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合集]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语文教案-二四 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
2.领会说明文中记叙成分的作用。
3.继续训练速读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可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先讲明写本文的起因:应《自学之友》编辑之约而写。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谈写信应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字迹要清楚。
第三部分(5~10自然段):谈写信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写信封要合规格。
第四部分(第11目然段):谈写信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写信要开门见山,不相干的话少说。
第五部分(第12自然段):谈写信应注意的第四个问题:写信要明白如话,不要掉书袋,不要写半文不白的语句。
第六部分(第13自然段):淡写信应注意的第五个问题:口语里没有的词语不要写在书信里。
第七部分(第14目然段):末段附带提醒:不要把信笺折成方胜形。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示自读要点。
1.阅读“目读提示”,了解作者,明确学习本文的要求。
2.用“计时速读”的方法阅读课文。
3.思考本文谈了写信的哪几个问题,并列出一个文章的结构提纲来。
4.根据文中所说的几件事逐一精读,理解作者所提出的`每个问题的理由。
5.本文说明中有记叙,试找出一二处。
(二)学生速读课文,拟写结构提纲。
提示:
第1~2节:说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和主要内容。
第3~4节:说明写信要字迹清楚,不要潦草。
第5~10节:说明写信封要合规格。
第11节:说明写信要开门见山,不相干的话少说。
第12节:说明写信要明白如话。
第13节:说明口语里没有的词语不要写在书信里。
第14节:希望同志们改掉把信笺折成方胜形的习惯。
(三)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总结:
1.本文着重说明了写信要注意的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作者都说明了理由,那么它们的理由各是什么呢?请大家精读课文,逐一找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一两个,其余由学生自己完成)
归纳:第一件事,写信要字迹清楚,不要潦草。
理由;(1)“这首先是礼貌问题,字迹清楚是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2)“字迹清楚可以节省收信人的看信时间”;(3)字迹不清楚,“收信人看了半天看不懂,不耐烦看下去了,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二四 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理由,令人信服。
第四件事:写信要明白如话。
理由:(1)人们用写信以代面谈,写信“和日常谈话一样”,才会“令人感到亲切,如果你掉书袋,对方会觉得你是卖弄才华,反而感到不亲切了”;(2)“文言文不是容易学会的”;(3)“同志多次告诫我们不要写半文不白的文章”。引经据典更增添理由的说服力。
2.本文说明中有记叙,试找出一两处,并体会其作用。
归纳:文章说明“写信要字迹清楚,不要潦草”时,为了使目己所说的理由即字迹不清楚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让人信服,记叙了“我”因一位想报考研究生的青年写来的信字迹潦草,而不愿收他做研究生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字迹潦草的危害性。又如,说明写信封要合规格这一件事,当写到信封上写“父亲大人安启”或“王力伯伯收”等字样不妥时,为了说服持不同意见者,记叙了“我”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结果和“我有八个儿女……他们写信给我,也并不写‘父亲大人安启’,我并不生气”的事实,令人信服,增强了人们的可信感。
3.指导学生完成文后练习三。
语文教案 篇2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板书:
石 石头
你们都知道吧?
板书:
搭
(齐读。)
搭石,你们知道吗?看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面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去了解你们想知道的,同时要读准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小组的整体识字效果,都会读的小组就举手。小组读──小组读,跟读(这样,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真了不起。
这些生字你们在哪些词语中见过他?
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真好,真的很了不起。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此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
⑵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略学每一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风景”
好,那什么是搭石大家都知道了,可课文的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
(齐读。)
风景,看到“风景”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家乡人的眼里,为什么搭石会成为一道风景呢?
1、请大家再一次读读课文,思考:
如果说这是风景,那你读着读着,会产生哪几幅风景,你认为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自己对放搭石、换搭石、过搭石的风景的理解。
(相机板书。)
⑴ 出示插图:
这幅图写的是哪一道风景,为什么说这人在换搭石是一道风景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 研读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理解──说感悟(你体会到什么?)──读。
(课件)他当时会怎样想的呢?
