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班社会教案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欣赏民族风俗,乐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的民族风俗。
3、萌发幼儿对不同民族风俗的`喜爱。
4、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5、培养幼儿热爱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民族风俗资料、《好大一个家》书本等
活动过程:
1、感知欣赏:
(1)、幼儿选择观看幻灯片、图书。
(2)、幼儿交流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
2、讨论交流:
(1)、你喜欢哪个少数民族?为什么?
(2)、自由交流不同风俗的特点。
(3)、个别交流
3、情感迁移:
长大了你想到什么地方去看看?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在家里和在幼儿园里都要有好的行为。
2、引导幼儿在比较中学习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好孩子”统计表一张。足够数量的红五星。
活动过程
1、出示统计表,引出主题。
这是一张“好孩子”统计表。老师吧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会做的事用红五星标出来了。看到我们小朋友自己会做这么多时,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家里小朋友是不是自己做这些事情,老师不清楚,请你们自己把它标出来。
表格内容说明以及幼儿操作要求。
2、幼儿把自己在家的表现用红五星表示出来。贴上红五星的项目表示这些事在家也是自己做的,否则 就不贴。这个过程教师不干预。
比较并鼓励家园表现一致的幼儿。
找一找,哪些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做的事,在家也会做。
在上述小朋友的序号旁加上红五星。
请那些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特别是在家不如在园表现的幼儿)谈一谈为什么表现不一样,怎么改正。
对家园表现一样好的幼儿再次表扬并希望他们能坚持,对家园表现不一致的幼儿也给予表扬,因为他们实事求是的评价了自己,同时提出希望,要求他们尽快改正,和其他小朋友做得一样好。
活动反思
一、关于材料内容的选择
材料内容的选择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我们把“穿衣服、叠被子、洗碗、微笑”四幅图作为教学内容。意在让幼儿说出自己在家和在园在这几件事情上的不同表现。结果发现,这些事情对大班孩子来说一般都能完成,只有叠被子,因为园内是上下铺的床,安全起见,睡在上铺的孩子是不用叠被子的,睡在下铺的孩子是需要叠被子的,这对一部分孩子是不公平的,缺乏家园的对比性。“微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班内有几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需要这方面的引导。
二、材料的调整
统计表可以设计得再丰富些,内容可以涉及到幼儿一日生活的一些细节,有可以让幼儿正视自己、认识自己并真正能够获得发展、转变的内容,让幼儿有选择比较的机会。如同样是衣服的内容,可以设计洗衣服、折叠衣服、自己穿脱衣服,拉练衫、套头衫等;同样是碗的图片,可以衍生出不剩饭菜、不挑食、吃完饭后自己放掉碗勺收拾整理桌子;再如洗手也是需要经常提醒督促的一个卫生习惯问题。在幼儿园由比较严格的要求和制度来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那么在家里是否也能做到呢?这也是一个有很强对比性,值得孩子们去注意,去改正的一种习惯。
三、活动中的亮点
虽然本次活动的材料设计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亮点值得自己回味。首先是孩子们想象能力的主动发挥。在讨论衣服图片时,很多孩子说“我在家自己穿衣服、在园也是自己穿衣服的”有的说“在家我不洗衣服的,在园我也不洗衣服的”有的说“在家我不叠衣服的,在园我有时候叠衣服的`”正是孩子们对这些图片的不同理解,才让我有了拓展材料内容的想法。
在讨论如何使自己学会叠被子环节中,思龙说“我在园里是叠的,可是家里的被子太大了,我根本叠不动”这句话大大提醒了我,有些事情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做,而确实是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经过大家的讨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在家叠小被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被子,但是在生活中,似乎被叠被子这个听起来超呼他们能力的词,把孩子们堵在叠被子门外了。
四、活动体会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目标,突出要解决的矛盾、难点,这样才能做到物为其用。本次活动目标中隐含着“对比”,那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在家在园有可能有显著区别的、针对大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特点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后面的“改进”环节做铺垫,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在对比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欣赏自己的优点。让教学活动真正起到点金成石的效果。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在一次春游的路上,孩子们看到一个正在过马路的盲人,有的孩子便好奇地叫了起来:“你们看,那边有个瞎子,哈哈……”,全班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了过来,有的嘻嘻笑;有的无所谓,表情各异。通过这件事,我不断的反思: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社会给予的关爱、照顾太多,而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意识却非常淡漠,有的甚至嘲笑和歧视残疾人。目前,在我国拥有九千万的残疾人,因此,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便迫在眉睫。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我国法定的“助残日”,结合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开展了关爱残疾人的教育,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和帮助残疾人的情感,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中萌芽、开花……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盲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难。
2、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用品若干。
2、《盲人的日常生活》课件、《关爱残疾人》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3、眼罩(与幼儿人数相同),盲杖(幼儿人数的一半)。
4、红、绿灯、台阶等障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黑暗的5分钟:
请幼儿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初步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
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眼前的世界真是美丽而多彩,赤橙黄绿蓝青紫。可是有另外一群人,他们的世界却永远是黑暗的,你们知道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吗?(盲人)
师:对,但有的人叫他们瞎子,这样是不礼貌的。
师:盲人的世界为什么是黑暗的?
