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并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种桥面:单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双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单层纸弯成的单孔拱形桥面;单层纸折成制的梯形桥面。
2、乐高积木人手一份
3、记录表格人手一份
关键点: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
活动过程:
流程图 操作要点
一次尝试
桥面与承重
1、出示四种不同桥面的桥,幼儿观察它们的'异同。
2、设疑:在这四种桥上放乐高积木,那种桥上能放得最多。
(幼儿猜测并说理由)
3、介绍记录表及记录方法。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多?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少?为什么同样大小的桥面,不能放一样多的积木?
6、小结提升:不同形状的桥面,承受重量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二次尝试
桥墩与承重
1、幼儿观察两座桥墩距离不同、桥面相同的桥。
2、设疑:这两座桥上放积木,能放得一样多吗?
3、幼儿提出各自假设。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为什么这两座桥不能放同样多的乐高积木?
6、小结提升:桥墩距离大,承受重量的本领小;桥墩距离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领大。
延 伸
鼓励再探索
1、设疑:在同一座桥上放积木,集中放可以放得多,还是分开放可以放得多,请你们在区角活动时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2、观察瓶中水位高低不同,依照一个标准排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材料准备:水、各种透明容器,幼儿各自带一个透明容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实验中感知水的特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利用感官发现水的别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玩水的经验
1、介绍自己玩水的生活经验
2、说说你觉得谁是什么样子的?
二、玩水
1、将水倒入各种形状容器中,说说水的的形状
2、讨论:为什么水的形状会改变?它到底是什么形状?
3、再现试验证实“水没有形状”
4、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运用自己带的容器装水互相观察水的形状
小结:水是没有形状的,当容器变化了,水的形状也就变化了。
三、帮水比多少
1、有什么方法才能知道那个容器里的水多或水少?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老师实验同种大小容器
不同种容器装水
小结:原来比较多少时,要将水装入同种大小的.容器中,然后再看水面的高低,就可以比出水的多少了。
3、水除了没有形状外,它还有什么特点?
小结:水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 ,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通过两种颜色的混合,调出另外一种新的颜色。
2.感受调色游戏的快乐。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泥人手一份,泥工板人手一份,表格一张。
过程:
一、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师:老师带来了三种颜色的彩泥,请你告诉我,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二、幼儿操作探索
1.观看教师变色
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把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拉扯多次,就能变出另一种颜色,猜猜看会是什么颜色?
教师将蓝色和黄色的彩泥混合、拉扯,变出绿色。
幼儿观察、讨论:老师是用黄色和蓝色变出了什么颜色?
2.幼儿尝试用黄色和蓝色变出绿色
师:现在请你也来玩一玩这个魔术,看看你变出了什么颜色。
幼儿取弹珠般大小的黄色彩泥、蓝色彩泥,尝试混合、拉扯,变出绿色。
3.幼儿尝试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A:幼儿猜测会变出的颜色
颜色 | 蓝色黄色 | 红色黄色 | 红色蓝色 |
猜测 | |||
结果 |
B:幼儿操作、揭晓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用黄色和蓝色变出了绿色,现在老师要请你从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颜色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4.总结
请你告诉大家,你在变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玩了这个神奇的变色游戏,知道了这三种颜色中黄色和蓝色混合会变出绿色,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变出紫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会变出紫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2、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活动准备
1、"故事":调皮的光光。
2、手电筒。
3、1~10的数字卡数套。
4、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
活动过程
1、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2、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内容。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4、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5、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6、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7、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8、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9、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10、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11、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1、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2、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3、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4、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己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老师身旁。
5、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己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6、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知道他们给人们保暖或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学习用打勾的方式记录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常识。
活动重点:
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说出它们的名称。
活动难点:
学习用打勾的方式记录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笔取暖用具:古老的碳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空调、电热毯。
2、幼儿自带冬天的用品。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天冷了,怎样使自己的身体 不冷?你身上那些东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你还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们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图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们有什么用处?
