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1 14:32:17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__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 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 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意图:

  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进行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具有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数的守恒是指物体数目不因物体外部特征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数目与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疏密没有关系。大班幼儿认知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郊游》。以故事情节贯穿其中使幼儿掌握10以内数的守恒,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数的守恒,通过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位置发生变化,总数不变的数现象。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中理解数的守恒,使幼儿对数的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空间距离、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因素的影响,理解体验10以内数的守恒。

  2、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积极思维,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歌曲《去郊游》、习题卡片、一些图片。

  1、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数量在8-10):两排树---数量大小形状相同,排列的间距不同,判断是否相同;三种菊花: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其中两排数量一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去郊游了。

  瞧,兔妈妈,猪妈妈和猫妈妈都来了,它们的宝宝也都排好了队准备出发了。

  (评析:这个环节只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但也为幼儿提出了具体的观察要求:小动物的排队)

  (二)引导幼儿理解体验10以内数的'守恒。

  1、小动物排队(数量8不受排列形式的影响)

  引导:(课件展示三种排列形式,猪---圆形,兔---三角形,猫---一横排)

  师:小动物们都排成了什么队伍?

  我们用眼睛来看看,你觉得三种动物宝宝的数量是一样多吗?谁多,你怎么知道的?怎么样才能正确知道那种动物宝宝多呢?(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集体点数,分别说出每一种动物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是8个)

  小结:虽然猪宝宝、兔宝宝和猫宝宝排成了不同形状的队伍,但是它们的数量都是8个是一样多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幼儿仔细观察——猜猜谁多——验证结果,层层升入使幼儿了解了物体的数目不会因为排列的形状而发生改变。)

  2、分帽子(数量不随空间距离变化而变化)

  师:要出发了,猪妈妈怕自己的宝宝晒伤,帮宝宝们准备了很多太阳帽和太阳镜(课件展示数量为8的帽子和眼镜,帽子叠在一起,眼镜一竖排)

  师:哎,你觉得太阳帽和太阳镜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

  有没有其他想法的?你们觉得那个方法好?(数的方法最好。)

  哎,你们发现了吗?原来是一样多的呀!都是几个呢?(8个)

  小结:原来我们光用眼睛看并不准确,一定要亲自去数一数,这样才能准确。

  让我们把太阳帽分开来。

  小结:原来刚才太阳帽只不过是叠起来了,但是数量还是8个,和太阳镜是一样多的。

  (课件一一对应)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眼镜和太阳帽的数量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眼镜叠起来了)叠起来了数量变了吗?

  小结:不管太阳镜分开放还是叠拢放,队伍的长短变了,但是数量都是8个,没有变。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幼儿设定了一些难题:(1)帽子是叠起来的,眼镜是分开放的。在这里幼儿首先是用肉眼观察感觉眼镜多,然后通过数来验证。(2)帽子分开放了,眼镜却叠起来了。这时候有的幼儿就觉得是帽子多而眼镜少了,最后通过验证发现其实不管物体排列的是紧还是松,它们的数量是不会改变的。并在这个环节中渗透了数量词的运用,使幼儿对量词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提高。)

  3、拔萝卜(数量不随大小变化)

  引导: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了哪里呢?(课件展示萝卜地,兔子在挖萝卜)

  兔妈妈和兔宝宝来到萝卜地准备干什么呢?

  萝卜挖好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是妈妈挖得多还是宝宝挖得多?(幼儿集体回答)(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两排萝卜)

  同样是8个萝卜为什么让人觉得妈妈拔得多,宝宝拔得少?

  (验证的时候可以两个两个数。)

  小结:兔妈妈拔的是大萝卜排的队伍长,兔宝宝拔的是小萝卜排的队伍短,但是都是8个萝卜,所以是一样多的。(师生一起小结)原来一定数量的物体不会因为它们的大小,排的队伍的长短和排的形状而发生变化的啊。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较前面2个环节简单了,而且请幼儿来帮助一起总结,使幼儿的概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个环节中的验证也有了一个提升——幼儿用两个两个的数来验证,这样不仅能力提高了也不会感觉那么枯燥。“原来一定数量的物体不会因为它们的大小,排的队伍的长短和排的形状而发生变化的啊。”这一句总结是对前面3个环节的总结,使幼儿的经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操作活动

  1、了解操作内容和要求

  课件展示,引导:这时候,猫妈妈带着宝宝们来到了树林里,哎呀,他们正在烦恼呢,他们碰到了什么事呀?