师: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生活的吗?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
1、请小朋友们带上眼罩,现在我们是一群“盲人”,请你们和老师个游戏。
(“盲人”根据老师的口令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请到老师这边来,或请坐到左边的位置上等。)
师:你眼睛看不见时是怎么找到老师的?(听声音找到的.。)
2、准备若干日常生活用品:请“盲人”完成一些简单生活动作:如洗脸,梳头、穿衣等。
师:脸盆、毛巾等不会发出声音,你是怎么找到他们的?(用摸的,差点摔倒……)
师:蒙着眼睛走路和事情有什么感受,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很不方便……用了很长时间……很困难,看不见真难受,……平时这些事情很简单很容易。)
小结:盲人什么也看不见,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方向,用手指触摸来事情,所以他们的生活会遇到很多困难。
二、幼儿观看VCD—“盲人的生活世界”,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盲人的生活。
观看后提问:
师:
1、盲人是怎样生活的?(走路拄着拐杖)
2、在盲人的生活中需要谁的帮助?
3、盲人上街走哪里?(盲道)盲道起到什么作用?(盲人走在盲道上不会摔倒)
4、他们是怎样工作和学习的?(他们学习盲文……)
师:失去光明的人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很简单的事情他们起来却很困难。除了盲人还有哪些人生活也很不方便?(聋哑人,还有的失去双手或失去双脚的人……)
小结:对,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都是身体有缺陷的人,这些人都叫残疾人。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设计了很多方便他们的生活用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幼儿观看“残疾人”课件,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为残疾人所的贡献,激发幼儿关心和爱护残疾人的情感。
师:你看到了哪些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
师:你看到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马路上有为盲人设置的盲道,公共汽车上的“爱心”座位、奥运会场上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厕所里有扶手……。)
师:哪些残疾人值得我们学习?(奥运会上残疾运动员们在拼搏,还拿到了金牌……)
小结:残疾人的生活很不容易,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很多残疾人非常坚强,为社会出很多贡献。生活中有很多人主动关心、爱护残疾人,热心帮助需要关心和有困难的人,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尊重和爱护残疾人。
四、争“爱心”小天使,在“感恩的心”的音乐声中感受被别人帮助和关爱时的情感,并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快乐。
1、游戏“我来帮你”(音乐:“感恩的心”)
游戏玩法:一半的幼儿带上眼罩当“迷路的盲人”,另一半幼儿帮助把“盲人”送“回家”——走过不同路线:经过红、绿灯的路口,过马路帮“盲人”送回“家”。
2、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当你扮演“盲人”时感觉如何?(黑乎乎、暗摸摸,什么都看不见,走路时有点害怕,想要拉住别人……)
师:当你帮忙把“盲人”送回到家时有什么感受?(很开心、很快乐)
小结:盲人和其他残疾人一样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都是健康的人,要好好保护自己,多多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小朋友,你们可以为他们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不能对盲人不礼貌,要尊重他们,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时的开心、快乐和自豪。从体验中也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健全人是多么的幸福。)
延伸活动:
1、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为盲人设计“盲人生活用具”。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更多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了解残疾人的坚强不息和拼搏的事例。
活动反思:
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等。本次活动老师通过让幼儿“了解、体验、感受、传递”几个环节把“认识、意识、品质、行为”等融为一体,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残疾人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对残疾人大都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本次活动,老师选取幼儿相对比较了解的残疾人之一——“盲人”作为引子展开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盲人行动的不方便,从而初步了解和认识盲人生活的不容易。接着老师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引导幼儿了解盲人和其他残疾人的生活及工作,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面配上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一下子把幼儿带进残疾人的世界,幼儿的情绪情感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对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的美好情感,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尊重和关心我们身边每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残疾人,因此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帮助他们……”,有的幼儿说“老师,我想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在最初的“游戏体验”中,从幼儿慢慢走,互相碰撞,找不到方向等表现中可以看出幼儿初步体验到盲人的不便,接着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感受”(课件欣赏)把幼儿一步步引入情感体验中,孩子们的笑脸没了,此时的表情和刚开始游戏时有点新奇和好玩的表情截然不同。最后又回到“盲人”的世界,通过“我来帮你”的“游戏体验”让幼儿体会了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后自己所得到的开心和自豪,同时感受到当自己有困难时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到: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有了互相的“帮扶”,世界便充满了爱……
