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9 08:05:3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5篇(优)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5篇(优)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水果种子藏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帮助种子找到相应的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认识、品尝过秋天常见的水果。

  2、幼儿收集各类秋天的水果;西瓜、苹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种子;水果剖面图若干张、种子食品若干种。

  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引发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⑴、教师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绍果实。

  ⑵、教师出示部分果实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带来的都是植物的果实。

  2、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⑴、教师:你们在吃这些水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⑵、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果实里的秘密,边找边交流自己的发现。(提供各类果实,部分水果已切开,中间用牙签连接。)

  ⑶、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⑷、教师:小朋友发现的这些都是果实的种子宝宝。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⑸、教师:种子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游戏:种子找果实,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⑴、教师:我这有许多的种子宝宝,它们找不到自己的果实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看,果实妈妈都在前面的图上,它们的肚子里都有几个种子宝宝,你要仔细的看清楚手里的种子宝宝和果实妈妈肚子里的种子宝宝一样哦。

  ⑵、教师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做进一步地观察与讲述。

  4、了解、品尝常见的种子食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师出示其它的种子)

  教师:看,老师还带来一些东西,(瓜子、花生、黄豆、红豆、开心果、核桃等)它们叫什么呢?

  教师:其实,这些都是植物种子。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活动建议:

  自然角:每人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并进行种子发芽的纪录。

  区角活动:学习剥各类种子的种皮,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家长共育: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农作物的种子,丰富幼儿有关植物种子的知识经验。

  领域渗透:在美术活动中进行种子贴画的活动,巩固幼儿对种子外部形状的认识。

  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新教师过关课课后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我执教了我班科学活动《磁铁吸什么》,在本节过关课中又得也有失,有进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为此,对于本节课我做出如下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通过每一节课收获更多的教学经验,每一次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我从幼儿的好奇心出发,磁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还是很新奇的物体,在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见他们拿磁铁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据《纲要》精神,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借助自主探究,亲历记录磁铁的特性的过程。借助着幼儿对于磁铁这样新鲜事物的新鲜感与好奇心,我选定这节科学课。再说教学过程:在确定了本节课后,我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磁铁的性质而后利用记录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考虑到我班幼儿没有尝试过利用记录表记载所以这个想法被耽搁了;导入活动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自认为还是比较好的能够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在准备的时候磁铁的位置摆放的过于靠前所以有些幼儿能直接说出了我的这个秘密,这是我今后在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在第一次操作的时候,我让幼儿初步感受磁铁吸物的性质,为幼儿提供了道具——回形针,让磁铁宝宝与回形针宝宝做做游戏,初步感受磁铁能够吸物。可能从科学领域的角度看,我比较直观的像幼儿透露出了磁铁吸物的概念,而在这过程中少了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这个环节中可能缺少了这种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的乐趣;再话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尝试找找那些东西可以和磁铁宝宝成为朋友的,

  将其放入有“笑脸”的篮子了,那么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脸”的图标呈现可能不能够直观的体现“好朋友”这个概念,可以将其换做“手拉手”的图标,这样就能够一目了然的让幼儿知道磁铁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师总结的这个环节中,我逐一验证了幼儿的操作结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儿的材料是夹子,有些可能是硬币等等,在验证的这个环节中,我是否可以尝试性的多叫几名幼儿来验证其他组的东西是否能和磁铁成为朋友,不应该只是教师在讲,应多让幼儿尝试探索并验证。在此过程中,我还忘记了一个细小的环节,我没有请每一组幼儿的小组长将各个组的小篮子拿上来,这是我忽略的一个小问题。最后说说我的延伸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分别验证最后出示了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铁做朋友的,将其呈现在黑板上;中间有一组幼儿的东西里有“钥匙”,可是钥匙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为什么不能和磁铁宝宝做朋友呢?可能这样的延伸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更有探索意义。

  经过了本次新教师过关课,我想较于第一次亮相课相比,自己认为是有进步的,课后在与指导老师的认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与亮点。我想: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在不断的充实自我、学习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听取别人给予你这节课的评价,才能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铺垫,加油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等活动,了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内瓣数的关系。

  2、积极参与剥橘子、数橘瓣等活动,能大胆地进行猜测与讲述。

  3、激发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两个。

  2、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铅笔。

  3、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2、观察各种橘子,猜测橘内的瓣数。

  (1)橘子是什么样的.?

  (2)这些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自由猜测橘内的瓣数。

  猜猜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呢?

  (4)在观察记录表中,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5)交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你是怎么猜的?你认为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4、剥橘子,比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数。

  (1)剥橘子,数瓣橘。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怎样?

  (3)比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数。

  (4)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幼儿获取周围物质直接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有用的温度计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学科学的特点,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实践中掌握有关温度计的知识。并将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温度计中红色水银线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测量、思考、表达等多种技能。最后,向幼儿介绍特殊的温度计――体温计也是本节活动的重点之一,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比较表达及教师的示范中了解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从而更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知识及经验,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温度计中的细线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 初步了解温度计与人的广西,认识特殊的温度计――体温计。

  3、 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温度计、冷水、热水若干;细皮圈每人一个;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 观察了解

  观察温度计的外形特征,主要结构

  出示温度计,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看看温度计上还有些什么?

  (1)认识刻度,找一找0°,10°,30°,100°

  2、 实验操作,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里,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小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中的细线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升降。

  3、 结合图片,了解温度计的不同用途及与人类的关系。

  4、 认识特殊的温度计――体温计

  它和我们刚才认识的温度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来做什么?怎样使用体温计?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骨骼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骨骼的构造。

  2、掌握人体骨骼的大致特征,提高探索身体奥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身体的结构-骨头

  2、白纸和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骨头的.存在

  1、教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指和手臂。

  有没有摸到硬硬的东西?那是什么?

  你还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摸到硬硬的东西吗?

  (膝盖、头部、胳膊肘、颈部等等)

  教师:原来骨头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

  小朋友们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变成软软的、像一团泥。)

  二、认识骨头

  1、说说骨头有哪些。

  出示人体骨架图,对照图边讲述人体骨骼边触摸身体该部位的骨头:

  -人的身体有两百多块骨头,它们连接在一起。

  -我的头上有头骨,张开嘴巴吃东西靠的是颌骨

  -还有手骨和腿部,走路、做事情都要靠它们。

  -弯弯腰,那是一节一节的脊椎骨。

  -再摸摸我们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

  2、引导幼儿再次捏一捏、摸一摸自己的骨头。

  三、动手做做我们的骨头。

  1、教师: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骨架吧,瞧!老师把白纸剪成一条一条贴在了胸口,

  真像一排排肋骨。

  你们还能不能贴出我们其他什么骨头呢?

  2、引导幼儿用剪贴纸条的方法,在自己身体上表现各种骨头。

  (如胸部、手臂上、腿上。)

  活动延伸

  看各种人体骨骼图片,说说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的骨头。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

  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

  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

  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

  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

  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

  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

  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科学教案(优选)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