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31 12:17: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教案[实用10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指南》中数学领域认知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明确指出: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小班幼儿年龄段为3-4岁,对小动物和各种玩具都非常感兴趣,抓住这一特征,我会以这些东西为教具,以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幼儿区分出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目标:

  1、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感知上下位置关系。

  2、学习用"××在××的上面,××在××的下面"的句式表述。

  活动重点:能够以客体为中心,感知物体所在上下的位置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尝试用一句完整的`话"××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来表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图片及玩具若干,白板,桌子,椅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二)出示毛绒玩具小鸭、小狗,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

  (三)游戏:躲猫猫

  (四)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3. 体验学习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手工制作的长短不一的.两条裤子,两根金箍棒,两条丝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长颈鹿妈妈带着它的宝贝小长颈鹿要去超市买东西,他们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那宝贝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啊?)

  二、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会比较长短

  1.利用故事中出现的长短不一的裤子、金箍棒、丝带等物体,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进一步巩固知识,知道物体有长有短

  3.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4.教师总结

  知道物体是有长短的,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

  活动延伸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发现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们摸一摸饼干的形状。

  2、小朋友们看见饼干不抢不争。

  3、让大一点的小朋友分饼干。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1、认识圆形和正方形。

  2、让小朋友感知饼干的形状。

  3、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1、准备饼干食物。

  2、准备圆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前做游戏:

  手指游戏组织上课纪律。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嘟嘟龙和小朋友一起分饼干。

  2、引导幼儿按照图形的形状进行分类。图形分为圆形和正方形。

  3、分发图片感知饼干的`图形特征。

  4、分发饼干让小朋友享受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2、让幼儿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教学过程: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

  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

  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排列)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将相同形状的物品配对。

  2.初步感知立体图形。

  3.喜欢堆砌,发展创造力。

  活动形式:小组

  动准备:积木、布袋。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立体图形的积木,请幼儿摸摸看看,让幼儿数一数有几个面,并尝试堆出不同的组合。

  2.让幼儿自由组成三人一组,一起玩配对对游戏。老师先在布袋中放入三至四个积木,然后给每组幼儿分发布袋,请幼儿收到布袋后先取出积木细心观察,然后再到活动室辨认相同形状的物品,放进布袋中。

  3.请各组幼儿拿出收集回来的物品,与积木比较,看看形状对不对。然后运用那些物品进行创作堆砌。

  4.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和内容。

  5.请幼儿将布袋内的物品对应着放回原来的位置。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那些物品的。

  活动评价:

  1.能给相同形状的物品配对。

  2.能运用不同物品进行堆砌创作。

  活动建议:

  1.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适当调整本活动的难度。如布袋内的积木要特征比较明显,便于幼儿配对。当幼儿对配对游戏相当熟悉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如可让幼儿寻找颜色、大小不一样,而形状相同的多件物品。

  2."立体图形"这一概念,相当小班幼儿来说,还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正方体"和"正方形"的比较,让其知道它们有所不同即可。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玩各种配对游戏,如用连线的方式找一找挂图中相同的图案等。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以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儿童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幼儿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儿歌的教学体裁是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这首儿歌利用“分水果”这个情景,让孩子们学会数数,同时教育他们好东西要与伙伴们分享。在儿歌的吟唱和朗读中,认识“果、苹、梨”三个字。课堂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游戏等教学形式,完成本节课的活动内容。

  《指南》中指出数学活动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理解数与数的关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幼儿,而应创设丰富刺激的环境,提供可操作性、挑战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创设了帮懒羊羊招待客人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来自主探索4的形成。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主动获取知识。

  教案目的:

  1、初步感知4的形成。(重难点)

  2、感受招待客人的快乐。

  教案准备:

  课件(餐桌)、自制果盘人手一份、自制水果卡片若干。

  教案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件(懒羊羊)提问:来了几个好朋友?

  2、懒羊羊家要来几个客人呢?(课件上出现美羊羊、喜羊羊、沸羊羊等,幼儿数来了几个客人)初步感知3添上1是4。

  二、在帮懒洋洋准备招待客人的物品的情境中感知4的形成

  1、课件出示餐桌

  提问:

  (1)你们家里来了客人你都是怎么招待他们的?

  (2)我们要帮懒洋洋准备什么呢?

