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6 10:56: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例(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科学教案范例(8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2、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二、活动重点: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

  三、活动难点:了解绿树植树对环境和生活的作用。

  四、活动准备:请幼儿收集有关树的资料或图片。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老师:我们呼吸的是什么呀,对是空气,你们知道空气是从那里来的吗?对是从大树上散发出来的,所以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春天的时候也要植树。有一个专门植树的日子,你们知道是那天吗?

  老师小结:因为现在是春天,春天适合植树,所以大家把3月12日,指定为植树节。

  2、欣赏儿歌《留住小鸟》。

  大树不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是小动物的好朋友,用什么方法才能留住小动物呢?小猫和小狗用什么方法想留住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了小鸟?为什么留住了小鸟呢?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

  (二)、老师分享和谈论有关植树节的资料。

  1、老师给幼儿介绍有关植树节的来历、日期,并请幼儿讨论一同说一说有关树的作用。(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以及意义。)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关于保护树木的方法。

  (三)、老师让幼儿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老师请一组幼儿讨论的保护树木的`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老师请另一组的幼儿进行设计有关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种植花草的步骤。

  1、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种花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吗?

  2、老师请幼儿思考后回答。

  3、老师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土放进花盘里,挖一个洞,然后再把种子撒下去,再用土盖起来,最后给种子浇点水就可以啦。然后每天都要给种子浇水,吸收阳光和水分,这样就可以促进种子的生长,让它可以更快的发芽等。

  4、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种植花草。也要养成爱护花草树木。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准备:

  1、各小组预备一些没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叶。

  2、各组不同颜色的同种叶数片。

  3、学生描画叶片大小的方格纸。

  教学活动设计:

  一、叶的颜色的观察

  1、谈话引入,上节课中,我们对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观察说说自己预备的叶,有哪些颜色?

  4、让学生按颜色的变化给叶排排顺序。

  5、小组代表,出示各组的排列情况并说说排列的依据。

  6、再次设问:如果有人问你叶是什么颜色的',你该怎么回答?

  二、叶的形状观察

  1、叶的颜色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小组有哪些形状的叶?

  3、小组尝试根据形状给自己的叶分类。

  4、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分类情况。

  三、叶的大小观察

  1、(承前)让学生将其中一种形状的叶按大小顺序排列。

  2、交流排列中遇到的问题,设问:大小相近的叶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3、各小组研究探讨。

  4、学生交流各组的方案。

  5、教师总结比较叶大小的方法,适时提出描方格的方法。

  6、学生描一描,试一试。

  四、作业

  用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叶拼一幅图画。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知道种子发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⒉能正确观察和照顾植物,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⒊养成有序取放工具材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活动中种植的黄豆、绿豆等发芽种子。

  2.《怎样让种子发芽》集体记录单、《种子发芽》记录单。

  活动过程:

  ★回顾上次活动

  结合集体记录单,展开话题。

  教师: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进行了种植活动,几天过去了,我们来看看,你种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它们象记录单里说的那样,发芽了吗?

  幼儿1:我种的绿豆发芽了!

  幼儿2:我中的黄豆也发芽了!

  ★观察比较

  (1)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1的种子的变化,感知植物发芽的条件。

  教师:没放水的种子有什么变化吗?

  幼儿:没有发芽,还是干的、硬的。

  教师:这是为什么?

  幼儿:因为没有水,种子就不能发芽!

  (2)让幼儿观察对比试验2的种子的变化情况,感知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教师:我们再来看看纸盒里的豆芽和窗台上的豆芽有什么变化?

  幼儿:窗台上的豆芽还在长,纸盒里的豆芽变黑了,要死了!

  教师:这是为什么?

  幼儿:因为植物生长要有阳光!

  小结: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就不能茁壮成长。所以,我们通常要把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还要经常给它们浇水。

  ★记录

  指导幼儿用自己喜欢、别人又能看得懂的记录方式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继续记录下来。

  教师:看一看,你的种子发出小芽了么?我们把观察到的情况继续记录在《种子发芽》记录单上吧!请你每天注意观察,定期做好自己的发芽记录。

  引导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⒈本次活动历时时间长,教师要重视交流和观察的环节,不断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活动结束后,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操作单投放到活动区,指导幼儿完成。

  3.教师可以运用几种不恰当的栽培方式和幼儿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以便幼儿对比观察,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活动纪实资料:

  这是孩子在一段时间里的记录情况:

科学教案 篇4

  主题名称:多彩的秋天

  次主题名称:秋趣

  活动名称:动物法庭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讲解,让幼儿简单了解“兔子吃草,狼吃兔子”是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像这样的食物链大自然中还存在很多,都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各种动物和各种植物。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动物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尝试运用合适的语言辩论,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重难点分析:罗列丰富多条食物链

