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4 08:36:25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科学活动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科学活动教案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幼儿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的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它。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 都有空气,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 气。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

  (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水杯一个,手帕两条。

  (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幼儿实验用品: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的杯子, 一只吸管。

  步骤: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捕捉空气游戏。

  (1)给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让幼儿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 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

  刘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吗?(幼儿动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怎样让袋子变胖的呢?(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反复实验,让幼儿感知教是室里到处是空气。

  (2)老师和幼儿再到室外找空气。让幼儿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幼儿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以此类推,带幼儿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的?(幼儿回答)让幼儿充分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

  (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让幼儿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再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请幼儿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3)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又湿了?让幼儿带着疑问再看教师做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没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手帕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湿了。

  3、幼儿操作实践,感知人体内也有空气。

  空气到处都是,那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呢?给每个幼儿一杯水,一只吸管,让幼儿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气,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感知人体中有空气。

  二、了解空气的作用。

  1、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捏鼻子游戏。 让幼儿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还有谁离开空气也不能生存的呢?让幼儿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也离不开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燃烧也需要空气。

  (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内装蜡烛,先让幼儿观察杯子,引导幼儿说出杯子里除了蜡烛以外,还有空气。

  (2)点燃蜡烛,幼儿观察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

  (3)提问:刚才是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的?为什么?让幼儿感知燃烧也需要空气。

  三、活动延伸——游戏:火箭飞上天。

  火箭上天

  材料:大塑料瓶(矿泉水瓶最佳)、纸。

  制作:在大塑料瓶上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上。

  玩法:猛地拍压塑料瓶,火箭被推上天。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火箭能飞上天?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观察生与熟食物,发现生与熟的不同。

  增进幼儿对食物的煮熟过程的了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 生的河虾、鸡蛋、速冻汤圆、饺子、发面团若干,熟的河虾一盘。

  2、 小电饭煲2~3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你们在家吃到过哪些好吃的菜?

  2、你看过妈妈烧菜吗?说说生的菜和熟的菜有什么不同?(请幼儿举一种菜的例子给予说明)

  二、观察并烧制食物

  1、出示一盘生河虾和熟河虾,让幼儿区分生和熟。

  说说哪一盘是生河虾,哪一盘是熟河虾呢?

  你是怎么看出(判断)生和熟的?生河虾和熟河虾有什么不一样?(熟的虾颜色是红的,有香味道又鲜)果真吗?老师来煮一煮试试。(教师把生河虾放在电饭煲里煮一煮,看一看外壳有什么变化)

  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生河虾、熟河虾的不同。

  2、让幼儿观察汤圆和饺子生熟的变化。

  将电饭煲中的`水烧开,分别放下汤圆和饺子,观察这时候的汤圆和饺子是怎样的?(沉在下面,是生的)烧着烧着汤圆和饺子怎么样了?(浮起来了,熟了)

  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汤圆、熟汤圆、生饺子和熟饺子的不同。

  三、幼儿操作

  请一部分幼儿揉发面、做成小面包样,一部分幼儿打蛋浆。(教师事先把蛋打在盆子里,再让幼儿舀到小碗里,把蛋黄打散)活动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教师把幼儿做好的生面包和生蛋浆放进电饭堡里蒸,留下一些生的面包和蛋浆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生面包和熟面包、生蛋浆和蛋羹的不同。

  四、生活经验交流

  为什么有些东西要烧熟了才能吃?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二)基本部分

  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宝宝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

  (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5)幼儿合作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4.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继续提问引导:为什么蛋宝宝在刚开始加盐的时候没有浮起来,后来再接着加盐才浮起来呢?

  (3)幼儿集体讨论,教师小结:鸡蛋浮起来有一个过程,盐放得少,盐水浓度低,蛋不能浮起来;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盐水浓度变大,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

  (三)结束部分——解除疑惑

  1.展示有关死海的三张图片:躺在死海上看书;躺在死海上睡觉;在死海上打乒乓球。

  2.教师解除疑惑:人们要在水里浮起来需要游动或者借助游泳圈等工具。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的海水不需要这样做人们就能自然地浮在水面,悠闲地看书,睡觉甚至打乒乓球。秘密就在于这个地方海水盐分的浓度非常高。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探究的是生鸡蛋宝宝在盐水里的变化,那熟鸡蛋和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会是一样吗?老师在科学探索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3.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辨别哪杯是清水。

  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2.交流分享。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

  活动反思

  每一个科学活动的设计、开展、总结反思都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也需要孩子们的切实配合。而一个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更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如材料的准备和摆放、恰当的引导语、合理的实验记录单、每个环节的小结等。当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比较充分之后,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就会得心应手!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在活动区角内,幼儿们收集了娃哈哈瓶、电池、汽车等废旧材料。活动中,发现有许多幼儿很喜欢玩电池,很认真地滚电池。电池又是他们最熟悉、最了解的事物。让旧电池变废为宝,真正挖掘电池的教育价值,一物多玩,是我们教师所要想的,因此,制作了这个活动。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电池具有趣味性、奇妙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点。既有趣又能让幼儿做做玩玩的,孩子们就会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这样,真正发挥电池的教育功能,使幼儿玩中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电池在斜坡道上滚的现象观察其变化,比较快慢,学习用数字记录快慢。

  2、发展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虚心请教别人,增强合作意识。

  3、幼儿大胆尝试,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型号的电池、相同型号的电池、不同材料的斜坡道、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介绍玩法与提示:取出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斜坡道上滚,自由探索,发现其特点。

  2、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随意取电池在坡道上滚。

  第二层次:尝试把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相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三层次:尝试把相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不同材料的坡道上滚,观察比较快慢。

  第四层次:同伴间合作竞赛,一起玩电池,并学习记录。

  3、 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活动反思:

  新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07-23

科学活动教案(优秀)07-23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5-15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