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28 12:35:34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实用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实用7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玻璃杯倒扣入水而手绢不湿的方法,感知空气存在并占据着空间。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第一次探究材料:小手绢、可封口塑料袋、不封口塑料袋、有盖的盒子、没盖的盒子、有盖的瓶子、没盖的瓶子、塑料包装 纸、皮筋、剪刀、透明胶带、清水一盆、干抹布若干。

  第二次探究材料:玻璃杯人手一只,小手绢、干抹布若干、装满水的水盆每组两个。

  其他材料:可乐瓶、小纸球、透明水盆、彩色乒乓球,玻璃杯。

  2.幼儿经验准备:

  了解水的特性及有关空气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只用小手绢叠成的小老鼠)“小手绢可以折出小朋友喜欢的许多物品,小手绢还可以做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手绢不怕水的游戏。

  二、第一次探究活动:使用封闭的、半封闭的材料,探索让小手绢到水里也不会湿的办法,感知和发现“密封”能使小手绢不湿。

  1.熟悉材料,寻找探究的方向: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想想看,怎样做能让小手绢到了水里而手绢不湿。

  2. 幼儿分组尝试,教师交代实验要求:试完一种方法,可以再试一种。但必须用抹布把材料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第二次实验的成功。

  3.组织幼儿集中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有谁没有成功的`,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第一次递进,教师小结:成功的幼儿做实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手绢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也知道失败的原因了,是因为材料有缝隙,水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小朋友明白了用密封的办法能让小手绢不湿。

  三、第二次探究活动,加深难度,解决“用一只玻璃杯让小手绢不湿”的问题,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1.设置新问题:“只用一只玻璃杯,能不能让小手绢到了水里也不湿呢?幼儿自由尝试。

  2.教师适时提示:“将玻璃杯杯口朝下压入水底,再把杯子提出水面,试试看,杯子里的手绢会怎么样?”

  3.教师指导并请个别幼儿讲述成功的方法: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4.幼儿集中讨论:“刚才我们把手绢严严实实密封起来才不会湿,而玻璃杯口这么大,手绢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思考: (1)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绢还有别的东西吗?(2)这种东西能看得见、摸得着吗?(3)在杯口斜着浸入水中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泡泡的?

  5.第二次递进,小结:玻璃杯里装满了空气,是空气把杯子严严实实地密封起来,水流不进杯子里,所以杯子里的手绢不会湿。

  四、第三次探究活动,体验验证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1.动手操作,加深理解:一个彩色乒乓球,一个玻璃杯,一盆水,想想怎样能使乒乓球“沉”到水底呢?一个小纸球、一个可乐瓶,想想不用手扔,不用脚踢,怎样让纸球飞上天?

  2. 第三次递进,小结: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而且空气是要占据空间的。

  五、拓展延伸:

  空气还有很多的秘密,我们要多动手、多思考,努力去发现它们。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二)基本部分

  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宝宝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

  (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5)幼儿合作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4.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继续提问引导:为什么蛋宝宝在刚开始加盐的时候没有浮起来,后来再接着加盐才浮起来呢?

  (3)幼儿集体讨论,教师小结:鸡蛋浮起来有一个过程,盐放得少,盐水浓度低,蛋不能浮起来;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盐后,盐水浓度变大,蛋才能在水中浮动直至全部浮起来。

  (三)结束部分——解除疑惑

  1.展示有关死海的三张图片:躺在死海上看书;躺在死海上睡觉;在死海上打乒乓球。

  2.教师解除疑惑:人们要在水里浮起来需要游动或者借助游泳圈等工具。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的海水不需要这样做人们就能自然地浮在水面,悠闲地看书,睡觉甚至打乒乓球。秘密就在于这个地方海水盐分的浓度非常高。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探究的是生鸡蛋宝宝在盐水里的变化,那熟鸡蛋和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会是一样吗?老师在科学探索区提供了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可以继续进行探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易深入。而让幼儿带着任务探索,如怎样使浮的东西沉下去,使沉的东西浮上来,可以提高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逐渐减少,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发展得比较好,所以活动设计既要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思考的机会,又要注重培养思考的有意性,培养幼儿先预测(思考)再操作。操作后让幼儿多讲述、讨论,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知识:(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1)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的完成实验。(2)能与同伴沟通、交流与合作来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情感:(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2)初步形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记录结果,表示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难点: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装满水和空矿泉水瓶各一个、橡皮泥、石头、雪花片、树叶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张记录纸,一只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二、实验:沉与浮