练习:他看到那块不平稳的搭石,心里想。
⑶ 大家看图,你们看,他手捧着那块石,他捧着仅仅是一块搭路的石头吗?他捧着什么,同学们(捧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捧着对过路行的爱,他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道风景吗?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小结提示,巩固练习
1、小结:
搭石构成的风景还有很多,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
2、练习:
⑴ 我会写。
⑵ 我要读。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字14个,“整、恼、就、庄、稼、蜜、蜂、姐、得、报、帮、助、虫、丛”,继续练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学写“助”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如何有礼貌地问别人。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习用想象、角色再现、表演读等方法读懂童话故事。
2、学习用语言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等方法理解、积累 “整天、苦恼、帮助、庄稼、花丛、蜜蜂、姐姐、报时”等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悟“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
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悟“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的情感,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头饰、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童话
1、出示小公鸡形象,与小公鸡打招呼
2、板书课题,生跟着书空
3、读课题
二、初读童话,自主识字
1、用多种识字方法自读课文
2、集中识字
3、采用多种方法记字——记字妙妙屋:样 虫 牛
三、趣学童话,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理解小公鸡为什么苦恼
2、学习2-4自然段
① 指名读,问:小公鸡到哪里去采访?都采访了谁?
②读好小公鸡的问句:学习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别人
③ 感受动物们的“快乐”
④ 教师范读“老牛”“青蛙”“蜜蜂”说的话
3、分角色朗读
生读完,师总结评价。
4、角色拓展,学习表达
拓展:如果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蚯蚓、啄木鸟,会怎么采访他们?
出示句式,生练习说话,师指名反馈。
5、写字
① 出示词语“帮助” 生认读
② 交流:“帮”字笔画比较多,要怎么记住它?
③ 重点指导写好生字“助”,师适当引入“写字操”和写字注意事项。
④ 学生的写字作品评价反馈
⑤ 教师总结激励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留下悬念:小公鸡在大家的帮助下,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快乐呢?
2、课外拓展:① 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
② 拓展阅读:语文天地里的《好吃的帽子》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较成功之处
1、自主识字,总结方法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帮助学生归纳识字方法,可以拼音、查字表、问别人、听读、编字谜等等多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自主识字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学会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
2、快乐朗读,读中体会
在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学生在一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感悟和发现了“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体现以下三点:以读为主,读中探究;以学为主,学中体验;以人为本,关注情感体验。把课堂真正让给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3、联系生活,还原生活
学文后,我设计了“你有做过什么帮助别人的事情?用快乐说一句话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平日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助人为乐的好品德,让语文走进生活,还原于生活,在生活中升华。
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引导学生读的还不够,导致阅读教学环节的“小组表演、师生合作读”等成果展示环节,没有想象中的精彩。如果我能在讨论时,能结合句子、口语交际的学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主旨,必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单调贫乏,不够简练,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等,这样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能再丰富些,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深层次的内容。需在今后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语言,提高专业素质。
3、教学机智有待提高,关注学生的程度还不够,没能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亮点及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对有些词句的理解和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致使课堂上有些环节有“蜻蜓点水”的感觉。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感受颇多。虽然这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但到教学实践上,还是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改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②了解孟子对仁爱和孝心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熟读为主,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仁爱爱人和孝心。
②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表达的“爱人”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式】
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4)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5)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二.简介思想:
①仁:仁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②孝:孝顺(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意,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3学生抽读4全班齐读5小组分读等。
四.讲述故事:
讲述《齐国章不孝》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领悟名句: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释义:仁爱的人爱护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会一直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一直尊敬他。
2、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
释义:四肢懒惰,不顾及养父母,这也是第一种不孝。
熟读背诵:
1。学习小组合作背诵。
2。减字法背诵。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1)孝敬父母是我的福分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伺候两位年逾八旬、常年卧病在床的父母,他十分珍惜孝敬父母的每一天。中原区棉纺路街道办事处四棉西社区的杨钢岭孝敬父母的事迹被邻里传为佳话。
