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表演课文情节。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专心致志。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扩词《课堂作业》5。
气()()()()
()()()()
(3)课堂作业第3题:用连线练习量词的用法。
一条一篮一只一块一把一颗
星星手帕小河桃子花生米燕子
(二)朗读表演
(1)分四人小组表演课文。
(2)指名戴上头饰,表演小猫钓鱼的故事,评一评,演得怎样?
(三)总结谈话
(1)你喜欢课文里的小猫吗?为什么?
(2)你能不能举个“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做好”的例子。联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条“上课专心听讲”,表扬专心学习和做事的学生。
(3)总结:《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三心二意做不成事,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做好。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专心学习。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5、6两题,第6题抄写句子,要求看一个词抄写一个词义,不要看一个字抄写一个字。抄写时别忘了加逗号、句号,抄写后认真检查,有否诵字、错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从多个角度写了夏天的“迷人”。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
2、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体会融入朗读中。
3、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不仅能读,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轻快的'音乐,屏幕出现语文天地中的题目。蟋蟀萤火虫青蛙知了打灯笼弹琴唱歌敲鼓跳舞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迷人的夏天里想象一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什么?每人一张连线纸,读一读、想一想、连一连。说说你的想法好吗?上来的同学把自己的连线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拟人化的词语搭配方式展开了学生的想象,把窗外迷人的夏天世界带进了课堂。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
2、引出课题:《多彩的夏天》
二、认识生字
1、在小组中自己学习生字。
2、指名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认读生字。自己认为特别难的字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可补充。
3、识字游戏:从要认的字中,任意挑选两个字,小组合作连成一句话。如:“辣”——太阳火辣辣的照着我。即熟练了要认的字,又提高了组词造句的水平,还锻炼了灵活运用的能力,更加强了合作参与意识。
三、朗读理解
1、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顺序,自己朗读课文。 五分钟!看通过你们的努力能读到什么程度?
2、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 读到哪一段,就展开哪一段的自主学习: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师相机板书这一段的重点词语。 例如:读到第二段夏天是多彩的时,展示图画,用各种生动的词语表现夏天的五彩斑斓。然后,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对,转化为新的问题。 如:学生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读的也让我们感到这么快乐和有趣吗?” 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成分地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课文的每一段话。
四、从课文走出回到自己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这样是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真正让孩子走进生活,让孩子自己感受身边的夏天。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懂例文《铅笔刨刀》,知道这篇例文写了有关铅笔刨刀哪几方面的内容。初步感知状物文章的写法。
2、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对照例文,懂得写一种文具的要领。
3、按习作的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再写。
二、教学重点
按习作要求观察自己的铅笔刨刀或其他文具,弄清它是什么做的,形状怎样,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什么用途,先说在写。
教学难点:懂得写文具的要领:按顺序写,写的`生动逼真。
三、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小黑板、各种文具
四、教学过程
(一)练习说话,激发兴趣
1、说话,提要求
出示说话句式:我的真棒,因为它。
2、学生自由练习
3、集体交流(选择四、五名学生,夸不同类型的文具)
4、小结过渡
老师真想不到同学们的文具那么美,用途那么广,真是各有所长,难分高下呀!这样吧,我们来把它写成文章再比。怎么写呢?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1)讨论确定观察方法
观察要仔细,要有顺序,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铅笔刨刀?
(整体部分、上下、外里等)
(2)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铅笔刨刀
先从它的质地、形状两方面观察。
(3)口头交流
(4)再观察它主要部分的颜色,有什么用途。
(5)口头交流
(6)小结过渡
2、导读例文,知道写什么,怎样写。
(1)轻读例文,想想:作者观察描写了铅笔刨刀的哪些方面?
(2)读后交流。(提示:质地、形状、颜色、用途)
(3)继续读文,说说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4)交流
3、小结文具的一般写法:
写文具,一般要先有顺序地仔细观察,再抓住文具质地、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生动逼真的描写。当然,观察还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都要根据文具的特点。
(三)运用写法,集体口述。
1、出示轿车文具盒。
2、交流观察方法并观察描述。
(1)你想先介绍文具盒的哪些方面?(质地、形状、颜色、图案)
(2)练习口头表述并交流(先一一分述,再把三方面连起来说,注意引导表述方式变化。)
(3)指导描述内部特征及用途。(先分后总)
(4)指名口述。(一、二名,并简单评价)
(四)个人说写,运用写法。
1、话题要求。
2、各自按顺序,抓特点练说。
3、同桌交流。
4、集体交流,详议(两三名)
5、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具,说自己的特点。
6、学生各自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种文具
按顺序仔细观察抓特点描写逼真
整体质地
形状
颜色(图案)
部分用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1个偏旁“火字旁”认识8个认读字。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进行词语搭配 。
4、初步学会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选择书中的信息回答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一个生字,初步学会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遥控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淡蓝色的星球上,它叫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在离它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星空,看,星空上有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星星吗?