  1、教师示范:教师取一块雪花片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请幼儿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教师指导:你们猜雪花片放在水里会怎样?你们每人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表上。如果猜雪花片是浮上来的,那就在"?"这一列中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上面加一个小帽子)如果你认为是沉下去,那就做一个"↓"(一个条竖线,下面加一个小帽子)。

  2、实验,把实验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

  幼儿按意愿动手实践,教师注意观察记录,针对性地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

  钥匙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呢?是不是这样的,那其它的东西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老师准备好水了,我们端上这些东西到那边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试好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小手"这一列中。

  3、根据记录表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大家集中交流最后结果。

  提问:"有没有试验结果和猜测结果不一样的?"

  总结:(出示表格和实物并演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浮上来的东西有`````沉下去的东西有``````

  三、提升实验

  (一)怎样使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石头宝宝是好朋友,他们想在一起在水里做游戏,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帮帮瓶子宝宝,让他沉下去。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小朋友们,同一个瓶子宝宝,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水后,就沉到水里了。为什么呢?

  4、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瓶子宝宝很轻,所以浮在上面;装满水后,瓶子宝宝变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么样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让瓶子宝宝和石头宝宝在一起玩了,他们玩得好开心。可是,还有一个物品宝宝需要你们的帮助,看,橡皮泥宝宝和树叶宝宝是好朋友,他们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让我们来帮帮他们!

  2、幼儿尝试。(如果幼儿一下子想不到办法,可以给幼儿1-2分钟的时间去尝试、讨论,如果还是没有小朋友想出办法再加以引导。)

  3、师:现在橡皮泥宝宝能和树叶宝宝一起玩了,他好开心。可他有一个问题想问小朋友们"我的体重没变,当我团成球状时,我沉在底下;当把我做成船的形状时,我就会浮上来,为什么呢?"

  4、幼:……(此问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让幼儿思考、交流和讨论1-2分钟。到时如果幼儿还回答不出,老师再加以引导。)

  5、教师总结:当橡皮泥宝宝是球状时,

  活动延伸:

  1、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品宝宝,小朋友们看是什么,小朋友们猜猜看--宝宝放到水里是沉,还是浮呢?

  2、幼:……

  3、教师总结:老师也不知道--宝宝是会沉,还是会浮。其实,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是会沉还是会浮,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2、了解水的作用,知道人离不开水,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感受水的'流动及物品在水中的沉浮,知道水是透明无味的,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盆若干只,能盛水的各种小件容器。

  2、小型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边玩水边提问

  1、教师将玩具、容器等放入装满水的盆中,边玩边自语:“怎么玩具倒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在水面上?……”

  2、教师用两个容器相互盛水并倾倒,让幼儿看水从容器里流到盆里。

  二、小朋友分散玩水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容器、玩具,随意玩水。

  2、师:请大家试一试,哪些玩具会沉下去?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玩水,并对幼儿在玩水中的尝试精神和得出的尝试结论作评价。

  三、小朋友感受到水的流动

  1、教师请小朋友把盆里的玩具试着拿出来。

  师:谁能试一试帮着老师把水取出来?你用什么方法取水?(提醒幼儿一定要装满,不能洒)

  2、给幼儿有漏洞的容器,让幼儿进一步取水。

  3、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水流动?水流动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四、幼儿观察水的流动和颜色

  1、听听水流进塑料袋的声音。

  2、看看水是什么颜色。

  3、在塑料袋上戳个小洞,请幼儿用饮水的杯子接水,听听水流进杯子的声音,闻闻、尝尝水的味道。

  教师总结:水无色无味,流动时会根据水流的急、缓与流入不同的容器,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鼓励幼儿用滴管、水枪、针筒、塑料袋、颜料等尝试各种玩水的方法

  、

  活动反思: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问:哪些地方可以玩水?水有什么用途?