总结:棉衣、棉帽、围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空调、火炉、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3、幼儿讲述自己带来的用品,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
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样使用?怎样帮助我们取暖和保暖?幼儿示范方法。
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取暖用具不同的发热反复法及不同的用法。
火炉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电热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还见过哪些取暖用具?他们怎样发热?怎样使用?
为什么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取暖用具?你喜欢哪种用具?为什么?
长大以后,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取暖用具?
观察图表,打勾记录。
5、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幼儿安全使用各种取暖用具,防止烫伤、烧伤,使用电器时要在成人的指导下使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新时代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大班教育活动设计(下册)中《我奇怪 我发现》主题中‘光与影’的活动内容之一。镜子是幼儿日常生活所需品,除了用来照镜子整理自己,镜子其他的功能可能了解的并不多。《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有趣的镜子》是本次半日活动的第一个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当双面镜子的夹角改变了,摆放在镜子前物品的影像也会不同,从而使幼儿的探索活动从无意转向有意,激发幼儿探索镜子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2.通过玩玩、看看,了解镜子角度变化和成像数量之间的关系。
3.能够将经验进行迁移运用,感受镜子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活动准备:
人手一面单面镜、双面镜;油画棒、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1.一面镜子的游戏。
(1)谜语导入,引出“镜子”。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听,猜猜谜底是什么?明明亮亮,又平又光, 谁来看它,跟谁一样。(幼儿答:镜子)对,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教师出示镜子)。
(2)幼儿每人一面镜子,两人合作,感受镜子成像现象的有趣与神奇。
师:我请小朋友用镜子照一照自己,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答:里面的人和我长得一模一样,丰富词:一模一样)
请你来说说,镜子里面的你长得怎样?(漂亮吗、帅吗?)请小朋友用完整话来表述。
师:我请你们动动脑筋,怎样让自己不回头,就能看见我身后的老师? (幼儿动脑想办法)。
师小结:把镜子放在面前,调整镜子的角度,高低就能从镜子中能看见后面的人和物。
师:那现在我要更进一步了,我想看见自己后脑勺的发夹,可我怎么也看不到,谁能帮我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让我看到那个漂亮的发夹?
(幼儿尝试探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否和同伴一起来合作,看看能不能找到好办法?(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帮助摆放镜子的角度)
师小结:我看到XXX和XXX用的办法,我请他们上来演绎一下,大家给评评是不是一个好办法了(用二面镜子,一前一后放置,调整好镜子的位置,就能看见自己后面的头发)。
2.双面镜子的探究。
(1)师:刚刚,我们用一面镜子、用两面镜子来照自己,都能照出不同角度的自己,那我现在要变换一种镜子来照照自己,又会有怎样的秘密?教师出示双面镜,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镜子,丰富词:双面镜
(2)幼儿每人一面双面镜,自由探索,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双面镜的初次探索:我们一起用双面镜来照一照,你发现了怎样的秘密?(引导幼儿发现镜子里的事物数量发生变化了)
师:能告诉我你的发现吗?(幼儿回答)
师小结:用双面镜照自己我们发现了一个自己变成了二个,那么接下来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术,看看这个魔术怎么变。
3.夹角成像小实验。
(1)用奇妙的镜子给油画棒变魔术,教师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
师:这个魔术师这样子的:有一根蜡笔,放在双面镜的面前,变动双面镜的角度,去找找镜子里的蜡笔会变怎样的魔术?
