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10:38:17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科学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科学教案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观察、探索活动中,发现灯泡发亮的电路和金属材料的导电现象。

  2.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质准备:

  1.教具:一块展示板(图一),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的图片各一。

  2.学具:电池、电线、灯泡、杯子、积木、钥匙、晨检牌、纸片等若干。

  经验准备:通过PPT对电池有了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导入:以问题的形式,激趣引题。

  (1)教师打开没有插上电源的'录音机,咦,今天录音机出了什么问题?(“录音机没有电”、磁带坏了……。)

  (2)教师插上电源,验证幼儿猜测的结果。

  (3)师:电能让录音机转动起来,电还有什么用呢?(电能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电能使灯泡亮起来,电可以让电风扇转动……。)

  2.尝试: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电路。

  (1)师: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图一,在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样材料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认为是那二样?最好能说出理由。

  (2)师:这二样材料是不是真能让灯泡亮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3)幼儿尽情地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引导(图二)。

  (4)师:请告诉我们,你是怎样让灯泡亮起来的?用这个图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来(图三)。

  (5)师:你们用电线的一头与灯泡接上,另一头与电池的顶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灯泡触到和电池的另一头,灯泡就亮了。

  (6)师:是不是这样?这样连接真的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让我也来试一试?

  (7)教师有意选择金属丝不露的电线操作。咦!怎么不亮?

  3.发现:创设情景,操作中发现金属的导电性。

  (1)师:你们的灯泡都亮了,我的为什么不亮呢?

  (2)师:“小朋友,你们都认为是电线的问题,同样是电线,为什么这根电线可以,而这根电线不可以呢?”

  (3)比较二根电线的不同处。

  (4)幼儿比较操作,描述操作结果,大胆表述材料与灯泡是否亮的因果关系。

  (5)教师对幼儿的结论进行描述:“小朋友,你们都认为,电线露出金属丝接在电池上灯泡就能发亮,有塑料包着的电线头接在电池上不能使灯泡发亮。是不是这样?(6)教师再次设疑,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金属的导电性。

  师:出示杯子,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属)如果把它接在电池上,灯泡会不会亮?

  (7)幼儿操作,发现金属的任何部位都能导电。(图四)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8)猜想验证:再次探索

  ①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检牌、积木、纸片、钥匙,先等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电路后灯泡着?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里。”

  ②幼儿操作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图一)。

  ③师**流猜想结果。

  教师对幼儿的猜测结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问,进行统计:(图五)

  提问语1:“晨检牌接在电路上有几个孩子认为亮的,几个孩子认为不亮,(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说明一共有几个孩子在活动?(16个)

  提问语2:“纸片接在电路上有8个孩子认为亮的,有几个孩子认为不亮?”

  提问语3:“钥匙接在电路上有1个孩子认为不亮,有几个孩子认为亮?

  ④幼儿操作,验证猜想结果,交流发现结果。(图六)

  4.拓展:提供电工用具,观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导电与安全的关系。

  明确操作要求。

  师提供电工用的钢丝钳、尖嘴钳、起子、活动扳手、.电工刀、电工小锤、电钻、电烙铁等:“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他们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属材料?“

  5.活动延伸:

  师:那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做一做这个实验,找找什么材料能导电,什么材料不能导电?

  小百科: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汤马士·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 Gbel)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亦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科学教案 篇2

  写好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对于带托班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写好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进行。怎样才能写好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比较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托班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我们在写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时才知道写什么样的活动目标,有了目标就比较好写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了。其次,写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活动一定要多样化,幼儿才能更好的参与。只要抓住要点,写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还是比较容易的。

  活动目标:

  1、探索使气球快速鼓起来的办法。

  2、会与同伴合作使用气筒扎紧气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气球装饰活动室。

  2、气球、气筒、气球托、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看咱们的活动室里有什么变化?多了什么东西?这些气球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幼儿各抒已见。

  教师小结:

  这些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气球把咱们的活动室打扮的可真漂亮。

  2、出示没有充气的气球,请幼儿说说用什么办法能让它鼓起来?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尝试,并讲一讲自己的气球是怎样鼓起来的?

