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中班科学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掌握手的功能;
2、认识手指结构,了解五指名称及保护小手的方法。
3、理解、体会小手的灵活性及重要性。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掌握手的功能。
理解、体会小手的灵活性及重要性。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吃的若干种,轻音乐一首,指偶五个,白纸一沓,水彩笔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玩具和吃的
告诉幼儿:今天,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了?(玩具,吃的)现在你们想玩就玩,想吃就尽情地吃吧!(同时配上轻音乐)
引导幼儿说说小手的作用,体会小手的重要性
1、提问:刚才你在做什么?用什么做的?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让幼儿都积极的说一说)
老师小结:我们的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这么灵活,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灵活的小手吧!
2、出示冷热两个杯子,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幼儿摸一摸,使幼儿了解手还可以感知事物的属性。
3、告诉幼儿手还可以做手模。(在艺术界,长的漂亮的手还可以做手模,当作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4、手还可以变魔术,那就跟老师一起来吧!(教准备好的手指游戏)
小手端起是小桥,小桥立起是小山,小山合起是佛手,佛手打开是蜜桃,蜜桃打开是小花,小花合起是孔雀,我把小手摆一摆,摆摆,摆摆摆;我把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我把小手捏一捏,捏捏,捏捏捏。
二、观察认识小手
1、我们的小手如此灵活,能做这么多事情,还能感知事物的属性,做手模,变魔术。手上到底有什么呢?(让幼儿伸出小手,仔细观察)
2、你的手上有什么?(灵活手指)
3、介绍手指名称。(出示指偶,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五指名称。)
4、巩固认识手指名称。老师说手指名称,幼儿出手指。(出的快又好的幼儿,老师将指偶戴在谁手上。)
认识手的其它部分。手指长在哪里(手掌)手还可以怎么分?(手心、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三、假想游戏:“假如我没有手”。
1、小朋友,假如我们没有手,会怎么样呢?
2、小结:人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都离不开灵活的手,手非常重要,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害。(五指协同工作,两手互相配合)
四、了解保护小手的方法
勤洗手,保护手的清洁(告诉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不玩刀和其它尖锐、锋利的东西,以防伤到小手。冬天洗完手后要擦上防冻霜,外出要戴上手套。
五、如何使小手更灵活?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什么事都要大人帮忙做,小手就不会越来越灵活了。(举一些实例)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也小手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认识了手的结构及手指名称,也获取了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要使我们的小手越来越灵活,那我们一定要多锻炼呀!
活动延伸:
在纸上印着画一画自己的小手。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课我总体感觉收获是很大的。幼儿园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孩子虽然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在活动中,我通过各种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去发现科学。我在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气氛和谐、安全有效的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学,从而逐渐达到培养热爱科学的态度。
本次活动是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孩子的主动探索,能遵循探索活动的一般过程,从玩到想,从探索到结果表述,幼儿在其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我的问题是开放的,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促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探索技能。
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玩一玩、动一动、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游戏方法让幼儿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积累了感性经验。从让幼儿体验手的本领到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征、了解保护手的方法,再到引导幼儿探究手的灵活变化,达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巩固,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索”,充分发挥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存在的不足:
思考本次活动的不足,在讨论小手的用处时应启发幼儿想一想:“小朋友的小手能做很多事,那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大手,除了会洗衣服、做饭、写字,还会做什么呢?同时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观察的兴趣等,使幼儿有着更深入探索的欲望。
改进方向:
1.从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我想如果在活动中,教师的设想能更严密些,这样将更有助于幼儿的感知。
2.在表述时教师应对幼儿突出说的要求,强调表述的完整性、连贯性。
3.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发的情况,我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今后,我应该多学会观察幼儿,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纸莲花在水中的变化,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能不同。
2、有细致的观察力,能大胆猜测、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察发现。
3、喜欢动手,对纸的吸水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盆,装好水,擦手毛巾1条,几种不同材质的纸的莲花折纸若干。
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
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有趣的纸莲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纸莲花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朵纸折成的莲花,如果把纸莲花花瓣朝上,轻轻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慢慢开放)。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莲花开的快。
1、出示三种材质的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他们猜测:三种不一样的纸莲花放在水里会怎样?它们开放的速度一样吗?猜猜看谁开得最快,谁开的最慢?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莲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莲花开放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莲花,为什么开放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3、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彩打纸、卡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莲花开放实验结果相对应吗,寻找原因。
4、小结: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开得快。
(五)拓展。
1、教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纸,你们还认识哪些纸呢?