出示笔录表:这里有一份记录表,第一栏画得是镜子摆放的大小角度,请小朋友把蜡笔放在镜子前面,按照上面的角度摆放好镜子,然后观察镜子里的变化,把你看到的画在对应的表格里面,你看到几根蜡笔就在记录表上用几个圆点表示。
(2)幼儿自主操作,记录观察的结果。(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师提问:从这个魔术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回答)原来镜子夹角越来越合拢,镜子里油画棒的数量就越来越多。
4.油画棒的魔术
师:刚才我们是变动镜子的夹角来变魔术的,那么我们来变动蜡笔摆放的位置又有什么发现呢(幼儿探索回答)
5. 延伸活动: 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小结
师:镜子的魔术有趣吗?(幼儿答:有趣)那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镜子也很多,你还看见过怎么样的镜子呢,它有什么作用?(幼儿答,教师出示ppt小结)接下来我请小朋友去找找幼儿园还有哪些镜子,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下楼,注意安全。
户外游戏【10:00——10:20】
活动名称:手影游戏
活动目标:
1.学习几种玩手影游戏的手势,体验手影游戏的趣味。
2.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手影小故事。
活动准备:手影视频,投影仪,手电筒若干,创设较暗的环境。
活动指导:
1.指导幼儿根据视频提供的手势来进行手影游戏。
2.关注幼儿游戏,指导幼儿进行相互的合作,不推不挤。
集体活动 【10:20——10:50】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指出要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幼儿天生喜欢小动物,但是对小动物的局部特征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使幼儿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脚印特征,对动物的脚印产生探索兴趣,并产生喜爱小动物之情。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四种小动物的脚印。
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小鸡、小鸭的脚印。
3.喜欢并爱护小动物。
三、活动重点
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猪脚印的特点。
四、活动难点
区分小鸡和小鸭脚印。
五、活动准备
PPT、小动物音频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鸡妈妈遇到一件着急的事的,她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鸡妈妈音频:我的小鸡宝宝不见了,你瞧,雪地里有它的脚印,它一定是在森林里迷路了,你们愿意帮我找找它吗?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小鸡的脚印
师:小朋友们,找到小鸡的脚印就能找到小鸡了,我们来看一看小鸡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师:小鸡的脚印细细的、尖尖的,脚趾之间是分开的,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2.认识小猫的脚印
师:咦,这里有一些脚印?他们是谁的?是小鸡的吗?我们一起来喊喊小鸡有没有在这里。“小鸡,小鸡,快出来!”
播放小猫音频:喵~喵~我可不是小鸡,我是小猫,我的脚掌有厚厚的肉垫,我的脚印就像是盛开的梅花,漂亮极了。前面还有一些小动物的脚印,你们快去看看有没有小鸡的?
小结:小猫的脚掌有厚厚的肉垫,它的脚印像梅花。
3.认识小猪的脚印
师:这儿又出现脚印了,我们一起来喊喊小鸡有没有在这里。“小鸡,小鸡,快出来!”
播放小猪音频:“呵~呵。谁在打扰我睡午觉啊,我是小猪,这是我刚才跑步留下的脚印,我的脚印有两瓣,就像打开的剪刀。小河边有一些脚印和小鸡的很像,你们快去看看。”
小结:小猪的脚印有两瓣,像打开的剪刀。
4.认识小鸭的脚印
师:小朋友们看,小河边真的有脚印,我们一起叫小鸡出来吧。“小鸡,小鸡,快出来!”
播放小鸭音频:嘎~嘎~嘎,我是游泳健将——小鸭子,河边的脚印是我的。我的脚印和小鸡可不一样,我的脚趾是连在一起的,像秋天的枫叶。你们去其它地方找找吧!”
小结:小鸭的脚趾是连在一起的,像枫叶。
4.找到小鸡并发布任务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不是小鸡的脚印,“小鸡小鸡,快出来!”“小朋友们,多亏你们来找我,不然我就要在寒冷的雪地里过夜了。谢谢你们!”