  3、教师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进行小结,引导幼儿讨论,找出让气球快快鼓起来的办法。

  4、让幼儿再次尝试给气球充气,引导幼儿合作使用气筒给气球充气,并用球托扎紧充气口,体验成功的快乐。

  5、活动结束:

  请幼儿手拿气球,听音乐自由舞蹈。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弯道和直道的测量方法。

  2、能有秩序地动手实验,初步建立测量的概念。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跑道示范图一张,4个小动物图片,磁性大围棋子若干,猜测记录表一张。

  2、幼儿跑道图,勾线笔,围棋子果敢,记录表人手一份。

  3、活动前每人设计一张名片贴在胸前。

  活动过程:

  一、导入动物运动会情节,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教师:今天这里要开小动物运动会,请你们来做小裁判,好吗?(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导入小动物进行跑步比赛的情节)

  (1)教师出示跑道:你们看,这时什么?跑道上的数字代表什么?(第一跑道等)

  (2)教师:小动物从哪里开始起跑?又跑到哪里?(幼儿指出)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并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比赛结果:比赛结束,小动物们发生了争执,有人说不公平,你觉得呢?

  (4)幼儿自己选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各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

  二、幼儿自己动手测量,感知弯道不同的长度

  (1)教师:各条跑道的长度是否一样呢?我们可以有什么办法知道每条跑道的长度呢?(量一量)用什么量呢?

  (2)教师出示测量工具围棋子,介绍记录表,提出操作要求

  (3)幼儿测量跑道,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测量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发现新的问题,并展示幼儿的记录表,幼儿个别讲述。

  (2)教师小结:现在经过用围棋子测量后发现比赛不公平,因为四条弯道跑道不一样长。

  四、找各跑道不同的起点,巩固测量方法

  (1)教师:既然四条跑道的长度不一样长,说明刚才的比赛不公平,既然比赛不公平,就要重新比赛,那么才算是公平的比赛呢?(引导幼儿说出“要跑一样长的距离)

  (2)教师:经过商量,小动物们决定都跑13个围棋子的长度,不过他们有个要求,终点不变,请你们帮小动物们找出起点,怎么找呢?幼儿讨论

  (3)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找起点的方法,引导幼儿可以从终点往回摆棋子找不同的`起点

  (4)幼儿操作,找起点、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五、展示操作结果,评价幼儿的操作

  (1)请个别幼儿介绍。

  (2)播放课件,观看运动员跑步比赛起跑的图片,进一步感知运动会上弯道跑道的不同起点。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2、教师出示课件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3、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背景"开放"和"封闭"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在日常生活、游戏中,经常发现幼儿反复地开关活动的门。画圆时又总是不能封口……《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幼儿身边的、启蒙性的内容。我选择"开放"和"封闭"这一活动,内容和情节是幼儿所熟悉的,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又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选择这一课题同样也是幼儿感兴趣的,易于接受和力所能及的;选择中班幼儿,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总之,本活动课题贴近幼儿生活,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2、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在游戏和操作活动中感知"开放"和"封闭",初步理解其含义及两者的相只于"

  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探求知识的兴趣及思维的灵-活性、可逆性。

  活动准备

  课件一个,幼儿操作图纸、操作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了解"开放"和"封"

  "1.(出示课件)甜甜小朋友养了一群小鸡,小鸡们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玩,可是没有栅栏,不听话的小鸡会走到小河边去,这样就有危险了,怎么办呢?(教师操作电脑:竖一圈栏杆)栅栏围好了,小鸡走不出去了,(教师点击电脑:突出图形)像这样全部围起来,

  一.最开谬的地方也没有,小鸡们会觉得很安全,瞧,它们玩得多心啊。

  "2.一1-鸡们饿了,甜甜要给小鸡喂食了,怎么进去呢?(教师操作电脑:栅栏上开小门)哦,开了小门.栅栏开放了,甜甜就可以进去了。小鸡吃饱了。

  "3.那小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呢?(需要开的时候开,需要关的时候关,这样小鸡在里面就很安全了)"

  4.甜甜问:"褥我要带小鸡出去玩,再开一个门,让小鸡可以走得快点,可不可以?"那么开三个门、多个门呢?