3、你能对着星星说一句话吗?
4、如果天空中也有一个和你一样聪明可爱的小朋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晚上,当天上的小朋友要睡觉的时候,地球上的小朋友想要帮助他,于是他有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快来看看他要干什么?出示课题-----遥控星星
5、指名读一读,让老师听出地球上的小朋友要干什么?
6、他的想法实现了吗?咱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新授 学习理解字词
1、 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然后,把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最后,同桌互相读读认读字。
刚才,老师看读得都很认真,下面来检验一下你学得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两个句子比较长,先来读读
出示
(1)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关灯?
(2)我在帮你关上夜空闪闪的灯。
3、出示生字及认读字 并了解词语的含义
了解 遥控 不要紧 睡了 我再帮你 这么 关灯 怕黑 这些词的含义。
4、出示不戴拼音的认读字,让学生读读。
(1)指明代读。
(2)了解 不要紧、 睡了、 我再帮你意思。
(3)了解遥控的含义,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你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遥控什么?出示遥控-----------练习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遥控汽车的?
(4)你能不能地球上的小朋友一样,进行大胆的想象。(太阳、月亮、地球)
5、出示这么、 关灯、 怕黑、为什么这些词指名读。
6、连词组句 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关灯?怕黑吗?这句话。
(1)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问号表示什么?
(3)表示问话的语气该怎样读?自己练一练,看谁读的有语气。
(4)指名读一读。
(5)一下读的结果。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刚才咱们学的.都很认真,现在让这些词语朋友再回到课文里边去,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小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同学互相读读,检查一下你的同桌的字音读得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帮他改正过来。
3、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时候?(晚上)你从哪看出来的?(这么晚了、黑、睡了、夜空、关灯)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词?
4、反馈:这么晚了、黑、睡了、夜空、关灯 这些词都是表示很晚了,天上的小朋友要睡觉了,你能用书上的语言告诉我们大家,地球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关心他的吗?快找找看。
5、指名读读,你找对了吗?
6、晚上,小朋友快睡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不打扰他?(读得要轻一些)对桌互相读一读
7、指名1---2名学生读读。读后评一评。
8、你喜欢课文中的小朋友吗?老师和你一起读课文好吗?教师引读。
9、指名读全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
四、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许多梦想都变成了现实,如果突然有一天,天上的小朋友和地球上的小朋友见面了,想一想,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同桌演一演。
五、学习生字
刚才,小朋友将天上的星星想像为闪亮的明灯,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生字,看谁学得好。
1、还记得我们学习生字的方法吗?指名说一说。
(1)读拼音。
(2)看结构。
(3)组词一词多组。
(4)数书空由几笔组成。
(5)记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6)写写时注意什么重点笔画是什么?
2、先学习1个新偏旁 “火”字旁。
3、按照学习生字的步骤学习。
4、反馈 灯的含义 过去人们没有电灯,又需要光明,所以就与火有关了。
5、练习书写。
(1)说说他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2)强调一下重点笔画。
五、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星空中繁星点点时,我们会产生许多的遐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老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一定会探索出宇宙中更多的奥秘,遥控星星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板书设计:
17 遥控星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3、掌握“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4、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
5、背诵课文,了解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排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诵读—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分析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解题:
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2、作者与作品:
魏征(繁写体为“徵”),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隋末,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唐太宗曾赐手诏,赞魏征道:“昔晋武帝灭吴之后,志意骄怠,何曾(人名)位极台司,不能直谏,乃私语于孙,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谏,朕知过矣。当置之几案,以比弦韦(自警)。”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
3、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各哦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
二、通读全文,初步预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求木之长(chang,生长)者
B 必浚(jun,疏通,深挖)其泉源
C 盖在殷(yin,深)优
D 虑壅(yong,堵塞)
E 则思正身已黜(chu,罢免)恶
2、自读课文,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用红、蓝、黑三色画横线。(略)
3、画出下列句式,并解释:
(1)斯亦……也
(2)虽……而况……乎
(3)岂……乎
(4)何必……哉
三、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答: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起义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答: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答: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答: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四、作业:翻译并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齐读背诵第一段。
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二、分析第二段。
1、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
(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
(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答: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答: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答: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答: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答:“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
4、板书内容:
三、分析第三段。
1、补充注释:
(1、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真的。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动用法。
(3、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满溢 惧:担心。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
(6、乐盘游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9、惧谗邪 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形作动,用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献出。
2、分析内容:
(1、第三段提出了哪“十思”?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样的?