  课件展示:原来他们发现有两排一模一样的树,到底这两排树是不是一样多的呢?一样多的就在后面的小方框李做个标记。

  课件展示:他们还看到树林里有三排菊花,这三排里有没有一样多的菊花呢?如果有,请在两排一样多的菊花后面画个相同的标记。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提醒幼儿数清每一排的数量,鼓励快的幼儿完成两个操作。

  (四)结束

  交流操作结果,明白数量相同的东西不受空间距离和颜色、大小形状的影响。

  提问:你发现了树和菊花的什么秘密?

  你怎么知道两排树是一样多的?

  你找到哪两排菊花是一样多的?

  先请一个孩子上来,然后问其他孩子是不是和他一样的。

  (枫树虽然两排不一样长,但是它们的数量却是一样多的,椰子树虽然排的队伍是一样长的但是数量却是不一样多的。原来,并不是看上去两排不一样长短的树就是不一样多的;而两排一样长短的树,就是一样多的,做事可不能光看表面哦。)

  (菊花的讲解可以稍微简单点了,可以让孩子来说)

  (评析:交代操作要求和讲解幼儿作业时,教师都能由繁入简的为幼儿讲解;并适当的请幼儿来进行讲评,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总结,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这一活动的掌握。)

  (五)延伸

  小动物们排了那么多的队伍,我们也来排排看吧。

  师:现在我们有XX个小朋友,是什么形状坐的?现在请小朋友排成3排,每排10个小朋友,变成一个长方形。

  现在我们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刚才半圆形上的人数是不是一样多?

  原来我们不管排成什么形状都是30个小朋友,数量没有改变。

  我们还可以排成其他的形状吗?那我们一起出去排排看吧。

  教学反思:

  活动是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去郊游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认识球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讨论、分析并懂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个对象,得出的结果不同;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多种工具的测量,尝试简单记录;

  3、感受测量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直尺、卷尺、皮尺、小棍、书本、橡皮、铅笔等测量工具若干。

  2、幼儿用书。

  3、教学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师: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片是什么呀?

  幼:小朋友在擦桌子。

  师:我们平常是完饭也经常的这样擦桌子,但是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吗?

  2、幼儿讨论,教师帮助幼儿小结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如何测量我们的桌子呢? 幼:尺子、米尺、指头……

  师:非常好!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进行测量。比如说我们桌子上的书、铅笔、橡皮。下面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如何用这些物品来进行测量,老师测量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数。请看黑板。

  3、指导幼儿用书、橡皮、铅笔再次测量桌子。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测量吧!

  (启示幼儿测量物体需要从物体的最头端起开始测量,测量时用手暂时记录长度,下次测量需要紧挨手部最后端起开始测量。)

  4、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5、分析测量中的问题。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测一测父母和自己的腰的尺寸,并尝试记录下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新《纲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统计作为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分类、记数、比较多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清晰直观的比较出多组物体的多少。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逻辑性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运用统计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通过创设两个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不断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巩固。

  活动难点是分析归纳出最快速、清楚的记录方法,通过自主探索——集体归纳——再次验证的方法加以突破。

  一、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记录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多少,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探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从中比较出最快速最清楚的记录方法。

  3、 尝试商讨合作式的学习,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小猫、小狗、小兔木偶;金牌一枚;画有小猫、小狗、小兔的记录纸和空白表格若干,记号笔人手一支

  2、 大格子图及皮球、沙包、绳子;

  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放录音讲述投篮比赛情况,请幼儿仔细倾听。

  你能说出谁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幼儿自由讨论比较谁是冠军的方法。

  2、出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并讲述用表格记录的方法。

  3、 幼儿再次倾听比赛过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 相互交流记录结果和记录方法,并展示几种有代表性质的记录方法。

  5、分析几种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比较出最方便最清楚的方法。

  6、请幼儿最为简单清楚的记录方法再次记录投篮情况。

  7、放录音,请个别孩子为冠军获得者颁发金牌。

  (三)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出示绳子、沙包、皮球)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比哪一种好呢?(幼儿自由发言)

  (2)这么多人的`意见都不一样,老师怎样知道哪种意见的人最多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来?