音频母鸡: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我的鸡宝宝,听说你们在找鸡宝宝的路上,还发现了其它小动物的'脚印。请把小动物和他它的脚印连起来。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与幼儿一边连线一边复述:小鸡的脚印像竹叶,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猫的脚印像梅花,小猪的脚印像剪刀。
七、活动延伸
师:下面的脚印又是谁的呢?(出示大象和小狗脚印图片)这些绘本很有趣,里面也许会有答案喔。
微反思:
本次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拟人化的音频吸引了幼儿的关注,激发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在帮助鸡妈妈找小鸡的过程中依次认识其他三种小动物的脚印。了解四种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及其特征,还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一一对应,用简短的语言总结了小动物脚印像什么,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又让幼儿知道如何去对比事物的不同。这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求:让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具备初步的探索能力,能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在活动设计上通过鸡妈妈这个拟人化的形象,发布两次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认识到四种动物的脚印,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要求: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构思巧妙,活动环节流畅,清晰。选取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小动物脚印,以此为契机,让幼儿对动物的脚印产生探索兴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本着幼儿为主体的教育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多采用多媒体手段,选择幼儿所喜爱的拟人化的动物或形象,情境化、游戏化的方式,直观具体的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在观察中我发现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和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当扇纸;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做善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探索过程中,懂得纸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积和支撑点有关。
3.学习记录并培养合作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书本每组6″10本(两人一组)
2.长方形似名信片的纸若干,硬纸板若干
∧∏M
3.双面胶若干、磁铁若干
4.记录纸每组一张(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纸的用途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我们见过有哪些纸?这些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写字、画画、擦窗、做纸工、看报纸……)
2.你们知道吗?有人说两张纸可以做桌子,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在这张纸桌上能放上很多很多的书。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3.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
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来试试。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二、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无论真假,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做纸桌的一条腿,让腿能站稳。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折卷的方法让桌腿站起来。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教师用一张硬纸做桌面,检验纸桌是否能站立。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型,写在黑板上,并让幼儿取名更容易记——小山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折两折变成“门“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M”型——折扇型
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4.将这些典型方法以记录纸的格式画在黑板上
三、进一步尝试用两张纸做纸桌
1、试试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书本,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最多?并将纸桌承受的书本数记录在记录表上。
2、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本书?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书本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示范并证实探索结果
四、师生共同小结
1、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桌子。
2、小朋友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造各种形状的纸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比“∧型”、“门型”、“M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数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得出结论:因为圆柱体围起来在上面形成了一个面,叫支撑面,有了这个支撑面就可以放很多东西了。
3、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上可以放许多书本呢?幼儿再次探索。
4、教师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证实朋友说的话是可信的。
5、小结:有时听别人说的话,你觉得有点信、有点不信,最好呢!我们去动手试试,因为事实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把《纸儿力气大》 活动目标设定为: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立起来;通过实验,了解纸的承载力;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纸具有承载力的这一科学现象;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加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较厚一点的彩纸,用竞赛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用各种办法将纸站立起来。请你想办法让纸站立起来,比一比看谁让纸站立起来的办法多。孩子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我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常识、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孩子反复利用废旧挂历纸进行操作(活动前我经过反复实验,这种纸比较适合操作),既可以达到探索的目的,又不浪费资源,还帮助幼儿树立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识,一举三得。因此幼儿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纸站起来,请幼儿说说自己让纸站立起来的方法时,幼儿就有话敢大家和说,也愿意和大家分享。了解纸的承载力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幼儿猜测将书放在站立起来的纸上会怎样?有的说书会倒,有的说书不会倒,我并没有作答,而是让幼儿实验,通过实验幼儿了解了站立起来的纸能承载书本。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了“纸折叠后具有承载力”的特性。
整个活动环节紧凑、紧紧围绕目标。通过让孩子多次动手操作,一步步理解了“纸折叠后具有承载力”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集体交流,请你说说自己的发现,为什么有的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纸会倒下,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孩子说的不是很明白,我的小结也没有说好。应该是: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承载力大,有的承载力小。
在游戏:“比比哪种站立方法承载力最大”中,由于材料太多,幼儿操作不方便,弄的桌子上的到处都是书,可改为几人一小组合作操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实验后让每组派一名幼儿在集体前交流自己一组的发现等等,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些细节在以后的活动中是我所需要注意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 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 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 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 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 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 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精】科学活动教案03-12
科学活动教案【热】03-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3-13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3-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3-13
【荐】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3-13
【热】科学活动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