答:十思:略;境界:智者尽其谋……垂拱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
答:核心:正己安人。角度:一二思—戒奢侈;三四思—戒骄躁;五六思—戒放纵;七八思—戒蒙蔽;九十思—戒主观。
(3、“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一句以反问结束全文,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答:作者以反问的形式启发太宗,讲明了十思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加坚定他实行开明政治的决心。
3、板书内容: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答: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答:骈散结合,极富气势,华美流畅。
3、完成课后练习(略)
五、诵读课文,当堂背诵。
六、自出练习题一页(教师提示包含的知识点)。
语文教案 篇7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6”是一次看图练习。教材给学生了两幅图画,一幅图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看见一只小燕子从燕窝中掉下来了,另一幅的内容是一只猫摆好攻击的架势,双眼紧盯着小燕子。习作要求学生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想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然后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我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这并不是难点,学生一下子就准确领会了图意。在归结图意的时候,我把图画中三个“人物”——小女孩、小燕子、猫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在写“猫”的时候,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学生说要写成“小猫”,有学生说写成“花猫”,也有学生说写成“老猫”,还有学生说写成“野猫”。从学生的不同意见中,我忽然想到,给这只猫准确“定性”,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想像,并能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于是,我和学生有了以下对话:
师:刚才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图画中的“猫”看成“小猫”,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小猫比较可爱。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那认为可以看成“花猫”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花猫可以代替一切猫,既可以指“小猫”,也可以指“老猫”,还可以指“花猫”呢。
师:那认为可以看成“老猫”的来说说理由看。
生:图画上的那只猫像只老猫。
师:那认为是“野猫”的`同学怎么想的呢?
生:野猫才会吃燕子。
生:我不同意,一般的猫都要吃燕子的。
从以上对话我听出来了,学生在给这只猫“定性”的时候,没有把猫和接下来的故事联系起来,至于文章的主题,还没有进入学生们思考的范围。于是,我继续引导:
师:根据课文所给的两幅图画,请大家想一想,这看图想像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燕子。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女孩。
师:有没有同学认为是猫呢?
(没有学生举手)
师:觉得主人公是燕子的同学说说看,为什么把燕子作为主人公呢?
生:小燕子虽然小,但它很聪明,它和它的爸爸妈妈一起,把猫儿战败了。所以,主人公是小燕子。
师:这想法不错。以前课文中有一《麻雀》的文章,就是讲麻雀将一只猎狗吓退了。如果主人公是小燕子,那你觉得这只猫是只什么猫呢?
生(纷纷举手):是小猫,不然,小燕子会斗不过它的。
师:这理由说得好,符合生活实际。那觉得主人公是小女孩的同学说说看,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小女孩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帮助小燕子把猫儿赶跑的,小女孩是一个保护益鸟、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所以主人公是小女孩。
师:这想法还真有意义呢。如果这样,大家觉得那只猫应该是只什么猫呢?
生:应该是老猫,因为老猫是很狡猾的,小女孩很难赶走它,这样,就突出了小女孩对小燕子的爱护和关心。
生:野猫更可怕,它是很凶狠的,小女孩要赶走它,或许还会遇到一定的危险呢,这样,小女孩的品质就更突出了。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花猫”是没人选了,是吗?