  "5.小结:全围起来,没有开口的是封闭,开一个口或几个口的都是开放。我们在需要开放的时"候开放,需要封闭的时候封闭。

  "二、理解'开放"和"封闭",拓展幼儿思路"1.甜甜刚才设计的是什么形状的栅栏?她还想设计其他形状的栅栏,你能帮助她吗?(随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现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哎呀,这些图形有的是开放的`有的是封闭的,甜甜都搞不清楚了,我们来帮她分一分吧。

  3.分类游戏看图形分类我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选那个做分类图形的标志?哪个做开放图形的标志?

  "好,现在请你们拿起自己的"小篮子,对好自己的号码,把小篮子里的设计图根据开放和封闭的不同排在标记的两边,记得要自己看,动脑筋想好后再摆放若我会"用音乐等你们,音乐结束了,就告诉大家做好了。

  4.幼儿操作,教师小结正确的操作结果。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今天我带来了一瓶矿泉水,看我嘴唇都干了,我把原来封"能够喝到里面的水。喝好了,我还"要把它关好,封闭瓶子,这样里面"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有的时候需要封闭,有的时候需要开放,请大家想一想还有那些事例。

  2,刚才大家想了许多生活中的开放、封闭的事例。(出示操作图)现在就请你们试着操作一下:小剧场的门要造几个,造在哪里合适呢,为什么?

  幼儿操作、介绍后活动。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生活中了解更多的开放与封闭的相对状态,及其相互转换;了解人的心情也有开朗与郁闷的时候,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常往好处想,变得心情愉快、活泼开朗。

  活动反思:

  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若干,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胶棒、记录纸、记录笔若干。

  2、照相机一架、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变成其它的东西?

  2、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用两张纸来做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谁的桌子放的`积木多,并用记录笔将所放的积木块数量记在记录纸上。 二、幼儿探索:

  幼儿尝试用两张纸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积木块,并做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师将照好的照片用对比的方法在电脑上再现。

  2、每展示一组桌子后提问:

  ①这两张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积木放的多?

  ②两张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一个积木放的多?一个积木放的少?

  3、教师小结:桌腿粗、桌腿矮、积木放的多,积木交叉摆,摆放的块数多。

  4、鼓励幼儿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发挥创造:

  1、幼儿再次探索,根据原有和刚刚获得的经验,做一个能放更多积木块、更稳定、更结实的桌子。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观察推测:

  1、教师将桌子做好,请幼儿猜一猜能放多少块积木。

  2、教师将一筐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问: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这么多的积木?

  4、教师小结: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积木就越多。

  5、请幼儿帮助老师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动区。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继续到活动区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我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幼儿的活动之中,以帮助小朋友取皮球这一的形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科技意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身边的科学--水有浮力。

  2、增强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重点:了解水中物体的沉浮现象,知道为什么。

  活动难点: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水来取皮球。

  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

  1、运用尝试教学的理念: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活动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靠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去尝试,自己得出结论。

  2、制作了形象、直观的演示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提供了丰富的,适宜幼儿发展的活动材料,创设和谐宽松的气氛,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充分自由的教案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4、以帮助别人这一的.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并且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之后,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案准备:

  1、皮球落洞演示教具。

  2、桌子5张,标本瓶5个,乒乓球6个,大盆5个,抹布10条。

  3、每组1只大筐(内装铁丝、铁片、绳子、木棍、水杯),2只小筐(内装积木、泡沫、小石头、空塑料瓶、玻璃球、木块、铁球、塑料球等若干,其中空塑料瓶与幼儿人数相等)。