“娘啊,我现在没什么奢求,只希望能把你伺候得好,让你每天都高兴……”昨日上午,棉纺路街道四棉西社区的杨钢岭边给母亲洗脸,边说出肺腑之言。今年58岁的杨钢岭是原国棉四厂的老工人,虽然自己已近六旬,但家中还有两位老寿星:他80岁的老母亲因病瘫痪在床已经5年,80岁的老父亲因骨折也卧床不起。杨钢岭把照顾二老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杨钢岭母亲疾病缠身,基本上是半个植物人,只会吃不会说话。作为家中长兄的杨钢岭尽管有五个兄妹,但他毅然承担了照顾二老的责任。每天一早,杨钢岭就早早起床,给二老做流食,饭做好后冷凉喂二老吃饭。接着收拾洗碗、为老人服药、擦拭身子。喂完二老吃药后,又要出门去菜场准备二老的午饭。就这样,日复一日,一过就是五年。
不善言辞的杨钢岭聊起父母的过去时,满脸骄傲:“父母年轻时养我们兄妹五个真不容易,父亲年轻时因家里困难到厂里当搬运工,16岁时就曾背过300斤重的货物,他们受了很多苦,现在老了我们一定要多孝顺他们。”
父慈子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杨钢岭长时间照顾瘫痪在床父母无怨无悔。他也在用自己默默无闻的行动,做给孩子们看,无形中也为他的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2)谈一下你是否“爱人敬人”和“孝敬父母”?有何具体表现。
八、教师总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如何孝敬父母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实孝敬父母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后轰轰烈烈的去为父母做什么大事,而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有时候关心孝敬父母,就是陪父母聊聊天,就是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朵鲜花、一个拥抱,甚至只是一个微笑。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甚至我们的祖国都是关心我们的。所以只有互相付出爱,一个家庭才能美满,人们在学校里、在社会里才能和谐相处;大家都能献出爱国家才能兴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铅笔字基本笔画笔法教学课。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过基本笔画的写法,对钩的形态认识和写法并不陌生。但卧钩与斜钩在书写中仍存在较大的难度,要做到提按适宜、快慢适当,写出笔画圆转、钩尖利索、势态优美的字,这对二年级学生的书写基础来说,还存在着较大的学习困难。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突出卧钩的写法教学重点,这里采用淡化书法技法教学,加强形象化教学,同时,选择学生易书写的汉字,增强学生写字的信心。
教学目标:
1、掌握卧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卧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卧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欣赏书法作品,体验书法的美。
1、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这堂课上什么吗?(写字)因为老师在课件上写了“写字”两个字。
2、欣赏书法家的字帖,说说你的感受,感受汉字的美。
3、看8岁小朋友温淑怡的铅笔字,说说你的看法。
4、如果同学们也认真的写字,一定比她写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写卧钩和斜钩,
二、学习卧钩的写法
1、观察图片(出示月亮图和卧钩),交流卧钩的写法,书空笔画。
2、师边讲解边示范:
卧钩:起笔轻,先向右下斜、略呈弧形行笔,收笔处稍停、按牢,向左上用力钩出。
(注意:卧钩的弧度要大一点,字才显得饱满。)
3、生练习书写,实物投影评价交流,再次练习。
三、书写汉字:心 忠
1、出示生字“心”,交流,师范写,生书空,练写,实物投影讲评。
心:字形较扁,中点居中,比左右两点略高。
2、出示生字“意”,交流,范写,生练写,讲评
七、练练写写
师巡回指导,看到写的好的及时送上笑脸,表扬写的特别好的同学,将掌声送给他(她)。
八、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卧钩,以及有这个笔画的字,你有什么收获和建议,全班交流。
送给学生一句知心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大家写字时要做到认真观察,仔细书写。祝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写出一手好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后反思:
无论是笔画卧钩,还是带有卧钩的汉字,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掌握的部分。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笔画卧钩是一个较难掌握的知识要点!卧钩教学的难点是对笔画卧钩形态把握以及对书写技巧的掌握。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他们对笔画卧钩形态的理解一点也没问题。可是对于正确的书写却很难体现出来。既然学生能够理解,不能书写出来,可能是教学中那个环节出了点小问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书写中正确的体现卧钩的形态特点?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通过分析比较,最终觉得对卧钩形态描述简洁化、口令化、统一化、形象化,这样教学效果明显些,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即由以前的对卧钩形态分析时讲解它的特点是“前段斜,后段平,形扁横卧,钩向左上角写出”变成书写时带着口令“弯——平——向上翘——钩向左”这样反复的带着口令书写。但是在书写之前必须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的如果不这样做就出不来漂亮卧钩的情感,也就是错误的书写方法。让学生对错误的方法有了强烈的排斥,这样正确的书写方法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从而根生蒂固的存在他们的脑海中,轻而易举的在书写中体现出来! 好的方法需要不但的摸索,但教育的真谛在于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并运用。这将是指导我寻找书写教学良好方法的座右铭!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 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1、 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突破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
学生准备:
预习这五篇作品,准确认读文中字词,初步感受作者感情。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研讨《采薇》 1、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2、学习《十五从军征》 2、通过诵读、回答问题等方式学习
3、研读《送别》 3、细心体会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一、学习《采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师:同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也是张力很强,容量很大的体裁。这课有五首作品,有古诗,有乐府诗,有七言绝句,也有词和曲。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很多方面,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学习。2、 转入《采薇》的学习,先范读,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解决:《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3、 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注意:(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3、)思考: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 1、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兴趣。2、文注释,认真阅读《采薇》,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4、 理解诗的意境,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明确: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介绍乐府诗的特点和内容。2、 范读《十五从军征》,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同样描写士兵,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点拨: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1、 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2、 学生诵读这首诗,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送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介绍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2、 让学生朗读此诗,并讲述诗的大意。3、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1、)这首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点拨:形象(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对友人依依不舍,还没分别就盼归的心情。 1、 认真读诗,体会诗的形象性。2、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一下扬花漫天飞舞的景象,这时去为友人送别,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3、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用心体会作者写景的技巧和借景抒情的手法。