2、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用白色打印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如果将白色纸莲花的一面用油画棒涂上颜色,莲花的开放速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
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名称:小种子大集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
2.观察并辨认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准备
挂图、各种种子数颗、纸盒或瓶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种子后提问。
教师:①你曾经看过哪些种子?数一数你认得几种?
②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
③比较一下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
⑴请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把颜色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⑵请幼儿根据大小分类,把大小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2.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每种种子并提问。
教师:①种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②不同的种子摸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3.种子配对游戏。
将各种种子放在一个纸盒或瓶子中,以本班种子的类别分成种子小组,把代表本组的种子摆放到桌子中间(例如
红豆小组就把红豆摆放到本组桌子上)。教师请一位幼儿摸种子,用布或手蒙上幼儿的眼睛,让其在纸盒或瓶子中任意摸一颗种子,然后去找相应的种子小组进行配对。配对成功的幼儿可给予奖励。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猜测--验证”的科学研究流程。发现事物的规律。
2、乐意参与问题的争议和讨论。
活动重点:知道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间。
活动准备:橘子、碟子、篮子、记录表、陈皮
过程:
1、摸宝
--教师出示盒子,问:你们猜老师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请幼儿摸一摸,问:你感觉是什么东西呀?
--验证盒子里到底是不是橘子
2、猜一猜,数一数(教师手上的橘子)
--教师手中拿着橘子,问:你知道我手上的橘子把皮剥了里面的橘瓤有多少瓣呢?我要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记录表将幼儿猜的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将橘子剥开和幼儿一起数一数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几瓣
--把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师问: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刚才我们数的这几瓣?
--教师在出示一个大一点的橘子,问:这个橘子这么大,那它里面的橘瓤是不是会多一点呢?我要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将幼儿猜的数记录在表上
--教师将橘子剥开和幼儿一起数一数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几瓣
--把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师问: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刚才我们数的`这几瓣?还有瓣数不同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别的橘子看还有瓣数不同的吗!
3、数一数(幼儿手上的橘子)
--请幼儿剥开橘子数一数自己的橘瓤有几瓣
--把幼儿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4、说一说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橘子分别有几瓣,知道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间。
5、出示陈皮
--教师出示陈皮问:你们猜猜这个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请幼儿观察陈皮,在说说猜测的理由。
--请幼儿先闻一闻再尝一尝,再次说说猜测的理由。
--教师确认陈皮是橘皮做的。
--教师通过讲述法告诉幼儿橘子有那些作用
结束部分:尝一尝
--请幼儿将橘子和陈皮端到桌子上去品尝。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也来剥剥橘子,数数橘子有几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题目
苏打喷泉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苏打喷泉,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盖的瓶子、吸管、胶带、白醋、小苏打、水、纸、笔。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有趣的实验。
教师演示:
(1)在瓶盖上插入吸管,吸管离瓶底距离约2厘米。
(2)在塑料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并加入50毫升的.醋。
(3)瓶内放人两勺小苏打,迅速将瓶盖盖上。
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1)这个实验真有趣,水从吸管中喷出来了。
(2)像喷泉一样,瓶子里有许多小泡泡。
(3)喷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个小喷泉。
我来做小喷泉。
(1)先在瓶里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苏打,喷泉没有做成功。
(2)盖子没盖好,泡泡都跑出来了。
(3)将吸管插入瓶盖中,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先在瓶子里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后放人2勺苏打,迅速盖上带有吸管的瓶盖。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放l勺苏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苏打,水就喷出来了。
(2)瓶盖没有盖严,泡泡都跑出来了,一定要盖严瓶盖。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后放了2勺苏打,喷泉就做成了。
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使用药品的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水
醋
苏打
六、注意事项
1.教师提醒幼儿要进行分工:负责记录的幼儿要将醋、小苏打的用量记录清楚。
2.检查醋和小苏打的比例是否适当,瓶盖密封是否严紧。
3.盖瓶盖的速度要快。
4.要将小苏打碾碎后放入瓶内。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对动物嘴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嘴巴的明显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有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不同特征的动物(如啄木鸟、蜜蜂、河马、蜗牛、兔子等),嘴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救救苹果树》,引起幼儿谈论动物嘴巴的兴趣。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后提问:是谁救了苹果树?为什么啄木鸟能救苹果树?
