5篇08-29

公开课教案03-09

相教学反思12-30

体育公开课教案01-03

大班公开课教案03-13

中班公开课的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