四、小结:这课学习的三首诗的主角都是士兵,在诗中都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送别》是送人着急作,写的是远行人的思念之情。在写景状物上三首诗各有特点,一个是有暖景和冷景做对比彰显相反的两种心情;一个是对故园的荒凉,亲人的凋零进行细致的刻画,让人倍感凄凉;一个是对春天杨柳扬花的描写,但怀人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研析《清平乐》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2、学习《朝天子 咏喇叭》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一、研析《清平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讲解词的基本常识。2、 介绍辛弃疾的基本情况,以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3、 范读《清平乐》,注意读准字音。4、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问:这首词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特点?点拨:辛的词虽然以大题材入词为主,但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就是其中之一。 1、 作好记录2、 听教师介绍3、跟读,注意节奏的变化以及词中的难字4、体会作者怎样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二、 学习《朝天子 咏喇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背景知识介绍(1、)散曲知识介绍(2、)作者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背景2、 要学生诵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清文意,体会作者感情。3、 组织课堂讨论:作者巧妙地借咏喇叭讽刺了哪些现象? 1、 仔细听,了解相关知识,作好记录。2、 诵读课文,理清文意,领会作者巧妙的讽刺技巧和形象的语言,并体会作者
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3、 积极进行讨论,并品味这种讽刺产生的艺术效果。
三、 小结:《清平乐》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把着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的3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的反映了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实安逸的农村生活。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朝天子 咏喇叭》是一曲讽刺散曲,全曲用近乎口语化的语气,借托对喇叭的嘲讽,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四、 练习设计
1、 随堂练习设计 :背诵这几首诗词
2、个性练习设计:进行比较式学习,归纳总结诗词的特征。
教学探讨与反思
[ 内 容 结 束 ]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是教科版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课文,我自己制作了PPT,尝试用多媒体技术来执教,因为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飞天一段的描写,这样容易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宝库:
我们已从高大坚固、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领略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们再去敦煌看一看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播放录像)
从短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从莫高窟的地理和外观上感知了她的神奇和美丽,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揭秘宝库: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以领读方式检查
2.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
三、欣赏艺术,走进宝库:
师:你想先到哪参观呢?
(一)欣赏彩塑,体会魅力。
师:边读边画出描写了彩塑特点的词。
师:文中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请找到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彩塑吗?
问:假如你就是游客之一,你会怎样称赞?
过渡:在欣赏这一尊尊彩塑,感受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各自的心情,再来感受彩塑的魅力吧。
(二)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师:用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彩塑?(精妙绝伦)除此之外莫高窟里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问:请找出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哪里?为什么放在这?(过渡句:承上启下)
师:从哪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的?
1、宏伟
2、瑰丽
3、想象还有什么样的飞天?进行语言训练。
4、师生共同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出示图片,填空形式伴着音乐读。
过渡: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令我们心旷神怡,然而有一个地方我们无法不去提起,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无法抹去的伤痛。
(三)去藏经洞,激发情感。
师:自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出示投影片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敦煌的近况与敦煌恢弘的艺术成就,激发情绪,结合文中语句指导读悟)
师:读了投影片上的话,你作何感想?
师:让我们带着对曾拥有文物的自豪,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对失去文物的惋惜齐读这段。
四、感情升华,总结课文: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坡坏,但他仍是现在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仍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称它是什么?称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是什么?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有着巨大的力量,为我们、为后人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宝贵遗产,让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那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又当如何呢?
提示: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无愧先人,无悔后人。
五、布置作业,巩固重点:
1、用有有还有造句
2、写一写学了《莫高窟》后的读后感。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文物众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5、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草原的风光,丝绸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学习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借物言志,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词语的含义等。)
4.