  在这一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水的性质、作用,激发幼儿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中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没有形态、能流动的液体。 幼儿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愉快地感知了水的特性,在游戏中体验了玩水的乐趣。由此看出,玩水活动的设计符合《幼儿园规程》中的教育原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是当前教师在教育中一个值得探讨的内容。无论是玩水活动还是其他活动,教师都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对米产生探究的兴趣。

  2、认识几种常见的米,感受科技日新月异下的米的多样性。

  3、懂得农民种粮食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米的生长过程图片

  2、布置好的米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对米的了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米)

  你们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讨论、猜想)

  (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米的种植生产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米到底从哪里来的。(幼儿观看录象)

  师:通过刚才的录象,你们知道米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小图标)

  稻子——秧苗——成熟的稻穗——收割——脱粒——去壳(起米)

  师:从稻子到我们手中的米,这中间要经过很多复杂的工序,是由农民伯伯半年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因此小朋友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农民伯伯的劳动,我们要爱惜粮食,决不能浪费!

  (三)、参观“米店”,初步了解米的多样性

  师:小朋友除了了今天看到的白米,你还见过或者吃过那些米呢?

  (幼儿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出示幼儿讲出的米的图片如:黑米、小米、糯米等

  师: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米我们生活中还有青米、泰国香米、糙米等,现在商店里

  卖的一些米还有一些保健功能,因为科学家在种植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营养成分。

  (四)、游戏:逛米店

  幼儿角色游戏:请个别幼儿担任米店营业员,其他幼儿买米,买米的幼儿要把自己买的

  米的名字和特征讲述清楚。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主题活动开始,通过这个活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米的种植生产过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对米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一些跟平常吃的不一样的米,先从在幼儿园吃的黑米粥、小米粥到后来教师的青米、香米等,幼儿了解到米的多样性同时又有继续想参与以后的活动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图形宝宝排排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规律。

  2.尝试按一一交替规律给图形宝宝排排队,并能简单讲述。

  3.乐意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操作与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自己是男孩、女孩,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

  2.物质准备:大图形宝宝一组,小图形三角形宝宝、圆形宝宝人手各一份,数量相等带两种颜色小花的椅子。

  活动过程:

  一、入场,观察椅子,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小椅子带上了漂亮的头花,看看有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图形宝宝排排队。

  1.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队的,接着往后排。

  师一一交替出示圆形和三角形,幼儿说说谁来了,谁的后面跟着谁。

  师:还有几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接着往后排?

  集体讲述圆形和三角形是怎么排排队的`。

  2.游戏:捉迷藏,加深对一一交替规律的认识。

  分两遍由师、幼分别藏起一个图形,幼儿说说哪个图形藏起来了,一起讲述,验证。

  3.交换顺序重新排,幼儿练习操作。

  师:谁排在最前面呀?三角形宝宝也想排在最前面,愿意帮助它们重新排一排吗?

  4.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师巡回指导,请先排好的幼儿说说是怎么排的,然后请他来排一排。

  (2)集体看大图形宝宝是怎么排的,并一起讲述。

  (3)请幼儿检查自己的小图形宝宝排队的情况并讲述。

  三、游戏:男孩、女孩排排队

  1.师:宝贝们想不想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我们这里有男孩,还有女孩,男孩、女孩可以怎么排排队呢?

  2.师幼按一一交替规律练习排队,集体检查验证。

  四、开火车离开。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也是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的,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找一找吧。

  五、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到周围环境中找一找一一交替排序规律的物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19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03-22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