(二)了解动物嘴巴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啄木鸟长着一张什么样的嘴巴?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嘴巴有特殊的本领?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三)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世界的神奇,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教师:图片上的动物嘴巴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它们是靠身体的什么地方完成特殊任务的?(鹈鹕是靠它的大嘴巴来捉鱼的,蜜蜂是用管子一样的嘴来吸食花蜜的)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一张奇怪的嘴巴?他们的嘴巴是什么样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在科学区探索交流,增长知识。
游戏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引导幼儿继续关注动物的嘴巴,满足幼儿对动物的观察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数量的关系。
2、喜欢探索发现两面镜成像的现象,并乐意讲述自己的观察发现。
3、初步了解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两面镜、塑封美羊羊人手一个。
活动重点:
探索发现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关系。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过程:
一、播放《喜洋洋和灰太狼》音乐,导入美羊羊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T:美羊羊最喜欢做什么?(照镜子)
二、幼儿第一次照镜子,知道在光的反射作用下镜子可以照出物体影像。
T:请你也来照照镜子,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T:除了脸上的东西你还看到什么?(身后的)
三、第二次照镜子,初步感知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1、幼儿听美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
T:美羊羊用镜子把灰太狼吓跑了,请你把美羊羊面向镜子站中间,你有什么发现?(镜子里面照出…个美羊羊)
(T:美羊羊继续照镜子,小朋友看老师)
2、教师示范总结
T:原来双面镜里可以照出好多个美羊羊,美羊羊就是这样把灰太狼吓走的。
四、第三次照镜子,进一步探索相邻两面镜子之间角度变化与影像关系。
1、幼儿操作,美羊羊照镜子。(教师巡回指导,怎么会变多的?)
要求T:请你把镜子动一动,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T:怎么会不一样多的呢?(学习并拢、张开这个词)
2、用并拢、张开再照一次镜子。
T:并拢、张开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
3、幼儿再次操作美羊羊照镜子。
T:试试看能不能照出2个、4个或者6个?
教师总结:原来双面镜能照出这么多的美羊羊是光的无穷反射现象。
活动延伸:
T:下次小朋友可以尝试把美羊羊放在两面镜子的中间看看又会有什么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内容:
数学:剥豆乐
活动目标:
1、理解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2、通过剥豆感知两组数量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培养幼儿对数
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蚕豆荚若干(每个幼儿至少两结),每个幼儿一张记录单,黑色
水彩笔每人一支,按组分别放置在操作区。大记录单一张。
2、透明袋每人一个,上面贴好6~9的数字。
3、布置蔬菜批发市场(一个数学区),摆好标有6~9数字的四块牌子。
活动重点:
感知9以内的数量,学习用数字、符号作记录。
活动难点:
感知两组数量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数。
活动过程:
一、猜猜豆妈妈肚里的豆宝宝,理解9以内的数量。
1、第一次剥豆,出示一结豆荚,幼儿观察猜测,里面躺了几粒豆宝宝。
2、剥豆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表示,教师在大记录单上作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幼儿园每年都开展教学比武,今年的教学比武形式与往年不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有了主动权,每个教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喜好自由地进行选择,因此,我选择了科学活动的执教,我觉得我喜欢上科学课,自身对科学方面的知识也相对比较丰富一些,所以,在这次的教学比武中,我选择了《千姿百态的睡姿》作为我这次教学比武的执教课。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千姿百态的睡姿》是适合中班下学期孩子学习的一个科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想让孩子们通过看——说——模仿等教学手段,激发幼儿观察和探究动物不同的睡觉特点,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
在这个活动中,我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
1、观察了解动物姿态万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态,从这一侧面让孩子了解人和动物不同之处;丰富词汇:缩、倒挂、趴等词;
2、能够分清动物的不同睡姿。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幼儿对各种动物睡眠姿势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采用一首幼儿熟悉的歌谣——舒伯特的《摇篮曲》引出课题,为幼儿创设睡眠的氛围,在听听《摇篮曲》中说说、做做睡眠的姿势,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在幼儿做做自己睡觉的姿势的时候,发现幼儿的不良睡姿可以进行提醒和纠正。然后利用准备好的CAI课件,引领幼儿感知不同动物的不同睡眠姿态。如:小狗小猫是趴着睡觉的;猫头鹰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的;马儿是站着睡觉的;蝙蝠是倒挂着睡觉的;刺猬是缩成一团睡觉的;鱼儿是一边游泳一边睡觉的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2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01-15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7
【热】中班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