  2、课件出示准备的餐具

  提问:看看准备的'餐具够不够?引导幼儿观察课件上的餐具,感知3添上1是4。

  3、小结:懒羊羊家来了4个客人,可是懒羊羊准备的餐具都不够,只准备了3个,多亏了小朋友们帮忙,帮他添上了1个,成了4个,

  三、帮懒羊羊分水果巩固4的形成。

  1、盘子里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梨、橘子,要求幼儿把每个盘子里的水果都变成4个。(幼儿分组操作)

  2、展示幼儿的操作结果,请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水果变成4个的

  3、小结:懒羊羊准备的水果有的只有3个,不够客人吃的,小朋友们又帮他添上了1个变成了4个,这下招待客人没问题了,客人们吃的很开心。

  四、小结

  今天我们帮懒羊羊招待了客人,小朋友们也知道了3添上1是4,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请你帮爸爸妈妈招待客人。

  教学反思

  小朋友朗诵儿歌,能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听、吟诵、理解的同时让小朋友懂得了好东西要和伙伴们一起分享,还可以加强表演环节及仿编儿歌引导,提高幼儿思维表达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班小朋友们对“比较”的游戏很感兴趣,比如在加餐的时候他们会说:“老师你看,我杯子里剩的牛奶比他的少,我快要喝光光了……”可以看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比较”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小班幼儿对于数量的比较,没有一定的方法,多数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得来的。而一一对应的排序方法是比较物体多少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结合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特点,奶牛和牛奶又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因此设计了“奶牛工厂”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初步感知“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和“一一对应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愿意玩“比较”游戏,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与少。

  2.难点:尝试想办法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奶牛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奶牛吃草、产奶。对量的比较有初步的认知。

  2.物质准备:奶牛、小草、栅栏图片、围裙、瓶子、盒子、盖子、音乐、黑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活动。

  教师扮演牛奶工厂的工人,说:我是牛奶工厂的工人,我们工厂制作牛奶,现在,许多的人都喜欢喝我们的牛奶,我都忙不过来了,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做牛奶,你们愿意么?

  二、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一)游戏情境一:牛奶工厂游戏背景

  师:这里是农场,农场里有许多奶牛呢,奶牛最喜欢吃什么?一头奶牛吃一颗草,你发现了什么?奶牛和草比较,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呢?

  小结:我们增加一颗草,奶牛和草就变成一样多了。

  师:这些小栅栏就是奶牛的家,一头奶牛住一间房子,奶牛和房子比较,谁多?谁少?怎么变成一样多?

  (二)游戏情境二:小工人挤牛奶并拧上瓶盖1.师:快来,快来,小工人要去挤牛奶了

  游戏规则:一头奶牛需要一个小工人帮忙挤奶

  2.跟随音乐幼儿集体操作挤奶和拧瓶盖。

  3.发现问题

  师:小工人你们发现了什么?牛奶瓶都有盖子么?奶瓶和瓶盖比较,谁多?谁少?怎样做才能变成一样多了呢?

  4.给“瓶盖厂”打电话增加瓶盖,牛奶瓶和瓶盖就变成一样多了。

  (三)游戏情境三:将牛奶装入牛奶盒

  1.出示牛奶盒,请幼儿将牛奶一一对应装入牛奶盒。

  2.引导幼儿发现多出一瓶牛奶或者少一个牛奶盒,思考将两组物品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三、幼儿之间相互送牛奶,将牛奶和包装盒一一对应变成一样多。

  活动总结

  对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的反思:孩子们在牛奶工厂的游戏中,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游戏,逐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并学习了通过这种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

  对教学方法和活动特色的.反思:游戏法;通过“牛奶工厂”游戏情境,幼儿扮演小工人角色,在游戏操作中亲身感知、体验、尝试,最后解决问题,获得“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数学经验,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发展。

  对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投放的反思:

  1.游戏背景创设:通过一系列连贯的情节和操作材料,为幼儿创设“牛奶工厂”的情境。

  2.游戏氛围创设:角色扮演;教师和孩子们扮演小工人,教师通过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营造游戏氛围。

