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9 12:46:5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实物投影仪。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尝试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判断天气,知道动物的表现和天气变化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3.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动物与天气的关系。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天气变化的

  教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太阳晒得我们暖暖的。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可以看电视、天广播,看听其中的天气预报)

  2.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小动物呀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也能为我们预报天气。

  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二、展开

  1.了解下雨前小动物的特殊表现。

  播放课件演示

  (1)蚂蚁搬家

  它们是谁?在做什么呀?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2)蜻蜓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

  什么时候蜻蜓要低飞呢?

  (3)燕子低飞

  看!在天空中飞翔的小燕子,飞到什么地方了?

  (4)小鱼水上游

  小鱼争抢着往上游,都快游出水面了?

  (5)乌龟“冒汗”

  这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来为我们预报天气的吗?

  2.观看课件,幼儿回答讨论结果。

  小鱼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飞要下雨,

  蜻蜓低飞要下雨,

  乌龟“冒汗”要下雨。

  3.小结:

  刚才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

  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4.听一听

  (1)刚才我们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变化预知天气的,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天气,

  他们还能通过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天气的变化呢?

  (2)课件演示:青蛙和知了

  青蛙和知了一般在什么时候叫呀?

  (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下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呱呱叫。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平时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2.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在区别菠菜、荠菜、草头、豆苗并了解它们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在了解蔬菜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基础上,学用对歌方式进行语言游戏。

  活动准备:四种菜,其他品种的蔬菜图片。

  关键点:观察、交流并了解常见蔬菜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认识蔬菜

  1、认识蔬菜。

  四种蔬菜中,你认识哪几个,说出名称?

  2、区别、比较。(颜色、叶子形状、茎)

  (1)仔细看看哪两种菜很像?(菠菜和荠菜、草头和豆苗)

  (2)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这四种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片菜,绿色,蔬菜)

  3、小结:菠菜的根是红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茎比较粗;

  荠菜的根是白的,叶子是锯齿形的,茎比较细。

  草头是摘下来的,没有根,三片叶子,个子小;

  豆苗也是摘下来的,没根,有须,茎是空心的。

  但它们都是叶片菜,都是绿色的蔬菜。

  二、交流谈论,了解特点

  1、了解更多蔬菜。

  (1)这四种蔬菜是长在上面地方的?除了这四种菜,你们平时还吃过、看过哪些蔬菜?

  (2)它们又是生长在上面地方的?

  (3)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4)小结:豆角、黄瓜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有藤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2、复习儿歌《菜地里的歌》。

  按照“(个人)什么长在泥土上,(众)XX长在泥土上”的方式念儿歌。

  三、对歌游戏,语言提升

  1、游戏:分成男女两队,一问一答,每队推选出一名幼儿带领。

  2、每次对歌后两队互换,回答一队可变换蔬菜名称。

  如:什么长在泥土上|躲在地下藏|就在水里长|挂在藤蔓上?(白菜、土豆、菱角、黄瓜)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设计评析】

  进人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

《(实用)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8

大班科学教案12-2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2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9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09-29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07-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用)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知道它们的面值是不同的;

  2、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学具盒,内有元、角、分的人民币若干。实物投影仪。在游戏区布置银行、商店。

  活动过程

  1、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2、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4、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5、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尝试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判断天气,知道动物的表现和天气变化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3.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动物与天气的关系。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天气变化的

  教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太阳晒得我们暖暖的。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可以看电视、天广播,看听其中的天气预报)

  2.你们知道吗,有一些小动物呀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们也能为我们预报天气。

  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吗?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二、展开

  1.了解下雨前小动物的特殊表现。

  播放课件演示

  (1)蚂蚁搬家

  它们是谁?在做什么呀?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2)蜻蜓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

  什么时候蜻蜓要低飞呢?

  (3)燕子低飞

  看!在天空中飞翔的小燕子,飞到什么地方了?

  (4)小鱼水上游

  小鱼争抢着往上游,都快游出水面了?

  (5)乌龟“冒汗”

  这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来为我们预报天气的吗?

  2.观看课件,幼儿回答讨论结果。

  小鱼水上游要下雨,

  燕子低飞要下雨,

  蜻蜓低飞要下雨,

  乌龟“冒汗”要下雨。

  3.小结:

  刚才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哪些变化呢?

  (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

  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

  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4.听一听

  (1)刚才我们是通过观察小动物的变化预知天气的,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天气,

  他们还能通过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天气的变化呢?

  (2)课件演示:青蛙和知了

  青蛙和知了一般在什么时候叫呀?

  (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下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呱呱叫。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平时仔细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天气变化以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2.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名称: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在区别菠菜、荠菜、草头、豆苗并了解它们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在了解蔬菜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基础上,学用对歌方式进行语言游戏。

  活动准备:四种菜,其他品种的蔬菜图片。

  关键点:观察、交流并了解常见蔬菜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认识蔬菜

  1、认识蔬菜。

  四种蔬菜中,你认识哪几个,说出名称?