  4、鱼缸1个,潜水艇演示教具一套。

  5、教师事先在两只手上画出小虹和小明的形象(用两只手的中指和食指做两个小朋友的腿)。

教案过程:

  一、帮忙想办法:

  1、这是什么?出示树洞演示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公园里,操场上)。出示手指画的两个小朋友--小虹和小明。一边讲,一边演示皮球掉进树洞的过程。提问:皮球掉进树洞,这可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快帮帮他们。启发幼儿动脑筋。

  2、幼儿思考、讨论、回答(用各种方法)。

  3、现在,我让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那边每组桌上都有一个高的标本瓶,里面有一个乒乓球,就像树洞一样,小朋友们不能用手,但可以用桌上的各种材料:绳子、铁丝、木棍、水杯等。比一比哪组幼儿先把球取上来。

  二、试一试,说一说。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铁丝、铁片时注意安全。

  2、实验完毕,提问:你们都用的什么方法?结果怎么样?用哪种方法可以把球取上来?(倒水)。可以叫幼儿上前面来演示。

  3、同样用这个办法可以帮助小虹和小明吗?请一名幼儿上前面往树洞里倒水,幼儿观察现象。倒水之后怎么样了?(球飘起来了)。继续倒水,取出乒乓球。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想到用水来取皮球,这个办法真好,小虹和小明真高兴。(激发幼儿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三、想一想。

  1、刚才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为什么用水可以取出球呢?(球轻,能飘起来等)。小朋友说的很对,水不仅可以用来洗手、做饭、用来喝,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那就是可以使很多东西飘起来,这是因为水有一个把物体向上托起的力量,叫做水的浮力。

  2、提问: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幼儿自由回答后,请幼儿动手操作。

  指导幼儿将小筐中的小物体(积木、泡沫、小石头、空塑料瓶、玻璃球、木块、铁球、塑料球等)放入有水的大盆中,观察现象。

  3、讨论。

  请幼儿说一说,放了什么在水中?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水除了能使乒乓球、皮球浮起来外,还可以使木块、泡沫等物体浮起来。

  四、探索、发现。

  水能使木块、塑料瓶等物体浮起来,玻璃球、铁块、石头等物体比较沉,所以它们不能浮起来。但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让石头也能浮起来,让塑料瓶也能沉下去。比如这个塑料瓶,老师就可以让它沉下去,你们可以吗?

  1、每个幼儿一个空的塑料瓶,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谁的塑料瓶沉下去了?用了什么方法?

  五、发散、联想。

  小朋友们真是聪明极了,想到在塑料瓶里装些沉的东西,这样塑料瓶就沉下去了。解放军叔叔海上作战用的潜水艇就是用的这个道路制造的。

  教师演示潜水艇模型,(用针管将潜水艇模型中吸满水,潜水艇就沉下去,再将潜水艇模型中的水排出,潜水艇就浮上来)。

  提问:潜水艇如果不浮在水面上,也不沉在水底,想在水的中间停住,那应该怎么办?(幼儿思考、回答)

  六、延伸活动:布置沉浮实验区,将幼儿操作的所有用具放在里面,供幼儿操作、探索、实验。

  活动的组织效果和评析:

  本次活动是我在**年11月我园进行尝试教学教育活动评比时设计并组织的,被 评为优秀活动一等奖,12月又被全市幼儿教师观摩,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园是首次接触尝试教学,承担实验课题以来,我们全体教师经常在一起研究探讨有关话题,并且在这次活动评比中都力争运用尝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这节活动我在11月份第一次组织的时候,是用的我自己本班的幼儿(中一班),老师和幼儿之间比较熟悉,活动的节奏也较好把握。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一说帮小朋友想办法,小朋友们都七嘴八舌,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的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老师走,但我在活动中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使小朋友们不觉得拘束,当时有全园的老师观摩活动,但小朋友们在活动中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全班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整个活动进行了35分钟,在结束时,小朋友们还意尤未尽,对于水的浮力以及一些现象还有很浓厚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自理能力有所提高,但往往在如何整齐合理地摆放物品上能力较弱。为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引导幼儿发现空隙,填补空隙,学习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同时能在生活中学会整齐摆放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为入小学做好一定的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发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隙。

  2、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空隙,会充分利用空隙节省空间;活动难点:利用空隙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记录表,共20份;2、教师操作材料准备:幻灯图片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题: 师生问好!