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品尝收获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设计情景
激情引入。
教师感情朗读《浪淘沙》,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让同学们猜猜作者。
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可以让同学们把知道的和同学们说一说。
【在教师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通过到课外查找诗词,及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助于语文视野的开阔。】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可以通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
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后的感受,进一步说明了标点符号的作用。)
5.进行操作练习,亲自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6.小结。
标点符号,在语文的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积极倡导自读、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受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熏陶感染,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感。
学习体会“以‘苦’作‘乐’”这种反衬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水的珍贵及水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学习体会反衬的写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 法】 情景教学法 指导朗读法组织交流法
【学 法】 观察法朗读法 体会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缺水的图片)学生看后说一说。
2、导语:是的,干旱让大地裂开了嘴,让人类受尽了煎熬与折磨!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之本,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它!这个字只有简简单单四笔,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文章,去聆听他到底借水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不过在读之前教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把课文每个字读正确,每句话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请求同学、老师帮助。(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2、(课件出示生字)本课生字虽少,但要记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请大家认真读,边读边书空。
3、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老师适时点拨、强调应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老师示范,学生观察描红)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要读好课文,不光解决生字词,更要读好长句、难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
2、检查指导读长句、难句。
(1):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2):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扇”。)(课件链接)
(3):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重点指导“吮”及“血”的读音。)(课件链接)
3、师:这么难读的长句我们都会了,读全文当然不在话下,请全体同学快速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水向我们描绘了几个场景?
4、这些场景多少年以后,仍令作者历历在目。在他心中水是什么?谁能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板书: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精读缺水之苦。(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现在,我们先走进挑水的场景,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哪些语句感受到水的珍贵?请你把它划出来。
2.品味重点句的关键词。
(出示“一个村子、一处泉眼、一个小时,一担水”)
3、、这段话没有一个苦字,作者用看似简单的数量词来表达,却给我们带来了满心的“苦”。现在我们明白了村里人为什么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作者为什么在“水”字的后面标逗号?是啊,就是这短暂的停顿更彰显水的珍贵。(齐读这句话)
过渡:村民们苦苦地等,日日地盼,终于天降甘霖。让我们走进雨中洗澡的场景吧!
五、品读雨天洗澡之乐。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村民们雨中洗澡的句子。
2、请大家来读读划线的句子,哪些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品读:“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他们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2)朗读中,你听出孩子们洗澡时是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兴奋、快乐、幸福??)师:这是一种极乐的心情。(板书:乐)
(3)、小结:这一段话中,没有写到一个“乐”字,但是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村子里的人在雨中欣喜若狂的情景。其实这快乐的背后藏着什么?
3、小结写作手法。
这快乐的背后藏着的就是一个字——(苦)越是写缺水的(苦),越能体现得水的(乐),越是写得水的(乐),就越能体现出缺水的(苦)。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反衬。这样鲜明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六、总结拓展,清点知识掌握情况。
1、同学们,有句格言说得好,待到井枯时,方知水珍贵。在这个缺水的村子里,滴水贵如油!让我们爱水,珍惜水资源吧!
2知识清点。
七、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勺水冲凉”部分。
3.写出几句爱水、惜水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挑水 苦
反衬
雨中洗澡乐
一勺水冲凉
语文教案 篇10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材是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到11月20号结束了这四篇课文的'学习,屈指一算,这四篇课文共用了九个课时。因为鲁迅先生是上个世纪的伟人,现在的孩子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难度很大。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回顾引导学生们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借助文本初识鲁迅
这四篇课文,学生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摘录课文中描写鲁迅的句子,可以想象到鲁迅先生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烟嘴等,再通过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品质等方法,对鲁迅先生从外型上和性格上有了感性认识。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带问题的探究性阅读,通过互文的补照,了解鲁迅的生平,知道当时他生活的环境,学生知道了这些事情,理解文中那含义深刻的句子就简单多了,对鲁迅的了解也多了。这样在头脑中也有了鲁迅先生的画像。
二、走出文本初识鲁迅
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的信息仅仅局限在鲁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而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里纪念他的故乡,但其实那故乡没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辈有他们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原文结末云:“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很好的格言,也说得很好,没有尼采式的那么深刻,但是深远得多了。所以,如果教学仅仅局限于这里也是断章取义,所以,为了让学生对鲁迅精神有更多的了解,课文结束时,我给他们推荐了《故乡》这篇小说的其他片段,回故乡、离故乡。利用双休日,把自己这段时间搜集的鲁迅的资料,做成一份鲁迅专题的手抄报,这样达到对鲁迅的全面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