  2、区别、比较。(颜色、叶子形状、茎)

  (1)仔细看看哪两种菜很像?(菠菜和荠菜、草头和豆苗)

  (2)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这四种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片菜,绿色,蔬菜)

  3、小结:菠菜的根是红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茎比较粗;

  荠菜的根是白的,叶子是锯齿形的,茎比较细。

  草头是摘下来的,没有根,三片叶子,个子小;

  豆苗也是摘下来的,没根,有须,茎是空心的。

  但它们都是叶片菜,都是绿色的蔬菜。

  二、交流谈论,了解特点

  1、了解更多蔬菜。

  (1)这四种蔬菜是长在上面地方的?除了这四种菜,你们平时还吃过、看过哪些蔬菜?

  (2)它们又是生长在上面地方的?

  (3)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4)小结:豆角、黄瓜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有藤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2、复习儿歌《菜地里的歌》。

  按照“(个人)什么长在泥土上,(众)XX长在泥土上”的方式念儿歌。

  三、对歌游戏,语言提升

  1、游戏:分成男女两队,一问一答,每队推选出一名幼儿带领。

  2、每次对歌后两队互换,回答一队可变换蔬菜名称。

  如:什么长在泥土上|躲在地下藏|就在水里长|挂在藤蔓上?(白菜、土豆、菱角、黄瓜)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

  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4、师幼共同交流实验结果:物体的滚动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茶叶筒可以滚直是因为两头是一样粗的,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也指的是物理中转动与位移的平面复合运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而且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学习的桥,让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对称的原理。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思考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欣赏对称图形的美,尝试制作对称的艺术作品。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卡纸、水粉、剪刀等。对称的物品若干(蝴蝶、桥、风筝、中国结等)。

  2.知识准备:幼儿排练过有对称动作的舞蹈,进行过有关对称的亲子裁剪活动等。

  3.收集各种图片,如:蝴蝶、亭子、风筝、小船、宝塔、枫叶、天安门、奖杯、汽车、窗子、古代青铜器、天坛、中国结、窗花、铁桥、飞机等,并准备好小组学习的资料。(分为六个小组。)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游戏

  1.以魔术游戏导入。

  老师在一张对折后有中心轴印的纸上,紧靠着轴线用水粉画大、小圆两个,请小朋友看老师玩魔术游戏,对折纸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幼儿讨论现象出现的原因。

  师: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你能变这个魔术吗?

  3.幼儿尝试这个游戏,了解这种处理方法――折印,了解这种处理效果――对称。(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就是样子和大小都一样,而方向不一样。)

  4.展示幼儿尝试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欣赏他人的创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师:有没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现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师给你们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样才能折出不同的对称图。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是不是对称图,为什么。各组整理讨论结果,清晰地表达组内的想法。

  2.幼儿操作,通过折印画检验自己的想法。

  师:用你想到的办法能把它表现出来吗?你愿意去试试吗?

  3.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三、生活创造

  1.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学习。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对称的,我们先从收集的图片资料中找找,能发现什么呢?

  幼儿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析收集到的图片,并将分析的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

  师:你认为对称的理由是什么?不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戏:猜猜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只有一半图形的.物品图案,请小朋友看图猜这个物品是什么。

  3.幼儿运用对称手法进行设计比赛。

  师:会动手动脑的小朋友,应该会灵活运用学到的本领。我们可以用色彩来表现对称的物体,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表现对称的效果。想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帮助幼儿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设计比赛,鼓励幼儿用剪纸、模型、舞蹈等形式来尝试表现对称的效果。

  【设计评析】

  进人大班,小朋友们更会利用资料进行学习了。这个活动从小的知识点入手,通过多层次的操作游戏,针对一个原理让小朋友们不断思考、操作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发现新的方法。希望这个活动让这些小朋友进入小学后,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有用原理,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迁移及推理,从而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光是直线传播的。

  2、在两两合作的实验中,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感受做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书写演示板、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

  (1)装好电池的手电筒5个、拖线的螺帽5个、铅笔5支、打气筒5个;

  (2)直管5根、弯管5根

  (3)幼儿记录表5张

  3、经验准备:

  (1)幼儿有过科学活动的记录经验。

  (2)区域中玩过“打气筒吹气球”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实验一:能不能穿过直管?

  1、介绍材料

  2、幼儿操作实验

  3、交流试验结果,并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其他三个朋友都能穿过直管。

  三、猜测:能不能穿过弯管?

  1、(出示弯管)指导语:

  现在直管的朋友来了,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弯弯的管子)弯管说:你们能穿过直管,但能不能穿过我这跟弯管呢?

  2、交代猜测要求:

  3、幼儿猜测,教师观察幼儿记录情况

  4、交流猜想

  四、实验二:能不能穿过弯管?

  1、幼儿操作实验

  2、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在演示版上进行记录

  总结:光和铅笔一样,能够穿过直管,却不能穿过这根弯管;空气、带螺帽的线直管和弯管都能够穿过。

  提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认为的?(集体讨论分析)

  3、教师归纳总结: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不能穿过弯弯的管子。

  五、尾声:引出“影子”

  六、活动延伸

  1、找影子,观察户外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2、区域探究活动,手影游戏(利用纸箱进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