  3.游戏材料创设: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游戏操作材料,孩子们在游戏中亲身感知、尝试、操作,学到“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过程反思:在拧瓶盖的环节中,由于幼儿之前没有足够的经验准备,导致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操作起来稍有难度,因此要求老师在活动开始前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做好前期经验的准备。有个别孩子在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时候,会直接用看的方式,很快速的说出答案,幼儿在铺垫前期经验的时候,教师要着重引导幼儿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玩游戏比较物体的多少。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类实物。

  2.通过尝试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场地上画有l~4个点的小动物家4个。

  2.教具一套:投影机、录音机、磁带、投影片4张。

  3.学具人手一套、动物印章、印泥、食物、卡片、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引导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

  1.听音乐《骑小车》去参观动物村(音乐附后),依次出现投影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的.家,让幼儿说说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可以用几的点卡表示?动物家的标记是几个点?

  2.尝试按动物的数量模仿动物叫几声。

  3.幼儿按点卡数找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并拿相应数量动物爱吃的食物。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作适当的暗示,如4只小兔就拿4个萝卜。

  二、幼儿玩“找小动物回家”的游戏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教师注意幼儿是否按照自己戴在脖子上的点卡找相应数量动物的家,并送相应数量的食物给动物。观察幼儿的尝试活动,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游戏“小猫小狗小剌猬”

  脖子上戴着1~4点卡的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组合玩“小猫小狗小刺猬”游戏,结束课题。

  附:

  “小猫小狗小刺猬”游戏

  玩法:四位小朋友一组,请一位小朋友手捂着眼睛蹲在圆圈中央,其余三位孩子手拉手边走边念儿歌:“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当念到“谁”时圈上的孩子站好不动,让圈中央的孩子摸一摸,说出被摸着的是几个点的谁。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

  2、 体验与同伴一起玩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草地(8颗小草)

  2、 羊宝宝们各一个、一张小桌子、四把小凳子、二个花瓶、一个电话、三个杯子、四个皮球、四辆汽车、四筐玩具。

  3、 四棵树

  4、 胸卡:一个圆点2个、二个圆点2个、三个圆点4个、四个圆点10个

  活动过程:

  一、 看看说说,感知4以内的`数量

  一) 1、今天喜洋洋邀请我们到羊村里去做客,我们出发吧!(听音乐)

  2、羊村到了,请小朋友找个椅子坐下来吧!

  3、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来欢迎我们呀?小朋友们好,我是喜洋洋。依次出示美羊羊,沸羊羊。

  4、来了几个羊宝宝呀?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个、2个、3个,还有我呢?(懒羊羊出示)

  5、现在一共有几个羊宝宝?4个羊宝宝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二)1、我们来看看羊村里还有什么?

  2、谁愿意上来数数?

  3、小结:小二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把羊村里的东西都数出来了

  二、送礼物:从实物到点子

  1、到羊村里来做客,我们也给羊宝宝带来了礼物,看看都有些什么礼物?

  2、看!我胸上有3个圆点,我该到哪个筐里去拿礼物呢?对了,到有3个圆点的筐里去拿。

  3、该送给谁呢?送给有3个圆点的沸羊羊。

  4、谁先来送一送?请一名幼儿示范

  5、小朋友们先看清楚胸卡的圆点数,取好礼物,送给羊宝宝们吧!

  6、我们来看看送对了吗?

  三、游戏:《捉迷藏 》(从点到数)

  1、小朋友们真棒,羊宝宝真开心,要和我们玩捉迷藏了。

  2、喜洋洋躲在大树1的地方,美羊羊躲在大树2的地方,沸羊羊躲在大树3的地方,懒羊羊躲在大树4的地方。

  3、我胸卡上有3个圆点,我该躲在哪棵树后呢?(真聪明,我该躲在沸羊羊的树后面)

  4、谁想试试?请一名幼儿示范

  5、你真棒!要找对了躲的地方,才不会被灰太狼吃掉!

  6、好!看看胸卡上的圆点,找对大树,躲起来吧!

  7、灰太狼出场:这些小羊哪里去了,这回我要饿肚子咯!

  8、孩子们,灰太狼走了,都出来吧!现在和好朋友交换胸卡,我们再玩一次。

  9、你们真能干,灰太狼又没找到我们,我们回家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6-10

小班数学教案06-15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24

小班数学教案(精选)07-23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26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7-20

小班数学教案糖果11-03

小班数学教案【热门】02-12

【精】小班数学教案02-12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