生(齐声):是!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紧紧抓住学生对猫不同看法这一契机,通过跟学生关于给猫“定性”的讨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确了文章应该表现的主题,而且为接下来学生展开想像,也为继续想像故事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而且给猫不同的“定性”,还使故事有了多元的主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培养。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5.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6.小调查: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教师导入:《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引导学生谈一谈对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二、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学习之后一定会对器官移植产生新的看法。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仔细阅读,边读边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学习。
5.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研读
研读重点: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研读重点: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a.投影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经历与性格特征。
2、了解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写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思路: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电视专题片文字稿往往比较零乱,因此让学生先自学,细读全文,勾画重要情节,了解主要内容,并为阿炳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传。再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讨课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请学生欣赏名曲,注意用心聆听,最好闭上眼睛,看能从中听出些什么?(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书课题)
20世纪90年代《二泉映月》被美国人推荐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美国航天局把一颗火箭送进太空,来自中国的《二泉映月》,这首代表人类文明的作品被载入太空。
二、欣赏阿炳的照片并介绍。(参照课前准备的短文)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1950年12月4日,吐血病故。 他的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
教师小结:一段千古绝唱竟出自一位瞎眼的卖艺人之手,确实让人感叹不已,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理去了解一段关于阿炳和《二泉映月》的千古佳话。
三、整体感知
1、 检查词语解释:
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
2、 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大家用简练的语句谈谈读过这篇后的初步感受。
3、 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
(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的影响。(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曲目)
四、研读探究
师生一起深入地探讨课文。请同学们互相质疑解疑,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预设问题:
1、 引导学生认识阿炳的性格特征:谈一谈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分析。
他是一个对音乐有着执著追求的人,文中说他眼瞎了还坚持创作音乐,还经常与其他艺人切磋。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敢于用音乐反映人们的疾苦,如文中写他自编弹唱《金圆券害煞老百姓》。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他靠卖艺赚钱维持生活,不同于纯粹寄生于社会的乞丐;他从不计较多少,不给也行。
也可进行仿话练习:我觉得阿炳是一个 的人,因为 。
2、为什么课文标题是“阿炳在1950”而不是“阿炳与《二泉映月》”?
点拨:隐含了对新中国的赞扬。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不会有这一切的发生,正是这个大前提,给了阿炳抢救作品、改变命运的机会。
3、引导学生了解1950年这次录音的经过和意义
(1)今天,我们能坐在这儿欣赏《二泉映月》应该感谢谁?为什么?
(2)录音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请同学们把关于1950年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1950年这次录音对于阿炳有什么重要意义?
4、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课文是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作者通过采访几个人来回忆这件事。
与上学期学过的《生命之舟》相同。大体字是正文(解说词)。小体字是同期声 (采访同期声)。(结合内容分析)
①解说词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
这篇课文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序,也有倒叙、插叙;既有叙事、说明,也有议论、抒情。
如解说词中大部分是记叙,但也恰到好处地插入了议论、抒情和说明。
插入的议论兼抒情的部分如:
(1) 1950年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的重要一年。
(2) 那些为阿炳录音的人们也没有意识到,这次录音将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3) 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变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4) 可惜当年录音时由于录音钢丝不多,我们已无缘听到了。
(5) 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
(6) 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7) 《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等等。
插入的说明如:
(1) 课文中插入介绍当时无锡道教音乐的情况。
(2) 据当地熟悉阿炳的音乐行家回忆,阿炳录音时已不在巅峰时代。
(3) 这是阿炳一生中惟一一次登台演出。
(4)引用杨荫浏教授《阿炳小传》中的资料等。
②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叙事
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时,既详写了为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它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
作用: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还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
五、小结:《阿炳在1950》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的文字稿,应该说容量很大,内容繁杂。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
六、作业:
小作文:为阿炳写500个字左右的传记。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
3、能针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4、默读课文。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第2自然段,体会翠鸟的行动十分敏捷。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自然段的教学,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自然段的教学,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外表非常漂亮的鸟,它动作敏捷,身影灵巧,大家想走进它的世界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Y1]?
5、汇报:
1)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
2)它的动作十分敏捷;
3)喜欢生活的地方。
6、那么你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然后给大家读一读。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那么第一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谁愿意说一说[Y2]。
8、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写它的外形,你最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又用什么来体现它特点呢[Y3]?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腹刹
3)重点指点字形:腹 蹬 浅 疾 脱 隐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
1、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2、选作: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注意写作的层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
2、能针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语言训练,能针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让我继续了解翠鸟这个可爱而漂亮的小动物,看看它还有哪些特别之处。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
2、指名读,互相评议。
3、默读课文,你从哪儿看出翠鸟不仅漂亮,而且是捕鱼高手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相关词语。
4、汇报交流。
5、教师指导体会:刹那间,它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Y4]。
6、那么带着你的体会,在读一读。
7、“我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Y5]?
三、完成课后习题。(词语搭配)
1、自由发言,交流。
2、独立完成,集思广益。
四、课堂小结:作者观察的多仔细啊,他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写的非常的准确,希望大家能够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五、作业:语文一日一练。
板书:14、翠鸟
漂亮小巧玲珑行动敏捷
[Y1]默读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Y2]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组织的能力。
[Y3]结合身边的小动物,说一说,体会课文中“总分”的写法。
[Y4]使学生充分体会翠鸟动作的敏捷。
[Y5]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教案:渐08-03
语文园地二教案12-22
语文教案:理想07-20
语文教案:《挑山工》07-20
语文《夜莺的歌声》教案07-21
语文教案:鹤群08-09
初中语文经典的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