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东西,洗脸、刷牙、漱口我们都必须用到它。虽然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水的浮力并没有太多的认识。
有一天,在洗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个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马上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发现孩子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于是便抓住契机设计了科学“浮与沉”这一活动。本活动通过实验来探索、丰富孩子们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并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科学实验现象,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水、小盆、毛巾、水彩笔、记录卡、塑料吸管、树叶、铅笔、泡沫板、钥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针。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百宝箱,这个百宝箱里装了好多宝贝,小朋友你们想看看吗?(教师播放PPT)
2、师: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请幼儿先猜测一下,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然后教师动手操作实验,幼儿观察。
3、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幼儿理解“浮”“沉”并认识浮沉符号。
钥匙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树叶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师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师继续播放PPT,展示记录卡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做记录的方法。
(一)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用水彩笔在记录卡上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验,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②实验室要注意安全,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把物体进行分类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放在水盆的左边,沉下去的物体放在水盆的右边,并及时记录结果完成表格。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三)分一分。
教师继续播放PPT,引导幼儿将百宝箱中所有物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类。
(四)延伸拓展。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问题:
1、塑料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2、回形针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1)让塑料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将其和钥匙或石头等捆在一起。
(2)让回形针浮上来的方法:放在浮的物体上,如将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铅笔、吸管上等。
(五)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得出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结论,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按幼儿人数准备吹泡泡的工具若干、肥皂水、各种形状的图片若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吹泡泡带幼儿进活动室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舒老师带来了一样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
2.教师:“这个玩具有很多种玩法,你看,今天老师是怎么玩的。”(教师吹泡泡)教师:“我来吹泡泡,你们来抓泡泡,好不好?”(放吹泡泡的音乐,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进入活动室)
3.集中幼儿坐下来后提问:“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那我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来吹吹看。
教师示范吹一个大泡泡:你们都猜对了,原来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二、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泡泡工具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泡泡工具,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那你们猜猜,它们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再请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认识记录表
教师:“我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这一栏都是吹泡泡的工具,那一栏里都是我的猜想,刚才我们用了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圆形,那我就把圆形的卡片贴到我的猜想里。”(教师操作记录表)
4.下面的工具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那它们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5.幼儿操作贴图片到我的猜想里
三、幼儿实验(三张桌上放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工具和泡泡水)
1.请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拿一个工具和一瓶泡泡水来吹吹看,看你们吹出来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再换一种泡泡工具玩一玩。
3.集中幼儿坐下来,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用不同形状的工具都去吹了吹,玩了玩,那结果它们吹出来的泡泡形状跟你刚才的猜想一样吗?”
你刚才的猜想觉得三角形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去吹了一下后发现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吹泡泡,幼儿自己拿卡片填写记录表)
4.正方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吹泡泡,幼儿自己拿卡片填写记录表)
5.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四、延伸活动:
探索五角星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五官的作用。最近,我发现班里有的幼儿喜欢用手抠自己的鼻子、耳朵,有的幼儿开始对自己的五官感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五官的作用,并懂得保护自己的五官。
活动目标
1、认识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作用。
2、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
3、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五官的作用和方法。
2、难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五官卡片。
2、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一张,铅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个好朋友,想跟他们玩玩吗?
2、师分别出示五官卡片,幼儿回答并跟五官打招呼。
3、小结:刚才老师给小朋友介绍的好朋友称为五官,请跟老师读:五官。
二、找五官
1、过度:五官朋友说:“我们藏起来了,知道藏在小朋友的哪里吗?”
2、教师说五官名称,幼儿在小脸上找。
三、五官的作用和保护
1、过度:刚才小朋友可能干了,把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很有本事,会做很多事,你们知道吗?
2、让幼儿分别说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会做什么?
3、让幼儿说说怎样保护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4、小结:五官很有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四、五官练习
指导幼儿找眼睛、嘴巴、耳朵相对应的事物。
教学反思
在活动预设时,考虑到科学领域的特点,也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这节科学活动课《五官》。这节课的目标是:1、认识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和作用。2、学习保护五官的方法。3、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谈话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认识五官的名称,接着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知道五官的位置,再用提问法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然后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发言也非常踊跃,但由于小班幼儿知识面较窄,经验较少,经常会重复同一个问题,听到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的现象较多。如在讨论五官的作用时,这个说:眼睛能看人、看电视,那个也跟着这么说,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会说出还能看书、看路、看到各种东西;谈到鼻子,除了说能闻香味就是说能闻臭味;当讨论到如何保护五官时,幼儿回答很好,有的说:不用脏手揉眼;有的说不用手挖鼻孔、抠耳朵;还有的说不把手、脏东西放到嘴里。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进一步让幼儿明白五官的作用,更加清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官。不过,在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时,尤于心太急,有时忘记引导了,在指导幼儿做练习的过程中,我如果能多请几个幼儿上去为眼睛、耳朵、嘴巴找到相应的答案,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幼儿园的纲要》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3、激发幼儿有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难点:
知道壁虎尾巴和其余动物尾巴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1、找尾巴。
出示小动物的身体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黑板上的是什么东西啊?你看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出示动物的尾巴,让幼儿帮小动物找尾巴并说一说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
师:你觉得这些尾巴漂亮吗?这些尾巴不仅漂亮他们还有很大的用处呢?