  小乌鸦想去看妈妈,它准备带些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有核桃、有黑豆、还有一个瓶子,小乌鸦想用这个瓶子把粮食全部装进去,你们猜,能装的下吗?你说能,那你想怎么装?哦,你是这样想的,你说不能,那你想怎样装?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好呢,那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是有个小小的要求哦,请小朋友先装完了一样粮食再装另一样,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然后按顺序记录在记录纸上。核桃用0…让我们开始动手吧!

  二、基本部分

  1、理解空隙,实践操作填补空隙,节省空间。

  (1)幼儿第一次操作,二样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装完没有?没有装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全部装进去呢?你装完了吗?呀,你全部装进去了,你是怎样装的?

  东西一样多,可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却还有粮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粮食都装进去了呢?这里面可以是有好办法的,让我们来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来,我们的瓶子都已经装满了,似乎再也装不下东西了,但大家仔细看一看,瓶子里还有没有空着的地方?找找看。这些空着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间的空隙,可以用什么来填补呢?

  (图片)我们来看看图片,核桃的空隙大还是黑豆的空隙大?为什么?因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实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装粮食的秘密,刚才那个小朋友先装了大的核桃,再装小的黑豆就从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钻过去,粮食就全装进去了。

  2、物品分类教师:"我们一会还要用这些粮食做有趣的游戏呢,可是这些粮食都混在一起了,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把食物按照标识进行分离开。然后回到座位上。"3、幼儿第二次操作:三样物品(核桃、黑豆、小米) 小乌鸦看见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点粮食给妈妈,现在有三种粮食了。想一想刚才装粮食的秘密,请小朋友把发现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种粮食要全都装进瓶子里去。还有一张记录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实验顺序记录哦!如果还差一点装不下就请你们想想办法,好,开始吧!

  你装进去了吗?(追问:是怎么装的?你为什么这样装?)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所有的粮食都装进去了,小乌鸦说谢谢,就装起粮食飞走了。

  小结:小朋友发现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 先让黑豆钻过去,最后让小米钻过去填补小空隙,这样就帮乌鸦把所有的粮食全装进去了!

  4、迁移生活经验。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发现了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空隙,还知道利用空隙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1) (图片)这是冰箱,爸爸妈妈可聪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摆放食物,这样装进去了许多的东西。

  (2) (图片)这是小班的小凳子。虽然这些凳子摆得很整齐,还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们要在教室做游戏该怎么办呢?

  (3)(图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起来摆放,就空出地方来玩了吧!

  结束部分游戏《超市大赢家》

  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填补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间,现在,我就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超市大赢家》的竞赛游戏。

  (1)小朋友看,在我们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组物品,每组里放的商品一样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软的,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5人,游戏开始,小组长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来放在你这一组的箱子边,最后小组成员们团结合作,共同把东西有序整齐的装进箱子里,把盖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组就是我们今天的《超市大赢家》!会玩吗?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这个箱子可是装不进那么多东西哦!有信心吗?