  活动准备:

  1、白兔和灰狼的绒毛玩具或头饰,小锤。

  2、坏境创设:模拟法庭——活动室中间为庭长室,两边分别是原告席和被告席。

  3、幼儿用书第2册第22—23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故事,引发其兴趣。

  2、请幼儿自动推选小律师,进行法庭辩论。

  (1)角色分配:幼儿自主选择当谁的律师,选好后坐到委托人(原告或被告)一边。教师扮演大熊庭长。 辩论一:大灰狼该不该吃小白兔?双方陈述理由。

  (2)第一阶段结束后,幼儿可自由调整座位,重新选择委托人继续辩论。

  辩论二:该不该判大灰狼罪?

  庭长宣判:

  兔子和狼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对平衡和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哪一种动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地球环境。所以不能为了保护兔子就把狼杀光,而狼也不能把兔子全吃光。审判到此为止,本案结束。

  活动延伸

  将头饰投放表演区供幼儿表演,搜集、观看有关生物链的书、图片或录像等。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最原始的对狼和兔子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法庭辩论,开展对狼和兔子对立关系的讨论,孩子们肯定支持兔子,通过学习让孩子们逐渐了解自然界食物链的现象,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罗列丰富多条食物链,巩固孩子们对自然界食物链的了解。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通过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筐操作材料:内有磁铁、回形针、螺丝帽、螺丝钉、硬币、布条、纸张、玻璃球、塑料玩具、竹片、泡沫等。

  2、纸杯(内装带有回形针的`小兔)若干、迷宫及钓鱼工具。

  3、每人一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 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事先准备一个磁铁小人,操控磁铁使小人翻滚跳跃)

  2、讨论:小人为什么能跳舞?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人下面有一块铁片,随着塑料板下面的磁铁移动而移动。小人就能跳舞了。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初步探索磁铁的特性。

  指导语:小人会跳舞,有趣吗?(有趣)。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东西。(铁制品和非铁制品)。请你拿着磁铁去玩一玩筐里的东西,看小朋友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由操作。

  3、交流、分享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再次操作,尝试记录

  1、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

  重点指导幼儿再次探索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并把探索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再次操作并尝试记录。

  3、交流: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没被吸住的又是什么做的?

  4、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

  四、磁铁游戏

  1、以玩魔术的口吻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磁铁真有趣,它不但会变魔术还会跟我们玩游戏呢。今天就让它带着小朋友们玩好吗?”

  2、教师介绍游戏材料及方法。

  3、提出游戏要求:

  (1)救小兔时,不能把手和磁铁伸进这陷阱,只能用磁铁在陷阱外边想办法,否则就会被大灰狼发现;

  (2)在带蜜蜂等动物走迷宫时,把动物放送到迷宫的入口就不能用手碰到这些动物,只能用磁铁在迷宫下面移动带着动物选择正确的路线走出迷宫。

  (3)每人拿一根钓鱼杆,把钓钩放下就可以钓鱼了。

  五、教师小结,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小结:磁铁真好玩,因为它会吸铁,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磁铁碰碰家里的东西,找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让磁铁吸起来?磁铁还有什么秘密?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认读生字

  3

  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

  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

  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

  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

  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

  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

  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

  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

  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

  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板书设计:

  不迷信

  25

  科学家的问题

  动手做

科学教案 篇7

  第一单元 电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 调查家中的电器。

  (1) 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 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教学后记: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 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 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 说说电线的特点;

  ?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教学后记: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

  (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2)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3)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板书设计:

  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教学后记:

  1.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1.4电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2、做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1.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

  (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25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25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2、 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 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近,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5导体与绝缘体

  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后记: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 1、观察手电筒

  (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板书设计: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3、红灯、绿灯和黄灯

  教学后记: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游戏用:四跟导线;

  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

  (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运用检测器检测。

  ?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4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

  ?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

  ?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

  ?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4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6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

  (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 小组讨论。

  (2) 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后记: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开关各2个,长电线4根、短电线6根、胶带纸1卷、小剪刀1把、白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总结。

  三、小结

  板书设计: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1、串联

  2、并联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好?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

  (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三、小结

  板书设计:

  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

  1、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指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 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这样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 ;可以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 。

  4、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利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

  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

  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思考:为什么手电筒、普通电线通电时吸引力好像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会不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讨论:能否利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普遍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示)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练习: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练习:课本后50页 “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磁场的含义,以及磁感线的含义,比较抽象,应重点分析。

  2、 多试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手的科学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