  2、幼儿商讨并实施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展开调查和记录,并将各桌的记录结果统一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大表格的统计结果,并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参加该项目的比赛。

  特色体现:

  1、 设置生活化的情镜,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

  2、 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层层设疑引发幼儿探究和思考。

  3、 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_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_1=5和1_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蚕豆的不同特征学习6的组成。

  2.能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新知识。

  3.在活动中能细心作业,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蚕豆种子人手6粒;两种难度的作业卡,蜡笔;数卡每人一张;含有6以内分合式的迷宫图两人一张,投影仪一台;事先和幼儿一起种植一些蚕豆。

  [活动过程]

  一、合作猜豆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蚕豆,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猜豆的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每人从盘子里拿5粒蚕豆,分放在两只手里。一幼儿伸出两只手,请另一幼儿选择一只手,猜里面藏了几粒蚕豆。两人各猜3次,看谁猜得对。

  评析:用“猜豆”的游戏开始本次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还复习了5的组成。两两合作的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互当老师的角色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郁。

  二、蚕豆分家

  过渡语:蚕豆种子挤在一起,非常不舒服,它们想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它们喜欢和长得一样的豆宝宝住在一起。

  1.比较观察:蚕豆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分类记录:帮助蚕豆宝宝分家。

  (1)请幼儿介绍和猜测作业纸的做法。

  (2)幼儿自选作业:

  难度一:按标记分类统计。(作业卡如图,房顶做标记,房子里写数字)

  难度二:分类统计并做标记。

  3.讲评作业。

  评析:蚕豆有各种不同之处,如大小不一、颜色有红有绿、有洞没洞等,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分豆,正好可以学习数的组成。在这里,老师提供了难度不一的作业卡,适合各种水平的幼儿,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来基础上获得成功。田字格的设计还可以让幼儿复习书写数字,把数字写好。

  三、蚕豆发芽

  过渡语:小蚕豆种到泥土里会怎样呢?

  1.每组出示3盘发芽的蚕豆,介绍记录纸的记录方式。

  2.每盘共种了6粒蚕豆,幼儿根据已发芽的数量,猜测没有发芽的数量。

  评析:幼儿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蚕豆发芽记录就是紧密地联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生活中复习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例子。

  四、蚕豆开花

  过渡语:蚕豆发芽以后还会怎样呢?(开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蚕豆开花的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6的组成的分合式并念儿歌“蚕豆花,蚕豆花开开,开了几片花瓣?”幼儿根据得数迅速组合在一起,并做一个花的造型。

  评析:蚕豆开花的游戏不仅复习了6的组成,并且顺应了蚕豆发芽到开花的过程,合作游戏使大家非常开心。

  五、炒蚕豆

  过渡语:蚕豆可有营养了,它可以怎么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炒蚕豆的游戏吧,让蚕豆在锅子里翻跟头。

  1.游戏玩法:每人先把数卡贴在胸前,然后随音乐找朋友(两人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6),再一起玩炒蚕豆的娱乐游戏:“炒,炒,炒蚕豆,炒好蚕豆翻跟头。”

  2.交换数卡再进行游戏。

  评析:炒蚕豆的游戏又是一次形式更活泼的复习巩固过程,还能将民间游戏和本次游戏的环节、情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非常自然、真实。

  [活动延伸]

  1.幼儿分享好吃的蚕豆。交代规则:每人拿6粒,看看你吃掉了一粒还有几粒?吃掉两粒呢?以此类推,帮助幼儿巩固6以内数的组成。

  2.在迷宫图中巩固对6以内组成的`学习。以“送小蚕豆回家”的情节,将分合式穿插在迷宫中,让幼儿在分合式得数大的路上走,以避免小蚕豆被动物吃掉。

  活动建议

  本活动可根据每个环节幼儿活动的时间和掌握情况,分1~2教时进行。

  活动评析

  (1)材料选择“活”。本次活动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蚕豆种子,幼儿在与蚕豆种子的互动中,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2)领域整合“好”。本次活动以数学为主线,巧妙地将民间游戏、歌曲、体育游戏等融合在一起,显得自然真实,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我想,学科整合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形式多样。

  (3)情节贯穿“巧”。本次活动围绕着生活中常见的蚕豆,巧妙地将“合作猜豆———蚕豆分家———蚕豆发芽———蚕豆开花———炒蚕豆”的情节贯穿起来,并且把蚕豆生成的过程融合在了一起,过渡自然,浑然一体,融会贯通,幼儿兴趣浓郁,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4)合作精神“强”。本活动中几个复习6的组成的练习,如猜豆、找豆、炒豆等,都是采用两两合作的形式进行的,活动中大量的合作空间和时间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7-28

大班数学教案07-06

大班数学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1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07-24

【热】大班数学教案03-11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3-11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3-11

【荐】大班数学教案03-12

大班数学教案【荐】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