  (3)恭喜(X)队获得的胜利,大家为他们喝彩吧。

  2、我们回教室给胜利队发奖励,其他队再试一试,让我们再来一次比赛吧!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水果是幼儿十分熟悉的食物,但他们不一定了解水果的切面形态。在该活动中,我紧扣“水果切面”这个点,以问题引路,带领幼儿进行探索,使幼儿获得相关的认知经验。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整个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感知、猜想验证、游戏拓展三个环节。“观察感知”环节重在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初步理解“切面”的概念;“猜想验证”环节则通过让幼儿探索苹果、猕猴桃、香蕉的切面形态,感受水果切面形态的多样性;在最后的“游戏拓展”环节中,让幼儿两两合作,根据六种不同的水果切面进行配对游戏,既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也对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水果横切、竖切时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2、能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教具:三块展示板(见图1、2、3),各种水果,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2、学具:人手一张记录表,若干水果的切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苹果、香蕉、猕猴桃、梨……)

  师:如果我要把梨分成两半,可以怎么切?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标记表示竖切,见图1。)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感知:比较梨的两种切面形态,理解“切面”的概念。

  1、观察梨的竖切面。

  师:“|”这个符号表示把梨竖起来切。你们看看切开后的梨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教师将切开的梨放在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

  师:仔细看看里面还藏着什么?(种子。)数数有几粒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长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梨核,并观察梨核的形状。)

  师:我们看到切开后的梨面上有梨核和种子,这个面可叫作水果的切面。

  (以“竖切”引入主题,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关注水果的切面形态,同时形象地理解了“切面”的概念。)

  2、观察梨的横切面。

  师:除了从上到下竖切,还有什么不同的切法吗?(引导幼儿说出横切的方法,同时在展示板的`表格内记录“一”标记。)

  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出现什么样的切面呢?会和刚才竖着切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切面的形态。)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横切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水果横切面的兴趣。幼儿通过观察与比较,大胆推测和假设,产生了探索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愿望,这为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

  师:究竟谁猜对了呢?我们还是切开来看一看吧!(教师操作演示,并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画出相应的简笔图。如:看,变成什么形状了?<圆形。>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小花。>数数有几片“花瓣”?每片“花瓣”里藏着什么?<种子。>比比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在对水果横切面的观察感知中较为自然地整合了形、数量、空间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3、比较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师:竖切和横切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二)猜想验证: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切面形态。

  1、明确操作要求。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水果,有苹果、猕猴桃、香蕉,等会儿请你们每人选择一样水果,猜猜把它竖切和横切后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把你的猜想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里。[

  (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以开放性的问题引入,让幼儿大胆猜想,这是对幼儿现有知识经验的挑战、幼儿的求知欲就在这种寻根究底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

  2、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教师观察指导(见图2)。

  3、交流猜想结果。

  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猜想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如,(香蕉组侧重从外形进行猜想)香蕉竖切后是什么样子的?横切呢?(猕猴桃组侧重从种子的排列进行猜想)看看猕猴桃组的记录,你同意谁的猜想?(苹果组侧重从苹果核的形状进行猜想)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难猜?

  (这种提问方式既避免了拖沓,又突出了重点。)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事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学校,许多小朋友都惊喜地围住了他,向他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位科学家都做了回答,小朋友们听了可崇敬他啦。这时,科学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许多小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于是都抢着回答,但都不正确。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通过自身动手,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设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呀,都在课文里呢。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学读后,老师用课件出示勾画的生字让同学对照。)

  2请把你已经会认的字大声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或夸夸他,或帮帮他。

  3我们一块儿来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带领组词,找形近字,用自身最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教师: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吗瞧,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没关系,有它们帮助,我们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抽读。)

  6小朋友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看看自身能读懂些什么。

  7同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重点探究,品读体会

  1再读课文,考虑科学家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抽读——评议——范读——齐读

  2细读课文,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有些什么答案围绕“议论纷纷”指导朗读,他们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让同学联系第1自然段和课文题目考虑。

  3玛丽亚做了什么她为什么生气(同学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反复阅读后,老师再作提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同学和老师可以亲自做一做。)

  4科学家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反复读科学家说的话,讨论科学家在回答玛丽亚的问题时为什么哈哈大笑。

  5玛丽亚明白了什么

  6学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在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

  2读课文,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结论

  (为什么) 〖 (动手试) 〖 (只有……才干)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精选)07-28

(经典)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经典)07-20