在社会活动教育过程中,爱心情感和关爱教育的培养不是一日一时的事,该老师在活动结束后能把关爱教育继续下去,让更多的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作为幼儿最亲近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更有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在最后环节,该老师让关爱特殊群体的教育在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下达到最佳的成效,让“爱”继续延伸……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开心、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2.初步感悟:如何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活动准备:
1.开心小树和不开心的小树各一棵。
2.下雨、刮风、两个小朋友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
1.出示图片开心小树和不开心的小树:森林里有一片树林,小朋友看其中有这两棵树。这两棵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一棵是开心小树一棵是不开心小树)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小树的`表情不一样)
2.那为什么一棵树开心,一棵树不开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
3.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山坡上有一棵不开心小树”到“不开心小树着急起来”)
4.提问:故事里都有谁经过了森林?风、雨、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一一出图片)
5.那风轻轻吹过的时候,开心小树是怎么样的?怎么说?不开心小树又是怎么样的?它怎么说?(幼儿回答)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6.下雨了,开心小树是怎么样的?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是怎样怎么说的呢?
7.小朋友到树林里来玩,开心小树又是怎么说的?不开心小树呢?
8.那开心小树到底为什么着急起来?(幼儿讲述)那大家为什么不喜欢他呢?(因为他总是不开心)
9.小结:原来呀,不开心小树他不开心,所以总碰到什么事情总是不开心,对别人总是不友好,于是大家都不喜欢他了。
二、情景表演
1.刚才我们听了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来一起来学学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幼儿分成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两组。
2.教师角色扮演:表现风儿吹,下雨,小朋友来玩的情景,开心小树和不开心小树进行对话。
3.我是风,风过到了开心小树这里,开心小树应该怎么样做,怎样说?吹到不开心小树这里……我是雨,下到开心小树这里,不开心小树这里应该怎样?小朋友来了,开心和不开小树应该怎样做?
三、不开心小树开心了。
1.不开心小树后来怎样了,请小朋友继续听故事第二部分。(冬天,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至最后)
2.小雪花为什么飘过去打扮不开心小树?(因为不开心小树想要把自己打扮一下)不开心小树变得开心以后,大家怎么对待它?(引导幼儿认识开心的人,大家都欢喜)
3.小结:不开心小树开心了,对任何人都友好了,大家都喜欢他了!
四、开心与不开心。
1.我们平时会碰到好多不开心的事。你都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谁来说一说?
2.小朋友平时有没有碰到过什么不开心的事?(幼儿讲述自己碰到过的不开心事)请小朋友一起帮他想想办法,怎样把这些不开心的事变成开心的事。
3.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做开心小树,把不高兴的事也变成开心的事。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适应人际交往中的变化,乐意结纳和认识“新朋友”。
2.交流、分享并积极实践结交“新朋友”的多种方法。
3.体验认识新朋友的快乐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三个同龄大班的幼儿,每班6人,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标签区别。
2.幼儿针对上小学提出过自己担心的问题。
3.照相机、视频设备。
4.幼儿交友方法图标一套。
5.幼儿学习过歌表演《认识你呀真高兴》。
活动过程:
1.认识新朋友。
结合提出的担心“上小学不认识新朋友”的问题,引出活动话题。
介绍来自各班的幼儿,明确活动的内容,引发交友的愿望。
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认识新朋友?
2.我会交朋友。
幼儿自由认识新朋友,教师观察并拍摄幼儿交友过程中的行为。
幼儿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和交友的方法,教师出示相应图标。
展示照片进行情境再现,引导幼儿清晰地讲述交友方法的内容。
师生共同认识新朋友的多种方法。
3.朋友一起真开心。
引导幼儿利用大家想出的方法再次交新朋友。
幼儿自由结交新朋友。
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和交友方法、活动内容等。
新朋友共同歌表演“认识你呀真高兴”。
:引导幼儿感受认识新朋友的快乐并激励幼儿用这些好方法在今后的小学生活中去尝试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12-24
大班社会象棋教案06-10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大班社会教案01-12
大班圣诞社会教案12-04
大班社会快乐合作教案01-01
大班社会介绍自己教案06-23
大班社会教案《勇气》09-29
大班社会小雪节气的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