带领小朋友们观看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各个动物尾巴的作用。
2、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教师放录音后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刚刚故事里还有哪个小动物我们刚才没有说到的啊?
师:它的尾巴与其他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它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
3、找一找。
发给幼儿每人一根动物的尾巴让幼儿自己去找小动物的身体。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及鼓声强与弱的力度变化。
2、会听随鼓声的大小做相应动作,表现鼓声的强与弱。
3、培养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体验两人一起合作造型的愉快。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关于鼓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入场:随伴奏带开火车进入课室。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2、引导小朋友辨听和模仿火车开来(由弱变强)和火车开走(由强变弱)的声音。
3、扩散练习:鼓励幼儿大胆模仿各种小动物来了和走了的声音(如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注意声音的由弱变强和由强变弱。
(二)主体部分:欣赏歌曲
1、用动作感受歌曲第一段
(1)指导语:你们觉得刚刚的音乐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开心,快乐)这首好听的音乐还可以用来跳舞呢。
(2)播放歌曲第一段,教师随乐舞蹈。
(3)引导幼儿随第一段舞蹈,用动作感受歌曲。
2、欣赏第二段,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
(1)感受鼓声强弱。
指导语:来了好多小鼓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他们是怎么敲鼓的?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感受鼓声强弱。
引导幼儿用拍手和嘴巴发出的声音表示鼓声强弱。
(2)欣赏歌曲完整欣赏歌曲一遍,找出歌曲中的鼓声特点。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鼓声由弱到强。
鼓励幼儿创编舞蹈动作表现鼓声的最强音,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模仿,并进一步创编。
3、随乐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前已经听赏多次,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小朋友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是很顺利的。在进行舞蹈动作探索的时候,小朋友也能根据已有经验积极进行尝试。在活动中,很多小朋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奏结束,朋友还没有找好,慢了哪怕是一小会儿就影响了下面的整套动作,因为音乐很快,除非跳掉动作才能赶上。但是小朋友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动作进行下去。所以活动中最主要的还是听辩前奏,因为前奏部分是小朋友找朋友的部分,前奏结束,小朋友必须已经找到朋友。歌曲开始就已经要开始邀请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区分它们。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物和方形物。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凳子下摆放各种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一、活动引入。
1.我们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要吃什么啊?、
2.出示课件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小狗今天也要过生日了,朋友们给他送来了两个蛋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圆蛋糕、方蛋糕)它们有什么不同?
3.小结,一个是原形的蛋糕,一个是方形的蛋糕,小狗真开心,你们开不开心啊?
4..咔嚓咔嚓,播放幻灯片小火车,朋友们真客气啊,还给小狗送来了火车呢!引导幼儿观察。汽车上哪儿是圆的,哪儿是方的?
二、讨论
为什么火车的车轮是圆的?而车厢是方的呢?
三、操作
1.周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方的和一个圆的东西,你们的凳子下面也有几样好玩的东西,我们一起拿出来玩一玩吧!
2.请幼儿玩一玩,说一说(为什么圆的可以滚动?方的不可以滚的呢?
3.总结圆形的物体是没有边和角的',而方形的物体是有边有角的,所以圆的是会滚动的,而方的是不可以滚的。
四、找一找
1.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2.我们自己的身上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
3.结束,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看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哪些东西是方的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3、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感兴趣,具有较细致的观察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几种不同方式。
2、活动难点:能根据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进行较细化的分类。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隐身绝招》,激发幼儿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兴趣。
提问:在故事中老虎为什么找不到小动物了?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防护本领?(枯树叶伪装成树叶、蜥蜴变成泥土的颜色,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2、让幼儿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式?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结合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自我保护方法,如:狐狸装死;黄鼠狼放臭屁;壁虎,蚯蚓的断肢逃生等。
将不同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进行分类
提问:你最欣赏哪种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对人类的启示。
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变色龙的变色本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穿和大自然一样颜色的衣服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于是解放军叔叔就穿上绿色的迷彩服和作战服,还有很多军事伪装装备,比如坦克,这样就很好地保护自己。
4、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动物自我保护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你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当我们的敌人来的时候,你就要用你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来保护自己。看看谁扮演得最像!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很活跃,幼儿们的回答也很积极,本次活动在课前我收集各种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活动开始开始部分运用动画模式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通过故事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课件内容的制作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利于孩子的讨论、交流和学习。使幼儿了解到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理解。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能在幼儿操作动物图片进行归类时,在材料准备上更充分些,我想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手的科学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